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创造名称:用于分配训练信号和信息比特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42504
决定日:2019-11-27
委内编号:4W108779
优先权日:2006-12-07
申请(专利)号:200780045201.1
申请日:2007-12-05
复审请求人:
无效请求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12-06-20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主审员:武磊
合议组组长:李卉
参审员:吴卫民
国际分类号:H04L27/26,H04L25/03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专利法第26条第3、4款,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对专利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方案及其某些术语的理解和解释应当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认知能力,并将专利文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全文:
本无效宣告请求涉及专利号为200780045201.1、名称为“用于分配训练信号和信息比特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的PCT发明专利(下称本专利),专利权人为交互数字技术公司,优先权日为2006年12月07日,申请日为2007年12月05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为2009年06月05日,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06月20日。本专利授权公告时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超宽带UWB-正交频分复用OFDM发射机,该发射机包括:
串并S/P转换器,所述S/P转换器被配置成将数据输入信号转换成N个并行比特流;
被耦合到所述S/P转换器的多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所述多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被配置成在频率点上自适应地分配导频,并且产生导频分配指示比特;
被耦合到所述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中的各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的多个频率交织器,所述多个频率交织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交织所述并行比特流中的各个比特流并且产生被交织的比特;
被耦合到所述频率交织器中的各个频率交织器的多个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所述多个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QPSK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而自适应地做出的;
被耦合到所述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的量化器,所述量化器被配置成量化所述QPSK调制或DCM映射的信号;
被耦合到所述量化器的多个处理单元,所述多个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将被映射的信号变换成时域信号并且将保护带比特附加到所述时域信号;
被耦合到所述处理单元中的各个处理单元的多个基带到射频RF转换器,所述多个基带到RF转换器被配置成将所述时域信号转换成RF信号;以及
被耦合到所述基带到RF转换器中的各个基带到RF转换器的多个发射天线,所述多个发射天线被配置成发射所述RF信号。
2. 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机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
3. 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机的基站。
4. 一种单输入单输出SISO超宽带UWB-正交频分复用OFDM发射机,该发射机包括:
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所述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被配置成在频率点上自适应地分配导频,并且产生导频分配指示比特;
被耦合到所述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的频率交织器,所述频率交织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进行交织,并输出被交织的比特;
被耦合到所述频率交织器的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所述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QPSK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而做出的;
被耦合到所述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的量化器,所述量化器被配置成量化所述QPSK调制或DCM映射的信号;
被耦合到所述量化器的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将映射的比特变换成时域信号并且将保护带比特附加到所述时域信号;
被耦合到所述处理单元的基带到射频RF转换器,所述基带到RF转换器被配置成将所述时域信号转换成RF信号;以及
被耦合到所述基带到RF转换器的发射天线,所述发射天线被配置成发射所述RF信号。
5. 一种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射机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
6. 一种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射机的基站。”
针对本专利,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请求人)于2019年04月24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请求宣告本专利权利要求1-6全部无效,同时提交了如下附件:
附件1:授权公告号为CN101548517B的中国专利文献(即本专利的授权公告文本)。
请求人认为:(1)权利要求1-6保护范围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2)权利要求1-6得不到说明书支持,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3)本专利说明书公开不充分,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规定。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5月30日受理了上述无效宣告请求并将无效宣告请求书及证据副本转给了专利权人,同时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查。
请求人于2019年05月24日提交了无效宣告程序意见陈述书,同时提交了以下证据:
证据1:授权公告号为CN101548517B的中国专利文献(即本专利的授权公告文本);
证据2:公开号为CN161320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公开日为2005年05月04日(下称对比文件1);
证据3:公开号为CN151509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公开日为2004年07月21日(下称对比文件2);
证据4:名称为《High Rate Ultra Wideband PHY and MAC Standard》的ECMA-368标准第1版复印件及其部分中文译文,共351页,公开日为2005年12月31日(下称对比文件3);
证据5:公开号为CN180904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公开日为2006年07月26日(下称对比文件4);
证据6:公开号为CN138999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公开日为2003年01月08日(下称对比文件5);
证据7:公开号为CN181238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公开日为2006年08月02日(下称对比文件6);
证据8:公开号为CN169829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公开日为2005年11月16日(下称对比文件7);
证据9:名称为《MIMO-OFDM系统中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复印件,作者宫兆隆,共70页,公开日期为2006年08月31日(下称对比文件8);
证据10:名称为《基于码合并的混合差错控制及相关理论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复印件,作者陈庆春,共171页,公开日期为2004年04月30日(下称对比文件9);
证据11:公开号为CN177397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公开日为2006年05月17日(下称对比文件10)。
请求人在意见陈述书中认为:(1)权利要求1-6保护范围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的规定;(2)权利要求1-6得不到说明书支持,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3)本专利说明书公开不充分,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规定;(4)分别以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6、对比文件8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用于评述权利要求1-3不具备创造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分别以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3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用于评述权利要求4-6不具备创造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合议组于2019年06月11日向专利权人发出转送文件通知书,将请求人于2019年05月24日提交的意见陈述书转送给专利权人。
针对上述无效宣告请求和无效宣告程序意见陈述书,专利权人在通知书指定的期限内未提交意见陈述。
合议组于2019年08月29日向双方当事人发出了口头审理通知书,定于2019年10月09日举行口头审理。
口头审理如期举行,双方当事人均出席了口头审理,口头审理中明确了以下事项:
(1)双方当事人对合议组成员无回避请求,对合议组成员的变更无异议,对对方当事人的身份无异议。合议组当庭明确本次口头审理的审查基础为本专利的授权公告文本。
(2)请求人明确其无效理由和证据以2019年05月24日提交的意见陈述书的内容为准。请求人当庭出示公证书用以证明对比文件3、8和9的真实性。
(3)专利权人当庭表示对请求人提交的对比文件2至对比文件10的真实性和公开日期予以认可,对请求人提交的对比文件3中文译文的准确性无异议。关于对比文件1,专利权人认为对比文件1附图3E中增加了方框和批注,所增加的内容与原文附图3E不符,并提交原文附图3E进行对比,故对对比文件1的真实性有异议。合议组经核实后认为:请求人提交的对比文件1中除了原文内容之外还在附图3E中增加了方框和批注,这确与原文附图3E不同,但鉴于对比文件1是一篇专利文献,且请求人提交的对比文件1内容已经涵盖了原文证据的所有公开内容,附图3E中增加的方框和批注内容不视为其原文内容,故合议组在认定该份证据公开的内容时对上述附图3E中增加的方框和批注不予考虑,以其原文的内容为准。专利权人当庭陈述本专利与请求人提交的证据相比存在区别特征,本专利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
在口头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针对各无效理由详细结合书面意见阐述了各自的具体主张及理由。
至此,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1.审查基础
本无效宣告请求的审查基础为本专利的授权公告文本。
2.证据认定
对比文件1是专利文献,专利权人认为该证据的附图3E中增加了方框和批注,所增加的内容与原文附图3E不符,故对其真实性有异议。合议组经核实后认为:请求人提交的证据2中除了原文内容之外还在附图3E中增加了方框和批注,这确与原文附图3E不同,但鉴于证据2是一篇专利文献,请求人提交的证据2内容已经涵盖了原文证据的所有公开内容,附图3E中增加的方框和批注内容不视为其原文内容,故合议组在认定该份证据公开的内容时对上述附图3E中增加的方框和批注不予考虑,以其原文的内容为准。
对比文件2至对比文件10均为公开出版物,专利权人对上述证据的真实性和公开日期没有异议。合议组对上述证据的真实性和公开日期亦予以认可。并且,对比文件1至对比文件10的公开日均早于本专利的申请日,因此可以作为本专利的现有技术使用。
专利权人对对比文件3的中文译文的准确性无异议,对比文件3的公开内容以请求人提交的译文为准。
3.具体理由的阐述
3.1关于专利法第26条第3款
专利法第26条第3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
请求人认为:①本专利说明书第0084段记载了“所述QPSK调制或DCM-映射的信号然后被量化器1030量化,并且所述结果信号被转换成时域信号并且被所述处理单元10351-1O35N附加保护带比特”,首先,本专利的说明书没有公开所述量化器的具体结构和功能,使得说明书中关于被调制信号的量化过程是含糊不清的;其次,说明书也没有公开所述量化器输出何种信号形式给处理单元,从而使得量化器和处理单元之间的关系也是含糊不清的,因此,本专利说明书中关于量化器的方案公开不充分导致无法实施,使得说明书不符合专利法26条3款的规定。②本专利说明书第0084段记载了“在频率交织后,所述自适应映射单元10251-1025N映射所述频率交织器10201-1020N的输出到QPSK调制或DCM,输出到QPSK调制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所述频率信道的信息来自适应地做出的”,然而,本专利说明书并没有公开如何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所述频率信道的信息来选择QPSK调制或DCM调制。针对本专利说明书第0065段记载的“频率信道的估计能够被用来识别哪个频率点是质量好的,例如高信噪比,和哪个频率点是质量差的。然后传输UWB设备能够,使用更高阶调制方案和/或更低速率的信道编码方案,在高的信道质量的频率点或其周围分配更多信息比特。所述设备还能够,使用更低阶调制方案和/或更高速率信道编码方案,在所述低的信道质量的频率点或其周围分配更少信息比特”。即本专利说明书仅公开了基于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来自适应调制,而并未公开在基于所述频率信道的信息的基础上还要基于导频分配来自适应地选择QPSK或DCM调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专利说明书无法获知,基于与频率信道的信息有关的导频分配以及该频率信道的信息两者是如何来选择QPSK或DCM调制,也无法获知与频率信道的信息有关的导频分配以及该频率信道的信息本身这两种信息,在选择QPSK或DCM调制时是如何考量如何作用的,从而导致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公开不充分,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规定。
合议组认为:①根据本专利说明书的记载,在说明书第0116段和第0117段中记载了“量化器,所述量化器被配置成量化所述QPSK调制或DCM映射的信号;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将被映射的比特变换成时域信号并且将保护带比特附加到所述时域信号”,在说明书第0084段结合附图10记载了“在频率交织后,所述自适应映射单元10251-1025N映射所述频率交织器10201-1020N的输出到QPSK调制或DCM,输出到QPSK调制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所述频率信道的信息来自适应地做出的。所述QPSK调制或DCM-映射的信号然后被量化器1030量化,并且所述结果信号被转换成时域信号并且被所述处理单元10351-1O35N附加保护带比特”。根据说明书的上述记载,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所掌握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知晓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量化器以及处理单元之间的关系,即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映射的信号经过量化器量化后,其结果信号被处理单元转换成时域信号。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记载的内容,能够实现量化器和处理单元的配置,实现本专利的技术方案。
②本专利说明书第0039段记载了“2)在垂直频率域,导频子信道侧面接有九个数据子信道。上述的频域模式在正和负两个方向被重复直到在频带末尾的保护带被达到”。在说明书第0040段记载了“3)导频在频域的导频子信道占据连续时间片。数据子信道使用在频域的其余子信道”。在说明书第0049段记载了“注意由于在导频信道的位置的改变,数据信道的位置也改变了。但是,如果所述导频信道的位置的改变是已知的和指出的,数据信道的新的位置能够被容易的确定”。在说明书第0064段记载了“下述是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其中该方法承载数据符号的信息,能够使用在UWB OFDM分组内的不同频率信道(点)上的自适应调制编码而被自适应分配”。在说明书第0046段中记载了“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频在信道质量很差的频率区域可以被移除。如果传输UWB设备决定或者从所述差质量信道移除数据符号,由此否定在这些频率信道或其周围维持导频的需要,或者如果所述传输UWB设备不彻底移除所有数据符号但是如果其为映射到这些差质量频率信道的数据符号应用更多抗错误调制/编码方案,所述导频在信道质量很差的频率区域可以被移除会发生”。在说明书第0065段记载了“在这样的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例如被上述已经描述过的许多方法获得,频率信道的估计能够被用来识别哪个频率点是质量好的,例如高信噪比,和哪个频率点是质量差的。然后传输UWB设备能够,使用更高阶调制方案 和/或更低速率的信道编码方案,在高的信道质量的频率点或其周围分配更多信息比特。所述设备还能够,使用更低阶调制方案和/或更高速率信道编码方案,在所述低的信道质量的频率点或其周围分配更少信息比特。在频率点上的自适应比特分配在分组内被完成,与现有UWB OFDM系统如所述 ECMA-368系统中用的方案不同”。在说明书第0077段记载了“一种实施方式包括相对于DCM的QPSK的多种不同使用的自适应分配。所述传输UWB设备通过在每个不同的频率点使用不同调制映射来分配 信息比特到不同信道频率点。例如,其中频率信道是良好的并且高于所有频 率信道的平均,可能被QPSK调制的信息比特可以被向上-调制到DCM。同样,在频率信道质量很差时,可能被QPSK调制的信息比特可以被向下-调制到QPSK”。根据说明书的上述记载,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所掌握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实现基于导频分配和频率点的频率信道信息来选择QPSK或DCM的技术方案。
因此,请求人提出的本专利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的无效理由不成立。
3.2关于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清楚、简要地表述请求保护的范围。
(1)关于权利要求1
请求人认为:①权利要求1中的“所述多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被配置成在频率点上自适应地分配导频”没有清楚地限定所述自适应分配的具体含义。②权利要求1中的“所述多个频率交织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交织所述并行比特流中的各个比特流并且产生被交织的比特”,其中“所述并行比特流”为该权利要求中前文记载的“所述S/P转换器被配置成将数据输入信号转换成N个并行比特流”中所述的“N个并行比特流”,一方面,权利要求1的所述多个频率交织器所交织的对象是S/P转换器输出的并行比特流还是依据导频分配比特确定的频率点,其含义难以确定;另一方面,其中“确定所述频率点来交织……”中的“来”如何限定“确定频率点”与“交织”之间的关系不清楚。因此,权利要求1保护的范围不清楚。③权利要求1限定了“所述多个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所述量化器被配置成量化所述QPSK调制或DCM映射的信号”以及“所述多个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将被映射的信号变换成时域信号”不清楚。④权利要求1中的“QPSK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而自适应地做出的”不清楚。
合议组认为:①根据权利要求1整体记载的技术方案结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可以理解,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自适应地分配导频”是指导频分配不是固定或不可变的,而是会适应性地进行调整,例如在频率点上自适应地改变导频的位置和/或删除导频。上述技术术语的含义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清楚的。②根据权利要求1整体记载的技术方案结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确定权利要求1中的所述多个频率交织器所交织的对象是S/P转换器输出的并行比特流中的各个比特流,上述技术术语的含义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清楚的。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特征“所述多个频率交织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交织所述并行比特流中的各个比特流”可以清楚地理解,所述多个频率交织器被配置成基于导频分配指示比特,确定导频所位于的相应的频率点,据此进行交织。因此,对于“确定频率点”与“交织”之间的关系是清楚的,合议组对请求人提出的上述主张不予接受。③权利要求1记载的特征“所述多个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所述量化器被配置成量化所述QPSK调制或DCM映射的信号”以及“所述多个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将被映射的信号变换成时域信号”的含义本身清楚,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整体内容可以清楚理解,权利要求1保护的发射机中依次设置有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量化器、处理单元,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输出的被调制映射的信号在量化器中进行量化处理,然后在处理器中进行变换成时域信号的处理,合议组对请求人提出的上述主张不予接受。④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特征“QPSK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而自适应地做出的”含义本身是清楚的,其明确限定了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号的信息这两方面的因素来自适应地选择DPSK或DCM。
故请求人提出的权利要求1保护范围不清楚的无效理由不成立。
(2)关于权利要求2-3
请求人认为,权利要求2和3包括权利要求1的所有技术特征,由于引用关系导致权利要求2和3存在保护范围不清楚的缺陷。
合议组认为:如前所述,基于与权利要求1相同的评述理由,请求人提出的权利要求2-3由于引用关系导致保护范围不清楚的理由也不成立。
(3)关于权利要求4
请求人认为:①权利要求4中的“所述多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被配置成在频率点上自适应地分配导频”没有清楚地限定所述自适应分配的具体含义。②权利要求4中的“所述频率交织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进行交织,并输出被交织的比特”不清楚。③权利要求4限定了“所述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所述量化器被配置成量化所述QPSK调制或DCM映射的信号”以及“所述多个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将被映射的信号变换成时域信号”不清楚。④权利要求4中的“QPSK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而自适应地做出的”不清楚。
合议组认为:基于与前面评述权利要求1相同的理由,请求人提出的权利要求4中上述第①、③和④不清楚的无效理由不成立。关于第②点理由,根据权利要求4整体记载的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交织的对象是比特,被交织的比特是经过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输入至频率交织器并在其中被交织,因此,权利要求4中上述技术术语的含义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清楚的。故请求人提出的权利要求4保护范围不清楚的无效理由不成立。
(4)关于权利要求5和6
请求人认为:权利要求5和6包括权利要求4的所有技术特征,由于引用关系导致权利要求5和6的保护范围也不清楚。
合议组认为:如前所述,基于与权利要求4相同的评述理由,请求人提出的基于引用关系导致权利要求5和6保护范围不清楚的理由也不成立。
3.3关于专利法第26条第4款
专利法第26条第4款规定:权利要求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
(1)请求人认为:①权利要求1中的“所述多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被配置成在频率点上自适应地分配导频,并且产生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②权利要求1记载了“所述多个频率交织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交织所述并行比特流中的各个比特流并且产生被交织的比特”,其中“所述并行比特流”为该权利要求中前文记载的“所述S/P转换器被配置成将数据输入信号转换成N个并行比特流”中所述的“N个并行比特流”,即权利要求1中所述多个频率交织器所交织的对象是S/P转换器输出的并行比特流,然而,说明书中频率交织单元所交织的对象为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10151-1015N产生的数据比特10181-1018N,由于经过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产生的数据比特10181-1018N与S/P转换器输出的并行比特流不相同,因此导致权利要求1得不到说明书支持。③权利要求1限定了“所述多个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所述量化器被配置成量化所述QPSK调制或DCM映射的信号”以及“所述多个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将被映射的信号变换成时域信号”,即权利要求1中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之后,针对被映射的信号通过量化器进行量化,同时也将被映射的信号通过多个处理单元变换成时域信号。然而,说明书中记载了被映射的信号先经过量化,再将量化的结果经过处理单元的处理进行输出,导致权利要求1得不到说明书支持。④权利要求1记载了“QPSK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而自适应地做出的”,即权利要求1中QPSK或DCM的选择是同时依据导频分配和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来自适应地作出的。然而,本专利说明书仅给出了QPSK或DCM的选择仅仅基于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而自适应地作出,与导频分配并无任何关系。因此导致权利要求1得不到说明书支持。
合议组认为:①本专利说明书第0084段记载了“参考图10,所述S/P转换器1010将基带数据输入信号1005转换成N 个并联比特流。所述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10151-1015N中的每个在所述频率 点自适应地分配导频,并且产生导频分配指示比特10171-1017N,其中所述频率交织器10201-1020N使用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10171-1017N来确定所述频率点以交织所述并行的输入信号10181-1018N”,在说明书附图10中也有相应地图示。根据本专利说明书记载的上述内容结合说明书附图1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得到或概括得出权利要求1记载的“所述多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被配置成在频率点上自适应地分配导频,并且产生导频分配指示比特”。②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整体内容可以清楚理解,权利要求1保护的发射机中依次设置有串并S/P转换器、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频率交织器,从串并S/P转换器输出的并行比特流并输入值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从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输出的并行比特流被输入至频率交织器。根据说明书附图10和说明书第0083段和第0084段的记载可知,在UWB-OFDM发射机1000中依次设置有串并S/P转换器1010、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10151-1015N、频率交织器10201-1020N,从串并S/P转换器1010输出的并行比特流并输入值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10151-1015N,从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10151-1015N输出的并行比特流被输入至频率交织器10201-1020N。根据本专利说明书记载的上述内容结合说明书附图1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得到或概括得出权利要求1记载的“所述多个频率交织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交织所述并行比特流中的各个比特流并且产生被交织的比特”。③本专利说明书第0084段记载了“在频率交织后,所述自适应映射单元10251-1025N映射所述频率交织器10201-1020N的输出到QPSK调制或DCM,输出到QPSK调制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所述频率信道的信息来自适应地做出的。所述QPSK调制或 DCM-映射的信号然后被量化器1030量化,并且所述结果信号被转换成时域信号并且被所述处理单元10351-1035N附加保护带比特。然后,所述结果信号10381-1038N被基带到RF单元10401-1040N转换成模拟RF信号”,根据本专利说明书记载的上述内容结合说明书附图1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得到或概括得出权利要求1记载的“所述多个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所述量化器被配置成量化所述QPSK调制或DCM映射的信号”以及“所述多个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将被映射的信号变换成时域信号”。④本专利说明书第0084段记载了“在频率交织后,所述自适应映射单元10251-1025N映射所述频率交织器10201-1020N的输出到QPSK调制或DCM,输出到QPSK调制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所述频率信道的信息来自适应地做出的”,根据本专利说明书记载的上述内容结合说明书附图1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得到或概括得出权利要求1记载的“QPSK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而自适应地做出的”。
综上,请求人提出的权利要求1得不到说明书支持的无效理由不成立。
(2)关于权利要求2-3
请求人认为:权利要求2-3包括权利要求1的所有技术特征,基于与权利要求1相同的理由,权利要求2-3也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
合议组认为:基于与权利要求1相同的评述理由,请求人提出的权利要求2-3得不到说明书支持的无效理由也不成立。
(3)关于权利要求4
请求人认为:①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所述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被配置成在频率点上自适应地分配导频”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②权利要求4记载了“所述频率交织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进行交织,并输出被交织的比特”得不到说明书支持。③权利要求4限定了“所述多个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所述量化器被配置成量化所述QPSK调制或DCM映射的信号”以及“所述多个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将被映射的信号变换成时域信号”,即权利要求4中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之后,针对被映射的信号通过量化器进行量化,同时也将被映射的信号通过多个处理单元变换成时域信号。然而,说明书中记载了被映射的信号先经过量化,再将量化的结果经过处理单元的处理进行输出,导致权利要求4得不到说明书支持。④权利要求4记载了“QPSK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而自适应地做出的”得不到说明书支持。
合议组认为:基于与前面评述权利要求1相同的理由,请求人提出的权利要求4中上述第①、③和④得不到说明书支持的无效理由不成立。关于第②点理由,根据权利要求4整体记载的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交织”是指“交织”这一过程的参考因素包括所述频率点,而不是指交织的对象是频率点。另外,根据权利要求4中限定的“输出被交织的比特”可知,交织器的交织的对象是比特,而不是频率点。因此,根据说明书附图10和说明书第0083段和0084段的记载可知,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 “所述频率交织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进行交织,并输出被交织的比特”能够得到说明书的支持。故请求人提出的权利要求4得不到说明书支持的无效理由不成立。
(4)关于权利要求5和6
请求人认为:权利要求5-6包括权利要求4的所有技术特征,基于与权利要求4相同的理由,请求人认为权利要求5和6也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
合议组认为:基于与权利要求4相同的评述理由,请求人提出的基于引用关系导致权利要求5-6得不到说明书支持的无效理由也不成立。
3.4 关于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1)关于权利要求1
3.4.1以对比文件1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1保护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超宽带UWB正交频分复用OFDM发射机,对比文件l涉及多址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其中公开了以下内容:无线通信系统广泛用于提供不同类型的通信,这些系统可以通过共享可用该系统资源支持与多个用户(按顺序或同时地)的通信(参见其说明书第1页第2段)。MIMO系统使用多个(NT)发射天线和多个NR接收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参见其说明书第1页倒数第3段)。本发明的各方面提供可以用于获得可用资源(例如发射功率和带宽)的更好利用和无线通信系统内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更稳健的性能。这些技术更有利地被用于MIMO系统、多址系统(CDMA、TDMA或FDMA系统)、OFDM系统或使用以上任何组合(例如多址MIMO系统、使用OFDM的MIMO系统等)的通信系统(参见其说明书第2页第1段)(相当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正交频分复用OFDM发射机)。在一方面,提供技术以在传输前自适应地处理数据以使得数据传输更接近匹配信道容量。用自适应发射处理,用于数据传输的编码和调制方案可以根据通信信道的特征进行选择(参见其说明书第2页第2段)。该系统还可以另外或附加地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它有效地将操作频带分为多个(NF)频率子信道(即频率区段)(参见其说明书第4页最后一段至第5页第1段)。图2A是系统100内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基站104和两个终端106的框图。在基站104处,数据源208提供数据(即信息比特)给发射(TX)数据处理器210。对于每个发射天线,TX数据处理器210(1)根据特定编码方案对数据进行编码(参见其说明书第7页最后一段)。TX数据处理器210a包括编码器312、信道交织器314以及码元映射元件316。编码器312接收并根据特定编码方案对信息比特进行编码以提供编码后的比特。信道交织器314(相当于频率交织器)基于特定的交织方案对编码后的比特进行交织以提供分集(参见其说明书第11页第4段)。虽然未在图3A中示出,为了简洁之故,但导频数据(例如己知模式的数据)可以经编码并与处理后的信息比特多路复用。处理后的导频数据可以在用于发送信息比特的所有传输信道或其子集内被发送(例如以时分多路复用(TDM)或码分多路复用(CDM)方式)。导频数据可能在接收机处被用于实现信道估计、频率和定时估计、相干数据解调等(参见其说明书第11页第5段)。对于每个传输信道,码元映射元件316(相当于调制映射单元)可以被设计成对其交织后的比特集合进行分组以形成非二进制码元,并将每个非二进制码元映射成对应特定调制方案(例如QPSK、M-PSK、M-QAM或一些其他方案)的信号星座图内的点。每个映射后的信号点对应调制码元(参见其说明书第12页第1段)。图3E是发射机单元300e的实施例框图,它使用OFDM并能独立地为每个频率子信道处理数据。在TX数据处理器210e内,用于数据传输的每个频率子信道的信息比特流被提供给相应的频率子信道数据处理器330。每个数据处理器330处理OFDM系统的相应频率子信道的数据,且可以类似于TX数据处理器210a、210b或210d或一些其它设计而实现。在一实施例中,数据处理器330将频率子信道数据流多路分解为多个数据子流,每个为频率子信道选定的空间子信道一个数据子流。每个数据子流然后经编码、经交织,然后经码元映射以生成数据子流的调制码元(参见其说明书第16页倒数第2段)。图3E还示出OFDM的调制器222实施例。在图3E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调制器222包括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340、循环前缀发生器342(相当于处理单元)和上变频器3440(相当于基带到射频RF转换器)。IFFT340使用IFFT将每个接收到的调制码元向量转换成器时域表示(这被称为OFDM码元)(相当于被映射的信号变换成时域信号)。循环前缀发生器342重复OFDM码元的时域表示的一部分以为特定发射天线形成“t传输码元”。循环前缀保证传输码元在有多径延时扩展的情况下的正交特性,从而改善对抗恶化的路径影响的性能(参见其说明书第17页第4至5段)(相当于将保护带比特附加到所述时域信号)。来自每个循环前缀发生器342的时域表示(即对于每个天线的传输码元)然后由转换器344(相当于被耦合到所述处理单元中的各个处理单元的多个基带到射频RF转换器)经处理(例如转换为模拟信号、经调制、经放大并经滤波)以生成己调信号(相当于所述多个基带到RF转换器被配置成将所述时域信号转换成RF信号),然后从相应的天线224(相当于多个发射天线)被发送(参见其说明书第17页第6段)。
由上述内容可见,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多输入输出MIMO正交频分复用OFDM发射机,结合对比文件1的图2A和图3E的方案,由图2A的数据源20提供串行的信息比特,经多路分解后变换为多个信息比特(1)、…、信息比特(N)提供给相应的频率子信道数据处理器330。可见,对比文件1中从数据源至不同频率子信道处理器输入端的信息比特也必然经过了串并转换器的转换。
权利要求1保护的方案与对比文件1相比,二者的区别在于:1)权利要求1明确保护一种超宽带UWB发射机,2)权利要求1中发射机包括:被耦合到所述S/P转换器的多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所述多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被配置成在频率点上自适应地分配导频,并且产生导频分配指示比特;3)被耦合到所述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中的各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的多个频率交织器,所述多个频率交织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交织所述并行比特流中的各个比特流并且产生被交织的比特;4)所述多个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QPSK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而自适应地做出的;5)被耦合到所述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的量化器,所述量化器被配置成量化所述QPSK调制或DCM映射的信号;被耦合到所述量化器的多个处理单元。基于上述区别特征,确定本申请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根据信道的条件和质量来实现自适应导频分配以及如何实现自适应调制映射。
请求人在以对比文件1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评述权利要求1创造性时,进一步引用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3、对比文件4、对比文件5、对比文件10。
针对区别特征1),对比文件4公开了一种多符号OFDM同步的方法及装置,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其说明书第1页第3段):OFDM对于高速率无线及有线通信来讲有着许多的优点,因此它已经广泛应用于IEE802.11a/g无线局域网(WLAN)、数字音频广播(DAB)、数字视频广播(DVB)、高速率数字用户线(VDSL)等,它还会应用在IEEE802.15无线广域网(WPAN)和IEEE802.16无线城域网(WMAN)。此外,0FDM可以与码分多址(CDMA)、超宽带(UWB)以及多入多出(MIMO)技术相结合。总之,OFDM会在当今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上述内容可见,对比文件4己经公开了OFDM、UWB和MIMO技术结合的方式,因此其给出了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使用上述区别特征1)的技术启示。
针对区别特征2),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用于在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自适应分配导频的方法和装置,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其说明书第2页最后两段,说明书第5页第5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OFDM通信系统,用于估计使用他们的导频同时连接到他们的子信道上的用户的子信道状态,并根据一个估计自适应地决定用于每个用户的导频的数量。另一目的用于自适应地将较少的导频分配给处于良好子信道状态的用户,减少功率损耗,和将较多的导频分配给处于坏信道状态的用户,从而改善相位误差估计性能。导频数量和位置确定器605确定将根据子信道的状态而被分配给每个子信道的导频的数量和位置。导频分配器606根据从导频数量和位置确定器605接收到的导频数量和位置信息将导频分配给子信道。然后BS通过发射机607将数据载波和分配的导频与有关导频数量和位置的信息一起发送给每个用户。由上述内容可见,对比文件2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在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自适应分配导频的装置,其中,导频数量和位置确定器605以及导频分配器606能够实现针对导频的自适应分配,可以根据子信道的状态来分配导频的数量和位置,减少功率损耗,其功能相当于本专利权利要求1中的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尽管对比文件2没有明确公开区别特征2)中“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被配置为产生导频分配指示比特”,但是由于无线信令消息是采用信息比特的形式传输,本领域中通常采用比特指示的方式来指示导频的位置信息,因此,在对比文件2公开的自适应导频分配方案基础上通过导频分配指示比特来指示所述导频的分配,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所掌握的技术知识容易想到的设置。另外,将自适应分配导频装置与所述S/P转换器相耦合,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设置。
针对区别特征3),请求人在意见陈述书中认为该区别特征被对比文件1结合对比文件2和公知常识所公开,或者被对比文件1结合对比文件10和公知常识所公开。
合议组认为:虽然对比文件1公开了信道交织器314基于特定的交织方案对编码后的比特进行交织以提供分集(参见其说明书第11页第4段),每个数据子流然后经编码、经交织,然后经码元映射以生成数据子流的调制码元(参见其说明书第16页倒数第2段)。但是,对比文件1并未公开所述交织要基于导频分配来进行,也没有公开产生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因此对比文件1没有公开或给出将交织器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交织所述并行比特流中的各个比特流,并且产生被交织的比特的内容或启示。
另外,对比文件2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在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自适应分配导频的方法和装置,但其没有公开或给出将交织器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交织所述并行比特流中的各个比特流,并且产生被交织的比特的内容或启示。因此,对比文件2没有公开区别特征3)。
对比文件10公开了一种OFDM系统中自适应导频插入的方法,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OFDM系统中自适应导频插入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由于采用固定导频间隔带来的频谱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的缺点(参见其说明书第3页第4段)。本发明提出的OFDM系统中自适应导频插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端根据接收端估计的信道参数自适应选择不同间隔导频模型,在信道变化较慢时,增大导频间隔,采用降低导频数量的导频模型;而在信道变化较快时,减小导频间隔,采用增加导频数量的导频模型(参见其说明书第3页第5段至第6段)。在TDD方式的系统中,发送端自行决定采用何种导频间隔模型,无需反馈链路,只需将导频模型序号发送给接收端即可(参见其说明书第3页第8段)。由上述内容可见,对比文件10的方案主要涉及发送端根据接收端估计的信道参数自适应选择不同间隔导频模型,但是对比文件10中并没有公开或给出将交织器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交织所述并行比特流中的各个比特流,并且产生被交织的比特的内容或启示。因此,对比文件10没有公开区别特征3)。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上述区别特征3)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针对区别特征4),请求人在意见陈述书中认为该区别特征被对比文件1结合对比文件2和公知常识所公开,或者被对比文件1结合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3和公知常识所公开。
合议组认为:虽然对比文件1公开了每个数据子流然后经编码、经交织,然后经码元映射以生成数据子流的调制码元(参见其说明书第16页倒数第2段),但是并没有公开每个数据子流的调制方式是QPSK和DCM之一。如前所述,对比文件1并未公开自适应地分配导频,也没有公开或给出将调制映射单元配置成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这两者自适应地选择QPSK和DCM之一的内容或启示。
另外,对比文件3公开了一种高速超宽带PHY和MAC标准,在其中文译文第6页的表1公开了PSDU速率相关参数。虽然对比文件3描述了基于数据速率来选择QPSK或者DCM方式,但是在ECMA 368 UWB标准中,导频的布置是固定、不可变的。对比文件3没有公开或给出将调制映射单元配置成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这两者自适应地选择QPSK和DCM之一的内容或启示。因此,对比文件3没有公开区别特征4)。
对比文件2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在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自适应分配导频的方法和装置,但其没有公开或给出将调制映射单元配置成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这两者自适应地选择QPSK和DCM之一的内容或启示。因此,对比文件2没有公开区别特征4)。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上述区别特征4)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针对区别特征5),对比文件5公开了一种适用于EDGE系统的8PSK数字调制方法,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根据8PSK基带调制信号的递推关系,任意时刻的8PSK基带调制信号有5个幅度相位矢量决定;找出5个幅度相位矢量的幅度参数和相位参数,考虑量化精度,对幅度参数和相位参数进行量化;在规范中给出的基带信号y(t’)是一个复信号,用算法实现需进行分割和量化(参见其说明书第3页第5段和第6段)。由上述内容可见,对比文件5公开在调制后对信号进行量化的方式。此外,通过量化器对调制后的模拟信号进行量化,得到离散的信号,以减少传输带宽,这是本领域的惯用手段。在此基础上,将量化器与多个处理单元相耦合进行后续处理,这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设置。
综上,请求人在以对比文件1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评述创造性时所主张的证据并未公开权利要求1中的上述区别特征3)和4),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上述区别特征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本专利权利要求1的方案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获得高效、安全地传输数据的有益效果。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请求人提出的以对比文件1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评价创造性的证据组合方式均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3.4.2以对比文件6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1保护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超宽带UWB正交频分复用OFDM发射机,对比文件6公开了一种低复杂度的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及其多用户接入方法,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MIMO和OFDM相结合的MIMO OFDM技术具有两者的优点,它既通过OFDM调制把频率选择性MIMO衰落信道分解成一组并行平坦衰落信道,又利用MIMO提高了系统容量,适用于传输高速率的音、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参见其说明书第1页最后一段)。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支持多用户接入的低复杂度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发送装置。使用该通信系统和方法能够实现OFDM和MIMO技术结合的复杂度的降低(参见其说明书第2页第4段和5段)。图2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MIMO OFDM系统的发送端的结构方框图(相当于一种多输入输出MIMO正交频分复用OFDM发射机)(参见其说明书第5页倒数第2段)。
如图2A所示,在发送端,串/并变换器21a(相当于串并S/P转换器)把输入的比特流(相当于数据输入信号)复用到极化天线的每条支路端,获得两个发射子流(相当于转换成N个并行比特流)。对于天线的每条支路端,信道编码器22a对输入的、经过串/并变换的比特流进行信道编码以抗噪声。此后,利用交织器23a(相当于频率交织器)对信道编码器22a输出的数据进行交织处理以降低比特流相关性,并将处理后的比特流提供给调制器24a。调制器24a将交织器23a输出的比特流调制为符号流(相当于调制映射单元)。导频序列插入单元25a在调制的发送符号流中插入用于定时、信道估计的导频序列。然后,采用逆离散傅氏变换(IDFT)处理器26a对调制符号流作N点逆离散傅氏变换(相当于将被映射的信号变换成时域信号)。CS加入单元27a对IDFT处理后的符号流加入循环后缀。此后,发送单元18a把得到的OFDM基带符号经载波调制后发射(相当于基带到RF转换器)(参见其说明书第6页第2段)。
在根据本发明利用CS的OFDM系统中,把OFDM符号的前NG符号(即保护间隔)插入到每个OFDM符号之后(相当于将保护带比特附加到所述时域信号,由上述内容可知,逆离散傅氏(IDFT)变换的目的是将频率信号转换为时域信号,逆离散傅氏变换处理器26a和CS加入单元27a的功能相当于处理单元的功能)(参见其说明书第7页倒数第2段)。
本发明从降低系统复杂度和可实现性出发,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采用双极化天线的多天线系统。该系统中,符号串/并变换后从,例如,一副倾斜( 45?/-45?)或正交(0?/90?)的极化天线(相当于多个发射天线)发送出去(参见其说明书第8页第7段)。
由上述内容可见,权利要求1保护的方案与对比文件6相比,二者的区别在于:1)权利要求1明确保护一种超宽带UWB发射机,2)权利要求1中发射机包括:被耦合到所述S/P转换器的多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所述多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被配置成在频率点上自适应地分配导频,并且产生导频分配指示比特;3)被耦合到所述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中的各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的多个频率交织器,所述多个频率交织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交织所述并行比特流中的各个比特流并且产生被交织的比特;4)所述多个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QPSK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而自适应地做出的;5)被耦合到所述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的量化器,所述量化器被配置成量化所述QPSK调制或DCM映射的信号;被耦合到所述量化器的多个处理单元。基于上述区别特征,确定本申请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根据信道的条件和质量来实现自适应导频分配以及如何实现自适应调制映射。
请求人在以对比文件6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评述权利要求1创造性时,进一步引用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3、对比文件4、对比文件5、对比文件7,对比文件9,对比文件10。
针对区别特征1)和2)的评述,参见前面第3.4.1节的内容,对比文件4给出了采用上述区别特征1)的相关启示,对比文件2给出了采用上述区别特征2)的相关启示,不再赘述。
针对区别特征3),请求人在意见陈述书中认为该区别特征被对比文件6结合对比文件2和公知常识所公开,或者被对比文件6结合对比文件10和公知常识所公开。
合议组认为:虽然对比文件6公开了利用交织器对信道编码器22a输出的数据进行较之处理以降低比特流相关性(参见其说明书第6页第2段)。但是,对比文件6并未公开所述交织要基于导频分配来进行,也没有公开产生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因此对比文件6没有公开或给出将交织器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交织所述并行比特流中的各个比特流,并且产生被交织的比特的内容或启示。
另外,对比文件2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在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自适应分配导频的方法和装置,但其没有公开或给出将交织器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交织所述并行比特流中的各个比特流,并且产生被交织的比特的内容或启示。因此,对比文件2没有公开区别特征3)。
对比文件10的方案主要涉及发送端根据接收端估计的信道参数自适应选择不同间隔导频模型,但是对比文件10中并没有公开或给出将交织器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交织所述并行比特流中的各个比特流,并且产生被交织的比特的内容或启示。因此,对比文件10没有公开区别特征3)。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区别特征3)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针对区别特征4),请求人在意见陈述书中认为该区别特征被对比文件6结合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7和公知常识所公开,或者被对比文件6结合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7、对比文件3和公知常识所公开,或者被对比文件6结合对比文件9、对比文件2和公知常识所公开,或者被对比文件6结合对比文件9、对比文件3、对比文件2和公知常识所公开。
合议组认为:虽然对比文件6公开了调制器24a将交织器23a输出的比特流调制为符号流(参见其说明书第6页第2段),但是并没有公开每个数据子流的调制方式是QPSK和DCM之一。如前所述,对比文件6并未公开自适应地分配导频,也没有公开或给出将调制映射单元配置成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这两者自适应地选择QPSK和DCM之一的内容或启示。
对比文件7公开了一种基站装置及自适应调制方法,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始终能够以适合信道质量的调制编码方式发送分组并能增加无线通信系统的吞吐量的基站装置和自适应调制方法。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基站装置具有用于接收通信终端装置所发送的信道质量信息的接收部件,以及基于多个己接收的信道质量信息来设置调制编码方式的设定部件(参见其说明书第2页第3和4段)。由上述内容可知,虽然对比文件7公开了自适应调制方法,但其公开的方案是基站基于多个接收的信道质量信息在不同次发射之间自适应调整调制方式,这与本专利权利要求1中在单次发射过程中对不同频率点的比特自适应地选择QPSK调制或DCM调制的方式不同。并且,对比文件7中调制编码方式的确定与导频分配无关。因此,对比文件7没有公开或给出将调制映射单元配置成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这两者自适应地选择QPSK和DCM之一的内容或启示。
对比文件9是一篇学位论文,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HSDPA技术提案的核心是提供与信道时变特性相适应的自适应传输技术,其内容涵盖自适应调制编码(参见其正文第1页倒数第1段)。自适应调制编码AMC根据无线信道的实际情况动态地选择传输信号的调制和编码方式,AMC技术通过适应信道的时变特性调整调制和编码方式可以显著提高频谱利用率(参见其正文第2页倒数第1段)。系统信道条件较差时,采用低阶调制(如QPSK)和低码率的编码方案(如1/2码率的Turbo编译码);反之,则采用高阶调制(如16QAM、64QAM)和高码率的编码方案(如3/4码率的Turbo编译码)。由上述内容可见,对比文件9涉及在HSDPA系统中讨论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虽然对比文件9公开了根据信道质量信息来选择不同调制编码方式,但其公开的方案是基于信道质量信息在不同次发射之间自适应调整调制方式,这与本专利权利要求1中在单次发射过程中对不同频率点的比特自适应地选择QPSK调制或DCM调制的方式不同。并且,对比文件9中调制编码方式的确定与导频分配无关。因此,对比文件9没有公开或给出将调制映射单元配置成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这两者自适应地选择QPSK和DCM之一的内容或启示。
另外,对比文件3公开了一种高速超宽带PHY和MAC标准,在其中文译文第6页的表1公开了PSDU速率相关参数。虽然对比文件3描述了基于数据速率来选择QPSK或者DCM方式,但是在ECMA 368 UWB标准中,导频的布置是固定、不可变的。对比文件3没有公开或给出将调制映射单元配置成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这两者自适应地选择QPSK和DCM之一的内容或启示。因此,对比文件3没有公开区别特征4)。
对比文件2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在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自适应分配导频的方法和装置,但其没有公开或给出将调制映射单元配置成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这两者自适应地选择QPSK和DCM之一的内容或启示。因此,对比文件2没有公开区别特征4)。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上述区别特征4)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针对区别特征5),参见前面第3.4.1节的评述可知,对比文件5公开在调制后对信号进行量化的方式。此外,通过量化器对调制后的模拟信号进行量化,得到离散的信号,以减少传输带宽,这是本领域的惯用手段。在此基础上,将量化器与多个处理单元相耦合进行后续处理,这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设置。
综上,请求人在以对比文件6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评述创造性时所主张的证据并未公开权利要求1中的上述区别特征3)和4),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上述区别特征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本专利权利要求1的方案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获得高效、安全地传输数据的有益效果。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请求人提出的以对比文件6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评价创造性的证据组合方式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3.4.3以对比文件8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1保护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超宽带UWB正交频分复用OFDM发射机,对比文件8是一篇涉及MIMO-OFDM系统中信道估计方法的学位论文,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无线MIMO-OFDM技术被认为是实现未来高速宽带无线Internet接入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以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见其正文第1页第1段,图2-4)。
天线MIMO-OFDM技术被认为是实现未来高速宽带无线Internet接入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以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见其正文第1页第1段)。从图2-4中可以看出,MIMO-OFDM系统有N个发送天线和M个接收天线,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各设置多重天线(相当于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正交频分复用OFDM发射机)(参见其正文第15页倒数第1段)。
输入的比特流经串并变换(相当于串并S/P转换器)为多个分支(相当于转换成N个并行比特流),每个分支都进行OFDM处理,即经过编码、交织(相当于频率交织器)、QPSK映射(相当于调制映射单元)、空时/频编码器,插入导频信号、IFFT变换、加循环前缀等过程,再经天线(相当于多个发射天线)发送到无线信道中(参见其正文第16页第1段和图2-4)。
在发送端适当位置插入导频,接收端利用导频恢复出导频位置的信道信息(参见其正文第45页第1段)。关于导频的选择与插入有如下理论性的结论:(1)关于导频的数量:在没有噪声的条件下,OFDM系统N个子载波中任何L个作为训练导频使用,可以完整的恢复出信道信息(N是指OFDM系统中所有的子载波,L是指信道的最大长度);(2)最优的导频位置:当噪声为加性高斯白噪声条件下,L个导频的位置为{i,i N/L,…,i (L-1)N/L-1},i=0,1,…,N/L-1时,可以得到信道信息的MMSE估计(参见其正文第45页第3段)。
由上述内容可见,权利要求1保护的方案与对比文件8相比,二者至少存在如下区别:1)权利要求1明确保护一种超宽带UWB发射机,2)权利要求1中发射机包括:被耦合到所述S/P转换器的多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所述多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被配置成在频率点上自适应地分配导频,并且产生导频分配指示比特;3)被耦合到所述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中的各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的多个频率交织器,所述多个频率交织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交织所述并行比特流中的各个比特流并且产生被交织的比特;4)所述多个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QPSK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而自适应地做出的;5)被耦合到所述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的量化器,所述量化器被配置成量化所述QPSK调制或DCM映射的信号;被耦合到所述量化器的多个处理单元。基于上述区别特征,确定本申请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根据信道的条件和质量来实现自适应导频分配以及如何实现自适应调制映射。
请求人在以对比文件8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评述权利要求1创造性时,进一步引用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3、对比文件4、对比文件5、对比文件7,对比文件9。
针对区别特征1)和2)的评述,参见前面第3.4.1节的内容,对比文件4给出了采用上述区别特征1)的相关启示,对比文件2给出了采用上述区别特征2)的相关启示,不再赘述。
针对区别特征3),请求人在意见陈述书中认为该区别特征被对比文件8结合公知常识所公开。
合议组认为:虽然对比文件8公开了耦合到交织器的QPSK映射器,但是对比文件8并未公开自适应地分配导频,也没有公开或给出将交织器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交织所述并行比特流中的各个比特流,并且产生被交织的比特的内容或启示。
针对区别特征4),请求人在意见陈述书中认为该区别特征被对比文件8结合对比文件7、对比文件2和公知常识所公开,或者被对比文件8结合对比文件7、对比文件3、对比文件2和公知常识所公开,或者被对比文件8结合对比文件9、对比文件2和公知常识所公开,或者被对比文件8结合对比文件9、对比文件3、对比文件2和公知常识所公开。
合议组认为:虽然对比文件8公开了耦合到交织器的QPSK映射器,但是对比文件8并未公开自适应地分配导频,也没有公开或给出将调制映射单元配置成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这两者自适应地选择QPSK和DCM之一的内容或启示。如前所述,参见前面第3.4.2节的评述可知,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3、对比文件7、对比文件9均没有公开或给出将调制映射单元配置成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这两者自适应地选择QPSK和DCM之一的内容或启示。
针对区别特征5),参见前面第3.4.2节的评述可知,对比文件5公开在调制后对信号进行量化的方式。此外,通过量化器对调制后的模拟信号进行量化,得到离散的信号,以减少传输带宽,这是本领域的惯用手段。在此基础上,将量化器与多个处理单元相耦合进行后续处理,这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设置。
综上,请求人在以对比文件8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评述创造性时所主张的证据并未公开权利要求1中的上述区别特征3)和4),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上述区别特征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本专利权利要求1的方案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获得高效、安全地传输数据的有益效果。
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请求人提出的以对比文件8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评价创造性的证据组合方式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二)关于从属权利要求2-3
从属权利要求2-3直接引用权利要求1,在权利要求1具备创造性的前提下,从属权利要求2-3也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三)关于权利要求4
3.4.4以对比文件1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4保护一种单输入单输出SISO超宽带UWB正交频分复用OFDM发射机。权利要求4的主要技术方案与权利要求1相类似。基于前面第3.4.1节的评述内容可知,权利要求4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相比,至少存在如下区别特征“被耦合到所述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的频率交织器,所述频率交织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进行交织,并输出被交织的比特;被耦合到所述频率交织器的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所述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QPSK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而做出的”。
请求人在以对比文件1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评述权利要求4创造性时,进一步引用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3、对比文件4、对比文件5、对比文件10。
基于前面第3.4.1节至第3.4.3节的评述内容,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3、对比文件4、对比文件5、对比文件10均未公开或给出上述区别特征的内容或启示,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上述区别特征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且本专利权利要求4的方案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获得高效、安全地传输数据的有益效果。因此,权利要求4的技术方案相对于请求人提出以对比文件1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评价创造性的证据组合方式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3.4.5以对比文件3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4保护一种单输入单输出SISO超宽带UWB正交频分复用OFDM发射机。权利要求4的主要技术方案与权利要求1相类似。对比文件3公开了一种高速超宽带PHY和MAC标准,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该Ecma标准规定了用于高速短距离无线网络的超宽带(ultra wideband,简称UWB)物理层(physical,简称PHY)和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子层。该标准将频谱分成14个频带,每个频带的带宽为528MHz。使用多频带正交频分调制(MultiBan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odulation,简称MB-OFDM)方案来传输信息。每个频带共使用110个子载波(100个数据载波和10个保护载波)。此外,还允许12个导频子载波进行相干检测(参见对比文件3的译文第3页引言部分的第1段和第2段)。
如图17所示,使用R=1/3,K=7卷积码对所得的加扰PSDU进行编码并打孔以实现适当的编码速率(参见10.),使用比特交织器进行交织(参见10.8),映射到QPSK或DCM星座(参见10.9),最后将所得的复数值加载到所述OFDM符号的数据子载波(参见10.10)上,以便根据所述期望的数据速率创建实数或复数基带信号(参见对比文件3的译文第7页第5段,图17)。
在调制之前,应对已编码和填充的比特流进行交织,以提供避免突发错误的鲁棒性。所述比特交织操作的执行包括三个不同的阶段,如图23所示:1、符号交织,在6个连续的OFDM符号上置换比特,使得PHY能够利用频带组内的频率分集。2、符号内音调交织,在OFDM符号内的数据子载波上置换比特,利用子载波上的频率分集,提供针对窄带干扰器的鲁棒性。3、符号内循环移位,按确定数量循环移位连续OFDM符号中的比特,使得使用时域扩展的模式和固定频率交织(fixed frequency intedeaving,简称FFI)模式能够更好地利用频率分集(参见对比文件3的译文第15页的倒数第4段至第1段)。
对于200Mb/s及以下的数据速率,应将所述二进制数据映射到QPSK星座上。对于320Mb/s及以上的数据速率,应使用双载波调制(dual-carrier modulation,简称DCM)技术将所述二进制数据映射到多维星座上(参见对比文件3的译文第17页第4段)。应采用复数流的IDFT创建离散时间信号sn[k](参见对比文件3的译文第20页的倒数第4段)。
在所述PLCP前导码之后的所有所述OFDM符号中,12个子载波应专门用于导频信号,以便进行相干检测并提供抵御频率偏移和相位噪声的鲁棒性。这些导频信号应置于逻辑频率子载波-55、-45、-35、-25、-15、 -5、5、15、25、35、45和55中(参见对比文件3的译文第25页最后一段)。
由上述内容可知,权利要求4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3公开的内容相比,至少存在如下区别特征“被耦合到所述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的频率交织器,所述频率交织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并确定所述频率点来进行交织,并输出被交织的比特;被耦合到所述频率交织器的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所述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QPSK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而做出的”。
请求人在以对比文件3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评述权利要求4创造性时,进一步引用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5、对比文件7、对比文件9、对比文件10。
基于前面第3.4.1节至第3.4.3节的评述内容,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5、对比文件7、对比文件9、对比文件10均未公开或给出上述区别特征的内容或启示,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上述区别特征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且本专利权利要求4的方案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获得高效、安全地传输数据的有益效果。
因此,权利要求4的技术方案相对于请求人提出以对比文件3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评价创造性的证据组合方式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四)关于权利要求5和6
权利要求5保护一种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射机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权利要求6保护一种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射机的基站。基于前面对权利要求4相似的评述理由,在权利要求4具备创造性的前提下,包含权利要求4的权利要求5和6保护方案也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基于上述理由,合议组作出如下决定。
三、决定
维持200780045201.1号专利权有效。
当事人对本决定不服的,可以根据专利法第46条第2款的规定,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根据该款的规定,一方当事人起诉后,另一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