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明创造名称:龙门式外置保险型汽车举升机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42015
决定日:2019-09-23
委内编号:5W117625
优先权日:2017-08-11
申请(专利)号:201820914968.9
申请日:2018-06-13
复审请求人:
无效请求人:骆承添
授权公告日:2019-02-05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广州市顺力机械有限公司
主审员:王辉
合议组组长:祁轶军
参审员:胡建英
国际分类号:B66F7/00(2006.01);B66F7/28(2006.01);B66F17/00(2006.01)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如果一项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区别技术特征,现有技术未给出采用该区别技术特征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技术启示,也没有充分的理由或相应的证据表明采用该区别技术特征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属于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或公知常识,则该权利要求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无效宣告请求涉及于2019年02月05日授权公告的、名称为“龙门式外置保险型汽车举升机”的实用新型专利权(下称本专利),其专利号为201820914968.9,优先权日为2017年08月11日,申请日为2018年06月13日,专利权人为广州市顺力机械有限公司。本专利授权公告的权利要求书全文如下:
“1. 龙门式外置保险型汽车举升机,包括左立柱、右立柱和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分别连接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的顶端,所述左立柱或右立柱上安装有可沿垂直方向升降滑动的滑车,所述左立柱或右立柱上还安装连接驱动所述滑车升降的液压缸装置,所述滑车上安装有水平向外伸出的托臂,所述托臂的前端安装有用于承托物品的托板,所述托臂的后端通过转销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滑车上,所述转销上安装有可锁定所述托臂位置的锁齿,所述左立柱或右立柱上还安装有保险齿条,所述保险齿条沿垂直方向均布有若干保险齿,每一所述保险齿的上端设有平行于水平面的截止面;所述滑车上安装有保险装置,所述保险装置包括安装轴和安装于所述安装轴上的偏心轮和卡扣片,所述滑车上还安装卡顶所述偏心轮从而使所述安装轴产生位移的顶块,所述安装轴与所述滑车之间安装有使所述安装轴复位的卷簧,通过旋转所述安装轴使得所述偏心轮带动所述卡扣片卡合或脱离所述保险齿的截止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门式外置保险型汽车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上设有摆杆。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门式外置保险型汽车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装置通过链条拉动所述滑车进行升降运动,所述立柱的上部安装有配合所述链条的链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门式外置保险型汽车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由至少两根依次套设形成的可伸缩管材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龙门式外置保险型汽车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的前端设有套孔,所述套孔上可拆卸套装有若干加高套,所述托板安装于所述加高套的顶端。”
针对本专利,骆承添(下称请求人)于2019年05月22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其无效理由是:本专利权利要求1-5不具备创造性,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下称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请求宣告本专利全部无效。同时,提交了如下证据:
证据1:申请公布日为2010年12月22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192092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的复印件。
证据2: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09月24日、授权公告号为CN20384576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的复印件。
证据3:《有色矿冶》期刊(第23卷第3期)2007年6月登载的标题为“形封闭圆偏心轮机构的夹紧装置”一文的复印件。
证据4: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06月10日、授权公告号为CN20438481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的复印件。
请求人认为: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证据2和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证据3用于说明偏心轮机构是公知常识。从属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公开;从属权利要求3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结合公知常识公开;从属权利要求4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4结合公知常识公开,因此,在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从属权利要求2-5也不具有创造性。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6月24日受理了上述无效宣告请求并将无效宣告请求书及其所附证据的副本转送给专利权人,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答复。同时,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查。
国家知识产权局本案合议组于2019年07月09日向双方当事人发出了口头审理通知书,告知双方当事人:本案合议组定于2019年09月06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本案举行口头审理。
专利权人于2019年07月22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陈述了本专利权利要求1-5具备创造性的理由。
口头审理如期举行,双方当事人均委托代理人出席了本次口头审理。在口头审理过程中,明确了如下事项:
(1)合议组当庭将专利权人提交的意见陈述书副本转送给请求人。
(2)请求人当庭放弃将证据3作为本案证据。专利权人对证据1、2、4的真实性无异议。
(3)请求人明确其无效理由为:本专利权利要求1-5不具备创造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具体证据使用方式为: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证据2和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的证据使用方式与请求书一致。
双方当事人结合证据充分陈述了意见。
针对专利权人提交的意见陈述书,请求人于2019年09月19日提交了书面意见,并提交了两份附件:
附件1: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10月06日、授权公告号为CN20159811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的复印件。
附件2: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12月23日、授权公告号为CN20489707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的复印件。
请求人认为:(1)针对权利要求1的创造性,关于专利权人主张的区别特征1)“横梁”(使得机构更稳固,举升运动更稳定)被证据2公开;区别特征2)“所述托臂前端安装有用于承托物品的托板,所述托臂的后端通过转销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滑车上,所述转销上安装有可锁定所述托臂位置的锁齿(可以调节托臂和安装座上的角度)”被证据4和证据2公开;区别特征3)“每一所述保险齿的上端设有平行于水平面的截止面(便于卡扣片的缩合)”被证据1的附图1中的保险倒齿8公开;针对区别特征4)“所述保险装置包括安装轴和安装于所述安装轴上的偏心轮和卡扣片,所述滑车上还安装卡顶所述偏心轮从而使所述安装轴产生位移的顶块,所述安装轴与所述滑车之前安装有使所述安装轴复位的卷簧,通过旋转所述安装轴使得所述偏心轮带动所述卡扣片卡合或脱离所述保险齿条”,首先,证据1与本专利保险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一致的,属于容易想到的技术,此外,利用偏心轮锁定转轴使其不可逆转为公知常识,尤其用于电梯行业防坠落锁紧,附件1和附件2用于佐证。因此,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并进一步陈述了从属权利要求2-5不具备创造性的理由。
(2)本专利没有公布顶块的结构形式,说明书附图也没有画出顶块,且顶块如何使安装轴产生位移未说明,公开不充分。
至此,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1、关于审查基础
鉴于专利权人在本无效宣告请求案的审理过程中未对本专利授权公告的权利要求书作出过修改,故本决定仍以本专利授权公告的权利要求书作为审查基础。
2、关于证据
证据1-2、4均是专利文献的复印件,专利权人对证据1-2、4的真实性、合法性无异议,本案合议组对证据1-2、4予以采信。
证据1-2、4均属于公开出版物,且其公开日均早于本专利的申请日,故证据1-2、4公开的技术内容可以作为现有技术来评价本专利的创造性。
3、关于创造性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区别技术特征,现有技术未给出采用该区别技术特征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技术启示,也没有充分的理由或相应的证据表明采用该区别技术特征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属于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或公知常识,则该权利要求具备创造性。
3.1关于权利要求1
请求人主张: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的区别特征是横梁、托臂前端有用于承重的托板、托臂的安装的结构、保险装置的偏心轮的结构,横梁和托臂的安装结构被证据2公开,其余特征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证据2和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
经查,
本专利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一种龙门式外置保险型汽车举升机。
证据1公开了一种前置式保险的汽车举升机,“包括立柱1(对应于本专利的左立柱、右立柱)、升降装置、升降台2(对应于本专利的滑车)、托臂9(对应于本专利的托臂)、保险装置7(对应于本专利的保险装置),升降装置、升降台2安装在立柱1内,托臂9与升降台2连接,升降装置包括油缸5、链条4,链条4一端固定在立柱1上,链条4一端固定在升降台2上,油缸5的活塞顶部设置有链轮3,链轮3与链条4配合带动升降台2做升降运动。立柱1的前端设置有两排保险倒齿8,保险钩71的数量与保险倒齿8的排数相同,保险装置7通过连接板安装在升降台2上,保险装置7设置有保险钩71,保险钩71与保险倒齿8配套卡合;保险钩71通过转轴安装在连接板上,转轴连接有可摇动的手柄74;保险装置7设置有弹性件73,弹性件73安装在保险钩71的底部抵住保险钩71。立柱1为钢板一体压型而成,立柱1的横截面为“C”形槽。
保险装置7还设置有锁定片72,锁定片72锁定转轴。当升降台2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保险钩71与保险倒齿8卡合,锁定片72锁定转轴,手柄74不可以转动,从而将保险钩71固定。当需要下降升降台2时,接触锁定片72的锁定,转动手柄74,可以将保险钩71与保险倒齿8脱离,升降台2下降。
本发明提供的前置式保险的汽车举升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电机在电力的驱动下带动齿轮泵转动,将液压油泵入油缸5中。油缸5在液压油的作用下使得油缸5活塞上升,油缸5活塞的顶端安装一个链轮3,链轮3内安装链条4,链条4一端固定在立柱1底部的链条固定板6上,另一端固定在升降台2上,链轮3上升时带动链条4转动,从而带动升降台2向上运动。,托臂9一端固定在升降台2上,当升降台2上升或下降时,托臂9随之上升或下降。托臂9的另一端承载汽车底盘,将汽车托起对汽车进行维修及检查。当液压油压力减小时,升降台2由于重力作用向下下降。保险装置7的保险钩71由于被弹性件73抵住,会被弹性件73制约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当升降台2停止上升时,保险钩71与保险倒齿8卡合,通过锁定片72进一步锁定保险钩71,增加安全性;当升降台2下降时,接触锁定片72的锁定,摇动手柄74,将保险钩71脱离弹性件73的制约,同时保险钩71与保险倒齿8脱离卡合状体,升降台2从而可以下降。”(参见证据1说明书0017-0020,及其附图1-2)。从证据1的附图1中可以看出保险倒齿8的上端设有平行于水平面的截止面。
将本专利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技术方案与证据1公开的技术内容相比,其区别技术特征主要在于:(1)举升机的框架类型不同:本专利是龙门式汽车举升机,因此包括连接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的顶端的横梁,而证据1公开的汽车举升机没有设置横梁;(2)滑车、液压缸装置、保险齿条的安装位置不同:本专利滑车、液压缸装置、保险齿条安装在左立柱或右立柱上,而证据1的升降台、油缸5、保险倒齿8在两立柱1上均有设置;(3)托臂的设置不同:本专利是“托臂的前端安装有用于承托物品的托板,所述托臂的后端通过转销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滑车上,所述转销上安装有可锁定所述托臂位置的锁齿”,证据1未公开托板和托臂的旋转锁定装置;(4)保险装置的构造不同:本专利的“保险装置包括安装轴和安装于所述安装轴上的偏心轮和卡扣片,所述滑车上还安装卡顶所述偏心轮从而使所述安装轴产生位移的顶块,所述安装轴与所述滑车之间安装有使所述安装轴复位的卷簧,通过旋转所述安装轴使得所述偏心轮带动所述卡扣片卡合或脱离所述保险齿的截止面”,而证据1则未公开相关技术内容。
针对上述区别技术特征(3),其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托板的设置和托臂的旋转及锁定,证据2公开了一种龙门举升机,并具体公开了横梁和托板的设置,关于托臂的旋转及锁定结构,证据2公开了如下内容:
“本实用新型包括由两立柱42和一横梁41构成的龙门架40;所述两立柱42上均设置有滑车1,两滑车1之间设置有两条同步钢丝绳,滑车1上通过连接轴11设置有支臂3,支臂3上设置有齿轮2,滑车1侧方相应于齿轮2设置有槽型架7,槽型架7内通过第一复位弹簧8设置有拉杆10,其特征在于:拉杆10上固定设置有同槽型架7内轮廓相配合的安装板4,安装板4上设置有第一长条孔12;第一长条孔12内设置有同齿块15相连的第一连接螺栓5;所述齿块15上设置有第二长条孔14,所述拉杆10由第二长条孔14内穿过;所述槽型架7外相应于齿块15设置有顶丝6;所述横梁41内设置有两滑车1的同步运行监测装置20,所述同步运行监测装置20包括设同横梁41相连的第二底板21,第二底板21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关装置24,所述开关装置24包括框架26,框架26内设置有压杆32,压杆32上设置有使压杆32向外移动的第二复位弹簧25;压杆32的端部伸出框架26并设置有压轮27;所述框架26的侧方设置有限位开关22,限位开关22的接触杆23与所述压杆32相配合;所述两开关装置24的压杆32和压轮27相反的设置于第二底板21的两侧;所述两同步钢丝绳分别同两开关装置24的压轮27相配合。
所述槽型架7包括槽形体17,槽形体17内的中部设置有所述齿块15的挡板18,所述的顶丝6相应于挡板18的上方设置;所述槽形体17底部设置有第一底板16;所述拉杆10的下端穿过第一底板16并设置有限位销9;所述第一复位弹簧8设置于限位销9和第一底板16之间。
所述拉杆10上方设置有弯杆19。通过弯杆19便于控制齿块15的上下移动。
所述安装板4上相应于齿轮2延伸设置有压块13;由于安装板4同齿块15紧密相连的,安装板4上设置压块13后,可保证齿轮2和齿块15处于同一平面;避免齿轮2和齿块15上下错位,而导致的不正确啮合。
所述第二底板21的两侧相应于两压轮27设置有导向柱29。
所述压杆32包括杆体31,杆体31的外端设置有连接架28,杆体31的另一端通过螺纹同框架26相连;所述复位弹簧25设置于杆体31上,位于连接架28和框架26之间;所述压轮27设置于连接架28上。
所述杆体31和连接架28之间设置有接触柱30,所述复位弹簧25设置于接触柱30和框架26之间,所述限位开关22的接触杆23端部设置有与接触柱30接触的感应滚轮34。
所述限位开关22设置于调节板33上,调节板33上设置有长条孔36,调节板33通过长条孔36内的第二连接螺栓35同底板21相连。通过调节板33的长条孔36,可实现限位开关22位置的调整,便于限位开关22的感应滚轮34与接触柱30的紧密贴合。
带有感应滚轮34的限位开关22为可在市面上购置的现有装置。
所述压轮27的表面设置有与钢丝绳配合的凹槽39。
所述连接架28上设置有与压轮27的凹槽39配合的半槽37。使用时,钢丝绳位于凹槽39和半槽37之间,可减小钢丝绳所受磨损。
所述半槽37的一侧设置有斜槽38;斜槽38在安装时,便于钢丝绳穿入,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两调平钢丝绳分别经过两个导向柱29,进入压轮27的凹槽39和连接架28的半槽37之间;由于两条调平钢丝绳始终处于绷紧状态,钢丝绳压迫连接架28的半槽37,使压杆32克服第二复位弹簧25的弹力向框架26内移动。
限位开关22的接触杆23端部的感应滚轮34在接触柱30的带动下,产生滚动,感应滚轮34滚动至限位开关22的闭合位置时,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反馈信号为正常状态。即两侧滑车1为同步运行。
需要调节支臂3角度时,将拉杆10安装于槽形体17内;然后将齿块15的第二长条孔14套于拉杆10上;调整好齿轮2的角度后,通过顶丝6将齿块15与齿轮2顶紧;在顶紧力作用下,齿轮2与齿块15充分啮合;再将顶丝6旋出四分之一圈左右,使齿块15的啮合间隙在0.25mm左右即可;通过第一连接螺栓5,将安装板4和顶丝6连接一体;此时,即实现了齿轮2的锁齿。
当需要调整支臂3角度时,下拉拉杆10,齿轮2和齿轮2脱开,齿轮2可进行旋转,调整好角度后,放开拉杆10,拉杆10在第一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使齿块15再次和齿轮2啮合;如果齿轮2和齿块15无法正确啮合,则需重复上述调整齿块15的动作。”(参见证据2说明书0026-0041段,及其附图1-11)
可见,证据2公开的托臂的旋转和锁定结构是通过安装于槽形体17内的拉杆10带动套设在拉杆10上的齿块15和支臂3上设置的齿轮2啮合或者脱开,齿块15和齿轮2啮合时实现托臂旋转的锁定,齿块15和齿轮2脱开后,托臂进行旋转调整角度。该结构不同于本专利权利要求1中“所述托臂的后端通过转销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滑车上,所述转销上安装有可锁定所述托臂位置的锁齿”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没有动机将证据2公开的托臂锁定结构设置为本专利中转销设置锁齿的结构。
针对上述区别技术特征(4),其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偏心轮结构实现保险装置的锁合与开启,证据1公开的保险装置是保险钩71与保险倒齿8,锁定片72进一步锁定保险钩71,证据1没有给出将偏心轮结构应用于保险装置上的启示,请求人也未提出充分的理由或提供相应的证据表明将偏心轮结构设置在保险装置上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因此,在证据1的基础上结合证据2及公知常识得出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并非是显而易见的。本专利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证据2及公知常识的结合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3.2关于从属权利要求2-5
在本专利权利要求1具备创造性的前提下,从属权利要求2-5也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3.3关于请求人的主张
针对请求人于2019年09月19日提交的书面意见,本案合议组认为:
(1)在请求人提出的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的无效理由中,其证据使用方式是证据1、证据2和公知常识的结合,请求人在意见陈述书中主张的进一步结合证据4评述权利要求1的创造性,属于在其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增加的无效理由,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67条的规定,合议组对该无效理由不予考虑。
(2)针对请求人主张的附件1和附件2用于证明利用偏心轮锁定转轴使其不可逆转为电梯行业防坠落锁紧的公知常识,本案合议组认为:首先,根据《审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三章第4.3.1节的规定,公知常识的举证期限是在口头审理辩论终结前,故请求人提交的附件1和附件2已超出其举证期限;其次,从证据形式上讲,附件1和附件2均为专利文献的复印件,不属于公知常识证据,因此请求人提交附件1和附件2用于证明相关技术内容属于公知常识的主张缺少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3)请求人提出的关于顶块的设置在说明书中公开不充分的理由,在请求书中并未主张过,属于在其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增加的无效理由,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67条的规定,合议组对该无效理由不予考虑。
基于上述事实和理由,本案合议组依法做出如下决定。
三、决定
维持201820914968.9号实用新型专利权有效。
当事人对本决定不服的,可以根据专利法第46条第2款的规定,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根据该款的规定,一方当事人起诉后,另一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