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创造名称:一种适用于山区河流特点的河岸生态修复装置及方法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197174
决定日:2019-12-03
委内编号:1F271478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610841657.X
申请日:2016-09-22
复审请求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闫骏霞
合议组组长:陈婕
参审员:韩冰冰
国际分类号:E02B3/12;E02B3/14;A01G1/00;A01G17/00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
:如果一项申请的权利要求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之间存在区别技术特征,而该区别技术特征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也是可以预期的,则该权利要求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从而不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复审请求涉及申请号为201610841657.X,发明名称为“一种适用于山区河流特点的河岸生态修复装置及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本申请的申请人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申请日为2016年9月22日,公布日为2017年1月18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审查部门于2018年11月12日发出驳回决定,驳回了本申请,其理由是: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CN101029480A,公开日为2007年9月5日)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申请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57段、说明书附图、摘要附图、说明书摘要以及2018年9月16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项。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适用于山区河流特点的河岸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阶梯式石笼护岸设计及施工
1)制作石笼:采用不锈合金材料制作,材料丝径2.8mm,单个石笼网尺寸为2m×0.6m×0.5m,单个网孔大小为60mm×80mm,双线绞合部分50mm;
2)清理场地:采用小型挖掘机沿原河岸走向挖基槽,宽0.8m、深0.15m;
3)石笼码放与装填:根据河岸高度采用2~5层台阶式结构将石笼码放于基槽中,踏步宽0.3m,层与层之间砌体应纵横交错、上下联结,避免出现“通缝”情况,装填石块就地取材,选择坚固密实、风化程度低的石料,石块大小以不溢出石笼网为宜;
4)连接缝合:采用组合线联结,即用绑扎线—孔绕—圈接—孔绕二圈呈螺旋状穿孔绞绕联结,对相邻石笼的上下四角绑扎,同时与下方石笼一并绑扎,连成一体,增加稳固性;
5)灌泥浆、喷播草种:采用含水率80%左右的泥浆喷灌石笼,晾干48h后,喷播狗牙根草种;
步骤二、空隙回填
用填装的生态袋回填石笼与原河岸之间的空隙,回填高度不超过最上层石笼,铺设完成后在生态袋表层覆25mm厚泥浆,播种草本植物,所述草本植物包括狗牙根、牛鞭草;
步骤三、河岸带植被恢复
1)植物种类选择:选择竹柳、桑、黄花槐作为乔灌木,以及狗牙根、牛鞭草、莎草作为匍匐茎或深根系的草本植物;
2)植物栽种:根据植物繁殖方式,采取幼苗移栽或种子播撒方式,其中竹柳、桑、黄花槐、牛鞭草采用移栽方式,竹柳行距1m、株距2m,桑和黄花槐行距0.5m、株距1m,牛鞭草6~10丛/m2,狗 牙根和莎草采用播种方式;
3)管护:石笼和生态袋播种植草完成后,前2周内每天浇水一次,全过程做好防旱、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及人为破坏管理工作。”
申请人(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9年1月17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未修改申请文本。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了该复审请求,于2019年2月22日发出复审请求受理通知书,并将案卷转送至原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2月26日提交了复审无效宣告程序补正书和意见陈述书,在意见陈述书中,复审请求人认为:1、石笼喷播植草是本申请提出来创造性施工方法,不是本领域的常规选择。本申请通过采用含水率80%左右的泥浆可以保证石笼缝隙内充满可供植物生长的土壤,植物生长迅速,石笼形成“绿墙”景观。2、在众多植物品种中选择竹柳、桑、黄花槐、狗牙根、牛鞭草、莎草,这是复审请求人在长期实践和经验总结后所获得的创造性结论,其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验证。3、本申请提出采用生态袋用作石笼与原河岸之间空隙的表层回填具有创造性,该方法是在工程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方案。
原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中坚持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于2019年9月25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指出: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对比文件1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针对复审请求人的意见,通知书中指出:1、对比文件1说明书中公开了“石笼挡墙顶部的石笼网箱上还可放置植物生长基质,并且,喷播植草也是生态护坡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其技术效果已经被本领域所熟知。基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在石笼网上喷播植草。至于喷灌泥浆的浓度、晾干时间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为满足种植土壤要求进行的常规调整。2、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适应山区河流冲刷强度大,旱涝不均的环境特点,容易想到采用乔灌草多层次植物群落来固岸护坡、修复生态。本申请所选择的竹柳、桑、黄花槐、狗牙根、牛鞭草、莎草等植物种类是本领域用于边坡防护的常见物种,对其进行组合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3、在对比文件1公开内容的基础上,空隙回填时用填装的生态袋回填石笼与原河岸之间的空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生态袋能带来的技术效果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期的。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11月8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未提交修改文本。复审请求人认为:1、石笼喷播植草是本申请提出来的创造性施工方法,对比文件1只是公布了在石笼网箱上放置植物生长基质,而本申请是“采用含水率80%左右的泥浆喷灌石笼,晾干48h后,喷播狗牙根草种”。采用含水率80%左右的泥浆是复审请求人基于充分考虑石笼喷播植草的特殊性,既需要石笼缝隙充满泥浆保证植物的有效生长,也考虑生长的时间和“绿墙”景观效果而设置的,现场应用的效果很好。2、本申请在物种筛选、现场栽种效果评估的基础上提出由竹柳、桑、黄花槐、狗牙根、牛鞭草、莎草构成乔灌草多层次植物群落是具有创新性的,该植物群落具有结构稳定,互惠共生,适应山区河流冲刷强度大,旱涝不均的环境特点,且具有较好的景观和污染富集效果。这是复审请求人在长期实践和经验总结后所获得的创造性结论,而且在效果上也进行了实际验证。本申请所选择的植被均具有耐水淹、耐贫瘠,且根系发达,水土保持能力强等特点,其是复审请求人在众多植物中优选所得的组合,不经过创造性思考和实际反复验证和调试是不可能得到上述优选组合的,而且对植物的栽种方式做了具体限定,由此才能实现上述效果,其效果不可能仅凭本领域技术人员随机组合就可以得到。3、本申请提出采用生态袋用作石笼与原河岸之间空隙的表层回填具有创造性,可抵抗降雨和径流对空隙处的冲蚀作用,保证生态修复河岸带的整体稳定性,在案例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在石笼缝隙充满泥浆的基础上进一步与生态袋回填结合,共同实现植被快速生产的目的,而且也结合了上述所选制备的生产特点,因此并不是容易就想到的,三者有机组合共同实现了通过营造河岸带植物适宜生长环境,恢复植物群落以拦截、吸收来自周边居民点和农田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起到保护河流水质的作用这个目的。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1、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请求人在复审程序中未修改申请文本,因此,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针对的文本为:申请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57段、说明书附图、摘要附图、说明书摘要以及2018年9月16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项。
2、具体理由的阐述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如果一项申请的权利要求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之间存在区别技术特征,而该区别技术特征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也是可以预期的,则该权利要求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从而不具备创造性。
具体到本案,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适用于山区河流特点的河岸生态修复方法。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堤岸石笼挡墙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种植水生植物的方法,其中涉及一种河岸生态修复方法,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说明书具体实施例,附图2、4):预制好石笼网箱;石笼网箱2是由网丝4和边丝5编织而成的,网丝4和边丝5一般采用钢丝,当然它们也可采用铁丝。网丝4的直径为2.4mm~2.8mm,网丝4上镀有锌层(相当于公开了石笼采用不锈合金材料制作,丝径2.8mm),边丝5的直径为3.2mm~3.6mm,边丝5上也镀有锌层;石笼网箱2的网孔一般为多边形;
在将石笼网箱2放置在需要摆放的位置之前,将河底或湖底的淤泥层挖掘至河底或湖底泥层,再在河底或湖底泥层挖出石笼挡墙的宽度(相当于公开了清理场地:沿原河岸走向挖基槽);
将石块1装入预制好的石笼网箱2内,然后在石笼网箱2内石块1间的空隙处填充碎石3;接着将装好石块1及碎石3的石笼网箱2使用机械化方法吊至需要摆放的位置相互叠放,石笼挡墙结构的横截面可为品字形或梯形。所述的石笼网箱2的横向叠放数量即石笼挡墙的高度可以根据河道或湖泊等水域中的水位或根据施工需要而定(相当于公开了采用台阶式结构将石笼码放于基槽);
最后将石笼网箱2之间用钢丝或铁丝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石笼挡墙结构(公开了将相邻的石笼绑扎,连成一体,增加稳固性);
在石笼挡墙内侧的种植池6内填入植物生长基质7,并且种上相应的水生植物,所述的生长基质7可以是土壤本身、土壤营养剂、土壤稳定剂和农作物堆肥等一种或多种组合(相当于公开了空隙回填),河岸带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参见图1);
在石笼挡墙顶部的石笼网箱2的上部放置植物生长基质7,植物生长基质7渗入到石笼网箱2内的深度一般可为10-15cm,在植物生长基质7上可种植沉水植物。
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公开的技术内容相比,其区别技术特征在于:一、本申请适用于山区河流特点的河岸生态修复,石笼网与基槽的具体结构和尺寸以及石笼的码放规则、石笼之间的缝合方式;采用小型挖掘机进行基槽挖掘;在石笼网上灌泥浆、喷播草种的具体操作;二、空隙回填时用填装的生态袋回填石笼与原河岸之间的空隙,回填高度不超过最上层石笼,铺设完成后表层覆25mm厚泥浆,播种草本植物,所述草本植物包括狗牙根、牛鞭草;三、具体限定了河岸带植被恢复中植物种类选择、植物栽种方式以及具体管护措施。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本申请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山区河流生态修复稳定性。
对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一,将对比文件1公开的河岸生态修复方法应用于山区河流特点的河岸生态修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单个石笼网尺寸、网孔大小、双线绞合部分长度以及基槽尺寸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的常规调整;为了保证石笼码放的稳定性,码放时以2-5层台阶式,踏步宽0.3m,层与层之间砌体应纵横交错、上下联结,避免出现“通缝”情况,是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为了节省工程投入,装填石块就地取材,选择坚固密实、风化程度低的石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选择;为了方便石笼之间的搭接,石块大小以不溢出石笼网为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石笼之间接缝缝合采用组合线联结,即用绑扎线一孔绕一圈接一孔绕二圈呈螺旋状穿孔绞绕联结,对相邻石笼的上下四角绑扎,同时与下方石笼一并绑扎,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常规缝合方式;采用小型挖掘机对基槽进行挖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容易做出的常规选择;喷播植草是生态护坡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在对比文件1公开了在石笼上进行种植,植物生长基质填充石笼缝隙供植物生长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在石笼网上喷播植草,又由于狗牙根是常见的固堤保土植物,因此选择喷薄狗牙根草种是是本领域的常规选择,至于喷灌泥浆的浓度、晾干时间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种植土壤要求以及技术方案本身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而进行的常规调整;
对于区别特征二,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在石笼挡墙内侧的种植池内填入植物生长基质,并且种上相应的水生植物,并且,生态袋护坡是本领域用于河岸护坡、边坡绿化的常规型式。因此,在对比文件1公开内容的基础上,空隙回填时用填装的生态袋回填石笼与原河岸之间的空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回填高度不超过最上层石笼,铺设完成后表层覆25mm厚泥浆,播种草本植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狗牙根、牛鞭草是本领域常见的护坡草本植物,因此选择播种狗牙根、牛鞭草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选择;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三,由于竹柳、桑、黄花槐的侧根茎蔓延能力强,可固土,是良好的固堤保土植物;狗牙根、牛鞭草、莎草的根茎蔓延能力强,可伸展匍匐,能够固沙护土、改良土壤、净化水源,因此,河岸带植被恢复选择竹柳、桑、黄花槐作为乔灌木,以及狗牙根、牛鞭草、莎草作为匍匐茎或深根系的草本植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领域常见的护坡植物做出的常规选择;其植物栽种方式根据植物繁殖方式,采取幼苗移栽或种子播撒方式,其中竹柳、桑、黄花槐、牛鞭草采用移栽方式,狗牙根和莎草采用播种方式是本领域常见的栽种方式;至于行距、株距、种植密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的常规调整;石笼和生态袋播种植草完成后,前2周内每天浇水一次,全过程做好防旱、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及人为破坏管理工作,是本领域常见的植被管护方式,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
由此可见,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得到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3、关于复审请求人的意见
对于复审请求人在意见陈述书中提出的意见,合议组经审查后认为:
(1) 对比文件1说明书中公开了“石笼挡墙顶部的石笼网箱上还可放置植物生长基质,植物生长基质渗入到石笼网箱内的深度为10-15cm,在植物生长基质上种植沉水植物”,即对比文件1公开了在石笼上进行种植,植物生长基质填充石笼缝隙供植物生长。并且,喷播植草也是生态护坡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其技术效果已经被本领域所熟知。基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容易想到在石笼网上喷播植草。至于喷灌泥浆的浓度、晾干时间只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种植土壤要求以及技术方案本身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而进行的常规调整,不同的植物对生长条件要求存在差异,为了满足植物有效生长以及生长时间来进行调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经过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想到的。另外,狗牙根是本领域常见的护坡植被,选择狗牙根来进行种植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其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也是可以预期的。
(2)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植物种类通过构成植物群落来发挥作用,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周知的。同时,为了满足景观设计要求,将植被设置为多层次植物群落是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多层次植物群落所具有的结构稳定、互惠共生、景观别致、拦截污染等技术效果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适应山区河流冲刷强度大,旱涝不均的环境特点,容易想到采用乔灌草多层次植物群落来固岸护坡、修复生态,并且选择耐水淹、耐贫瘠,且根系发达,水土保持能力强的植被以适应山区环境特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选择。如本通知书对权利要求的评述部分可知,本申请所选择的竹柳、桑、黄花槐、狗牙根、牛鞭草、莎草等植物种类是本领域用于边坡防护的常见物种,基于景观设计的一般要求以及满足河岸护坡的防冲刷特点,对其进行组合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其栽种方式也是本领域常见的栽种方式。即使本申请技术方案已应用于具体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效果,但所述技术效果是可以预期的。
(3)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在石笼挡墙内侧的种植池内填入植物生长基质,并且,生态袋护坡是本领域用于河岸护坡、边坡绿化的常规结构型式。因此,在对比文件1公开内容的基础上,用填装的生态袋回填石笼与原河岸之间的空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生态袋能带来的抵抗降雨和径流对空隙处的冲蚀作用,保证生态修复河岸带的整体稳定性的技术效果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期的;用生态袋回填与石笼喷播所实现的营造植物适宜生长环境,恢复植物群落以拦截、吸收来自周边居民点和农田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技术效果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期的。
基于上述理由,合议组对复审请求人的观点不予支持。
基于上述理由和事实,合议组作出如下复审请求审查决定。
三、决定
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11月12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