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识别家居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复审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一种识别家居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201748
决定日:2019-12-24
委内编号:1F294514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610624410.2
申请日:2016-07-29
复审请求人: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王桂霞
合议组组长:薛钰
参审员:亓晓旭
国际分类号:H04L12/28;H04W4/06;H04W12/06;H04W84/12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
:如果权利要求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区别特征,且该区别特征既未被其他对比文件所公开,也不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同时该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有益的技术效果,则该权利要求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复审请求涉及申请号为201610624410.2,名称为“一种识别家居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申请人为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本申请的申请日为2016年07月29日,公开日为2016年11月09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实质审查部门于2019年06月27日发出驳回决定,以本申请权利要求第1-10项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为由驳回了本申请。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文本为:申请日2016年07月29日提交了说明书第1-74段(即第1-8页)、说明书附图1-3、说明书摘要及摘要附图,2016年09月08日提交说明书附图4,2019年05月28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7项。驳回决定针对的文本实质上应当为:申请日2016年07月29日提交了说明书第1-8页(即第1-74段)、说明书摘要及摘要附图,2016年09月08日提交说明书附图第1-3页(即附图1-4),2019年05月28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7项。驳回决定所采用的对比文件为:
对比文件1:CN105472538A,公开日为2016年04月06日;
对比文件2:CN105471628A,公开日为2016年04月06日。
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内容如下:
“1. 一种识别家居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混杂模式下,获取一个家居数据网络的无线信号频段下的多个无线广播信号;
从所述多个无线广播信号中选取信号强度最强的无线广播信号,所述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的计算为:
RSSIWL=RSSITR-LOS (1)
其中RSSIWL是上述家庭Wi-Fi网络的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RSSITR是无线信号发送强度,LOS是传播损耗,传播损耗LOS的计算为:
Los=32.44 20lgd 20lgf (2),
其中Los为传播损耗,d为信号传输距离,f为信号工作频率;以及
获取所述最强的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一个或多个家居设备信息,根据所述家居设备信息识别出家居设备内容;所述家居设备信息包括特征标识符及家居设备代码;
获取所述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一个或多个家居设备信息,根据所述家居设备信息识别出家居设备内容,进一步包括:
在接收到该无线广播信号时,将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家居设备信息中包含的特征标识符与预存的家居设备数据比对直到比对到匹配的特征标识符;记录该特征标识符后相邻N个字节的家居设备代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家居设备代码与本地库进行比对,识别出对应的家居设备内容。
3. 一种识别家居设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通讯单元,经配置以获取一个家居数据网络的无线信号频段下的多个无线广播信号;
耦接该无线通讯单元的信号判定单元,经配置以:
从所述多个无线广播信号中选取信号强度最强的无线广播信号,所述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的计算为:
RSSIWL=RSSITR-LOS (1)
其中RSSIWL是上述家庭Wi-Fi网络的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RSSITR是无线信号发送强度,LOS是传播损耗,传播损耗LOS的计算为:
Los=32.44 20lgd 20lgf (2),
其中Los为传播损耗,d为信号传输距离,f为信号工作频率;
获取所述最强的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一个或多个家居设备信息,根据所述家居设备信息识别出家居设备内容;
所述信号判定单元还经配置以:
在接收到该最强的无线广播信号时将该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家居设备信息中包含的特征标识符与预存的家居设备数据比对直到特征标识符;
记录和识别该特征标识符后相邻N个字节的家居设备代码。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耦接该无线通讯单元的权限获取单元,经配置以在访问权限获准的情况下启动所述的无线通讯单元;
耦接该信号判定单元的信号设置单元,经配置以将该无线通讯单元设置为混杂模式,使该无线通讯单元获取上述无线信号频段下的多个无线广播信号。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家居设备信息包括特征标识符及家居设备代码。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存储家居设备数据的预设存储单元,其中所述的信号判定单元还经配置以根据所述家居设备信息与预设存储单元中获取对应的家居设备内容。
7. 一种家居设备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装置,
处理器,经配置以控制所述的信号判定单元来识别至少一个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并提取家居设备内容;
显示单元,经配置以可视化呈现表示所述家居设备内容。”
驳回决定指出: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区别在于:(1)权利要求1中为设别家居设备的场景以及多个无线广播信号在一个家居数据网络的无线信号频段下;(2)权利要求1中限定了具体计算无线广播信号强度的方式:所述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的计算为: RSSIWL=RSSITR-LOS (1) 其中RSSIWL是上述家庭Wi-Fi网络的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RSSITR是无线信号发送强度,LOS是传播损耗,传播损耗LOS的计算为:Los=32.44 20lgd 20lgf (2),其中Los为传播损耗,d为信号传输距离,f为信号工作频率;(3)权利要求1中家居设备信息包括特征标识符及家居设备代码;记录该特征标识符后相邻N个字节的家居设备代码;而对比文件1中为特定区域(例如博物馆)内的设备,包括多个无线蓝牙广播信号以及唯一特殊字符的蓝牙信标信息。上述区别(1)已经被对比文件2所公开,区别(2)和(3)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以及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得出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该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2的附加特征部分被对比文件1所公开,部分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权利要求3、5-6其分别相对于权利要求1、1-2所请求保护的方法而言,其技术方案的实质一致,因此权利要求2-3、5-6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4的附加特征部分被对比文件1所公开,部分为本领域的惯用手段,因此权利要求4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7中所引用的权利要求3-5都不具备创造性,除引用部分的其他特征都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权利要求7不具备创造性。
申请人(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9年08月01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同时提交了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全文修改替换页。其对权利要求书的修改之处在于:(1)在权利要求1中增加特征“基于Wi-Fi网络”,在权利要求6中增加特征“包括Wi-Fi通信模块”;(2)在独立权利要求1和6中增加特征“通过比较多个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传输距离d,从中选取出最小的信号传输距离d,并以该最小的信号传输距离d的无线广播信号为最大的无线广播信号”;(3)增加从属权利要求3-5和9-11。
复审请求时新修改的权利要求书内容如下:
“1. 一种基于Wi-Fi网络识别家居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01、在混杂模式下,获取一个家居数据网络的无线信号频段下的多个无线广播信号;
102、从所述多个无线广播信号中选取信号强度最强的无线广播信号,所述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的计算为:
RSSIWL=RSSITR-LOS (1)
其中RSSIWL是上述家庭Wi-Fi网络的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RSSITR是无线信号发送强度,LOS是传播损耗,传播损耗LOS的计算为:
Los=32.44 20lgd 20lgf (2),
其中Los为传播损耗,d为信号传输距离,f为信号工作频率,计算信号传输距离d,通过比较多个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传输距离d,从中选取出最小的信号传输距离d,并以该最小的信号传输距离d的无线广播信号为最大的无线广播信号;以及
103、获取所述最强的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一个或多个家居设备信息,根据所述家居设备信息识别出家居设备内容;所述家居设备信息包括特征标识符及家居设备代码;其中获取所述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一个或多个家居设备信息,根据所述家居设备信息识别出家居设备内容,进一步包括步骤:
113、在接收到该无线广播信号时,将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家居设备信息中包含的特征标识符与预存的家居设备数据比对直到比对到匹配的特征标识符;以及
123、记录该特征标识符后相邻N个字节的家居设备代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家居设备代码与本地库进行比对,识别出对应的家居设备内容,其中该家居设备内容包含了对应于每一家居设备代码的设备的描述内容。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同时获取至少两个家居设备(411,412)的设备代码,其中当这些家居设备的特征标识符相同时,在上述步骤102中,通过当前Wi-Fi网络向所述的家居设备(411,412)发送指令以使这些家居设备生成不同的家居设备代码,并将这些家居设备代码形成串列进行广播;以及
根据每次识别出的特征标识符来判定在该特征标识符后的N个字节长度的家居设备代码作为其中一个家居设备的家居设备代码,而在表示该其中一个家居设备的家居设备代码后的又N字节的家居设备代码作为另一家居设备的家居设备代码。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一个家居设备获取其它一个或多个家居设备的家居设备信息,在步骤102中,通过上述信号收发电路接收所述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第一家居设备信息和第二家居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家居设备信息被耦合后由该信号收发电路获取。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同的家居设备之间形成单独的Wi-Fi通讯链路。
6. 一种基于Wi-Fi网络识别家居设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通讯单元,包括Wi-Fi通信模块,经配置以获取一个家居数据网络的无线信号频段下的多个无线广播信号;
耦接该无线通讯单元的信号判定单元,经配置以:
从所述多个无线广播信号中选取信号强度最强的无线广播信号,所述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的计算为:
RSSIWL=RSSITR-LOS (1)
其中RSSIWL是上述家庭Wi-Fi网络的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RSSITR是无线信号发送强度,LOS是传播损耗,传播损耗LOS的计算为:
Los=32.44 20lgd 20lgf (2),
其中Los为传播损耗,d为信号传输距离,f为信号工作频率,计算信号传输距离d,通过比较多个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传输距离d,从中选取出最小的信号传输距离d,并以该最小的信号传输距离d的无线广播信号为最大的无线广播信号;
获取所述最强的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一个或多个家居设备信息,根据所述家居设备信息识别出家居设备内容;
所述信号判定单元还经配置以:
在接收到该最强的无线广播信号时将该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家居设备信息中包含的特征标识符与预存的家居设备数据比对直到特征标识符;
记录和识别该特征标识符后相邻N个字节的家居设备代码。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耦接该无线通讯单元的权限获取单元,经配置以在访问权限获准的情况下启动所述的无线通讯单元;
耦接该信号判定单元的信号设置单元,经配置以将该无线通讯单元设置为混杂模式,使该无线通讯单元获取上述无线信号频段下的多个无线广播信号。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家居设备信息包括特征标识符及家居设备代码。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信号判定单元(213)经配置以:
控制无线通讯单元(212)通过在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同时获取至少两个家居设备(411,412)的设备代码,其中当这些家居设备的特征标识符相同时,在上述步骤102中,通过当前Wi-Fi网络向所述的家居设备(411,412)发送指令以使这些家居设备生成不同的家居设备代码,并将这些家居设备代码形成串列进行广播;以及
根据每次识别出的特征标识符来判定在该特征标识符后的N个字节长度的家居设备代码作为其中一个家居设备的家居设备代码,而在表示该其中一个家居设备的家居设备代码后的又N字节的家居设备代码作为另一家居设备的家居设备代码。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信号判定单元(213)还经配置以:
通过一个家居设备获取其它一个或多个家居设备的家居设备信息,通过信号收发电路接收所述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第一家居设备信息和第二家居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家居设备信息被耦合后由该信号收发电路获取。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信号判定单元(213)还经配置以:
在一个家居设备所产生的一个Wi-Fi数据网络下与装置(201)之间再形成通讯链路的情形下,控制在该家居设备所产生的家居数据网络的信号频段下的无线广播信号中同时承载来自与该家居设备处于同一家居数据网络下的其它家居设备的家居设备代码。
12.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存储家居设备数据的预设存储单元,其中所述的信号判定单元还经配置以根据所述家居设备信息与预设存储单元中获取对应的家居设备内容。
13. 一种家居设备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6至12之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处理器,经配置以控制所述的信号判定单元来识别至少一个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并提取家居设备内容;
显示单元,经配置以可视化呈现表示所述家居设备内容。”
复审请求人认为:(1)对比文件1没有给出实现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技术启示,二者技术领域不同,实现方式也不同;(2)本申请是通过计算设备的信号收发电路执行混杂模式来获取多个无线广播信号,在混杂模式下通过例如射频收发器来检测这些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以进行比较,这其中不需要受到例如蓝牙4.2、zigbee等制式的限制,不执行任何之前提到的握手绑定机制;(3)本申请中描述了用户在实际家庭室内环境中的检测信号强度可能因为(例如)障碍物等的因素而无法显示为最强信号,仍可通过前述步骤102加以识别,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存在明显的区别,体现了权利要求1技术方案的突出改进。因此,本申请具备创造性。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8月21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实质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实质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书中认为:对比文件1中终端获取智能设备的广播信号,不一定必然是终端与设备直接蓝牙连接,其可以间接连接或不连接等其他手段接收其广播信号(例如对比文件2公开的通过每个智能设备子网络的分组端发送给终端该广播信号),再通过如对比文件1中公开的“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蓝牙MESH网和路由器发送到所述服务器或通过WIFI连接所述路由器并发送到所述服务器或通过2G、3G或4G网络直接发送到服务器”的通信网络来实现,也就是说在对比文件1中这些设备本身通过蓝牙mesh组网(如对比文件2中图1中公开的房间1、2的子网络),但其子网络与外网的通信可通过有线与无线网络(例如对比文件2中公开的“智能设备140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方式进行连接,这里所讲的无线网络方式可以为蓝牙、NFC和Zigbee方式;分组端120和智能设备140之间可以通过有线网络方式或无线网络方式建立连接”;对比文件1中给出了终端与服务器可通过wifi网络连接以及终端可获得智能设备的广播信号,对比文件2也公开了子网络的分组端与智能设备无线连接,而实质区别仅涉及终端获取子网络的广播信号是基于wifi网络,这是本领域在智能家居领域常见的场景,是通信网络的常规选择,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对比文件1和对比文件2都明确公开了,根据信号强度接收信号以及对比文件1公开了选择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信号;而且权利要求1中的公式是本领域均知晓的信号在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计算模型;对于其中修改增加的技术特征“计算的是信号传输距离d,通过比较多个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传输距离d,从中选取出最小的信号传输距离d,并以该最小的信号传输距离d的无线广播信号为最大的无线广播信号”,这也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至于“把该计算设备移动至需要识别的家居设备附近并开启,如此该识别设备所获得的最强无线广播信号”,首先并未记载在权利要求中,同时这就是一种根据传播距离来选择信号强度的方法,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申请人在从属权利要求2中增加了特征“该家居设备内容包含了对应于每一家居设备代码的设备的描述内容”,这已经被对比文件1所公开“当用于在博物馆中行走时,智能手机不断搜索到周围的蓝牙信标,结合信标信息和蓝牙广播的信号强度,可以得知目前处于哪个展品的位置,从而手机可以获取到不同的消息推送,例如该展品的介绍”。至于其他的涉及设备代码的区别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坚持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11月22日进行了主动补正,提交了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全文修改替换页,其对权利要求所作出的修改之处在于:针对在复审请求日2019年08月01日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删除了从属权利要求3-5、9-10,将权利要求8中的附加特征加入到独立权利要求6,对权利要求进行重新编号,形成权利要求1-6。
新修改的权利要求书内容如下:
“1. 一种基于Wi-Fi网络识别家居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01、在混杂模式下,获取一个家居数据网络的无线信号频段下的多个无线广播信号;
102、从所述多个无线广播信号中选取信号强度最强的无线广播信号,所述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的计算为:
RSSIWL=RSSITR-LOS (1)
其中RSSIWL是上述家庭Wi-Fi网络的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RSSITR是无线信号发送强度,LOS是传播损耗,传播损耗LOS的计算为:
Los=32.44 20lgd 20lgf (2),
其中Los为传播损耗,d为信号传输距离,f为信号工作频率,计算信号传输距离d,通过比较多个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传输距离d,从中选取出最小的信号传输距离d,并以该最小的信号传输距离d的无线广播信号为最大的无线广播信号;以及
103、获取所述最强的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一个或多个家居设备信息,根据所述家居设备信息识别出家居设备内容;所述家居设备信息包括特征标识符及家居设备代码;其中获取所述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一个或多个家居设备信息,根据所述家居设备信息识别出家居设备内容,进一步包括步骤:
113、在接收到该无线广播信号时,将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家居设备信息中包含的特征标识符与预存的家居设备数据比对直到比对到匹配的特征标识符;以及
123、记录该特征标识符后相邻N个字节的家居设备代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家居设备代码与本地库进行比对,识别出对应的家居设备内容,其中该家居设备内容包含了对应于每一家居设备代码的设备的描述内容。
3. 一种基于Wi-Fi网络识别家居设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通讯单元,包括Wi-Fi通信模块,经配置以获取一个家居数据网络的无线信号频段下的多个无线广播信号;
耦接该无线通讯单元的信号判定单元,经配置以:
从所述多个无线广播信号中选取信号强度最强的无线广播信号,所述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的计算为:
RSSIWL=RSSITR-LOS (1)
其中RSSIWL是上述家庭Wi-Fi网络的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RSSITR是无线信号发送强度,LOS是传播损耗,传播损耗LOS的计算为:
Los=32.44 20lgd 20lgf (2),
其中Los为传播损耗,d为信号传输距离,f为信号工作频率,计算信号传输距离d,通过比较多个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传输距离d,从中选取出最小的信号传输距离d,并以该最小的信号传输距离d的无线广播信号为最大的无线广播信号;
获取所述最强的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一个或多个家居设备信息,根据所述家居设备信息识别出家居设备内容;所述家居设备信息包括特征标识符及家居设备代码;
所述信号判定单元还经配置以:
在接收到该最强的无线广播信号时将该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家居设备信息中包含的特征标识符与预存的家居设备数据比对直到特征标识符;
记录和识别该特征标识符后相邻N个字节的家居设备代码。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耦接该无线通讯单元的权限获取单元,经配置以在访问权限获准的情况下启动所述的无线通讯单元;
耦接该信号判定单元的信号设置单元,经配置以将该无线通讯单元设置为混杂模式,使 该无线通讯单元获取上述无线信号频段下的多个无线广播信号。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存储家居设备数据的预设存储单元,其中所述的信号判定单元还经配置以根据所述家居设备信息与预设存储单元中获取对应的家居设备内容。
6. 一种家居设备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3至5之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处理器,经配置以控制所述的信号判定单元来识别至少一个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并提取家居设备内容;
显示单元,经配置以可视化呈现表示所述家居设备内容。”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复审请求审查决定。
决定的理由
(一)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8月01日提交复审请求时提交了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全文修改替换页,并于2019年11月22日主动提交了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全文修改替换页。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所针对的文本为:2019年11月22日所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6项,说明书第1-7页;申请日2016年07月29日提交的说明书摘要及摘要附图;2016年09月08日提交的说明书附图第1-3页。经审查,上述修改文本的修改之处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
(二)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同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所引用的对比文件与驳回决定所引用的对比文件相同,即:
对比文件1:CN105472538A,公开日为2016年04月06日;
对比文件2:CN105471628A,公开日为2016年04月06日。
1、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基于Wi-Fi网络识别家居设备的方法,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向指定区域内的移动终端发送设定内容的方法及装置,并具体公开了如下内容(参见说明书第17-38段,附图1-4):本发明的指定区域内的移动终端发送设定内容的方法及装置实施例中,指定区域是由多个蓝牙MESH信标组成的蓝牙MESH网覆盖的区域(该区域通常位于室内,例如,博物馆的一部分或地下停车场),所述蓝牙MESH网通过路由器与服务器连接;所述多个蓝牙MESH信标设置在所述区域的不同位置,其作用范围相互重叠;上述向指定区域内的移动终端发送设定内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1移动终端接收到至少一个信标信号:在本步骤中,移动终端进入上述指定的区域,由于该指定的区域是被上述多个设置在该区域中的不同位置的蓝牙MESH信标发出的广播信号所覆盖,所以,当移动终端进入该指定区域后,至少会接收到一个上述蓝牙MESH信标发出的广播信号(相当于权利要求1中的获取一个家居数据网络的无线信号频段下的多个无线广播信号);步骤S12取得接收到的信标信号中的信号强度数据和唯一识别码:上述移动终端在进入指定区域后都会收到多个广播信号,每个广播信号中携带有表示信号强度值的数据和发出该广播信号的蓝牙MESH信标的唯一识别码,在本步骤中,逐个将接收到的每个广播信号中的信号强度值和信标的唯一识别码取出,由一个广播信号中取出的信号强度值和唯一识别码是相互关联的,以保证在后面的步骤中能够通过该信号强度值查找到该唯一识别码或通过该唯一识别码查找到该信号强度值;步骤S13选择信号强度值最大的一个信标信号中的唯一识别码发送到服务器(相当于权利要求1中的从所述多个无线广播信号中选取信号强度最强的无线广播信号),在本步骤中,经过对所有接收到的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值的对比,选择信号强度最大的一个信号中的唯一识别码,并将其发送到服务器;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蓝牙MESH网和路由器发送到所述服务器或通过WIFI连接所述路由器并发送到所述服务器或通过2G、3G或4G网络直接发送到服务器;步骤S14服务器查找该唯一识别吗对应的特定内容,将其发送到移动终端:在本步骤中,服务器依据接收到的唯一识别码,查找与该识别码绑定在一起的内容,并将该内容发送到所述移动终端;具体应用例如,一个博物馆里面的不同展品的旁边都有内置蓝牙MESH模块的灯具,灯具往外广播带有唯一特殊字符的蓝牙信标信息,每个灯具内的MESH模块广播的蓝牙信标信息中的唯一特殊字符与展品的型号对应起来,当用于在博物馆中行走时,智能手机不断搜索到周围的蓝牙信标,结合信标信息和蓝牙广播的信号强度,可以得知目前处于哪个展品的位置,从而手机可以获取到不同的消息推送,例如该展品的介绍等等;系统的管理员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通过浏览器的网页端,管理蓝牙MESH系统中每一个灯具的信标,包括配置和修改灯具信标的唯一特殊字符即UUID、Major、Minor等基本信息。
由此可见,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其区别在于:(1)权利要求1为基于Wi-Fi网络,而对比文件1是基于蓝牙MESH网络;权利要求1是在混杂模式下;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的计算为: RSSIWL=RSSITR-LOS,其中RSSIWL是上述家庭Wi-Fi网络的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RSSITR是无线信号发送强度,LOS是传播损耗;传播损耗LOS的计算为:Los=32.44 20lgd 20lgf,其中Los为传播损耗,d为信号传输距离,f为信号工作频率,通过比较多个无线广播信号的信号传输距离d,从中选取出最小的信号传输距离d,并以该最小的信号传输距离d的无线广播信号为最大的无线广播信号;(2)103、获取所述最强的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一个或多个家居设备信息,根据所述家居设备信息识别出家居设备内容;所述家居设备信息包括特征标识符及家居设备代码;其中获取所述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一个或多个家居设备信息,根据所述家居设备信息识别出家居设备内容,进一步包括步骤:113、在接收到该无线广播信号时,将无线广播信号中承载的家居设备信息中包含的特征标识符与预存的家居设备数据比对直到比对到匹配的特征标识符;以及 123、记录该特征标识符后相邻N个字节的家居设备代码。
基于上述区别特征,权利要求1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更方便的识别出具体的家居设备。
对于上述区别(1),无论是Wi-Fi网络还是蓝牙MESH网络都是本领域中常见的无线网络类型,都是在实际通信中常常采用的通信方式,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网络类型是本领域的惯用手段,而混杂模式也是本领域中常见的通信模式,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的需要,设置网络为混杂模式是所属领域的惯用手段;由发射源的信号强度-传播损耗得到接收信号的强度来具体计算无线广播信号强度是本领域惯用的计算信号强度的方式,对于传输损耗的计算方式也是本领域均知晓的信号在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计算模型,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在相同信号传输中,信号传输距离越小,信号强度越大,因此,在多个无线广播信号中选取出最小的信号传输距离,并将该最小的信号传输距离的无线广播信号设定为最大的无线广播信号是本领域中选择信号强度最大的无线信号的惯用手段。
对于上述区别(2),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用户仅凭借外观无法判别出某智能家居产品属于公司的哪一系列哪一型号的产品,无法方便的识别出具体的家具设备。本申请通过辅助用户获知家居设备内容信息,例如家居设备的设备型号、名称或可使用的协议类型等,实现了在不拆开其设备外壳,或者破坏其外部结构的情况下获得家居设备的具体信息,达到了为用户识别家居设备提供便利的技术效果。
对比文件1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于GPS无法到达的地方,不能准确的确定设备所在的位置,而现有技术中实现的方法需要额外的设备额外安装,成本高且安装复杂。因而对比文件1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将蓝牙信标和照明灯具等结合在一起,在蓝牙MESH网络覆盖范围内,接收到至少一个蓝牙MESH信标发出的信标信号,选择信号强度最大的信号的唯一标识码,查找与该标识码绑定在一起的位置信息,识别出该移动终端及蓝牙设备的大致距离,其中标识码为UUID和Major、Minor字段。可见,对比文件1中的标识码其作用为识别蓝牙模块,识别出蓝牙模块,是为了确定移动终端与蓝牙设备的大致距离,并不需要获得家居设备的内容信息,也不需要识别具体的家具设备,因而对比文件1没有启示使用户获知家居设备的内容信息,进而识别出具体的家居设备。
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智能设备分组系统、方法和装置,并具体公开了如下内容(参见对比文件2的说明书第1、102-107、143-151、158、165,附图1-12): 本公开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设备分组系统、方法及装置。如图1所示,该实施环境中可以包括分组端120和至少两个智能设备140;分组端120可以是具有运算功能的设备,比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服务器等;智能设备140可以是具有无线信号收发功能的设备,比如可以是智能灯泡、智能插座、智能电视等。智能设备140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方式进行连接,这里所讲的无线网络方式可以为蓝牙、NFC和Zigbee方式。分组端120和智能设备140之间可以通过有线网络方式或无线网络方式建立连接;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设备分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智能设备分组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中的分组端120中,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401中,分组端向被选定的各个智能设备发送发射功率。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分组端可以将与同一用户账号绑定的各个智能设备确定为被选定的各个智能设备;或者,将位于同一局域网内的各个智能设备确定为被选定的各个智能设备;在步骤402中,分组端获取各个智能设备反馈的信号强度信息;该信号强度信息是智能设备在接收到分组端发送的信号后,利用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发送该信号的智能设备的标识生成的,智能设备在生成该信号强度信息时,可同时包含自身的标识。该信号是发送该信号的智能设备根据发射功率广播的;在步骤403中,分组端获取智能终端反馈的每个信号强度信息中所包含的标识,在步骤407中,对于划分得到的每组智能设备,分组端获取组中各个智能设备的类型,该类型为智能灯泡或智能插座。
通过对比文件2公开的内容可知,对比文件2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逐次选择智能设备进行控制,控制效率低,采用的技术手段为通过分组端向智能设备发送功率,智能设备按照该发射功率广播信号和接收其他智能设备按照该发射广播的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信息反馈给分组端,由分组端根据信号强度信息对智能设备进行分组,从而达到对智能设备进行自动分组并统一管理的技术效果。也就是说,对比文件2没有公开区别(2)的内容,也不涉及家具设备的用户无法方便的识别家居设备的问题,因此也就没有给出利用获取家居设备信息并根据所述家居设备信息识别出家居设备内容,以解决用户如何方便的识别家居设备这一问题的启示。
也没有证据表明,上述区别特征(2)属于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前的公知常识,并且该特征可以带来“不需要额外的安装工序,方便用户识别设备的具体信息”的技术效果。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以及本领域的公知常识的结合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2.在权利要求1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其从属权利要求2相对于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以及本领域的公知常识的结合也具备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3.权利要求3请求保护一种基于Wi-Fi网络设备家居设备的装置,其与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的基于Wi-Fi网络设备家居设备的方法对应。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具备创造性的理由,相对于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以及本领域的公知常识的结合,权利要求3也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4.在权利要求3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其从属权利要求4-5相对于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以及本领域的公知常识的结合也具备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5.权利要求6请求保护一种家居设备识别系统,其包括权利要求3至5之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因此,基于上述权利要求3-5具备创造性的理由,权利要求6相对于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以及本领域的公知常识的结合,也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三、决定
撤销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6月27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实质审查部门以下述文本为基础继续进行审批程序: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11月22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6项,说明书第1-7页;
复审请求人于2016年09月08日提交的说明书附图第1-3页;
复审请求人于2016年07月29日提交的说明书摘要;
复审请求人于2016年07月29日提交的摘要附图。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