流量调节阀-无效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流量调节阀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42670
决定日:2019-12-23
委内编号:4W109207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310040387.9
申请日:2013-01-23
复审请求人:
无效请求人:欧秋莱
授权公告日:2016-12-28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台州博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主审员:张虹
合议组组长:王伟
参审员:丁一
国际分类号:F16K17/30(2006.01);F16K31/70(2006.01)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如果一项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之间存在区别技术特征,现有技术没有给出相应的技术启示促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该区别技术特征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结合得到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且该技术特征为本专利带来了有益的技术效果,则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并非是显而易见的。
全文:
本专利的专利号为201310040387.9,申请日为2013年01月23日,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12月28日。本专利授权公告时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一种流量调节阀,包括具有进水端(1a)、阀腔(1b)和出水端(1c)的阀体(1),所述的出水端(1c)内固定有呈筒状的调节器座(2),所述的阀腔(1b)内设有呈筒状的调节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器(3)靠近进水端(1a)的第一端(3a)周向具有起分隔作用的翻边(3b),所述的调节器(3)中部开设有通孔(3d),调节器(3)远离进水端(1a)的第二端(3c)部分伸入调节器座(2)内且第二端(3c)处设有防止调节器(3)脱离调节器座(2)的轴向限位结构,所述的调节器(3)外侧套有记忆合金弹簧(4),所述的记忆合金弹簧(4)的一端作用于翻边(3b),记忆合金弹簧(4)的另一端作用于调节器座(2),所述的调节器座(2)内具有靠近第二端(3c)且能封堵第二端(3c)的阀座(5),所述的阀座(5)上固定有伸入调节器(3)内的阀针(6),所述的阀针(6)前端至阀针(6)中部这段呈圆台状,阀针(6)前端直径小于阀针(6)中部直径且阀针(6)前端位于调节器(3)第一端(3a)的端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针(6)前端具有呈锥形的尖头部(6a),所述的尖头部(6a)部分伸出调节器(3)第一端(3a)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器(3)的第一端(3a)具有向内翻折的环形折边(3a1),所述的折边(3a1)形成供阀针(6)尖头部(6a)穿出的扩口(3a2),所述的扩口(3a2)直径较小端靠近进水端(1a)。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针(6)后端与阀座(5)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器(3)与阀体(1)之间设有能使调节器(3)稳定轴向移动的导向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结构包括第一端(3a)端部轴向延伸的若干瓣翻沿(7),所述的阀体(1)内壁具有台阶(8),所述的台阶(8)中部形成供翻沿(7)穿过的导向孔(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结构还包括翻边(3b)侧部轴向延展的导向部(3b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部(3b1)向翻边(3b)两侧对称轴向延展。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限位结构包括第二端(3c)周向具有的挡边(10)和固定在调节器座(2)内的卡簧(11),所述的挡边(10)位于卡簧(11)和阀座(5)之间且挡边(10)能抵靠于卡簧(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器座(2)上固定有弹簧座(12),所述的记忆合金弹簧(4)的一端位于弹簧座(12)内,所述的卡簧(11)位于弹簧座(12)和调节器座(2)之间并被弹簧座(12)压紧。”

针对本专利,欧秋莱(下称请求人)于2019年07月09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其理由是本专利权利要求1-10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下称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请求宣告本专利权利要求全部无效,同时提交了如下证据:
证据1:公开日为2003年05月14日、公开号为CN141750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复印件;
证据2:授权公告日为2007年01月24日、授权公告号为CN2861681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的复印件;
证据3:公开日为2010年02月25日、公开号为US20100044609A1的美国专利的复印件;
证据4: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04月25日、授权公告号为CN20220346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的复印件
请求人认为:本专利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和证据2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从属权利要求2、3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和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公开,权利要求4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公开,权利要求5、7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2公开,权利要求6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3公开,权利要求8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4公开,权利要求9和10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2和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公开,故权利要求2-10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请求人于2019年08月08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意见陈述书,重新提交了证据3并补充了证据3的中文译文(以下统称为证据3),提交了本专利第34662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的复印件;并提交了新的证据:
证据5:申请公布日为2013年01月09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286539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复印件;
证据6:公开日为2008年11月05日、公开号为CN101298957A的中国发明申请的复印件;
证据7:授权公告日为2006年12月27日、授权公告号为CN2851976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的复印件;
证据8:申请公布日为2012年01月11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231305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复印件;
证据9:申请公布日为2010年07月14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177615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复印件;
证据10:授权公告日为2009年07月08日、授权公告号为CN201269315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的复印件。
请求人认为:本专利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和证据2的结合,或证据1、证据7和证据2的结合,或证据2、证据1和证据5的结合,或证据2、证据1和证据6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从属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和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或证据5,或证据6,或证据7公开,从属权利要求3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和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或证据5,或证据8公开,权利要求4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公开,权利要求5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2或证据4公开,权利要求6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3公开,权利要求7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或证据2公开,权利要求8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4公开,权利要求9和10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2和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公开,故权利要求2-10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8月21日受理了上述无效宣告请求并将无效宣告请求书及其所附附件副本、意见陈述书及其所附附件副本转给了专利权人,同时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查。

专利权人针对上述无效宣告请求于2019年10月05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认为本专利权利要求相对于请求人的主张具备创造性。

国家知识产权局本案合议组(下称合议组)于2019年10月23日将专利权人提交的上述意见陈述书站送给请求人,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进行答复。
请求人在指定期限内未做答复。

合议组于2019年10月31日向双方当事人发出了口头审理通知书,定于2019年12月18日举行口头审理。
口头审理如期举行,仅请求人一方出席了本次口头审理。在口头审理过程中:
(1)请求人当庭明确其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以意见陈述书中的主张为准,当庭表示证据9、证据10以及第34662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不作为无效证据使用,仅供合议组参考。
(2)请求人充分陈述了各自的主张。
至此,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1.关于审查基础
本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以本专利授权公告的文本作为审查基础。

2.关于证据
证据1-8为专利文献的复印件,专利权人对其真实性、合法性未提出过异议,合议组对证据1-8予以采信。
鉴于证据1-8的公开日在本专利的申请日之前,故其公开的技术内容可以作为现有技术来评价本专利创造性。
专利权人对请求人提交的证据3中文译文的准确性未提出过异议,证据3公开的技术内容以请求人提交的中文译文为准。

3. 关于创造性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3.1关于权利要求1
请求人主张:本专利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和证据2的结合,或证据1、证据7和证据2的结合,或证据2、证据1和证据5的结合,或证据2、证据1和证据6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3.1.1以证据1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
经查:
证据1公开了一种流量控制阀,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内容(参见证据1说明书第5-7页,图1-5):“恒定流量阀构成筒形,在使用中,该筒安装在一壳体(未示出)内。该阀包括一主体部件1、一流量控制部件2、一压缩弹簧3、一底部环4和一节流部件5。这些部件的尺寸可以变化,以便提供不同的预定流体流量,且壳体可以根据所需的流量而装有一定范围的不同筒。主体1基本为有一进口端6和一出口端8的柱形。确定了基本直线形的流体流动通道10的轴向孔沿纵向穿过该主体而延伸。在通道的进口端有一向内延伸的凸缘12。该通道的出口端包括一个切入该孔的圆柱壁内的螺纹14。本体部件的外表面16基本为柱形,在实施例中,其直径为大约20.5mm。朝着进口端6处有一个直径大约为20mm的减小直径部分17,且一个直径为大约19mm的槽18环绕该外部柱形表面16的中部而沿周向延伸。该减小直径部分17和该槽18用于将该本体部件1安装到壳体中,该槽18装有O形环20,用于密封该阀,以防泄漏。流量控制部件2基本为柱形,并安装成可在流体流动通道10内滑动。它包括:一上部壁部分22,该上部壁部分22的外径稍微小于孔10的内径,以便允许该流量控制部件2相对于主体部件1而纵向滑动;以及一下部壁部分24,该下部壁部分24的直径略小一些,以便自由地穿过弹簧3的线圈而延伸。隔墙26从上部壁部分和下部壁部分的连接处向内延伸。在该隔墙的中心提供有一流量控制孔28,通过该流量控制孔28,流体可以从阀的进口端流向阀的出口端。流量控制部件2的向上运动受到与本体部件1内的凸缘12相配合的上部壁部分22的限制,而向下的运动将与压缩弹簧3相对抗,最终将通过与底部环4的配合而受到限制。底部环4包括:一环形西缘30,该环形凸缘有外螺纹22,该外螺纹22与孔下部的内螺纹14啮合;以及一内套环34,该内套环34设有沿轴向伸入孔中的内螺纹36。凸缘30提供了一个用于弹簧3下端的座,并提供了多个沿轴向穿过该凸缘而延伸的流体流动通道38,从而允许流体从该间的出口端流出。环4作为节流部件5的安装座,该节流部件5具有圆形截面, 包括:一个外螺纹下端40,该外螺纹下端40与环4内的内螺纹36啮合;一个较大直径的中心部分42,该中心部分42与套环34紧配合;以及锥形探头元件44,该锥形探头元件44沿阀的轴线朝着间的进口端延伸.探头元件44穿过流量控制部件2的流量控制孔28延伸,并与该流量控制孔一起确定了一个环形节流孔46,该环形节流孔46的横截面积取决于该流量控制部件相对于节流部件的位置。 因此,节流孔46的大小由节流部件2的位置和探头元件44的形状决定,而该探头元件44的形状由下面所提出的一组公式确定。探头元件44的末端48为半球形,以避免当流体流过该探头元件末端时发生流体分离。节流部件5在其下端包括一狭槽50,用于容纳螺丝刀,这使得探头元件的轴向位置可以进行调节。此外,环4可以旋转,以便调节弹簧3的压缩程度.对这两个部件的调节使得能够对流过阀的流体流量进行精确控制。在使用时,流体从通道的进口端6穿过阀而流向出口端8,从而首先经过由上部柱形壁22确定的流量控制部件的上部,该流量控制部件的上部使得流动平稳并时流动进行调节。然后,流体通过在探头元件44和流量控制孔28之间的环形节流孔46流入由下部壁部分24确定的流量控制部件的下部,在流体通过环4的出口孔38流出阀的出口端之前,该流量控制部件的下部再使流动平稳并对流动进行调节。当流体流过节流孔46时,流体流速有一突降,导致形成跨过该孔的压力降。该压力降与孔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因此,当流量控制部件2受压时,跨过该阀的压力差增加。在非常低的压力差下,流量控制部件2由压缩弹簧3向上偏压至图2所示完全打开的位置,在该位置处,流量控制部件的上部壁部分22与凸缘12配合。这时,环形孔46的横截面积最大,阀完全打开。这时,跨过该环形孔的压力差较小。当跨过阀的压力差增加时,流量控制部件2被压向如图3所示的中间打开位置,从而使弹簧3压缩。这时,环形节流孔46的横截面积减小,跨过环形孔的压力差增加。通过进一步增加压力差,流量控制部件2进一步压低,直到它到达完全闭合的位置,如图4所示.环形孔46的横截面积进一步减小,跨过该孔的压力差进一步增加。这样,不管压力差的变化如何,流过阀的流量保持为基本恒定的值。”
将证据1公开的技术内容与本专利权利要求1进行比较,可知:证据1公开的“入口端6”、“通道10”、“出口端8”、“主体部件1”、“流量控制部件2”、“隔墙26”分别对应于本专利的“进水端”、“阀腔”、“出水端”、“阀体”、“调节器”、“翻边”。
证据1公开的锥形探头元件44,其后端固定设置于底部环4上,前端伸入流量控制部件2的流量控制孔28中,水压发生变化时流量控制部件2相对于锥形探头元件44发生左右移动,引起两者之间的环形节流孔46的大小发生变化,以改变流体流过环形孔的压力差,其底部环4上具有流体流动通道38用做流体出口,底部环4上的内套环34用于螺纹连接节流部件5的右端螺纹,该内套环34并非阀座,证据1说明书第7页第4段记载了其流量控制部件2到达图4所示的完全闭合位置时,流过阀的流量仍保持为基本恒定的值,即在该位置,所述环形节流孔46以及流体流动通道38仍然是通路状态,证据1通过上述结构以实现无论流经阀的压力差如何、都能达到输送基本恒定流体流量的效果。而本专利的阀针固定在阀座上,阀针一端伸入调节器中形成入水间隙,阀座设置在调节器座上,水压发生变化时,本专利的调节器相对于阀座以及阀针发生左右移动,从而使得调节器与阀针之间的入水孔隙、以及调节器与阀座之间的出水间隙同时增加或减少,从而起到稳定水流量的作用,即本专利的调节器与调节器座之间具有关联配合的作用。故证据1公开的锥形探头元件44与本专利的阀针的设置位置和作用并不相同,该锥形探头元件44不对应本专利的阀针;证据1公开的底部环4的作用与本专利的调节器座的作用不同,该底部环4不对应本专利的调节器座。
因而,本专利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证据1的区别在于:
(1)本专利限定了其流量调节阀的调节器中部开设有通孔,调节器远离进水端的第二端部分深入调节器座内且第二端处设有防止调节器脱离调节器座的轴向限位结构,所述调节器外侧套有记忆合金弹簧,所述记忆合金弹簧一端作用于翻边,另一端作用于调节器座上;证据1没有公开该技术内容。
(2)本专利限定了其流量调节阀的出水端内固定有呈筒状的调节器座,所述调节器座内具有靠近第二端且能封堵第二端的阀座,所述阀座上固定有伸入调节器内的阀针,所述阀针前端至中部这段呈圆台状,阀针前端直径小于阀针中部直径且阀针前端位于调节器第一端的端口处;证据1没有公开该技术内容。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2),首先,证据1公开的流量调节阀并无封堵所述第二端的阀座,其公开了通过锥形探头元件44和流量控制部件2形成环形节流孔44,流体压力改变导致流量控制部件2相对于锥形探头元件44发生左右移动,从而改变两者之间的环形节流孔44的横截面积,以改变跨过环形孔的压力差,无论流经阀的压力差如何、都能达到输送基本恒定流体流量的结果,故该流量调节阀的结构和作用与本专利的流量调节阀的结构和作用并不相同。
其次,
证据2公开了一种自水装水阀,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内容(参见证据2说明书第2-3页,图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水装水阀包括了阀组和叶片组件。阀组由阀芯2、受压板3、压簧4、弹簧座5、阀座6组成。叶片组件由整流器20、传感器12、磁钢环10、叶片8、磁钥环盖9、轴承7、轴承11组成。其中,整流器20设置于该阀体内近进水孔13处,阀座6和阀芯2设置于该阀体内近出水孔1处。磁钢环10装在磁钢环盖9内,与叶片8一起被轴承7、11固定。此外该自水装水阀还设置了一个传感器12,安装在水阀的外表面。阀芯2与阀座6之间,卡设有一压簧4,压簧4在近阀座6侧固设在一个弹簧座5上,在阀芯2的端部固定一受压板3,阀芯2套在受压板3内,该受压板3在出水孔1的中心线方向呈对称的阶梯状,受压板3的另一侧紧贴水阀的内壁14。本实用新型的压簧4采用记忆合金材料。本实用新型的自水装水阀的工作过程如下:水流经整流器20从底部的进水孔13进入水阀。在水阀内进出水压稳定的情况下,入水水压突然大于出水水压致使水量相应变大。受压板3在压力作用下,向阀座6方向运动。阀芯2随之朝阀座6方向运动。出水孔1的面积随之减小,出水量也会慢慢减小。最后,在压簧4的弹力作用下,使出水水压与入水水压达到平衡。出水流量则重新回到原来状态。当入水水压小于出水水压时,相同原理下,水流量最后会回复到原来状态。由于水阀中的压簧4采用的是形状记忆合金,在环境温度变化下其刚度成正比例变化。当入水水温过低时,压簧4刚度变小,阀芯2在弹力作用下向阀座6方向运动,出水孔1面积变小,出水流量减小。当入水温度过高时,压簧4的刚度变大,阀芯2在弹力作用下向阀座6反方向运动,出水孔1的面积变大,出水量变大。当水流从整流器20进入水阀后,推动叶片8,与磁钢环10同时转动。不同水流量下叶片8的转速不同,根据感应磁钥环10的转速,传感器12可以将水量大小的信息传送出去。本专利不仅解决了由出水水温的不同给热水器带来的问题,同时采用一个记忆合金弹簧完成稳定水量和调节水温时水量的功能。充分体现其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体积小、成本低的优点。”
证据2公开了其自水装水阀具有稳定和调节水量的作用,故其属于一种流量调节阀,与本专利属于相同的技术领域,结合图1所示可知,证据2图1示出的阀体上部的阀组部分的阀体对应于本专利的“阀体”,其内腔体对应于本专利的“阀腔”,该部分的左端对应于本专利的“进水端”,右端具有出水孔1的端部对应于本专利的“出水端”,证据2公开的“阀芯2”和“受压板3”共同对应于本专利的“调节器”,证据2公开的容纳弹簧座5的部件对应于本专利的“调节器座”,证据2的受压板3从阀芯2的部分延伸至阀体内壁的部分对应于本专利的“翻边”,证据2公开的“阀座6”对应于本专利的“阀座”。
证据2公开了一种通过一个记忆合金弹簧稳定和调节水量的流量调节阀,其具有阀座和阀芯的结构;证据2在水压发生变化时,其阀芯2与阀座6之间的出水间隙会发生变化,而证据1的阀体结构实现的是保证输送流体流量基本恒定的作用,证据2与证据1的阀体结构和作用并不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证据2公开的阀体结构,并无动机将证据2公开的阀座结构设置于证据1公开的阀体结构中,以使得证据1具有封堵调节器一端的阀座。
证据7公开了一种热水器用可调式水量控制装置,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内容(参见证据7说明书第4-6页,图1-2):“本实用新型热水器用可调式水量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壳体1,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部的手动调节水量装置10、安置在壳体1中部的且与手动调节水量装置10连接的水流量稳定装置、位于壳体1下部的水量感知装置30。请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热水器用可调式水量控制装置中的手动调节水量装置10由凸轮11、连接轴12、汤调轴13、两个波形弹簧销141、142和滑块15组成。在本实施例中,凸轮11设置在壳体1内:在凸轮11中央设置一连接轴12,该连接轴12的底端穿过凸轮11中心孔后抵卡在壳体1内壁处,并通过第一波形弹簧销141将连接轴12与凸轮11固定连接在一起:汤调轴13设置在连接轴12的另端121,因此连接轴12的另端121呈与汤调轴13相适配的能供汤调轴13坐落在其中的凹字形状,在连接轴12另端121的壁上还设置有销孔22,汤调轴13镶嵌在连接轴12凹字形的另端121中后通过,通过第二波形弹簧销142穿过销孔22,以将汤调轴13与连接轴12固定连接;所述的滑块15镶嵌在凸轮11的下方。从上述结合图1对手动调节水量装置10的描述可知,所述的凸轮11、连接轴12和滑块15是安置在壳体1内,所述的汤调轴13是位于壳体1外,且固定在连接轴12位于壳体1外的另端121上。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热水器用可调式水量控制装置中的水流量稳定装置20包括:阀体2、横向设置在阀体2内的调节顶针21、垂直设置在阀体2内的第一弹簧座23、阀芯24、阀座25,还包括:设置在阀座25上的第二弹簧座28、设置在第一弹簧座23和阀芯24之间的阀芯压簧26、安置在在阀芯24和第二弹簧座28之间的复位弹簧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调节顶针21呈圆柱体形状,调节顶针21的一端镶嵌在手动调节水量装置10的滑块15的凹部中,并且通过第三波形弹簧销22将调节顶针21予以固定在滑块15凹部中;调节顶针21的另一端穿过垂直设置在阀体2的第一弹簧座23和阀芯24,并且坐落在第一弹簧座23和阀芯24的中心,调节顶针21与位于右侧的阀座25同轴;位于阀体2内右侧即近外侧端部位的阀座25同轴;在上述的阀芯24的外周部还设置一凹槽(未标示),凹槽中设置一受压板241,该受压板241的另一端抵卡在阀座25壁上;由于受压板241的设置,因此,阀芯压簧26设置在第一弹簧座23和受压板241之间,阀芯压簧26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弹簧座23和受压板241的肩部(未标示);同时,复位弹簧27也随之设置在受压板241和第二弹簧座28之间,复位弹簧27的两端分别位于受压板241和第二弹簧座28的肩部(未标示)。在本实施例中,水流量稳定装置20中的调节顶针21与阀芯24两壁间留有空隙J,并且使调节顶针21的顶部形成由两段锥形组成的结构。请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热水器用可调式水量控制装置中的水量感知装置30由管体31、设置在管体31内的整流器39、磁钢环32、套置在磁钢环32上的永磁铁盖33、设置在磁钢环32中心的叶片34、位于叶片34上的A轴承35、设置在管体31下部内壁处的B轴承36、固定设置在管体31外表面的MR霍尔传感器37组成;在本实施例中,在B轴承36下侧还设置一挡圈38。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热水器用可调式水量控制装置是这样工作的:水流从底部的进水口进入本实用新型的水量控制装置中;在进出水压平衡稳定的情况下,入水水压变大,致使出水量相应变大。水流量稳定装置20中的受压板241在水压压力作用下向阀座25方向运动,阀芯复位弹簧27在受压板241压力作用下产生弹力带动阀芯24向阀座25方向运动,从而使出水孔251面积减小,出水流量重新回到原来状态。在入水水压降低时,情况则相反。在水压稳定的状态下,旋转手动调节水量装置10中的汤调轴13可调节出水量。旋转汤调轴13,通过连接轴12带动凸轮11转动。凸轮11的转动同时也带动滑块15运动;并且由滑块15来带动水流量稳定装置20中的调节顶针21的运动。调节顶针21向阀座25方向运动时,调节顶针21与阀芯24之间的间隙缩小,入水量和出水量相应减小。反之,水流量相应增大。在调节顶针21运动时,第一弹簧座23与阀芯压簧26相应运动变化。受压板241,阀芯复位弹簧27同时产生反作用力,保证水压平衡,水流量稳定。”
证据7虽然公开了一种具有阀座25和调节顶针21的阀体结构,然而其调节顶针21与阀座25相向设置,所述调节顶针21用于手动调节水量。当手动调节使得调节顶针21向阀座25移动时,调节顶针21与阀座24之间的间隙减小,入水量和出水量相应减小,反之,水流量相应增大。而当水压增大导致阀芯24向阀座25移动时,调节顶针21与阀芯24之间的环向间隙变大,使得进入阀芯24的水量增加。故证据7的阀体结构与本专利的阀体结构不同,该调节顶针21与本专利的阀针并不对应,证据7也未公开阀座上固定设置阀针的相关技术特征,其与证据1也没有结合的启示。
故,证据1、证据2、证据7分别公开了不同结构的流量调节阀,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上述证据,并无动机将证据2结合到证据1中,或者将证据2和证据7结合到证据1中。本专利权利要求1通过上述区别技术特征,获得了一种区别于现有技术的、调节快速且具有稳流效果的流量调节阀,具有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本专利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和证据2的结合,或证据1、证据7和证据2的结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3.1.2以证据2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
证据2公开了其自水装水阀具有稳定和调节水量的作用,故其属于一种流量调节阀,与本专利属于相同的技术领域,结合图1所示可知,证据2图1示出的阀体上部的阀组部分的阀体对应于本专利的“阀体”,其内腔体对应于本专利的“阀腔”,该部分的左端对应于本专利的“进水端”,右端具有出水孔1的端部对应于本专利的“出水端”,证据2公开的“阀芯2”和“受压板3”共同对应于本专利的“调节器”,证据2公开的容纳弹簧座5的部件对应于本专利的“调节器座”,证据2的受压板3从阀芯2的部分延伸至阀体内壁的部分对应于本专利的“翻边”,证据2公开的“阀座6”对应于本专利的“阀座”。
因而,本专利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证据2的区别主要在于:本专利限定了阀座上固定有伸入调节器内的阀针,阀针前端至阀针中部这段呈圆台状,阀针前端直径小于阀针中部直径且阀针前端位于调节器第一端的端口处;证据2未公开上述技术内容。
如前所述,证据1公开的流量调节阀与证据2的阀体结构和作用均不相同,证据1公开的锥形探头元件44的设置位置和作用与本专利的阀针的设置位置和作用均不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没有动机将证据1公开的固定于底部环4上的锥形探头元件44设置于证据2公开的阀座上,以解决现有流量调节阀的受压板在水压变化较大时引起抖动的技术问题,实现快速调节流量并稳流的作用。
证据5公开了一种流量调节阀,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内容(参见证据5说明书第0020-0024段,图1-3):“本实施例的流量调节阀如图1、2、3所示,包括阀体1,阀体1具有下端口作为出口1-2的垂向通道和与垂向通道中部连通的侧孔,该侧孔的外端为入口1-1。侧孔与下端口之间的垂向通道具有孔径由大变小的台阶面,该台阶面上盖装具有中心通孔2-1的阀座2。垂向通道的上端通过密封垫8安装具有中心螺纹孔4-3的阀盖6,中心螺纹孔中旋拧安装下端圆锥段4-1插入阀座2中心通孔2-1的针形阀杆4,阀座2与阀盖5之间装有弹簧3。此外,针形阀杆4的上端制有调节槽4-4,且伸出阀盖6,装有锁紧螺母7。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特点还有:1)台阶面具有与中心孔同心的半圆截面凸环,阀座2下表面具有与中心通孔2-1同心且与圆弧凸环相配的环槽,因此组装时具有理想的定心作用,可以保证阀座2的中心通孔2-1与针形阀杆4的轴线同心,从而实现稳定精准的流量调控。2)针形阀杆4的中部具有与中心螺纹孔中下沉孔相配的扩径段,该扩径段制有嵌入密封圈5的凹槽4-2,从而形成阀盖6之间的密封环节,同时具有消除螺纹间隙的理想导向作用。工作时,通过调节槽4-4可使针形阀杆4沿轴向方向旋入或旋出,改变在阀座中心通孔2-1的深度,来调节其环形间隙的大小(参见图3),进而调节流量的大小。由于阀座2与阀体1间通过弹簧3保持紧密接触,因此来自入口1-1的流体只能通过针形阀杆4与阀座2的间隙流动。反之,来自出口1-2的流体当与入口1-1的压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压力大小通过弹簧的预紧力来调控)会将阀座2推开,实现泄压。总之,本实施例的流量调节阀根据最小调节流量合理设计了阀座中心通孔和针形阀杆的直径。通过阀座中心通孔及针形阀杆的间隙调控最大调节流量。因此很容易满足所需调节流量范围的各种流量调节。并且针形阀杆通过0型密封圈与阀盖密封,确保密封可靠。阀杆与阀盖处不仅密封良好,而且导向可靠,调节性能稳定。阀座与阀盖通过弹簧加载,实现了单向调节功能。”
证据5公开的阀体结构与本专利的阀体结构也不相同,其未公开上述区别技术特征,也没有给出实施上述区别技术特征、解决现有流量调节阀的受压板在水压变化较大时引起的抖动的技术问题的技术启示。
证据6公开了一种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系统自动调节式节流短管,具有一种阀体结构,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内容(参见证据6说明书第4-5页,图1):“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阀体1、阀座2、阀口3、阀针4、传动板5、记忆弹簧6、感温膜片7、进气通道构件8、进气孔道9、进气管14、出气管15、进气腔16。阀体1右端设有进气管14,阀体1左端设有出气管15,阀口3位于阀座2上,进气腔16通过设置于进气通道构件8上的进气孔道9与进气管14导通,在进气通道构件8靠近进气管14一端设有一被环形圈10压装的感温膜片7,记忆弹簧6的右端紧贴感温膜片7的一侧,并与进气管14一端相隔离,记忆弹簧6的左端与一带有阀针4的传动板5接触。阀座2与进气通道构件8之间设置一定位圈11,三者均装配固定在阀体1的内壁面上。一记忆弹簧6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制成,在运行工况范围内均处于压缩状态。进气通道构件8的环形圆周上均布有4个进气孔道9,其总的流通面积大于阀口3的面积。进气通道构件8与传动板5和感温膜片7构成的密闭空间为真空状态。传动板5外周处嵌设有密封圈12。当传动板5运动至右止点13时,阀口3刚好完全打开。在制冷系统运行时,由气体冷却器流出的过冷或超临界流体通过进气管14流入本发明的节流短管,记忆弹簧6通过感温膜片7感受到气体冷却器出口的制冷剂温度,将对传动板5的右侧产生一定压力。同时,通过进气孔道9与进气管14导通的进气腔16的压力作用于传动板5的左侧和阀针4的左端头部。当气体冷却器出口在某一温度和压力下,进气腔16的压力小于记忆弹簧对传动板5的压力,阀口3处于关闭状态,随着系统压缩机的不断运行,气体冷却器内部高压气体压力将升高,进气腔16的压力也将逐渐升高达到并大于记忆弹簧6施加于传动板5的压力,此时阀针4将向右运动并打开阀口3,使得通过节流短管的总流量增大。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大,高压侧压力将由较高压力逐渐降低,此时传动板5将带动阀针4重新运动至阀口3,进气腔16的压力降低到与记忆弹簧6产生的压力相等,但很快又会随着气体冷却器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继续重复循环这一压力变化过程,最终使得进气腔16的压力始终趋向于记忆弹簧6产生的压力,也即气体冷却器出口压力总能达到相应出口温度下的最优压力。”
证据6公开的阀体结构与本专利的阀体结构也不相同,其未公开上述区别技术特征,也没有给出实施上述区别技术特征、解决现有流量调节阀的受压板在水压变化较大时引起的抖动的技术问题的技术启示。
故,本专利权利要求1与证据2具有区别技术特征,而证据1和证据2没有结合启示,证据5、证据6并未公开该区别技术特征,也没有给出实施该区别技术特征的技术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没有动机将上述证据进行结合以获得本专利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权利要求1通过上述区别技术特征,获得了一种调节快速且具有稳流效果的流量调节阀,具有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本专利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2、证据1和证据5的结合,或证据2、证据1和证据6的结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3.2关于从属权利要求2-10
由于独立权利要求1具备创造性,直接或间接引用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2-10也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基于上述事实和理由,合议组作出如下决定。

三、决定
维持201310040387.9号发明专利权有效。
当事人对本决定不服的,可以根据专利法第46条第2款的规定,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根据该款的规定,一方当事人起诉后,另一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