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基本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

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政府部门牵头整合行业协会、服务机构、企业等各方优势资源,聚焦企业海外维权的痛点难点问题,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力,持续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体系,切实加大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力度。

《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横向互联、纵向互通、央地协同、合作共享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基本建立,便捷高效的国际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形成,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健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网络更为完善,我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明显提升,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加突出。

《指导意见》要求健全工作体系,丰富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工作网络。优化工作网点布局,在需求高、基础好、条件成熟的地方布局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探索在重点贸易国家(地区)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海外分中心,形成海外纠纷应对服务网络。建立健全纠纷应对指导工作规程,实现标准管理,规范运行,全面提升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能力水平。

《指导意见》强调加强指导服务,提升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水平。建立健全海外知识产权诉讼、贸易调查等信息跟踪和发布机制,及时为企业提供预警服务,加强应对策略指导。强化境外重点展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加强与展会主办方和举办地执法机构交流合作与协调协商,实现展前培训和风险排查、展中驻会服务和维权指导、展后案件跟踪和总结反馈的全链条服务。建立健全中国企业商标海外被抢注预警与应对机制,持续更新海外重点国家商标维权指南,指导中国企业合理应对商标海外纠纷。开展重点产业领域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实时监测海外知识产权重点信息,加强重点产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及时提供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与纠纷应对指导服务。

《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发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动成立知识产权仲裁机构和调解组织,探索在海外民商事纠纷调解机构成立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仲裁、调解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势,为我国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平台,引导企业通过和解、调解、仲裁等方式快速解决海外知识产权纠纷。

《指导意见》鼓励利用多种手段降低企业海外维权成本。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专利执行险、专利被侵权损失险及境外展会知识产权纠纷法律费用险等保险业务,降低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成本。推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互助机制,鼓励企业设立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互助基金,缓解海外维权资金压力。

此外,开展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评估。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遭遇的知识产权难点问题,发布重点国家(地区)营商环境调查研究报告。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发布年度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报告。(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