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备之间快速连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复审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一种设备之间快速连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202114
决定日:2020-01-20
委内编号:1F269627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510076403.9
申请日:2015-02-12
复审请求人:无锡识凌科技有限公司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王效维
合议组组长:季晓晖
参审员:张娟
国际分类号:G06K17/00,H04B5/02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区别特征,但是现有技术已经给出将上述区别特征应用到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以解决其存在的技术问题的启示,那么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不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复审请求涉及申请号为201510076403.9,名称为“一种设备之间快速连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专利)。申请人为无锡识凌科技有限公司。本申请的申请日为2015年02月12日,公开日为2015年06月03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审查部门于2018年07月03日发出驳回决定,以权利要求1-7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为由驳回了本申请,其具体理由是: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CN103824099A,公开日为2014年05月28日)、对比文件2(CN102595643A,公开日为2012年07月18日)和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2-7的附加特征或者被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公开,或者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因此也都不具备创造性。
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申请日提交的说明书摘要、说明书第[0001]-[0048]段、摘要附图、说明书附图,以及2018年02月24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7项。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设备之间快速连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从设备(传感器设备)中无线短程通信模块的相关信息,例如:地址信息、传感器设备类型信息通过RFID读写器模块写入RFID标签中,或者是通过条码打印机打印成条形码标签,将RFID标签或者条形码标签固定在传感器设备上;使用主设备(终端设备)中的RFID读写器模块或者条形码识别器,读取RFID标签或者条形码标签信息,根据获取的信息开启无线短程通信模块功能,自动匹配相关信息(例如:秘钥),并根据获得的传感器设备类型信息弹出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采集到的数据,在传感器设备具有无线短程通信功能(比如:蓝牙、ZigBee、WIFI等)的前提下,按如下步骤通过RFID标签实现快速连接,并连接之后快速传输数据:
步骤一:将无线短程通信模块,例如:蓝牙的MAC地址或者WIFI无线网络SSID及秘钥通过RFID读写器模块写入RFID标签中,同时也将传感器设备编号及类型信息也写入RFID标签中;将RFID标签固定在传感器设备上面。
步骤二:如果需要采集该传感器设备的数据信息,使用终端设备的RFID功能读取RFID
标签信息,获取无线短程通信模块的信息,例如:蓝牙的MAC地址或者WIFI SSID及秘钥信息以及传感器设备类型信息,从读到的信息中判断使用的通信方式,如果使用的是蓝牙功能,终端设备则自动开启蓝牙模块,搜所对应名称的蓝牙模块,当搜索到蓝牙模块之后进行蓝牙配对,在这个过程中自动输入读到的秘钥信息,配对成功之后发送命令建立连接;如果获取的信息中传感器是通过WIFI连接的,终端设备自动连接对应无线局域网的SSID并输入读到秘钥信息,成功与无线局域网的SSID连接之后,终端设备上的客户端软件会自动与传感器设备建立连接,获取传感器数据;
步骤三:建立连接之后,根据从RFID标签获取的传感器设备类型信息(比如:温度计),终端设备自动选择进入该类传感器设备应用程序界面(比如:温度采集界面)。当传感器设备获取到传感数据(比如:某病人的体温),该传感数据通过前述已建立的无线短程通信连接,自动上传到终端设备该类传感器设备应用程序界面(比如:温度采集界面)。需要的话,该传感数据通过终端设备的无线局域或广域模块,上传到远程后台服务器(例如:数据中心)。
步骤X:在终端设备开启下次RFID标签读取之前(即建立新的无线短程通信连接之前),建立的数据链路会一直保持,如果链路断开,则会自动根据蓝牙MAC地址或者无线局域网的SSID及秘钥重新建立连接;或者步骤Y:如果数据传输完成,需要关闭连接,用户可以在用户操作界面上点击关闭按键关闭蓝牙或者WIFI设备;或者终端设备黑屏之后进入省电模式自动关闭无线短程通信模块连接,亮屏之后重新建立该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之间快速连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局域或广域通信模块(例如:无线局域WIFI模块、无线广域2G/3G/4G模块等)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之间快速连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传感器设备具有无线短程通信功能(比如:蓝牙、ZigBee、WIFI等)的前提下,按如上一至三、X、Y的步骤通过RFID标签或者条码标签实现快速连接,并连接之后快速传输数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之间快速连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FID读写器模块支持多个频段,所述的主控制单元由手机平台和操作系统组成,用于完成RFID的数据处理。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之间快速连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FID读写器模块发射和接收采用全向性天线。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之间快速连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制单元还集成了无线局域网WIFI模块或无线广域网2G/3G/4G模块,用于通过WIFI或2G/3G/4G无线通信完成与外部服务器(例如:数据中心)的连接及数据交换,所述的主控制单元还设有LCD显示屏用于人机交互。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之间快速连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码识别器可以读取条形码信息,条形码中含有设备及秘钥信息;所述的条形码识别器发射的光中含有定位光,可以快速准确的读取条形码。”
申请人(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8年12月18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同时修改了权利要求书。复审请求人在请求书中陈述了本申请具备创造性的理由。复审请求时新修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设备之间快速连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从设备为传感器设备,主设备为终端设备,将传感器设备中无线短程通信模块的相关信息,包括:地址信息、传感器设备类型信息通过RFID读写器模块写入RFID标签中,或者是通过条码打印机打印成条形码标签,将RFID标签或者条形码标签固定在传感器设备上;使用终端设备中的RFID读写器模块或者条形码识别器,读取RFID标签或者条形码标签信息,根据获取的信息开启无线短程通信模块功能,自动匹配相关信息,并根据获得的传感器设备类型信息弹出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采集到的数据,在传感器设备具有无线短程通信功能的前提下,按如下步骤通过RFID标签实现快速连接,并连接之后快速传输数据:
步骤一:将无线短程通信模块,包括:蓝牙的MAC地址或者WIFI无线网络SSID及秘钥通过RFID读写器模块写入RFID标签中,同时也将传感器设备编号及类型信息也写入RFID标签中;将RFID标签固定在传感器设备上面;
步骤二:如果需要采集该传感器设备的数据信息,使用终端设备的RFID功能读取RFID标签信息,获取无线短程通信模块的信息,包括:蓝牙的MAC地址或者WIFI SSID及秘钥信息以及传感器设备类型信息,从读到的信息中判断使用的通信方式,如果使用的是蓝牙功能,终端设备则自动开启蓝牙模块,搜所对应名称的蓝牙模块,当搜索到蓝牙模块之后进行蓝牙配对,在这个过程中自动输入读到的秘钥信息,配对成功之后发送命令建立连接;如果获取的信息中传感器是通过WIFI连接的,终端设备自动连接对应无线局域网的SSID并输入读到秘钥信息,成功与无线局域网的SSID连接之后,终端设备上的客户端软件会自动与传感器设备建立连接,获取传感器数据;
步骤三:建立连接之后,根据从RFID标签获取的传感器设备类型信息,终端设备自动选择进入该类传感器设备应用程序界面;当传感器设备获取到传感数据,该传感数据通过前述已建立的无线短程通信连接,自动上传到终端设备该类传感器设备应用程序界面;该传感数据通过终端设备的无线局域或广域模块,上传到远程后台服务器;所有的数据传输均按照统一的帧格式并进行加密;数据信息包含设备信息,终端设备将该设备信 息与之前获得的设备信息进行对比,如果正确,则根据设备类型跳转到相应界面供用户操作;
步骤X:在终端设备开启下次RFID标签读取之前,建立的数据链路会一直保持,如果链路断开,则会自动根据蓝牙MAC地址或者无线局域网的SSID及秘钥重新建立连接;或者步骤Y:如果数据传输完成,需要关闭连接,用户可以在用户操作界面上点击关闭按键关闭蓝牙或者WIFI设备;或者终端设备黑屏之后进入省电模式自动关闭无线短程通信模块连接,亮屏之后重新建立该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之间快速连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局域或广域通信模块,包括:无线局域WIFI模块、无线广域2G/3G/4G模块,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之间快速连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传感器设备具有无线短程通信功能的前提下,按如上一至三、X、Y的步骤通过RFID标签或者条码标签实现快速连接,并连接之后快速传输数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之间快速连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FID读写器模块支持多个频段,所述的主控制单元由手机平台和操作系统组成,用于完成RFID的数据处理。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之间快速连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FID读写器模块发射和接收采用全向性天线。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之间快速连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制单元还集成了无线局域网WIFI模块或无线广域网2G/3G/4G模块,用于通过WIFI或2G/3G/4G无线通信完成与外部服务器的连接及数据交换,所述的主控制单元还设有LCD显示屏用于人机交互。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之间快速连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码识别器可以读取条形码信息,条形码中含有设备及秘钥信息;所述的条形码识别器发射的光中含有定位光,可以快速准确的读取条形码。”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1月03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原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原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程序中坚持原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于2019年08月05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指出:权利要求1-7相对于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和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9月04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同时修改了申请文件,在权利要求1中新增特征“通过设备信息获知采集到数据是什么信息,从而弹出对应界面供用户来操作”。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如下:
“1. 一种设备之间快速连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从设备为传感器设备,主设备为终端设备,将传感器设备中无线短程通信模块的相关信息,包括:地址信息、传感器设备类型信息通过RFID读写器模块写入RFID标签中,或者是通过条码打印机打印成条形码标签,将RFID标签或者条形码标签固定在传感器设备上;使用终端设备中的RFID读写器模块或者条形码识别器,读取RFID标签或者条形码标签信息,根据获取的信息开启无线短程通信模块功能,自动匹配相关信息,并根据获得的传感器设备类型信息弹出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采集到的数据,在传感器设备具有无线短程通信功能的前提下,按如下步骤通过RFID标签实现快速连接,并连接之后快速传输数据:
步骤一:将无线短程通信模块,包括:蓝牙的MAC地址或者WIFI无线网络SSID及秘钥通过RFID读写器模块写入RFID标签中,同时也将传感器设备编号及类型信息也写入RFID标签中;将RFID标签固定在传感器设备上面;
步骤二:如果需要采集该传感器设备的数据信息,使用终端设备的RFID功能读取RFID标签信息,获取无线短程通信模块的信息,包括:蓝牙的MAC地址或者WIFI SSID及秘钥信息以及传感器设备类型信息,从读到的信息中判断使用的通信方式,如果使用的是蓝牙功能,终端设备则自动开启蓝牙模块,搜所对应名称的蓝牙模块,当搜索到蓝牙模块之后进行蓝牙配对,在这个过程中自动输入读到的秘钥信息,配对成功之后发送命令建立连接;如果获取的信息中传感器是通过WIFI连接的,终端设备自动连接对应无线局域网的SSID并输入读到秘钥信息,成功与无线局域网的SSID连接之后,终端设备上的客户端软件会自动与传感器设备建立连接,获取传感器数据;
步骤三:建立连接之后,根据从RFID标签获取的传感器设备类型信息,终端设备自动选择进入该类传感器设备应用程序界面;当传感器设备获取到传感数据,该传感数据通过前述已建立的无线短程通信连接,自动上传到终端设备该类传感器设备应用程序界面;该传感数据通过终端设备的无线局域或广域模块,上传到远程后台服务器;所有的数据传输均按照统一的帧格式并进行加密;数据信息包含设备信息,终端设备将该设备信 息与之前获得的设备信息进行对比,如果正确,则根据设备类型跳转到相应界面供用户操作;通过设备信息获知采集到数据是什么信息,从而弹出对应界面供用户来操作;
步骤X:在终端设备开启下次RFID标签读取之前,建立的数据链路会一直保持,如果链路断开,则会自动根据蓝牙MAC地址或者无线局域网的SSID及秘钥重新建立连接;或者步骤Y:如果数据传输完成,需要关闭连接,用户可以在用户操作界面上点击关闭按键关闭蓝牙或者WIFI设备;或者终端设备黑屏之后进入省电模式自动关闭无线短程通信模块连接,亮屏之后重新建立该连接。”
复审请求人认为:对比文件1没有公开上述新增特征。本申请根据设备类型跳转到相应界面供用户操作,根据设备信息获知采集到的数据是什么信息,弹出对应界面供用户操作,能够避免终端设备与多个传感器设备连接时接收数据信息出错,提升系统可靠性,同时还能提升建立数据传输的速度。而对比文件1要解决的是如何简化用户操作过程的问题,没有涉及传输的数据中包含设备信息以提升数据传输可靠性、数据传输关系建立速度的问题,因此对比文件1与本申请没有联系,也没有给出解决本申请的技术问题的相关启示。对比文件2也没有涉及任何关于连接设备的确认过程,加快数据传输关系建立速度的技术特征与本申请权利要求1的数据处理过程、实现功能也不同。因此权利要求1-7具备创造性。
合议组于2019年11月11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合议组成员变更通知书,复审请求人逾期未答复。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请求人在答复复审通知书时修改了权利要求书,形成了新的权利要求第1-7项。经审查,其修改符合专利法第33条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61条第1款的规定。因此,本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申请日提交的说明书摘要、说明书第[0001]-[0048]段、摘要附图、说明书附图,以及2019年09月04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7项。
关于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区别特征,但是现有技术已经给出将上述区别特征应用到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以解决其存在的技术问题的启示,那么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不具备创造性。
本决定所使用的对比文件与驳回决定和复审通知书所使用的对比文件相同,即:
对比文件1:CN103824099A,公开日为2014年05月28日;
对比文件2:CN102595643A,公开日为2012年07月18日。
(2.1)关于权利要求1
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设备之间快速连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通过识别标签自动连接并控制设备的方法,并具体公开了如下技术内容(参见对比文件1的说明书第[0043]-[0111]段,图1-3):其方法操作步骤是:
1)给设备(相当于从设备)配置唯一的识别标签,该些识别标签设置在相应的设备上(其中智能终端设备需要靠近该设备以读取该识别标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该识别标签固定在相应的设备上);设备可以为包括有血压计、计步器、手环、智能手表(相当于传感器设备)等电子产品及工业自动化电气设备;其中,所述的识别标签为射频标签(则必然存在“通过RFID读写器模块写入RFID标签中”)、电子标签或USB_ID号;识别标签102包括设备标签编码 3011、设备类别3012(相当于“地址信息、传感器设备类型信息”)和无线通讯参数301信息(相当于“将传感器设备中无线短程通信模块的相关信息写入RFID标签”)。
2)智能终端(相当于主设备)通过识别标签感应识别标签的设备,从识别标签中获取与设备连接的无线通讯参数,自主地与设备建立无线通讯的连接(由此可知,当识别标签为射频标签时,则此建立连接的步骤相当于“使用终端设备中的RFID读写器模块读取RFID标签,根据获取的信息开启无线短程通信模块功能,自动匹配相关信息”);所述的无线通讯为蓝牙通讯、WIFI通讯或其他短距无线通讯技术。
3)智能终端识别设备并建立无线通讯连接后自动在智能终端内搜索配对应用程序;
4)自动启动应用程序控制设备功能(相当于“并根据获得的传感器设备类型信息弹出对应的用户界面”)。
该方法可以实现终端设备与控制设备的无线连接,并且所述的无线通讯为蓝牙通讯、WIFI通讯或其他短距无线通讯技术(相当于“在传感器设备具有无线短程通信功能的前提下,通过RFID标签实现快速连接,并在连接之后快速传输数据”)。其方法操作步骤是:
1)给设备配置唯一的识别标签,该些识别标签设置在相应的设备上(其中智能终端设备需要靠近该设备以读取该识别标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该识别标签固定在相应的设备上);设备可以为包括有血压计、计步器、手环、智能手表(相当于传感器设备)等电子产品及工业自动化电气设备;其中,识别标签102包括设备标签编码 3011、设备类别3012和无线通讯参数301信息(相当于将无线短程通信模块、传感器设备编号及类型信息也写入RFID标签中,其中蓝牙的MAC地址或者WIFI无线网络SSID及秘钥是建立蓝牙、WIFI通讯必需的无线参数,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该些参数也需要写入到标签中);所述的识别标签为射频标签(则必然存在将相应的信息“通过RFID读写器模块写入RFID标签中”)、电子标签或USB_ID号。
2)智能终端通过识别标签感应识别标签的设备,从识别标签中获取与设备连接的无线通讯参数(相当于“如果需要采集该传感器设备的数据信息,使用终端设备的RFID功能读取RFID标签信息,获取无线短程通信模块的信息,其中的蓝牙的MAC地址或者WIFI无线网络SSID及秘钥是建立蓝牙、WIFI通讯必需的无线参数”),自主地与设备建立无线通讯的连接(相当于“终端设备上的客户端软件会自动与传感器设备建立连接”)。
3)智能终端识别设备并建立无线通讯连接后自动在智能终端内搜索配对应用程序(要自动搜索配对应用程序,则必然获取相关的传感器设备类型信息,相当于“如果需要采集该传感器设备的数据信息,使用终端设备的RFID功能读取传感器设备类型信息”);
4)自动启动应用程序控制设备功能(相当于“步骤三:建立连接之后,根据从RFID标签获取的传感器设备类型信息,终端设备自动选择进入该类传感器设备应用程序界面”)。
上述的实施例方法中,所述的智能终端与识别标签的通信技术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或数据线连接技术;所述的智能终端为任意品牌手机或可连接互联网的平板电脑或带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便携式设备,手机下载完应用程序后自动运行, 在智能终端人机界面上显示操作功能键及反映设备状态的数据。
将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公开的方案相比,二者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1)权利要求1中表示从设备的信息可以采用条形码标签,可通过条码打印机打印成条形码标签并固定到从设备上,通过条形码识别器读取条形码标签信息;权利要求1从读到的信息中判断使用的通信方式,如果使用的是蓝牙功能,终端设备则自动开启蓝牙模块,搜所对应名称的蓝牙模块,当搜索到蓝牙模块之后进行蓝牙配对,在这个过程中自动输入读到的秘钥信息,配对成功之后发送命令建立连接;如果获取的信息中传感器是通过WIFI连接的,终端设备自动连接对应无线局域网的SSID并输入读到的秘钥信息,成功与无线局域网的SSID连接之后,可建立终端设备与传感器设备的无线连接;(2)权利要求1中当传感器设备获取到传感数据时,该传感数据通过前述已建立的无线短程通信连接,自动上传到终端设备该类传感器设备应用程序界面,需要的话,该传感数据通过终端设备的无线局域或广域模块,上传到远程后台服务器;(3)权利要求1中所有的数据传输均按照统一的帧格式并进行加密,并且数据信息包含设备信息,终端设备将该设备信息与之前获得的设备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正确,则根据设备类型跳转到相应界面供用户操作,通过设备信息获知采集到数据是什么信息,从而弹出对应界面供用户来操作;(4) 步骤X:在终端设备开启下次RFID标签读取之前,建立的数据链路会一直保持,如果链路断开,则会自动根据蓝牙MAC地址或者无线局域网的SSID及秘钥重新建立连接;或者步骤Y:如果数据传输完成,需要关闭连接,用户可以在用户操作界面上点击关闭按键关闭蓝牙或者WIFI设备;或者终端设备黑屏之后进入省电模式自动关闭无线短程通信模块连接,亮屏之后重新建立该连接。
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可以确定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如何方便用户采用更多的方式进行快速无线连接;(2)如何保存或共享传感器数据;(3)如何加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及提供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便利性;(4)如何实现无线短程通信的持续连接。
针对上述区别技术特征(1),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设备连接或设备配对的方法,并具体披露了如下技术特征(参见对比文件2的说明书第[0028]-[0059]段,图1、3、4):如图1所示,网络100包括可以是主设备的设备102,以及可以是与设备102同在一个微微网中的从设备的设备104、106、108和110(相当于“从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设备102、104、106、108和110可以是蓝牙设备。设备102获取的机器可读特征可用于访问与一个或多个设备104到110相关的连接参数(例如网络地址信息)。连接参数包括与设备104到110建立连接所需的信息。经设备102获取的机器可读特征访问的连接参数可以包括任何这种PIN值,链路密钥和/或主密钥,由此设备102与获取的机器可读特征的设备建立无线网络连接。其中,机器可读特征包括打印的或显示的机器可读标记,例如线性(例如一维)条码,矩阵(例如二维)条码(其中必然存在相应的制作过程,即隐含公开了“将传感器设备中无线短程通信模块的相关信息通过条码打印机打印成条形码标签”);机器可读特征也可以包括非打印特征,例如磁条,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其中,解码机器可读特征以生成与一个或多个其他设备相关的连接参数。例如,连接参数可以包括地址信息,安全信息。附图4A、4B和4C示出一些示意设备和设备的相关机器可读特征。在附图4A的例子中,机器可读特征404可以是线性条码的形式;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任何其他机器可读特征(例如,磁带,RFID标签,矩阵条码,或编码图像)关联到无线扬声器系统402。想要与无线扬声器系统402连接或配对的设备可以使用组合或连接到设备的相机、条码扫描仪读取机器可读特征404(相当于“使用终端设备中的条形码识别器,读取条形码标签信息”)。如图3所示,设备300可以是具有无线接口的任何电子设备,其控制器302可以包括配置为运行机器可读指令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特征识别模块320配置为使用相机模块322或输入设备318读取、检测或者感应机器可读特征;设备300包括蓝牙接口304,RF接口306,以及Wi-Fi接口308;蓝牙接口304可以广播请求消息以连接与从光学地获取的机器读取特征访问的连接参数相关的一个或多个蓝牙设备。Wi-Fi接口308与其他Wi-Fi设备执行无线通信并允许连接参数在控制器302和其他Wi-Fi(例如802.11)设备之间交换。在典型用途的场景中,设备300的用户激活输入设备318、相机模块322或麦克风311以获取机器可读特征。响应于获取机器可读特征,设备300运行与关联于通过机器可读特征访问的连接参数的一个或多个其他设备的自动连接或配对程序(相当于通过读取的信息中判断出使用的通信方式并运行相关联的连接程序)。附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示意连接参数格式。格式501和503可用于支持自动设备连接或配对程序。格式501可以包括至少长度字段505、模式标识506、安全标识508、地址字段510、时钟字段512、链路密钥字段514、和PIN字段516。长度字段505可以包括格式501的长度的指示。模式标识506可以指示是否应当使用协商的协议(例如,如果支持多于一个协议(例如,Wi-Fi和蓝牙))。安全标识508可以指示是否需要安全模式来进行连接。地址字段510包括设备的网络地址(例如,蓝牙地址)。地址字段510可以包括指示哪种类型的地址包含在地址字段510中的前缀。例如,可以支持各种网络地址(例如,MAC地址、BSSID、蓝牙地址、IP地址等)。前缀可以用于帮助标识地址的类型以及设备支持的协议或标准(模式标识506可以指示具备多个协议时需要协商的协议,地址字段510包括可以支持的多种网络地址的前缀,由此可知,对比文件2公开了可以通过读取的信息中判断出使用的通信方式。同时,由于其可支持的通讯方式可以为蓝牙、WiFi,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地、毫无疑问地确定:在建立两个设备的连接时,扫描机器可读特征,如果是蓝牙功能,则必然会进行自动的蓝牙配对;如果获取的信息中是通过WIFI连接的,终端设备自动连接对应无线局域网的SSID并输入读到秘钥信息,成功与无线局域网的SSID连接,参见说明书第0049-0052段)。如图6所示,在蓝牙配对程序中,在步骤608,作出连接是否需要PIN(或其他访问码)的确定。如果PIN值无需进行交换,在步骤612在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交换链路密钥。如上所述,将链路密钥提供给主设备和从设备以用于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验证。在步骤614,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连接可以完成并保持直到被主设备的用户或从设备的用户解除(相当于“如果使用的是蓝牙功能,终端设备则自动开启蓝牙模块,搜所对应名称的蓝牙模块,当搜索到蓝牙模块之后进行蓝牙配对,在这个过程中自动输入读到的秘钥信息,配对成功之后发送命令建立连接”)。
由此可知,对比文件2公开了可以通过条形码来实现无线设备的快速连接,以及通过读取机器可读特征信息,运行相应的连接程序并自动连接的方法,并且该些特征在对比文件2中的作用与其在该权利要求中的作用相同,都是方便用户采用更多的方式实现快速自动无线连接。因此,当本领域技术人员面对对比文件1中采用识别标签来进行快速连接而不甚方便时,有动机将对比文件2所公开的内容结合到对比文件1中,即采用读取条形码标签信息的方式进行快速连接,同时,在与传感器相关的应用程序中显示其采集到的数据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针对上述区别技术特征(2),在终端设备与传感器设备建立无线连接之后,自动获取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属于本领域中终端控制传感器的常规手段,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同时为了方便共享和保存数据,将获取的该些信息通过终端设备上传到无线局域或者广域模块,上传到远程后台服务器,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针对上述区别技术特征(3),在射频标签数据传输、蓝牙数据传输或者WiFi数据传输时,为了防止数据被恶意窃取、阅读,对传输的的数据按照一定的帧格式并进行加密,这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而在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WIFI、蓝牙或其他短距离无线通讯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对所有的数据传输均按照一定的帧格式并进行了加密。此外,在近距离无线传输协议中,数据信息通常都包括设备ID信息,这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为了防止传感器信息之间的干扰以及便于用户操作,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在无线传输的数据信息中设置设备信息,当接收到传感器传输的数据信息时,将其中包括的设备信息与之前已连接过的设备信息进行对比,若正确则跳转到相应界面供用户操作,并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弹出对应界面供用户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容易想到的。
针对上述区别技术特征(4),在本领域中为了保持无线连接,在终端设备中存储相应的连接参数以建立自动连接,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以及为了节省电量,在数据传输之后或者设备处于省电模式时,断开无线连接,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即,在两个设备建立无线连接之后,在下次用户意图重新建立连接之前一直保持无线连接,如果链路断开,则根据存储于终端设备中的蓝牙MAC地址或者无线局域网的SSID以及秘钥重新建立连接,属于本领域中用于保持短程无线连接持续连接的常规方法;或者为了节省电量,当数据传输完成后用户进行关闭无线连接,或者终端设备处于休眠、待机等黑屏状态之后自动关闭无线连接、亮屏重新连接,该些方式均属于无线短程连接的常规方法。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根据该些方法对对比文件1进行相应的改进,如在在终端设备开启下次RFID标签读取之前(即建立新的无线短程通 信连接之前),建立的数据链路会一直保持,如果链路断开,则会自动根据存储于终端设备中的蓝牙MAC地址或者无线局域网的SSID及秘钥重新建立连接;或者:如果数据传输完成,需要关闭连接,用户可以在用户操作界面上点击关闭按键关闭蓝牙或者WIFI设备;或者终端设备黑屏之后进入省电模式自动关闭无线短程通信模块连接,亮屏之后重新建立该连接。
由此可知,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以及上述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得出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2.2)关于权利要求2
权利要求2是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然而,为了实现数据共享和保存,终端通过无线局域或广域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当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权利要求2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2.3)关于权利要求3
权利要求3是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对比文件1还公开了如下技术内容(参见说明书第[0051]-[0111]段,图1-3):该方法可以实现终端设备与控制设备的无线连接,并且所述的无线通讯为蓝牙通讯、WIFI通讯或其他短距无线通讯技术(相当于“在传感器设备具有无线短程通信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读取射频标签实现快速连接,而在连接之后进行数据传输,属于本领域中控制设备的公知常识。同时,在建立连接之后根据需求不同,保持或关闭数据连接都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当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权利要求3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2.4)关于权利要求4
权利要求4是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参见对比文件1的说明书第[0078]-[0110]段):该智能终端可以为手机,同时手机可以运行相应的应用程序,并且手机将获取的标签信息发送给服务器,通过服务器获取无线连接参数和应用程序类型(由此可知,其控制模块由手机平台和操作系统组成,用于完成RFID的数据处理)。为了提高读写器可阅读的标签范围,设置其可支持多个频段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当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权利要求4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2.5)关于权利要求5
权利要求5是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为了提高RFID读写器模块可读取来自多个方向的标签,采用全向性天线制作发射和接收模块,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当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权利要求5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2.6)关于权利要求6
权利要求6是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对比文件1还公开了如下技术内容(参见说明书第[0035]-[0110]段):所述的互联网连接模块500为接入WAN 的WIFI设备或接入公共无线通信系统的2G/3G/4G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的智能终端模块200通过标签读取模块202感应接收识别标签102信 息数据,并依据该信息数据通过互联网连接模块500与服务器模块300连接,快 速在服务器模块300内自动查找与设备模块100相匹配的应用程序3021,经确 认完成应用程序下载(相当于“所述的主控制单元还集成了无线局域网WIFI模块或无线广域网2G/3G/4G模块,用于通过WIFI或2G/3G/4G无线通信完成与外部服务器的连接及数据交换”)。本发明在服务器模块的支持下,自动完成智能终端与设备间的无线通讯(蓝牙)连接过程, 自动寻找并下载与设备匹配的应用程序过程,并且自动将应用程序打开,等待用户输入指令,实现“一触即控”的功能(相当于“所述的主控制单元还设有LCD显示屏用于人机交互”)。因此,当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权利要求6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2.7)关于权利要求7
权利要求7是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对比文件2还公开了如下技术内容(参见说明书第[0028]-[0059]段,图1、3、4):如图1所示,网络100包括可以是主设备的设备102,以及可以是与设备102同在一个微微网中的从设备的设备104、106、108和110(相当于“从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设备102、104、106、108和110可以是蓝牙设备。设备102获取的机器可读特征可用于访问与一个或多个设备104到110相关的连接参数。其中,机器可读特征包括打印的或显示的机器可读标记,例如线性(例如一维)条码,矩阵(例如二维)条码(由此可知,主设备中必然包括可以读取该条码信息的条码识别器);其中,解码机器可读特征以生成与一个或多个其他设备相关的连接参数。例如,连接参数可以包括地址信息,安全信息,例如各种链路密钥、签名证书等(相当于条形码中含有设备及秘钥信息)。为了快速读取条形码,在条形码识别器发射的光中含有定位光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当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权利要求7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对复审请求人相关意见的评述
针对复审请求人答复复审通知书时所陈述的意见(参见“案由”部分),合议组认为:
由本申请说明书第[0042]段可知,本申请根据设备信息及采集的数据跳转到相应界面,其目的在于便于用户操作,同时能够解决传感器设备数据输入繁琐的问题,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然而,根据获取到的数据内容自动打开相应操作界面以便于用户操作是本领域中惯常使用的技术手段,由于能够自动打开应用界面,因此必然能够解决数据输入繁琐的问题,并且由于避免了手动开启界面的过程,也能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复审请求人仅仅是将本领域惯用手段加入到权利要求1中,以解决该特征通常能够解决的技术问题,该特征的加入并不能为权利要求1带来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对比文件2是否公开该内容也不会导致本申请权利要求1具备创造性。
综上所述,复审请求人所陈述的意见并不成立,合议组对复审请求人的理由不予支持。
三、决定
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07月03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