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创造名称:分层多列堆垛金属构筑成形方法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42098
决定日:2019-10-25
委内编号:4W108616
优先权日:2015-03-26
申请(专利)号:201511029143.6
申请日:2015-12-31
复审请求人:
无效请求人:东北大学
授权公告日:2019-01-01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主审员:李卉
合议组组长:樊延霞
参审员:田丽莉
国际分类号:B21J5/00(2006.01);B21J5/08(2006.01);B21J1/06(2006.01);B21J1/04(2006.01)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6条第4款,专利法第22条第3款,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2款
决定要点
:在创造性的判断中不能孤立、零散的考量区别技术特征是否被现有技术公开或属于公知常识,而应该将区别技术特征结合到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中,从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要达到的技术效果等体现本专利发明构思的各方面整体考量这些特征在权利要求所保护的技术方案中是否能体现出本专利对现有技术的贡献,在这些区别特征体现出了本专利的发明构思的情况下,如果现有技术中不存在足够的技术启示,则不能直接认定这些区别特征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全文:
本无效宣告请求涉及2019年01月01日授权公告的,申请号为201511029143.6,名称为“分层多列堆垛金属构筑成形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权(下称本专利)。本专利的优先权日为2015年03月26日,申请日为2015年12月31日,专利权人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本专利授权公告时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分层多列堆垛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多个基元;
将多个基元堆垛成多个层,每个层包括至少两个基元,从而将所述多个基元堆垛成预定形状;
将堆垛成预定形状的多个基元封装成预制坯;
通过锻焊使得多个基元之间的界面焊合以将预制坯制成毛坯;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多个基元的表面加工平整;
清洗被加工平整的多个基元的表面;
使得在封装之后的多个基元之间的界面为清洁的并且保持真空状态;
将毛坯锻造成形至最终锻件尺寸;
将预制坯锻焊成毛坯的步骤包括将加热预制坯的步骤,加热温度范围在0.8-0.9Tm之间,Tm为材料的熔点,单位为℃;
还包括将加热后的预制坯放置于锻压机操作平台上锻压预制坯使得预制坯变形,变形量为预制坯在变形方向上总长度的10%-20%,按顺序在垂直于界面的方向上使得预制坯变形,首次变形的方向为垂直于具有最多界面的方向,再次变形的方向为垂直于具有次多界面的方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基元为铸坯、锻坯或轧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个基元的表面加工平整的步骤包括采用角磨、钢刷打磨金属坯表面、去除氧化皮或采用铣床加工表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用有机溶剂清洗被加工平整的多个基元的表面的清洗步骤。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清洗步骤之后对清洗后的表面进行表面覆盖保护的步骤。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元堆垛成的预定形状的高宽比不超过3∶1。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堆垛的多个基元封装成预制坯的步骤通过真空电子束焊接完成。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堆垛的多个基元封装成预制坯的步骤通过整体封装成箱体实现。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温度为0.85Tm。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层的基元的排列方向不一致。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层的基元的排列方向一致。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个基元堆垛成预定形状的步骤包括:
将多个基元以纵向排列对齐的方式放置在真空室中作为第一层;
将多个基元以横向排列对齐的方式放置在真空室中作为第二层,第二层设置在第一层之上;
将第一层与第二层焊接在一起;
将多个基元以纵向排列对齐的方式放置在真空室中作为第三层,第三层设置在第二层之上,并与第二层焊接在一起;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形成预定形状的预制坯。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个基元堆垛成预定形状的步骤包括:
将多个基元以纵向排列对齐的方式放置在真空室中作为第一层;
将多个基元也以纵向排列对齐的方式放置在真空室中作为第二层,第二层设置在第一层之上;
然后将第一层与第二层焊接在一起;
将多个基元以纵向排列对齐的方式放置在真空室中作为第三层,第三层设置在第二层之上,并与第二层焊接在一起;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形成预定形状的预制坯。”
针对本专利,东北大学(下称请求人)于2019年03月15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其理由是权利要求1-13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权利要求1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2款的规定,权利要求5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请求宣告本专利全部无效,同时提交了如下对比文件:
对比文件1:申请公布日为2009年05月27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143934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复印件;
对比文件2:“多向锻造技术研究进展”,郭强、严红革、陈振华、张辉,《材料导报》2007年2月第21卷第2期第106页,复印件;
对比文件3:公开日为2008年09月11日,公开号为US2008/0220308A1的美国专利申请复印件;
请求人认为:权利要求1缺少“锻间保温”的步骤,“锻间保温”可以保障通过高温扩散,是变形时微观上仍存在的显微孔洞完全愈合,是解决如何提高复合界面的结合强度以制备出优质大型金属器件这一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权利要求5限定了表面覆盖保护的步骤,但说明书不包含该步骤,因此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2和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2-9的附加技术特征为公知常识,从属权利要求10-13的附加技术特征被对比文件3公开或是公知常识,因而从属权利要求2-13也不具备创造性。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4月16日受理了上述无效宣告请求并将无效宣告请求书及证据副本转给了专利权人,并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答复,同时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查。
专利权人在指定期限内未作答复。
请求人于2019年04月15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并提交了如下附件:
附件1(下称证据1):公开日为2009年05月27日,公开号为CN10143934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复印件;
附件2(下称证据2):授权公告日为2009年11月11日,授权公告号为CN100558495C的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复印件;
附件3(下称证据3):公开日为2009年12月02日,公开号为CN10159059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复印件;
附件4(下称证据4):申请公布日为2013年12月25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346889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复印件;
附件5(下称证据5):“多向锻造技术研究进展”,郭强、严红革、陈振华、张辉,《材料导报》2007年2月第21卷第2期第106-108页,复印件;
附件6(下称证据6):申请公布日为2010年05月12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170418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复印件;
附件7(下称证据7):在http://www.jfe-steel.co.jp/ec/research/report/005/index.html公布的JFE技术报告,2005年3月,复印件及相关部分的中文译文;
附件8(下称证据8):申请公布日为2011年09月14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217940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复印件;
附件9(下称证据9):公开日为2008年07月09日,公开号为CN10121474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复印件;
附件10(下称证据10):申请公布日为2014年12月17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420932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复印件;
附件11(下称证据11):申请公布日为2014年02月12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3567660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复印件;
附件12(下称证据12):申请公布日为2013年01月16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287309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复印件;
附件13(下称证据13):申请公布日为2013年08月07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323121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复印件;
附件14(下称证据14):申请公布日为2011年03月30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199234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复印件;
附件15:本专利授权公告文本;
附件16(下称证据15):《极厚符合钢板实验研究》,东北大学学位论文,胡兆辉,论文答辩日期2008年06月;
附件17:(下称证据16):申请公布日为2010年07月14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177393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复印件;
附件18(下称证据17): 申请公布日为2014年04月02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369216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复印件;
附件19:本专利审查阶段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
附件20:针对本专利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权利要求修改页及意见陈述;
附件21:本专利审查阶段第二次审查意见通知书;
附件22:针对本专利第二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权利要求修改页及意见陈述;
附件23:本专利审查阶段第三次审查意见通知书;
附件24:针对本专利第三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权利要求修改页及意见陈述。
请求人认为:
1)权利要求1缺少“锻间保温”的步骤,且未记载“锻间保温”后的变形量为40%的多项锻造,因此缺少必要技术特征,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2款的规定。
2)权利要求1中的特征“首次变形的方向为垂直于最多界面的方向,再次变形的方向为垂直于具有次多界面的方向”为记载在说明书发明内容部分,且与实施例中的记载不符,权利要求1中限定了锻压的“变形量为预制坯在变形方向上总长度的10%-20%”,说明书中未记载数值为20%的实施例,因此权利要求1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权利要求5中“表面进行表面覆盖保护”在说明书中无记载,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权利要求7中限定“将堆垛的多个基元封装成预制坯的步骤通过真空电子束焊接完成”,但说明书未记载工艺参数,因此权利要求7得不到说明书支持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说明书公开不充分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规定。基于引用关系权利要求2-13同样得不到说明书支持,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
3)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与公知常识的结合,证据1与证据2-10中一项或几项以及公知常识的结合,证据3与证据1、2、4-10中一项或多项以及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2-13也不具备创造性。其中附件19-附件24仅供参考。
国家知识产权局本案合议组于2019年04月24日将请求人的上述意见陈述书和所附附件转送给专利权人,并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答复。
专利权人在指定期限内未作答复。
国家知识产权局本案合议组于2019年06月12日向双方当事人发出了口头审理通知书,定于2019年07月23日举行口头审理。
口头审理如期举行,双方当事人均出席了本次口头审理。在口头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均充分陈述了意见,其中合议组明确记录如下事项:
1)专利权人当庭删除了权利要求5并调整了权利要求的编号形成了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12,并提交了权利要求书的修改替换页,请求人当庭签收且对专利权人的修改时机和修改方式无异议;
2)请求人放弃无效宣告请求书及其附件中的全部内容,以其2019年04月15日提交的意见陈述中的无效理由和证据为准;
3)请求人仅保留证据1、2、3、13,放弃其他证据和附件,其他证据和附件仅供合议组参考;
4)专利权人对证据1、2、3、13的真实性和公开性予以认可。
5)请求人明确无效理由为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缺少必要技术特征,修改后权利要求1-12得不到说明书支持,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12不具备创造性,放弃原权利要求7得不到说明书支持的无效理由,放弃关于说明书中关于原权利要求7的技术方案公开不充分的无效理由。
6)请求人放弃有关“锻间保温后的变形量为40%的多向锻造”的缺少必要技术特征的理由。放弃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中“首次变形的方向为垂直于最多界面的方向,再次变形的方向为垂直于具有次多界面的方向”得不到说明书支持的理由;
7)请求人明确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的证据使用方式仅为证据1、2、3和公知常识的结合,放弃其他证据使用方式,放弃以证据3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明确修改后的从属权利要求2、3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和公知常识的结合公开,修改后的权利要求4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3和公知常识公开,修改后的权利要求5(原权利要求6)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公开,修改后的权利要求6(原权利要求7)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公开,修改后的权利要求7(原权利要求8)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3和公知常识的结合公开,修改后的权利要求8-12(原权利要求9-13)的附加技术特征属于公知常识。
8)专利权人确认“锻间保温”对应实施例中的高温扩散,是锻造工艺中常用的技术手段;本专利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中制造毛坯过程中的预制坯多个方向上的变形量为10%-20%的锻压其目的是为了利用小变形量实现多个界面的结合,不是说明书中记载的“多向锻造”,“多向锻造”的目的是组织的均匀化。本专利的“锻间保温”和“多向锻造”并不包含在本专利权利要求1的保护范围当中。
专利权人于2019年08月16日提交了口审代理词,鉴于其意见与口头审理中的意见基本相同,故合议组对此不再予以转送。
至此,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1.审查基础
专利权人于2019年07月23日对权利要求书进行了修改,删除了权利要求5并权利要求的编号进行了调整,形成了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12。请求人对专利权人的修改方式和修改时机无异议。经审查,专利权人的上述修改符合专利法第33条、专利法实施细则第69条、以及专利审查指南的相关规定,因此本次无效宣告请求针对的权利要求为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12。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为:
“1. 一种分层多列堆垛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多个基元;
将多个基元堆垛成多个层,每个层包括至少两个基元,从而将所述多个基元堆垛成预定形状;
将堆垛成预定形状的多个基元封装成预制坯;
通过锻焊使得多个基元之间的界面焊合以将预制坯制成毛坯;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多个基元的表面加工平整;
清洗被加工平整的多个基元的表面;
使得在封装之后的多个基元之间的界面为清洁的并且保持真空状态;
将毛坯锻造成形至最终锻件尺寸;
将预制坯锻焊成毛坯的步骤包括加热预制坯的步骤,加热温度范围在0.8-0.9Tm之间,Tm为材料的熔点,单位为℃;
还包括将加热后的预制坯放置于锻压机操作平台上锻压预制坯使得预制坯变形,变形量为预制坯在变形方向上总长度的10%-20%,按顺序在垂直于界面的方向上使得预制坯变形,首次变形的方向为垂直于具有最多界面的方向,再次变形的方向为垂直于具有次多界面的方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基元为铸坯、锻坯或轧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个基元的表面加工平整的步骤包括采用角磨、钢刷打磨金属坯表面、去除氧化皮或采用铣床加工表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用有机溶剂清洗被加工平整的多个基元的表面的清洗步骤。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元堆垛成的预定形状的高宽比不超过3∶1。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堆垛的多个基元封装成预制坯的步骤通过真空电子束焊接完成。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堆垛的多个基 元封装成预制坯的步骤通过整体封装成箱体实现。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温度为0.85Tm。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的基元的排列方向不一致。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的基元的排列方向一致。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个基元堆垛成预定形状的步骤包括:
将多个基元以纵向排列对齐的方式放置在真空室中作为第一层;
将多个基元以横向排列对齐的方式放置在真空室中作为第二层,第二层设置在第一层之上;
将第一层与第二层焊接在一起;
将多个基元以纵向排列对齐的方式放置在真空室中作为第三层,第三层设置在第二层之上,并与第二层焊接在一起;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形成预定形状的预制坯。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个基元堆垛成预定形状的步骤包括:
将多个基元以纵向排列对齐的方式放置在真空室中作为第一层;
将多个基元也以纵向排列对齐的方式放置在真空室中作为第二层,第二层设置在第一层之上;
然后将第一层与第二层焊接在一起;
将多个基元以纵向排列对齐的方式放置在真空室中作为第三层,第三层设置在第二层之上,并与第二层焊接在一起;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形成预定形状的预制坯。”
2.关于证据
证据1、2、3、13均为中国专利文献,属于公开出版物,专利权人对它们的真实性无异议,经核实,合议组予以认可,由于证据1、2、3、13的公开日均早于本专利的优先权日,故证据1、2、3、13公开的内容可以作为现有技术评价本专利的创造性。
3.关于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2款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2款规定,独立权利要求应当从整体上反映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记载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
请求人主张:本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复合界面的结合强度以制备出优质的大型金属器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采用包含“锻间保温”的锻焊工艺来使之前鐓粗锻造步骤形成的闭合孔洞进一步愈合,进而提高界面的结合强度,因此“锻间保温”是本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征,权利要求1并没有记载该特征故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2款的规定。
对此,合议组认为:
首先,本专利背景技术中记载,传统的爆炸复合方式由于在常温下压力复合,界面上存在显微缺陷,已难以满足要求,需要开发更可靠、更加安全的新的金属复合方法,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解决提供复合界面强度高的优质大型金属构件的技术问题。
其次,根据本专利说明书第0029-0032段的记载,本专利通过采用多块体积更小的金属作为构筑基元,通过真空封装和锻造方式使复合界面间的孔洞进行闭合,再通过“锻间保温”和“多向锻造”将复合界面的孔洞焊合,从而使得复合界面上的孔洞缺陷完全愈合形成复合界面强度高的优质大型金属构件。本专利说明书第0031段记载复合界面孔洞的愈合过程包括孔洞的闭合与闭合表面的焊合两个部分,闭合是指孔洞表面在应力应变的作用下实现物理接触,焊合是指闭合表面在一定温度、接触压力以及保温条件下通过扩散、再结晶等方式实现冶金结合。其中闭合是实现焊合的前提,在保证复合界面孔洞的闭合前提下通过“锻间保温”和“多向锻造”才能将复合界面的孔洞充分愈合。而“锻间保温”是锻造工艺中消除锻件毛坯温差,使毛坯组织均匀化以利于锻件均匀变形的常规技术手段,锻造时是否需要锻间保温与锻件的材料、尺寸、以及失温速度有关,并不是本专利实现发明目的的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同时通过大变形量的锻造使材料界面组织均匀化同样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
此外,根据本专利说明书第0033-0039段的记载,本专利采用多块体积更小的金属坯作为构筑基元,从而具有改进成分均匀性、凝固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等优点。
可见,本专利的发明构思体现在采用多个金属基元组成的堆垛以及利用小变形量的锻造使复合界面孔洞物理闭合。而体现上述发明构思的技术手段,即“将多个基元堆垛成预定形状”以及“还包括将加热后的预制坯放置于锻压机操作平台上锻压预制坯使得预制坯变形,变形量为预制坯在变形方向上总长度的10%-20%,按顺序在垂直于界面的方向上使得预制坯变形,首次变形的方向为垂直于具有最多界面的方向,再次变形的方向为垂直于具有次多界面的方向”已经记载在权利要求1的保护范围当中,因此权利要求1并不缺少必要技术特征,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2款的规定。
4.关于专利法第26条第4款
专利法第26条第4款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
请求人主张:权利要求1中限定了锻压的“变形量为预制坯在变形方向上总长度的10%-20%”,说明书中未记载数值为20%的实施例,因此权利要求1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基于引用关系,从属权利要求2-12同样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
对此,合议组认为:对于权利要求概括是否恰当,应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角度,如果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合理预测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均能解决其技术问题,则认为权利要求能够得到说明书的支持。
如前所述,“变形量为预制坯在变形方向上总长度的10%-20%”是制作毛坯过程中使复合界面孔洞闭合的技术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应力应变作用实现物理接触,而并非通过接触压力和保温条件实现冶金结合的孔洞闭合表面的焊合过程,相对于焊合过程的大变形量(如说明书记载的变形量为40%的镦粗变形),闭合过程中要实现较小的变形量以达到孔洞物理闭合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合理预测上述数值范围均能实现物理接触闭合的相较于焊合过程的小变形, 因此权利要求1能够得到说明书的支持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
鉴于请求人仅主张基于引用关系权利要求2-12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因此在权利要求1能够得到说明书支持的情况下,从属权利要求2-12同样能够得到说明书的支持,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
5.关于创造性
专利法第22条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请求人主张: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2、3和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
经查,证据1公开了一种生产特厚板的工艺方法(参见证据1说明书第3页,实施例1),利用普通连铸坯生产100mm特厚钢板(100mm*2500mm*10000mm),材质: Q235B。 将连铸坯定尺切割为:两块板坯(相当于本专利的多个基元)尺寸均为270mm*2100mm*2400mm;采用龙门铣床分别将两块坯料单个平面加工平整并清洁,去除氧化层(也可用刨床或喷丸去除);将两块坯料加工面相对叠和在一起,按装于台车夹具上(可平放或竖立对正夹紧),送入真空电子束焊机真空室中;找正后关闭室门;抽真空到3*10-2Pa,对坯块结合面四周边进行电子束焊接,熔深50mm;焊接完成后相邻坯块结合面四周边焊接致密、不透气,中间空隙形成真空(相当于本专利封装并保持真空状态);打开进气阀充入空气,开仓门运出焊合后的厚板坯;焊接后组合坯装入加热炉,加热至1200℃保温2h(相当于本专利加热预制坯温度为0.8-0.9Tm);出炉后高压水除鳞;中厚板轧机横轧展宽至所需宽度;控制温度在 850-1180℃复合轧制,分道次纵轧至要求厚度100mm,总压缩比5.4;精整后切割定尺为:100mm*2500mm*10000mm,检验合格后入库。其它未详述的工艺与现有技术相同。对于由两块以上的钢板坯块组合体,位于中部的坯块相对的两个结合面均需要表面加工,各叠合相邻结合面进行同样焊接。除此之外与两块钢板坯块组合体工艺相同。
可见证据1中仅仅是将坯料叠置,并非由分层多列的基元堆垛形成,其真空电子束焊接并加热后直接进行大变形量的轧制,并没有涉及将复合界面的孔洞通过小变形量的锻造进行物理闭合的步骤。
本专利权利要求1与证据1相比,区别技术特征在于:1)一种分层多列堆垛金属构筑成形方法;2)将多个基元堆垛成多个层,每个层包括至少两个基元,从而将所述多个基元堆垛成预定形状;3)将加热后的预制坯放置于锻压机操作平台上锻压预制坯使得预制坯变形,变形量为预制坯在变形方向上总长度的10%-20%,按顺序在垂直于界面的方向上使得预制坯变形,首次变形的方向为垂直于具有最多界面的方向,再次变形的方向为垂直于具有次多界面的方向;4)将毛坯锻造成形至最终锻件尺寸。
证据2公开了一种多合金坯料的复合方法(参见证据2权利要求书、说明书第2、3页,图1),它包括设置在下层的低碳钢1、设置在上层左边的低碳钢2、设置在上层右边的合金工具钢3和中碳钢4,以及包围在合金工具钢3和中碳钢4的右侧面、上面、前端面和后端面的辅助低碳钢5,图中所示6为密封焊缝。为了便于显示合金工具钢3和中碳钢4,图中将设置在合金工具钢3和中碳钢4前面的一块低碳钢5拿出来画在了下面,实际上它的位置是在合金工具钢3和中碳钢4的前端面。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按设计要求将作为一块合金工具钢和一块中碳钢叠成双层结构,置于作为两块低碳钢和若干块辅助低碳钢的包围之中,并确保每一接触面的清洁和密合;b、将包围合金工具钢和中碳钢的各块低碳钢焊接成一体,将合金工具钢和中碳钢密封在各块低碳钢之中;c、将步骤b密封好的坯料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d、将步骤c加热好的坯料置于轧机中轧制至所需厚度,使合金工具钢、中碳钢和低碳钢复合成一体。
证据3公开了一种累积叠轧焊工艺制造特厚板的方法(参见证据3说明书第3页实施例1),选取两块300mm厚度同样尺寸同种材料的连铸坯,对待叠合面表面进行喷砂除氧化铁皮;应用压缩空气将表面清扫干净;在用丙酮将喷砂后的表面擦拭除去油脂、用酒精除去表面污染物;采用干燥的50℃~80℃空气将表面干燥;将处理好的两支连铸坯叠合面叠合在一起,放入真空室,将连铸坯叠合面四周缝隙在真空下焊接封闭。将焊接好的连铸坯进行加热至奥氏体区1150℃~1250℃保温、锻造或轧制成型,一次压下率30%,总压下率50%。得到150mm厚度的厚板。所制造的钢板对碳元素的面扫描照片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看出应用本发明制造的钢板叠合面碳分布均匀,结合面没有空洞、裂纹等缺陷出现。
请求人主张,针对区别特征1)、2),证据2公开了同层可有多列基元,给出了每一层具有多个基元的技术启示。针对区别特征3),证据3给出了将焊好的预制坯进行锻造的技术启示,而多个方向的锻造,以及先锻造界面数量多的方向和10-20%的变形量是常规技术手段,针对区别特征4),将毛坯锻造成型至最终尺寸也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对此,合议组认为:上述区别特征1)、2)限定出本专利采用多个基元进行堆垛,区别特征3)限定出本专利在对复合界面进行封装后对各个方向的复合界面孔洞进行物理闭合的过程,上述区别特征1)-3)并非孤立的技术特征,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恰恰体现了本专利的发明构思,即采用多个金属基元组成的堆垛以及利用小变形量的锻造使各个方向的复合界面孔洞物理闭合。而证据2仅公开了上层低碳钢2的一侧叠置了工具钢3和中碳钢4的单层多列的结构,且证据2中将各个块状材料焊接后直接进行大变形量的轧制,并没有给出对复合界面孔洞通过小变形量的锻造进行充分闭合的技术启示,证据3仅公开了在叠置的钢板真空焊接封闭后直接进行大变形量的锻造或轧制,同样没有给出对焊接封闭后的复合界面孔洞通过小变形量的锻造进行充分物理闭合的技术启示。此外,在没有证据予以佐证的情况下,不能将体现本专利发明构思的上述区别特征1)-3)直接认定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或公知常识。因此,基于目前的证据1-3尚不足以否定本专利的创造性。
在请求人主张的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的理由不能成立的基础上,其从属权利要求2-12不具备创造性的主张同样不能成立。
鉴于请求人仅主张证据13来评价从属权利要求的创造性,故合议组对于证据13不再予以评述。
基于上述事实和理由,可以依法作出如下决定。
三、决定
宣告201511029143.6号发明专利部分无效,在专利权人于2019年07月23日提交的权利要求1-12的基础上继续维持该专利有效。
当事人对本决定不服的,可以根据专利法第46条第2款的规定,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根据该款的规定,一方当事人起诉后,另一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