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山东省安丘市,山花烂漫,暖意融融。在安丘大姜加工车间,人头攒动,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加工的大姜产品就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
“安丘大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0万亩,年产量120万吨,近3年来年均交易额达60亿元;年均出口30万吨,出口创汇5亿美元。安丘大姜种植面积占全国的6%,产量占全国的20%,出口量占全国的60%左右,‘大姜头’成了安丘人的‘金疙瘩’!”在安丘大姜的加工车间里,安丘市副市长徐剑发介绍。
安丘市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姜蒜之乡”,“安丘大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12月,“安丘大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后,依托安丘市实施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政策,安丘大姜产业实现了快速优质发展,产品品质大大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节节攀升,走出了一条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发展之路,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和特色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标准化管理 传承品质特色
据了解,安丘大姜已经有500多年的种植培育历史,具有色泽嫩黄、结构紧密、块大丝少、辛辣清香的特点。近年来,当地不断探索安丘大姜的标准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重点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以“安丘大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纽带,采取“公司 地理标志 农户”的经营模式,对地理标志产品生产销售的各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实现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化、产业化生产。
“我们这个智慧终端仓储冷库,温度控制在8摄氏度至13摄氏度的范围内,可以有效地保持新收获的大姜的水分和湿度,储存时间可以达到3年。”在安丘市盛大农产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下称盛大农产品公司)的智慧终端仓储冷库,该公司董事长刘世礼介绍,安丘市严格执行“一个标准、两个市场”的要求,即用一个食品安全的标准,规范和监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坚决执行市场准入和市场准出过程,把控好源头可控、过程监管、末端检测步骤,运用好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手段,保障安丘大姜的品质。
“近年来,依据安丘大姜当前的种植、生产、仓储、销售、服务等环节,我们和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结合国家、地方、团体、企业等各个层级的标准要求,先后制定了56个相关标准,共同制定了安丘大姜供应链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了安丘大姜的种植、生产、管理等环节的标准化,保持了安丘大姜的品质特色,夯实了安丘大姜的品牌基础。”刘世礼告诉记者,作为安丘市瓜菜协会主要的大姜产业牵头运营单位,盛大农产品公司立足产地农产品特色市场主体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农产品交易市场。
品牌化运营 拉长产业链条
“大姜在安丘的品牌化发展,可谓是‘小产品、大产业’。安丘大姜可加工成保鲜大姜、冷冻姜块、姜片、姜丝、姜丁、姜泥、姜泥块、姜茶、姜糖、保健姜制品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安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赵强介绍,近年来,安丘市依托“安丘大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和经济支柱产业带来新的契机。去年安丘大姜入选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一批清单产品,截至目前,安丘市以大姜为原料的加工出口企业达到145家,年加工出口30万吨,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欧盟、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我们这一批大姜准备发往青岛口岸,因新冠肺炎疫情,去年的出口受到一定影响,今年疫情逐步得到缓解,东亚、东南亚等地的订单数量猛增,我们日夜加班加点,都快忙不过来了。”在安丘农产品交易市场,记者遇到了满头大汗的货车司机师傅老郑。在老郑的身后,一排排大型货车满载安丘大姜,整装待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在安丘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以安丘大姜等农产品交易为主营业务的安丘农产品交易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可容纳客商600家,年交易量300万吨,交易额150亿元,带动周边发展种植基地20万亩,引领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组织发展,增加农民收入12亿元,提供农业科技培训3万人次。同时,安丘市还通过建设大姜文化产业园区、设立大姜文化节、举办“姜王大赛”、建设大姜文化博物馆等,打响安丘大姜品牌知名度,扩大安丘大姜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我们将着力把安丘大姜的品质、特色、文化等特有的地理标志品牌内涵与安丘当地的人文环境和历史传承相结合,努力实现安丘大姜产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链融合的农业新发展格局。”潍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庞胜明表示,安丘市将依托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途径,努力把安丘大姜打造成助力安丘乡村产业振兴的“金疙瘩”。(记者 李铎 通讯员 刘振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