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连动跌落式分段器-复审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无线连动跌落式分段器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195130
决定日:2019-11-12
委内编号:1F284162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611036499.7
申请日:2016-11-23
复审请求人:沈阳成兴电气有限公司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郭春春
合议组组长:柴德娥
参审员:李承承
国际分类号:H02H3/06,G08C17/02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如果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对比文件之间的区别技术特征部分被另外的对比文件公开,其余部分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并且现有技术中给出了相应的结合启示,则该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上述对比文件和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复审请求涉及申请号为201611036499.7,名称为“无线连动跌落式分段器”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本申请的申请人为沈阳成兴电气有限公司,申请日为2016年11月23日,公开日为2017年05月31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审查部门于2019年02月19日发出驳回决定,驳回了本申请,其理由是: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CN2710142Y,公告日为2005年07月13日)相比,区别技术特征在于:电子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口与射频模块相连以及分段器通过射频模块向其他分段器发送分闸命令;分段器的分闸判断过程以及电流值和复位时间设置;取电感应线圈铁芯套在主回路传输线上,感应电源经过电容和DC/DC变换后供给不同模块,通讯模块设置独立电池模块,充电电容在主回路传输线供电切断后能够继续供电以使分段器持续工作;绝缘子材料的选择;脱口机构、电子控制器、通信模块的具体设置以及端口设置;分段器具体计数过程和具体计数次数。上述区别技术特征部分被对比文件2(“nRF401应用于跌落式断路分段器”,皮大能等,电气时代,第3期,第132-134页,公开日为2005年03月31日)、对比文件3(CN103065861A,公开日为2013年04月24日)、对比文件4(CN103051063A,公开日为2013年04月17日)、对比文件5(CN202183329U,公告日为2012年04月04日)公开,其余属于本领域的常规选择或者容易想到的,因此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2019年01月18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项,申请日2016年11月23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45段、说明书附图图1-9、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
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无线连动跌落式分段器,包括绝缘子和导电杆,所述导电杆包括上动触头、电流互感器、电子控制器、脱扣机构和下动触头,电子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口与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口相连,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口与电流互感器相连,电子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与脱扣机构的机构线圈相连,其特征在于电子控制器的信号传输端口分别与通信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和射频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
分段器分闸瞬间通过射频模块向其它相分段器发出无线分闸指令,并通过通信模块将分段器的状态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其它相分段器通过射频模块接到无线分闸指令后同时分闸;
当线路出现大于额定启动电流的故障电流时,分段器中的电子控制器开始计数;当上一级开关分闸后,线路中的电流小于设定电流值时,分段器在完成了规定的计数次数后,电子控制器给出一个电信号供给电磁机构的机构线圈,驱动电磁机构的动铁心弹出,带动脱扣机构脱扣,使导电杆跌落分闸,总分闸时间为200ms;
当上一级开关经过重合闸后瞬时故障排除,分段器又没有达到规定的计数次数,线路照常供电,经过复位时间后,分段器将重新恢复到初始状态;
还包括取电感应线圈,取电感应线圈的铁芯套在主回路传输线上,取电感应线圈两端通过整流桥连接充电电容,充电电容通过DC/DC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采集模块的供电端口、电子控制器的供电端口、射频模块的供电端口相连;所述通信模块的供电端口与电池相连;
分段器与上一级开关通过供电线路导线连接,电子控制器通过电流互感器检测上一级开关是否有电流输出;
计数次数就是分段器记录上一级开关分闸的次数,当上一级开关在分段器记忆时间内的分闸次数达到分段器预设的计数次数,分段器便会动作;它们是通过供电线路导线方式连接;当上一级开关断开后,将没有电流传输到分段器,分段
器通过是否有电流通过来识别上一级开关的分合状态;
所述绝缘子采用瓷瓶绝缘子;
所述设定电流值为300mA;所述复位时间为20s;
所述脱扣机构采用惯性脱扣机构;
所述电子控制器采用CPU430;
所述通信模块采用设置有SIM卡的GSM通信模块;
所述电子控制器的信号传输端口分别通过RS232串口线与通信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和射频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
电流互感器采集供电线路状态信号,电子控制器根据采集模块输入的供电线路状态信号控制脱扣机构动作,通过通信模块传输供电线路状态信号,通过射频模块发送联动分闸信号;
变电所出口选用重合器,分支线路边用六组跌落式自动分段器Fl、F2、F3、F4、F5、F6,将其线路分成L1、L2、L3、L4、L5、L6、L7段;分段器的额定启动电流值与重合器启动电流值相配合,Fl计数次数3次,F2、F3、F5计数次数2次,F4、F6计数次数1次;
若故障E1发生在L5段,重合器、分段器F1、F3、F4通过故障电流,重合器自动分闸,线路失压,F4达到整定1次计数次数自动分闸跌落,隔离故障L5段,重合器自动重合后恢复线路L1、L2、L3、L4、L6、L7段供电;若故障E2发生在L6段,重合器、分段器F1、F5通过故障电流,重合器自动分闸,如果为瞬时故障,重合器自动重合成功恢复供电;F1、F5没有达到整定计数次数应处于合闸状态;如果为永久性故障,重合器自动重合不成功,再次分闸,线路失压,F5达到整定2次计数次数自动分闸跌落,隔离故障L6段,F1没有达整定的计数次数处于合闸状态;重合器重合后恢复线路L1、L2、L3、L4、L5段供电;
若故障E3发生在L2段,重合器、分段器F1通过故障电流,重合器自动分闸;如果为瞬时故障,重合器自动重合成功恢复供电;F1没有达到整定计数次数应处于合闸状态;如果为永久性故障,重合器重合不成功,跳闸,重合器再次重合不成功,再次跳闸,线路失压,F1达到整定3次计数次数自动分闸跌落,隔离故障L2段,重合器重合后恢复线路L1段供电;
跌落式分段器在用户入口处选择计数次数1次,架空线路分支处选择计数次数为3次;
充电电容在主回路传输线供电切断后,保持一段时间为分段器各部件供电,在这段时间内,分段器发出分闸联动指令和状态信号;
分段器各部件不按照尺寸、位置进行装配。”
申请人(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9年05月14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但未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复审请求人认为: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区别技术特征至少包括:还包括取电感应线圈,取电感应线圈的铁芯套在主回路传输线上,取电感应线圈两端通过整流桥连接充电电容,充电电容通过DC/DC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采集模块的供电端口、电子控制器的供电端口、射频模块的供电端口相连,所述通信模块的供电端口与电池相连;充电电容在主回路传输线供电切断后,保持一段时间为分段器各部件供电,在这段时间内,分段器发出分闸联动指令和状态信号。关于该区别技术特征,首先,对比文件5与权利要求1这两者整体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同,对比文件5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智能化和配网自动化系统的10kV柱上真空断路器,而权利要求1是为了无线连动跌落式分段器的工作更加可靠;其次,对比文件5的蓄能单元与本申请中的充电电容的应用和作用并不同;而对比文件2-4也没有公开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更没有给出相关技术启示;因此,仅根据对比文件1和5公开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并不容易想到本申请的上述设置,因为对比文件1中的技术方案已经能够解决其三相联动技术问题;并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也不是本领域的常规设置,因此,本申请具备创造性。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6月03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原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原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书中认为,权利要求1中取电感应线圈取电后经过相应电容和变换后提供给各模块作为供电单元,而对比文件5第21段公开了利用取电感应线圈取电后经过相应储能电容和变换输出至智能数字继电保护器、故障脱扣和故障报警单元的工作电源,两者皆是利用取电感应线圈取电作为供电单元以供给其他模块,对比文件5公开了储能单元为电容,虽然并未记载存在断电工作状态和电容在主回路线路切断后保持一段时间供电,但在对比文件5公开的储能电容的基础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由于该储能电容具有储能功能,因此在供电回路切断后该储能电容能够保持供电一段时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将对比文件5公开的技术手段应用到对比文件1以解决其技术问题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预见该储能电容能够起到供电回路切断后保持供电一段时间;因而坚持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于2019年08月01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指出: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对于复审请求人的意见,合议组认为:对比文件5公开了利用取电感应线圈在主回路传输线上进行取电以便于提供给断路器各部件供电的技术特征,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将对比文件5所公开的上述特征结合到对比文件1中以解决如何为分段器供电的问题,具体来说是使得对比文件1中的分段器自具电源特性,另外,为了提高电容器所获得充电电能的质量,在取电感应线圈两端连接整流桥,通过整流桥连接电容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手段,同时,DC/DC电源模块是本领域常用的电压变换模块,将充电器通过DC/DC模块将电能输出给各工作模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手段。另外,由于对比文件5公开的自供电能量调控和电压变换单元2中包含用于储能的电容器,用于储能的电容器具有在断电后能够保持一定的电能,从而保持一段时间为其所供电的各部件继续供电的本质属性,因此对比文件5中的用作储能单元的电容器可以起到权利要求1中充电电容的作用,给出了解决技术问题的启示。此外,当需要发出分闸连动指令和状态信号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在充电电容保持供电的这段时间内使得分段器发出分闸联动指令和状态信号。因此,复审请求人的理由不成立,本申请不具备创造性。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9月11日交了意见陈述书,但未修改申请文件。复审请求人认为:本申请的充电电容是为了在断电后保证分段器能够在断电情况下发出分闸联动指令和状态信号,而对比文件5中的蓄能单元是为了使真空断路器具有自电源特性,无需外加驱动电源测控单元,以保证其工作状态,因此对比文件5的蓄能单元与本申请中的充电电容的应用和作用是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的。因此,本申请具备创造性。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一)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请求人在复审阶段未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因此,本复审决定所针对的审查文本与驳回决定所依据的审查文本相同,即:2019年01月18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项,申请日2016年11月23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45段、说明书附图图1-9、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
(二)关于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如果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对比文件之间的区别技术特征部分被另外的对比文件公开,其余部分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并且现有技术中给出了相应的结合启示,则该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上述对比文件和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
本复审决定引用的对比文件与驳回决定及复审通知书所引用的对比文件相同,即:
对比文件1:CN2710142Y,公告日为2005年07月13日;
对比文件2:“nRF401应用于跌落式断路分段器”,皮大能等,电气时代,第3期,第132-134页,公开日为2005年03月31日;
对比文件3:CN103065861A,公开日为2013年04月24日;
对比文件4:CN103051063A,公开日为2013年04月17日;
对比文件5:CN202183329U,公告日为2012年04月04日。
其中,对比文件1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关于权利要求1
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无线连动跌落式分段器。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三相联动单相跌落式分断器,包括(参见说明书第3页第12行-第7页第7行以及说明书附图1-3):绝缘子6和导电杆,导电杆包括上动触头9、电流互感器13、电路板20、永磁脱锁机构17(即脱扣机构)和下动触头2;电路板20上设有单片机21(即电子控制器),A/D采集电路22(即采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23、高压载波模块24(即通信模块)、永磁脱锁模块25、无线通讯模块26;其中A/D采集电路22、电源管理模块23、高压载波模块24、永磁脱锁模块25、无线通讯模块26分别与单片机21相连(相当于电子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口与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口相连,电子控制器的信号传输端口与通信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A/D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口与电流互感器13相连,永磁脱锁模块25的另一端(相当于电子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连接到永磁脱锁机构17内的线圈上(即电子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与脱扣机构的机构线圈相连)。电流互感器13采集供电线路状态信号,送入A/D采集电路22中,单片机系统内的A/D采集电路22的线路产生感生电流。当出现故障时,感生电流超值,单片机按通讯协议数据控制无线通讯模块26并通过安装在导电管组件14外部的通讯天线19发送出去,同时收集其他两个分段器的回答信号,完成同步跌落前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故障地点的信息由单片机21控制高压载波模块24向两端值班室发送(相当于通过通信模块将分段器的状态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通过通信模块传输供电线路状态信号)。当电网中的重合器跳闸后,单片机21检测到线路感生电流为零并且跳闸标志为1时,启动永磁脱锁模块25发出跳闸开关信号驱动永磁脱锁机构17,完成分断器的跳闸动作(相当于电子控制器根据采集模块输入的供电线路状态信号控制脱扣机构动作)。由于三条线路基本上是完全相同的,同时分别独立的完成相同的工作,所以三条线上的三相联动单相跌落式分断器同时工作,完成了故障分支分断器同步脱离任务。
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相比,区别技术特征为:(1)电子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口还与射频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分段器分闸瞬间通过射频模块向其它相分段器发出无线分闸指令,其它相分段器通过射频模块接到无线分闸指令后同时分闸;通过射频模块发送联动分闸信号;分段器各部件不按照尺寸、位置进行装配;(2)当线路出现大于额定启动电流的故障电流时,分段器中的电子控制器开始计数;当上一级开关分闸后,线路中的电流小于设定电流值时,分段器在完成了规定的计数次数后,电子控制器给出一个电信号供给电磁机构的机构线圈,驱动电磁机构的动铁心弹出,带动脱扣机构脱扣,使导电杆跌落分闸,总分闸时间为200ms;当上一级开关经过重合闸后瞬时故障排除,分段器又没有达到规定的计数次数,线路照常供电,经过复位时间后,分段器将重新恢复到初始状态;分段器与上一级开关通过供电线路导线连接,电子控制器通过电流互感器检测上一级开关是否有电流输出;计数次数就是分段器记录上一级开关分闸的次数,当上一级开关在分段器记忆时间内的分闸次数达到分段器预设的计数次数,分段器便会动作;它们是通过供电线路导线方式连接;当上一级开关断开后,将没有电流传输到分段器,分段器通过是否有电流通过来识别上一级开关的分合状态;所述设定电流值为300mA;所述复位时间为20s;变电所出口选用重合器,分支线路边用六组跌落式自动分段器F1、F2、F3、F4、F5、F6,将其线路分成L1、L2、L3、L4、L5、L6、L7段;分段器的额定启动电流值与重合器启动电流值相配合,Fl计数次数3次,F2、F3、F5计数次数2次,F4、F6计数次数1次;若故障E1发生在L5段,重合器、分段器F1、F3、F4通过故障电流,重合器自动分闸,线路失压,F4达到整定1次计数次数自动分闸跌落,隔离故障L5段,重合器自动重合后恢复线路L1、L2、L3、L4、L6、L7段供电;若故障E2发生在L6段,重合器、分段器F1、F5通过故障电流,重合器自动分闸,如果为瞬时故障,重合器自动重合成功恢复供电;F1、F5没有达到整定计数次数应处于合闸状态;如果为永久性故障,重合器自动重合不成功,再次分闸,线路失压,F5达到整定2次计数次数自动分闸跌落,隔离故障L6段,F1没有达整定的计数次数处于合闸状态;重合器重合后恢复线路L1、L2、L3、L4、L5段供电;若故障E3发生在L2段,重合器、分段器F1通过故障电流,重合器自动分闸;如果为瞬时故障,重合器自动重合成功恢复供电;F1没有达到整定计数次数应处于合闸状态;如果为永久性故障,重合器重合不成功,跳闸,重合器再次重合不成功,再次跳闸,线路失压,F1达到整定3次计数次数自动分闸跌落,隔离故障L2段,重合器重合后恢复线路L1段供电;跌落式分段器在用户入口处选择计数次数1次,架空线路分支处选择计数次数为3次;(3)还包括取电感应线圈,取电感应线圈的铁芯套在主回路传输线上,取电感应线圈两端通过整流桥连接充电电容,充电电容通过DC/DC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采集模块的供电端口、电子控制器的供电端口、射频模块的供电端口相连,所述通信模块的供电端口与电池相连;充电电容在主回路传输线供电切断后,保持一段时间为分段器各部件供电,在这段时间内,分段器发出分闸联动指令和状态信号;(4)所述通信模块采用设置有SIM卡的GSM通信模块;(5)所述绝缘子采用瓷瓶绝缘子;所述脱扣机构采用惯性脱扣机构;所述电子控制器采用CPU430;所述电子控制器的信号传输端口分别通过RS232串口线与通信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和射频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可以确定该权利要求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实现联动跌落分段器的方便安装以及如何利用射频模块实现分段器之间的连动;如何进行分段器的分闸判断功能;如何为各模块供电以及如何在主回路传输线供电切断后实现指令和信号的传输;提高无线通信的可靠性;如何设置绝缘子、脱扣机构、电子控制器以及电子控制器与通信模块/射频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1),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nRF401应用于跌落式断路分段器的设计方案,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第133页左侧栏第10行-右侧栏第17行):nRF401芯片可以应用于跌落式分段器中,直接接单片机串口发送接收数据(相当于电子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口还与射频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当发生故障时,如果故障为永久故障,跌落式分段器分闸,故障被切除,同时nRF401的收发模块向同组跌落式分段器发送分闸控制信号(相当于分段器分闸瞬间通过射频模块向其它相分段器发出无线分闸指令,通过射频模块发送联动分闸信号),当同组接到此信号时会立刻分闸(相当于其它相分段器通过射频模块接到无线分闸指令后同时分闸),这样就使同组的三个跌落式断路分段器进行了同步分离。可见,对比文件2公开了区别技术特征(1)中的大部分特征,且所公开的特征在对比文件2中所起的作用与其在权利要求1中所起的作用相同,都是便于连动跌落分段器的安装以及利用射频模块实现分段器之间的连动,因此对比文件2给出了将上述特征结合到对比文件1的技术启示;同时,由于利用射频模块等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设计时,为了便于安装,容易想到分段器各部件不按照尺寸、位置进行装配。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2),对比文件3公开了一种户外交流高压SF6自动分段器,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说明书第22-38段及图1-3):当线路出现大于额定启动电流的故障电流时,电子控制器开始启动,当上一级开关分闸后,分段器中的电子控制器开始计数,分段器在完成了规定的计数次数后,线路中的电流小于300mA(相当于设定电流值,所述设定电流值为300mA)时,控制器给出一个电信号供给永磁机构的启动线圈,驱动永磁机构的动铁心弹出,带动机构脱扣,弹簧机构12分闸弹簧释放,分段器分闸(相当于使导电杆跌落分闸);当上一级开关经过重合闸后瞬时故障排除,分段器又没有达到规定的计数次数线路照常供电,经过20S的复位时间后,分段器将重新恢复到初始状态;变电所出口选用重合器,分支线路选用六台自动分段器F1、F2、F3、F4、F5、F6,将其线路分成L1、L2、L3、L4、L5、L6、L7段;分段器的额定启动电流值与重合器启动电流值相配合,Fl计数次数3次,F2、F3、F5计数次数2次,F4、F6计数次数1次;若故障E1发生在L5段,重合器、分段器F1、F3、F4通过故障电流,重合器自动分闸,线路失压,F4达到整定1次计数次数自动分闸跌落,隔离故障L5段,重合器自动重合后恢复线路L1、L2、L3、L4、L6、L7段供电;若故障E2发生在L6段,重合器、分段器F1、F5通过故障电流,重合器自动分闸,如果为瞬时故障,重合器自动重合成功恢复供电;F1、F5没有达到整定计数次数应处于合闸状态;如果为永久性故障,重合器自动重合不成功,再次分闸,线路失压,F5达到整定2次计数次数自动分闸跌落,隔离故障L6段,F1没有达整定的计数次数处于合闸状态;重合器重合后恢复线路L1、L2、L3、L4、L5段供电;若故障E3发生在L2段,重合器、分段器F1通过故障电流,重合器自动分闸;如果为瞬时故障,重合器自动重合成功恢复供电;F1没有达到整定计数次数应处于合闸状态;如果为永久性故障,重合器重合不成功,分闸,重合器再次重合不成功,再次分闸,线路失压,F1达到整定3次计数次数自动分闸,隔离故障L2段,重合器重合后恢复线路L1段供电;由图3可知,分段器F1位于架空线路分支处,其计数次数选择为3次;分段器F4、F6位于用户入口处,其技术次数选择为1次;分段器与上一级开关通过供电线路导线连接,计数次数就是分段器记录上一级开关分闸的次数,当上一级开关在分段器记忆时间内的分闸次数达到分段器预设的计数次数,分段器便会动作;由此可见,对比文件3公开了上述区别技术特征(2)的大部分技术特征,且其在对比文件3中所起的作用与其在权利要求1中所起的作用相同,都是如何进行分段器的分闸判断功能;因此对比文件3给出了将上述特征结合到对比文件1的技术启示;另外,对比文件3还公开了:电子控制器检测上级线路中的电流大小控制分合闸电动脱扣器10动作;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会利用电流互感器检测是否有电流输出,因此在对比文件3上述公开内容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设计成电子控制器通过电流互感器检测上一级开关是否有电流输出,而由于分段器与上一级开关是通过供电线路导线方式连接,因此当上一级开关断开后,将没有电流传输到分段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分段器可以通过是否有电流通过来识别上一级开关的分合状态;另外,将总分闸时间设置为200ms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而容易想到的设置,其产生的技术效果可以预期,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3),对比文件5公开了一种10kV柱上真空断路器,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说明书第8-21段及图1-4):10kV柱上真空断路器包括智能数字继电保护器,还包括自供电能量调控和电压变换单元,所述的自供电能量调控和电压变换单元与智能数字继电保护器的CPU单元连接。采用此种结构后,使得10kV柱上真空断路器具有自具电源特性,无需外加驱动电源测控单元,断路器本体便可正常稳定工作;自供电能量调控和电压变换单元2包括取电单元2.1,取电单元2.1包括电流互感器和感应取能线圈,由其感应一次线路的母线电流作为原始能源,经过低能量聚集与高能量泄放保护单元2.2智能控制小电流时能量的汇集,在母线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和短路时进行能量的泄放和保护,低能量聚集与高能量泄放保护单元2.2的输出对设置的电容器充电进行稳压,然后经过电压变换环节在输出单元上输出DC 5V、DC /-12V等作为智能数字继电保护器、故障脱扣和故障报警单元的工作电源。由此可见,对比文件5公开了利用取电感应线圈在主回路传输线上进行取电以便于提供给断路器各部件供电的技术特征,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将对比文件5所公开的上述特征结合到对比文件1中以解决如何为分段器供电的问题,具体来说,是使得对比文件1中的分段器自具电源特性,另外,为了提高电容器所获得充电电能的质量,在取电感应线圈两端连接整流桥,通过整流桥连接电容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手段,同时,DC/DC电源模块是本领域常用的电压变换模块,将充电器通过DC/DC模块将电能输出给各工作模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手段。另外,由于对比文件5公开的自供电能量调控和电压变换单元2中包含用于储能的电容器,用于储能的电容器具有在断电后能够保持一定的电能,从而保持一段时间为其所供电的各部件继续供电的本质属性,因此对比文件5中的用作储能单元的电容器可以起到权利要求1中充电电容的作用,给出了解决技术问题的启示。此外当需要发出分闸联动指令和状态信号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在充电电容保持供电的这段时间内使得分段器发出分闸联动指令和状态信号。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4),对比文件4公开了一种户外交流高压故障远传器,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说明书第22-33段以及图1-7):电子控制器8控制信息收集、整理、记忆及控制指令的输出给通讯模块6,通讯模块6通过无线网络发送线路状态,还包括与通讯模块配合使用的SIM卡7。通过SIM卡7借助GSM全球数字移动通讯系统发送线路状态。由此可见,对比文件4公开了上述区别技术特征(4),且其在对比文件4中所起的作用与其在权利要求1中所起的作用相同,都是提高无线通信的可靠性,因此对比文件4给出了将上述特征结合到对比文件1的技术启示;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5),由于瓷瓶绝缘子是本领域常见的绝缘子类型;而惯性脱扣机构也是本领域常见的脱扣机构类型;CPU430属于本领域常用的电子控制器的器件型号,因此绝缘子采用瓷瓶绝缘子、脱扣机构采用惯性脱扣机构、电子控制器采用CPU430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手段;另外,RS232串口通讯是本领域常用的串口通讯方式,电子控制器的信号传输端口分别通过RS232串口线与通讯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和射频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手段,即上述区别技术特征(5)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3、4、5以及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获得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权利要求1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不具备创造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三)关于复审请求人的意见
关于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9月11日提交的意见陈述,合议组认为:本申请中通过充电电容可在主回路传输线供电切断后,保持一段时间为分段器各部件供电,在这段时间内,分段器发出分闸联动指令和状态信号;也就是说,本申请设置的充电电容的根本作用在于“在主回路传输线供电切断后,保持一段时间为分段器各部件供电”,进而设置分段器在充电电容保持供电的这段时间内发出分闸联动指令和状态信号;而对比文件5公开的自供电能量调控和电压变换单元2中包含用于储能的电容器,用于储能的电容器具有在断电后能够保持一定的电能,从而保持一段时间为其所供电的各部件继续供电的本质属性,因此对比文件5中的用作储能单元的电容器可以起到权利要求1中充电电容的“根本作用”,给出了解决相应技术问题的启示。此外当需要发出分闸联动指令和状态信号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在电容器保持供电的这段时间内使得分段器发出分闸联动指令和状态信号,其所实现的效果可以预期,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因此,复审请求人认为本申请具备创造性的理由不具有说服力,合议组不予支持。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合议组依法作出如下审查决定。

三、决定
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2月19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