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创造名称:通信传输方法和系统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201675
决定日:2020-01-19
委内编号:1F275195
优先权日:2012-01-12,2012-04-03
申请(专利)号:201310013094.1
申请日:2013-01-14
复审请求人:英特尔公司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杜永艳
合议组组长:傅海望
参审员:张剑
国际分类号:H04W28/24,H04W48/06,H04W48/10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
:如果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存在区别特征,且现有技术中给出了将上述区别特征应用到该最接近现有技术以解决其存在技术问题的启示,这种启示会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面对所述技术问题时,有动机改进该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并获得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则该技术方案是显而易见的,不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复审请求涉及申请号为201310013094.1,名称为“通信传输方法和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申请人原为美国威睿电通公司,后变更为英特尔公司。本申请的申请日为2013年01月14日,最早优先权日为2012年01月12日,公开日为2013年05月29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审查部门于2018年11月30日发出驳回决定,驳回了本申请,其理由是:本申请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申请日2013年01月14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7页(即第1-41段),说明书附图第1-6页,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2017年05月18日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第1-10项。驳回引用的对比文件为:
对比文件1:CN101227713A,公开日为2008年07月23日;
对比文件2:CN 102137433A,公开日为2011年07月27日;
对比文件4:CN102291836A,公开日为2011年12月21日。
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如下:
“1. 一种通信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监控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
所述基站在所监控的负荷状况指示所述接入信道发生网络拥塞时设置一消息,该消息包括优先级门限值和针对用户设备的等待间隔,其中所述优先级门限值由所述基站根据所监控的所述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来设置,其中所述等待间隔根据相应的延迟容忍范围来设置;
所述基站向用户设备广播所述消息;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从所述基站广播的所述消息;
所述用户设备将该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和所述消息中包括的优先级门限值比较;
当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小于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时,所述用户设备非使能该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发起;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的改变而调整所述优先级门限值;
当所述优先级门限值被调整为小于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时,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等待间隔结束后发起所述接入程序。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传输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大于所接收的优先级门限值时,所述用户设备发起该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
3. 一种通信传输方法,包括:
监控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
在所监控的负荷状况指示所述接入信道发生网络拥塞时设置一消息,该消息包括优先级门限值和针对用户设备的等待间隔,其中所述等待间隔根据相应的延迟容忍范围来设置;
广播所述消息;
根据所述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的改变而调整所述优先级门限值;
其中,当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字小于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时,所述用 户设备的接入程序发起被非使能,当所述优先级门限值被调整到小于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时,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在所述等待间隔结束后被发起。
4. 一种通信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一消息,其中该消息包括一优先级门限值和一等待间隔,其中,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是根据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设置的,其中所述等待间隔根据相应的延迟容忍范围来设置;
将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和所述消息中包括的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比较;
当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小于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时,非使能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发起,当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大于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时,在等待间隔结束后发起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
5. 一种通信传输系统,包括:
一基站,以及
用户设备;
所述基站被配置为:
监控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
在所监控的负荷状况指示所述接入信道发生网络拥塞时设置一消息,该消息包括优先级门限值和等待间隔,其中所述优先级门限值由所述基站根据所监控的所述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来设置,其中所述等待间隔根据相应的延迟容忍范围来设置;
广播所述消息到所述用户设备;以及
根据所述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的改变而调整所述优先级门限值;并且
所述用户设备被配置为:
接收从所述基站广播的所述消息;
将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和所述消息中包括的优先级门限值比较,以及
当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小于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时,非使能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发起,当所述优先级门限值被调整为小于所述用户设备的 优先级数值时,在所述等待间隔结束后发起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传输系统,当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大于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时,所述用户设备发起该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
7. 一种基站,包括:
监控单元,被配置为监控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
设置单元,被配置为在所监控的负荷状况指示所述接入信道发生网络拥塞时设置一消息,该消息包括优先级门限值和针对用户设备的等待间隔,其中所述优先级门限值由所述基站根据所监控的所述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来设置,其中所述等待间隔根据相应的延迟容忍范围来设置;
广播单元,被配置为广播所述消息;
调整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的改变而调整所述优先级门限值,
其中当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字小于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时,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发起被所述用户设备非使能,当所述优先级门限值被调整到小于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时,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在所述等待间隔结束后被发起。
8. 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一消息,其中该消息包括一优先级门限值和一等待间隔,其中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根据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而设置,其中所述等待间隔根据相应的延迟容忍范围来设置;
比较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和所述消息中包括的优先级门限值比较;
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小于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时,非使能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发起,当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大于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时,发起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
9. 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在其上存储有指令,并且所述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10. 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在其上存储有指令,并且所述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驳回决定的理由是:权利要求1和3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和4以及本领域公知常识的基础上是显而易见的,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2的附加特征被对比文件1公开,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4和8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4以及本领域公知常识的基础上是显而易见的,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5-6、7与方法权利要求1-3对应,也不具有创造性。因此,权利要求1-8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申请人(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9年02月28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未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复审请求人认为:①对比文件2和对比文件4中的backoff指示用户设备两次尝试接入之间的时间段,而不是用于及时分隔可允许访问的用户设备的时间段。在本申请中,优先级值确定是否允许接入,而等待间隔用于分隔那些允许接入的用户设备。②在对比文件4中,eNB设置的信息是响应于来自UE的随机接入前导而提供的,在响应信息之前,UE必须发起随机接入前导。③ 在对比文件4中,接入延迟容忍仅用于对服务类型进行分类。对于相同类型的服务,可能存在具有接入竞争的多个用户设备。相对地,在本申请中,“等待间隔”是直接根据针对用户的相应延迟容忍范围来设置的。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3月06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原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原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书中认为本申请依然不具备创造性,因而坚持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于2019年05月24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该复审通知书针对的文本与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文本相同,即:申请日2013年01月14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7页,说明书附图第1-6页,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2017年05月18日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第1-10项。引用的对比文件与驳回决定中的对比文件相同,即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和对比文件4。该复审通知书指出: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10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同时针对复审请求人的意见进行了针对性的答复。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7月08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同时修改了权利要求书,具体修改如下:在权利要求4、5、8中限定等待间隔是“针对用户设备的”,并对权利要求4中增加了两处“所述”,权利要求8中限定了发起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是“在所述间隔结束后”。复审请求人认为:①本申请中基站对满足优先级要求的那些用户设备的接入执行另外的划分过程,能有效避免网络拥塞;对比文件4的backoff信息是响应于UE已经发起的接入才有eNB提供的,作用只是为了随机接入失败的UE不立刻发起第二次随机接入,本申请的UE在等待间隔之前不会主动发起随机接入,权利要求1中的“等待间隔”是针对要发起接入的UE,而非针对随机接入失败的UE。②对比文件4中backoff值是根据业务类型来确定的,接入延迟容忍度仅被用来划分业务类型,本申请中容忍范围是针对用户设备本身(用户设备身份)而确定的。修改后的权利要求4、5、8内容如下:
“4. 一种通信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一消息,其中该消息包括优先级门限值和针对用户设备的等待间隔,其中,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是根据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设置的,其中所述等待间隔根据相应的延迟容忍范围来设置;
将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和所述消息中包括的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比较;
当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小于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时,非使能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发起,当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大于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时,在所述等待间隔结束后发起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
“5. 一种通信传输系统,包括:
一基站,以及
用户设备;
所述基站被配置为:
监控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
在所监控的负荷状况指示所述接入信道发生网络拥塞时设置一消息,该消息包括优先级门限值和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等待间隔,其中所述优先级门限值由所述基站根据所监控的所述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来设置,其中所述等待间隔根据相应的延迟容忍范围来设置;
广播所述消息到所述用户设备;以及
根据所述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的改变而调整所述优先级门限值;并且
所述用户设备被配置为:
接收从所述基站广播的所述消息;
将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和所述消息中包括的优先级门限值比较,以及
当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小于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时,非使能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发起,当所述优先级门限值被调整为小于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时,在所述等待间隔结束后发起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
“8. 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一消息,其中该消息包括优先级门限值和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等待间隔,其中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根据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而设置,其中所述等待间隔根据相应的延迟容忍范围来设置;
比较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和所述消息中包括的优先级门限值比较;
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小于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时,非使能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发起,当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大于所述优先级门限值时,在所述等待间隔结束后发起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
合议组于2019年09月26日再次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本次复审通知书针对的文本为申请日2013年01月14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7页,说明书附图第1-6页,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2019年07月08日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第1-10项。本次复审通知书引用的对比文件与驳回决定以及2019年05月24日发出的复审通知书中引用的对比文件相同,即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和对比文件4。该复审通知书指出,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10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同时,该复审通知书还针对复审请求人的意见陈述进行了答复。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11月11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未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复审请求人认为:对比文件4中,backoff信息是响应于UE已经发起的前导才由eNB提供的,并且作用只是为了随机接入失败的UE不立刻发起第二次随机接入,eNB只向已经发送了前导的UE发送包含backoff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会容易想到在随机接入发生之前就设定backoff信息。对比文件4中,backoff值的利用仅是对失败的UE进行二次随机接入的时间限定,权利要求1中是对优先级比较结果变为指示能够接入的用户设备的时间限定,因此该等待间隔是用于把能够接入的UE在时间上分开,backoff信息的作用与权利要求1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即使对比文件4与对比文件1和/或对比文件2结合,组合的方案导致基于优先级判断不能接入的UE将在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尝试接入,这并未得出权利要求1的方案。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1. 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7月08日提交了权利要求书的全文替换页。经审查,所述修改文本的修改之处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所依据的审查文本为:申请日2013年01月14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7页,说明书附图第1-6页,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2019年07月08日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第1-10项。
2. 具体理由的阐述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引用的对比文件与驳回决定和复审通知书中引用的对比文件相同,即
对比文件1:CN101227713A,公开日为2008年07月23日,
对比文件2:CN 102137433A,公开日为2011年07月27日,
对比文件4:CN102291836A,公开日为2011年12月21日。
(1)权利要求1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通信传输方法,对比文件1是与本申请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其公开了一种用户接入控制的方法及其装置,并具体公开了以下特征(参见对比文件1的说明书第5页第10行至第8页第1段,图5):步骤501,网络侧对用户的优先级进行等级划分,并将该等级划分发送给用户侧,网络侧采用的发送方式包括通过信令、寻呼或广播发送;步骤502,用户侧根据网络侧对用户的优先级的等级划分,对用户的优先级进行相同的等级划分;步骤503,网络侧根据上述用户的优先级的等级划分和网络资源状况,设置可获得资源分配的用户的最低优先级变量(即“优先级门限值”以及“网络侧可根据网络资源状况设置和调整该优先级门限值”);步骤505,用户侧通过网络侧的广播消息、寻呼消息或下行信令消息获取当前可获得资源分配的用户的最低优先级(即“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广播消息,其中该消息中包括一优先级门限值,用户设备接收网络侧广播的所述消息”)。步骤506,用户侧判断用户的优先级是否高于当前可获得资源分配的用户的最低优先级(即“该用户设备将该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和该优先级门限值比较”),如果高于,执行步骤507;如果低于,则不发起接入(即“当该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小于优先级门限值时,非使能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步骤507,用户侧发起接入(即优先级门限值小于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时,用户设备发起接入程序)。
可见,权利要求1所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相比,区别特征在于:①权利要求1中基站监控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基站在所监控的负荷状况指示接入信道发生网络拥塞时设置并广播一消息,该消息包括优先级门限,优先级门限值由基站根据所监控的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来设置和调整;②基站在广播消息中除了用户优先级外还还包括针对用户设备的等待间隔,当优先级门限值被调整为小于该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时,该用户设备在等待间隔结束后执行该接入程序,所述等待间隔根据相应的延迟容忍范围来设置,对比文件1中没有等待的步骤。基于上述区别特征可以确定,该权利要求相对于对比文件1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置发送消息的时机以及如何避免用户同时发起接入程序造成的网络瞬时负荷增大。
对于区别特征①,对比文件2中公开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并具体公开了如下技术特征(参见对比文件2的说明书第[0027]-[0077]段):步骤101:网络侧确定网络发生拥塞,网络侧发生拥塞的原因有多种,如硬件超负荷或数据量或用户量过载等。步骤102:网络侧向用户设备发送网络拥塞信息。本实施例中向用户设备发送网络拥塞信息的网络侧设备为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确定自身发生拥塞时向用户设备发送网络拥塞信息,发送网络拥塞信息时有多种具体实现方式,如广播,寻呼(即“网络侧监控网络的负荷状况,以及在所监控的负荷状况指示发生网络拥塞时设置并广播一消息”)。网络拥塞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不允许接入的信息、接入概率信息、接入等级禁止信息(Access control barring,ACB)和退避信息(backoff)中的一项或多项(即“消息中包括禁止接入的接入等级信息”)。可见,对比文件2已经公开了一种发送接入等级限制消息的发送时机,就是在网络发生拥塞时发送,且上述公开的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2中所起的作用与区别特征①在本申请中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起的作用相同,都是用于确定发送接入等级限制消息的时机,也就是说对比文件2给出了将上述技术特征用于该对比文件1以解决其技术问题的启示。此外,对于权利要求1中基站的监控的是接入信道的负荷以及优先级基于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来设置和调整等特征,一方面,对比文件2公开了网络侧发生拥塞的原因有多种,如硬件超负荷或数据量或用户量过载等,另一方面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最低优先级变量的设置是根据用户的优先级等级划分和网络资源状态,在通信领域,接入信道的拥塞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拥塞原因,同时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也是最常见的网络资源状态表征。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在设置监控参数和优先级门限值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监控最常见的接入信道负荷状况以及基于该负荷状态设置优先级门限。
对于区别特征②,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网络侧根据上述用户的优先级的等级划分和网络资源状况,设置可以获得资源分配的用户的最低优先级变量。由于网络资源状况是变化的,当调整最低优先级比如降低优先级时,会导致大量用户满足优先级条件发起接入过程,如对比文件2所公开的(参见对比文件2的说明书第[0002]段):当这些MTC设备都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时,将会导致网络拥塞。在降低优先级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见,同时会有大量用户设备满足条件发起接入程序,并造成网络负荷突然增大,有可能导致碰撞和拥塞。此外,对比文件4公开了一种随机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具体公开内容如下(参见对比文件4的说明书第[0005]-[0028]段,第[0092]-[0149]段): backoff值的作用是让随机接入失败的UE不立刻发起第二次随机接入, 而是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发起第二次随机接入(即“用户设备在等待间隔结束后发起接入过程”),这样可以降低接入碰撞概率,减少接入拥塞,backoff值域可以一定程度上使得终端的随机接入行为离散化。对于backoff的设置,接入网网元针对终端分类的各个类别,设置多个随机接入回退值(即“针对用户设备的等待间隔”),每一随机接入回退值对应一个或多个类别;例如按照终端是否是H2H终端,为H2H终端和M2M终端分配设置backoff值;按照终端发起的业务类型来分类,如下表所示:业务类型1(service class/type 1) 业务类型1的Backoff;业务类型2 业务类型2的Backoff ...... ...... 业务类型N 业务类型N的Backoff。确定各个类别的backoff值时,可根据分类原则以及网络负荷情况综合考虑。例如:对于高接入优先级的终端,其backoff可以配置较小;或者对于接入延迟容忍度较大的业务类型,其backoff可配置的较大(即“等待间隔根据相应的延迟容忍范围来设置”);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分类设置的Backoff值的信息;终端根据自身类别,查找对应的随机接入回退值进行随机接入延迟处理(即“针对用户设备的等待间隔”)。可见对比文件4公开了一种通过设置不同backoff值,使UE接入行为离散化,减小碰撞和拥塞的方法,而且backoff值可以根据接入延迟容忍度来设置。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当面对降低优先级时,同时会有大量用户设备满足条件发起接入程序,并导致瞬时负荷突然增大,有可能导致碰撞和拥塞的问题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对比文件4中获得技术启示来解决该问题,在调整优先级的同时,通过设置不同backoff值,使UE接入行为离散化,并且backoff值可以根据接入延迟容忍度来设置,并将该backoff值和优先级门限值一并发送给用户设备。
由此可见,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4以及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得出该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2) 权利要求2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权利要求2引用了权利要求1。对比文件1进一步公开了如下技术特征(参见对比文件1的说明书第7页第19-21行):步骤506,用户侧判断用户的优先级是否高于当前可获得资源分配的用户的最低优先级,如果高于,执行步骤507;如果低于,则不发起接入。步骤507,用户侧发起接入。可见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已经被对比文件1公开。因此权利要求2所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2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具备创造性。
(3) 权利要求3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权利要求3请求保护一种通信传输方法,对比文件1是与本申请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其公开了一种用户接入控制的方法及其装置,并具体公开了以下特征(参见对比文件1的说明书第5页第10行至第8页第1段,图5):步骤501,网络侧对用户的优先级进行等级划分,并将该等级划分发送给用户侧,网络侧采用的发送方式包括通过信令、寻呼或广播发送;步骤502,用户侧根据网络侧对用户的优先级的等级划分,对用户的优先级进行相同的等级划分;步骤503,网络侧根据上述用户的优先级的等级划分和网络资源状况,设置可获得资源分配的用户的最低优先级变量(即“优先级门限值”以及“根据网络资源状况设置和调整该优先级门限值”);步骤505,用户侧通过网络侧的广播消息、寻呼消息或下行信令消息获取当前可获得资源分配的用户的最低优先级(即“广播消息,其中该消息中包括一优先级门限值”)。步骤506,用户侧判断用户的优先级是否高于当前可获得资源分配的用户的最低优先级,如果高于,执行步骤507;如果低于,则不发起接入(即“当该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小于优先级门限值时,非使能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步骤507,用户侧发起接入(即优先级门限值小于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时,用户设备发起接入程序)。
可见,权利要求3所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相比,区别特征在于:①权利要求3中监控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在所监控的负荷状况指示接入信道发生网络拥塞时设置并广播一消息,该消息包括优先级门限,优先级门限值根据所监控的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来设置和调整;②在广播消息中除了用户优先级外还还包括针对用户设备的等待间隔,当优先级门限值被调整为小于该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时,该用户设备在等待间隔结束后执行该接入程序,所述等待间隔根据相应的延迟容忍范围来设置,对比文件1中没有等待的操作。基于上述区别特征可以确定,该权利要求相对于对比文件1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置发送消息的时机以及如何避免用户同时发起接入程序造成的网络瞬时负荷增大。
对于区别特征①,对比文件2中公开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并具体公开了如下技术特征(参见对比文件2的说明书第[0027]-[0077]段):步骤101:网络侧确定网络发生拥塞,网络侧发生拥塞的原因有多种,如硬件超负荷或数据量或用户量过载等。步骤102:网络侧向用户设备发送网络拥塞信息。本实施例中向用户设备发送网络拥塞信息的网络侧设备为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确定自身发生拥塞时向用户设备发送网络拥塞信息,发送网络拥塞信息时有多种具体实现方式,如广播,寻呼(即“网络侧监控网络的负荷状况,以及在所监控的负荷状况指示发生网络拥塞时设置并广播一消息”)。网络拥塞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不允许接入的信息、接入概率信息、接入等级禁止信息(Access controlbarring,ACB)和退避信息(backoff)中的一项或多项(即“消息中包括禁止接入的接入等级信息”)。可见,对比文件2已经公开了一种发送接入等级限制消息的发送时机,就是在网络发生拥塞时发送,且上述公开的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2中所起的作用与区别特征①在本申请中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起的作用相同,都是用于确定发送接入等级限制消息的时机,也就是说对比文件2给出了将上述技术特征用于该对比文件1以解决其技术问题的启示。此外,对于权利要求3中基站的监控的是接入信道的负荷以及优先级基于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来设置和调整等特征,一方面,对比文件2公开了网络侧发生拥塞的原因有多种,如硬件超负荷或数据量或用户量过载等,另一方面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最低优先级变量的设置是根据用户的优先级等级划分和网络资源状态,在通信领域,接入信道的拥塞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拥塞原因,同时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也是最常见的网络资源状态表征。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在设置监控参数和优先级门限值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监控最常见的接入信道负荷状况以及基于该负荷状态设置优先级门限。
对于区别特征②,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网络侧根据上述用户的优先级的等级划分和网络资源状况,设置可以获得资源分配的用户的最低优先级变量。由于网络资源状况是变化的,当调整最低优先级比如降低优先级时,会导致大量用户满足优先级条件发起接入过程,如对比文件2所公开的(参见对比文件2的说明书第[0002]段):当这些MTC设备都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时,将会导致网络拥塞。在降低优先级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见,同时会有大量用户设备满足条件发起接入程序,并造成网络负荷突然增大,有可能导致碰撞和拥塞。此外,对比文件4公开了一种随机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具体公开内容如下(参见对比文件4的说明书第[0005]-[0028]段,第[0092]- [0149]段): backoff值的作用是让随机接入失败的UE不立刻发起第二次随机接入, 而是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发起第二次随机接入(即“用户设备在等待间隔结束后发起接入过程”),这样可以降低接入碰撞概率,减少接入拥塞,backoff值域可以一定程度上使得终端的随机接入行为离散化。对于backoff的设置,接入网网元针对终端分类的各个类别,设置多个随机接入回退值(即“针对用户设备的等待间隔”),每一随机接入回退值对应一个或多个类别;例如按照终端是否是H2H终端,为H2H终端和M2M终端分配设置Backoff值;按照终端发起的业务类型来分类,如下表所示:业务类型1(service class/type 1) 业务类型1的Backoff;业务类型2 业务类型2的Backoff ...... ...... 业务类型N 业务类型N的Backoff。确定各个类别的backoff值时,可根据分类原则以及网络负荷情况综合考虑。例如:对于高接入优先级的终端,其backoff可以配置较小;或者对于接入延迟容忍度较大的业务类型,其backoff可配置的较大(即“等待间隔根据相应的延迟容忍范围来设置”);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分类设置的Backoff值的信息;终端根据自身类别,查找对应的随机接入回退值进行随机接入延迟处理(即“针对用户设备的等待间隔”)。可见对比文件4公开了一种通过设置不同backoff值,使UE接入行为离散化,减小碰撞和拥塞的方法,而且backoff值可以根据接入延迟容忍度来设置。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当面对降低优先级时,同时会有大量用户设备满足条件发起接入程序,并导致瞬时负荷突然增大,有可能导致碰撞和拥塞的问题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对比文件4中获得技术启示来解决该问题,在调整优先级的同时,通过设置不同backoff值,使UE接入行为离散化,并且backoff值可以根据接入延迟容忍度来设置,并将该backoff值和优先级门限值一并发送给用户设备。
由此可见,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4以及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得出该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权利要求3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4) 权利要求4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权利要求4请求保护一种通信传输方法,对比文件1是与本申请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其公开了一种用户接入控制的方法及其装置,并具体公开了以下特征(参见对比文件1的说明书第5页第10行至第8页第1段,图5):步骤501,网络侧对用户的优先级进行等级划分,并将该等级划分发送给用户侧,网络侧采用的发送方式包括通过信令、寻呼或广播发送;步骤502,用户侧根据网络侧对用户的优先级的等级划分,对用户的优先级进行相同的等级划分;步骤503,网络侧根据上述用户的优先级的等级划分和网络资源状况,设置可获得资源分配的用户的最低优先级变量(即“优先级门限值”以及“根据网络资源状况设置和调整该优先级门限值”);步骤505,用户侧通过网络侧的广播消息、寻呼消息或下行信令消息获取当前可获得资源分配的用户的最低优先级(即“接收网络侧广播的所述消息”)。步骤506,用户侧判断用户的优先级是否高于当前可获得资源分配的用户的最低优先级(即“将该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和该优先级门限值比较”),如果高于,执行步骤507;如果低于,则不发起接入(即“当该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小于优先级门限值时,非使能用户设备的接入程序”)。步骤507,用户侧发起接入(即优先级门限值小于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时,用户设备发起接入程序)。
可见,权利要求4所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相比,区别特征在于:①优先级门限值由基站根据所监控的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来设置;②基站在广播消息中除了用户优先级外还还包括针对用户设备的等待间隔,当优先级门限值被调整为小于该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数值时,该用户设备在等待间隔结束后执行该接入程序,所述等待间隔根据相应的延迟容忍范围来设置,对比文件1中没有等待的步骤。基于上述区别特征可以确定,该权利要求相对于对比文件1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置发送消息的时机以及如何避免用户同时发起接入程序造成的网络瞬时负荷增大。
对于区别特征①,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最低优先级变量的设置是根据用户的优先级等级划分和网络资源状态,在通信领域,接入信道的负荷状况是最常见的网络资源状态表征。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在设置优先级门限值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基于接入信道的负荷状态设置优先级门限。
对于区别特征②,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网络侧根据上述用户的优先级的等级划分和网络资源状况,设置可以获得资源分配的用户的最低优先级变量。由于网络资源状况是变化的,当调整最低优先级比如降低优先级时,会导致大量用户满足优先级条件发起接入过程,在该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见,同时会有大量用户设备满足条件发起接入程序,并造成网络负荷突然增大,有可能导致碰撞和拥塞。此外,对比文件4公开了一种随机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具体公开内容如下(参见对比文件4的说明书第[0005]-[0028]段,第[0092]- [0149]段): backoff值的作用是让随机接入失败的UE不立刻发起第二次随机接入, 而是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发起第二次随机接入(即“用户设备在等待间隔结束后发起接入过程”),这样可以降低接入碰撞概率,减少接入拥塞,backoff值域可以一定程度上使得终端的随机接入行为离散化。对于backoff的设置,接入网网元针对终端分类的各个类别,设置多个随机接入回退值(即“针对用户设备的等待间隔”),每一随机接入回退值对应一个或多个类别;例如按照终端是否是H2H终端,为H2H终端和M2M终端分配设置Backoff值;按照终端发起的业务类型来分类,如下表所示:业务类型1(service class/type 1) 业务类型1的Backoff;业务类型2 业务类型2的Backoff ...... ...... 业务类型N 业务类型N的Backoff。确定各个类别的backoff值时,可根据分类原则以及网络负荷情况综合考虑。例如:对于高接入优先级的终端,其backoff可以配置较小;或者对于接入延迟容忍度较大的业务类型,其backoff可配置的较大(即“等待间隔根据相应的延迟容忍范围来设置”);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分类设置的Backoff值的信息;终端根据自身类别,查找对应的随机接入回退值进行随机接入延迟处理(即“针对用户设备的等待间隔”)。可见对比文件4公开了一种通过设置不同backoff值,使UE接入行为离散化,减小碰撞和拥塞的方法,而且backoff值可以根据接入延迟容忍度来设置。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当面对降低优先级时,同时会有大量用户设备满足条件发起接入程序,并导致瞬时负荷突然增大,有可能导致碰撞和拥塞的问题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对比文件4中获得技术启示来解决该问题,在调整优先级的同时,通过设置不同backoff值,使UE接入行为离散化,并且backoff值可以根据接入延迟容忍度来设置,并将该backoff值和优先级门限值一并发送给用户设备。
由此可见,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4以及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得出该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权利要求4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5) 权利要求5-8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权利要求5-8与方法权利要求1-4对应的系统或装置权利要求,仅对对应方法增加了执行步骤的主体及模块,然而,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和对比文件4已经公开了执行对应方法的主体。此外,为了完成某个功能而为其设置相应的模块,或将功能分解到多个模块中完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手段,属于公知常识。因此,在方法权利要求1-4不具备创造性的基础上,权利要求5-8也不具备专利法创造性。
(6) 权利要求9-10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权利要求9-10请求保护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存储有指令,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3或4的方法。然而,在通信领域,将方法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是本领域公知常识,在权利要求3和4不具备创造性时,权利要求9-10也不具备创造性。
3. 对于复审请求人相关意见
对于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11月11日提交的意见陈述,合议组认为:
首先,对比文件4公开了(参见对比文件4的说明书第[0012]段和[0027]段):backoff值域可以一定程度上使得终端的随机接入行为离散化,这样可以降低接入碰撞概率,减少接入拥塞。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对比文件4的上述公开中获得技术启示,即:使用backoff值将随机接入行为离散化。该技术启示的获得与是否是随机接入失败之后、是否已经发送前导、以及是否是发起第二次随机接入场景无关,因为无论在何种场景下,都能使用backoff值将随机接入行为离散化,这是backoff值能降低接入碰撞概率,减少接入拥塞的核心所在。
其次,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网络侧根据用户的优先级的等级划分和网络资源状况,设置可以获得资源分配的用户的最低优先级变量。由于网络资源状况是变化的,当调整最低优先级比如降低优先级时,会导致大量用户满足优先级条件发起接入过程,如对比文件2所公开的(参见对比文件2的说明书第[0002]段):当这些MTC设备都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时,将会导致网络拥塞。在降低优先级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见,同时会有大量用户设备满足条件发起接入程序,并造成网络负荷突然增大,有可能导致碰撞和拥塞。在这种情况下,对这种可以预见的拥塞进行处理显然是必要的。然而,对比文件4公开了:backoff值域可以一定程度上使得终端的随机接入行为离散化,这样可以降低接入碰撞概率,减少接入拥塞。可见,对比文件4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启示,使用backoff值将接入行为离散化,也就是复审请求人所述的“在时间上分开”的作用,两者作用相同。
最后,对于复审请求人认为的“即使对比文件4与对比文件1和/或对比文件2结合,组合的方案导致基于优先级判断不能接入的UE将在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尝试接入”,对比文件1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用户不知道网络资源状况的情况下,都会发起服务请求,从而对已经拥塞的网络信令造成较大冲击”,对比文件1公开当用户侧优先级小于网络侧优先级,则不发起接入,而且关于网络侧的优先级是“用户侧从网络侧获取当前优先级参考变量的值”,用户侧是知道自己的优先级和网络侧的优先级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能够发起接入的,也就是说优先级比较是终端自身执行的,因此,对于通过优先级比较确定不能发起接入的UE,在用户侧没有获得网络侧当前优先级参考变量的值变化的通知时,其根本不会在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尝试接入,因为其本身知晓其优先级小于网络侧,再次尝试接入也必然是失败,根本就没有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尝试的必要。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对比文件1的技术方案,再去结合对比文件4,根本不会得到复审请求人所述的技术方案。而如上述所述,基于对优先级降低时大量用户同时接入可能导致拥塞的预见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对比文件1公开内容,能够从对比文件4获得技术启示,将可接入UE的接入行为使用backoff值离散化,从而得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复审请求人的争辩不具有说服力。
三、决定
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11月30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