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自稳压性能的增压泵-复审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一种具自稳压性能的增压泵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195484
决定日:2019-10-18
委内编号:1F267562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610655327.1
申请日:2016-08-11
复审请求人:山东博世机械有限公司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秦保军
合议组组长:孙锐
参审员:张敏
国际分类号:F04B43/04(2006.01);F04B49/22(2006.01);F04B53/16(2006.01);F04B53/10(2006.01)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区别技术特征,该区别技术特征的一部分被另一份对比文件公开,其余部分均属于本领域常规设计,则该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涉及申请号为201610655327.1,名称为“一种具自稳压性能的增压泵”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本申请的申请人为山东博世机械有限公司,申请日为2016年08月11日,公开日为2016年11月09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审查部门以本申请权利要求1-5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为由,于2018年08月22日驳回了本申请。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申请日2016年08月11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22段(即第1-3页)、说明书附图图1-6(即第1-4页)、说明书摘要和摘要附图;以及2018年01月05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5项。
驳回决定引用如下对比文件:
对比文件1:CN104500385A,公开日为2015年04月08日;
对比文件2:CN2856492Y,授权公告日为2007年01月10日。
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具自稳压性能的增压泵,包括电机部分和泵头部分,电机部分的前端设有泵头部分,水流从泵头进水口的低压腔进入高压腔再经过出水口排出,泵头包括与电机固定的流体室支架,流体室支架与流体室活动连接,内部安装有活塞架、膜片和隔膜室,隔膜室上设有若干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室的上部与流体室之间设有起稳压通道,稳压通道连通低压腔和高压腔,位于流体室上、进水口和出水口轴线的一侧设有控制稳压通道开闭的阀门;所述阀门包括位于中部的外环筋与内环筋,在外环筋与内环筋之间设有缓冲进水孔,内环筋内侧处设有缓冲泄压孔,缓冲进水孔连接有螺旋上升的泄压缓冲区,泄压缓冲区的末端与缓冲泄压孔通过上方的弹簧和阀片结构实现可分离密封连接,弹簧外侧设有三角形的稳压顶盖,其稳压顶盖的外侧边与流体室的侧面相齐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自稳压性能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缓冲区与阀片接触面为平滑过渡的圆环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自稳压性能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的外侧设有环状凸起,阀片密封连接外环筋与内环筋。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自稳压性能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的缓冲进水孔和缓冲泄压孔均位于泵头的横向轴线处。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自稳压性能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泄压孔与缓冲进水孔的面积比为1:0.45~0.65。”
驳回决定中指出: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特征为:(1)泵头包括与电机固定的流体室支架,流体室支架与流体室活动连接,内部安装有活塞架,隔膜室上设有若干止回阀;(2)泄压缓冲区为螺旋上升结构;(3)稳压顶盖为三角形且外侧边与流体室侧面齐平。基于上述区别特征可以确定本申请相对于对比文件1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增压泵的稳定性以及进一步使得阀片均匀受力。对比文件2公开了区别特征(1),且上述特征在对比文件2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为了保证增压泵的稳定性。区别特征(2)、(3)是本领域的常规设置,因此权利要求相对于对比文件1、2和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的一部分被对比文件1公开,未被公开的技术特征是本领域的常规设置,从属权利要求3-4的附加技术特征被对比文件1公开,从属权利要求5的附加技术特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进行有限的常规试验就能得到的,因此从属权利要求2-5也不具备创造性。在对意见陈述进行回复时,指出螺旋上升结构是常用的缓冲结构(例如可参见CN101660522A、CN2318628Y、US3915008A)。
申请人山东博世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8年12月03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复审请求人未修改申请文件。
复审请求人认为:本申请要解决现有的泵出水不稳定、噪音大、效率低的缺陷,本申请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存在三大区别特征,对比文件2的技术实质与区别特征(1)完全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并无动机将对比文件2与对比文件1进行结合而得到区别技术特征“泵头包括与电机固定的流体室支架,流体室支架与流体室活动连接,内部安装有活塞架、膜片和隔膜室,隔膜室上设有若干止回阀”;区别特征“泄压缓冲区为螺旋上升结构”使得高压水流会在螺旋的泄压缓冲区螺旋上升,使得阀片均匀受力,避免局部打开引起震动工作不稳定的状况。螺旋上升的缓冲结构并非本领域常用的结构,现有技术CN101660522A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是如何保持泄压阀片的稳定,而是保持水流的稳定;CN2318628Y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不同,阀芯外表面带有螺旋槽起到的技术效果也与本申请不同,US3915008A采用螺旋管弹簧吸收气源中气体的冲击,该技术手段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技术效果与本申请毫无关联。本申请螺旋上升的泄压缓冲区会使水流沿着切线方向顶开上方的阀片,使阀片均匀受力打开,利用切线方向的升力相比直接水流顶开阀片的方式更具有稳定性。该技术特征显然未在上述任何现有技术中体现。区别特征“稳压顶盖为三角形且外侧边与流体室侧面齐平”优化了结构设计,使其安装方便,组配稳定。因此权利要求1具备创造性。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12月12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原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原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书中认为,区别特征(1)已被对比文件2公开,并且该区别特征在对比文件2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为了保证增压泵的稳定性;对比文件1公开了低压孔105连接有环槽106,区别仅在于泄压缓冲区为螺旋上升结构;螺旋结构是常用的缓冲结构,CN101660522A、CN2318628Y、US3915008A这三篇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螺旋通道进行缓冲流体以减小震动,与本申请螺旋结构的作用是相同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将泄压缓冲区具体设置为螺旋上升结构以进一步使得阀片均匀受力,避免局部打开引起震动工作不稳定的状况;将稳压顶盖具体设置为三角形是本领域的常规设置,为了使结构紧凑,将稳压顶盖的外侧边与流体室的侧面相齐平也是本领域的常规设置,因而坚持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于2019 年08 月06 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指出:本申请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1)电机部分的前端设有泵头部分,泵头包括与电机固定的流体室支架,流体室支架与流体室活动连接;(2)内部安装有活塞架,隔膜室上设有若干止回阀,稳压通道设在隔膜室的上部与流体室之间,泄压缓冲区是螺旋上升的,稳压顶盖为三角形的且外侧边与流体室的侧面相齐平。由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可以确定本申请权利要求1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合理设置泵的各部件间的支撑、连接关系。对比文件2公开了上述区别技术特征(1),且其在对比文件2中所起的作用与在本申请中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起的作用相同,都是通过流体室支架将泵头与电机固定连接,区别技术特征(2)属于本领域常规设计,且公知常识性证据1(“局部灌溉-设计、安装、操作、评价”,维尔米林、乔伯林,第84、92、94页,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罗马,1980年12月31日)公开了在进行水流分配时,为了消耗能量,可以将分配器内部设置为螺旋结构的通道。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2和本领域常规设计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2-4的附加技术特征已被对比文件1公开,从属权利要求5的附加技术特征属于一种常规设计参数选择,因此从属权利要求2-5也不具备创造性。
复审请求人于2019 年09 月05 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但未修改申请文件。复审请求人认为:公知常识性证据1中在水流分配时,可以将分配器设定为螺旋结构通道,用以减小压强,其目的是通过螺旋结构通道减小压强,消耗水流能量。而本申请中螺旋上升的泄压缓冲区会使水流沿着切线方向顶开上方的阀片,使阀片均匀受力打开,利用切线方向的升力相比直接水流顶开阀片的方式更具有稳定性,该技术特征显然未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体现。水泵的目的是将液体增压,而证据1则是减压,将两者混为一谈显然不具有合理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将一种减压结构用于增压设备,请给出设计的动机。证据1的螺旋通道结构并非螺旋上升,且本申请存在阀片结构,本申请阀片与泄压缓冲区沿着切线方向顶开的特征未见于任何现有技术,因此,本申请具有创造性。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请求人在复审程序中未修改申请文件,故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所针对的文本与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文本相同,即:申请日2016年08月11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3页、说明书附图第1-4页、说明书摘要和摘要附图;以及2018年01月05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5项。
关于创造性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2.1 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具自稳压性能的增压泵。
经查,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隔膜泵的偏置式泄压装置,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1、13-15段,附图2-4):该隔膜泵是应用在饮水机上的电动隔膜泵(相当于公开了权利要求1的电机部分和泵头部分、泵头部分包括流体室、膜片和隔膜室),隔膜泵的泵盖体1包括高压腔102和低压腔103,高压腔102和出水孔107连通,低压腔103和进水孔108连通(相当于公开了权利要求1水流从泵头进水口的低压腔进入高压腔再经过出水口排出),设置在泵盖体1上的泄压装置包括腔室101、设在腔室101内分别连通高压腔102和低压腔103的高压孔104和低压孔105(腔室101、高压孔104和低压孔105相当于权利要求1稳压通道);位于流体室上、进水孔108和出水孔107轴线的一侧设有控制所述泄压装置开闭的阀门,所述阀门包括依次安装在腔室101内的活塞2(相当于权利要求1阀片)、弹簧3、封盖4、以及位于中部的外环筋与内环筋,在外环筋与内环筋之间设有高压孔104(相当于权利要求1缓冲进水孔),内环筋内侧处设有低压孔105(相当于权利要求1缓冲泄压孔),高压孔104连接有环槽106(相当于权利要求1泄压缓冲区),环槽106的末端与低压孔105通过上方的弹簧3和活塞2结构实现可分离密封连接,弹簧3外侧设有封盖4(相当于权利要求1稳压顶盖)。隔膜泵工作时,水会通过高压孔104、环槽106流入到活塞2的端部,当高压腔102的水压过高时,水压会克服弹簧3的弹力把活塞2顶开,并打开低压孔105,高压水会通过低压孔105回流到低压腔103内,起到泄压作用。泄压后,当高压腔102内的水压恢复到正常水压时,在弹簧的弹力下,活塞重新把高压孔104和低压孔105隔开封堵,隔膜泵又开始回复正常工作,由此可见,该隔膜泵具有自稳压性能。
本申请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所公开的内容相比,区别技术特征在于:(1)电机部分的前端设有泵头部分,泵头包括与电机固定的流体室支架,流体室支架与流体室活动连接;(2)内部安装有活塞架,隔膜室上设有若干止回阀,稳压通道设在隔膜室的上部与流体室之间,泄压缓冲区是螺旋上升的,稳压顶盖为三角形的且外侧边与流体室的侧面相齐平。由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可以确定本申请权利要求1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合理设置泵的各部件间的支撑、连接关系。
又查,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逆渗透增压泵,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对比文件2的说明书第1页第9行-第5页第8行、附图1):泵体23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部分的前端设有包括隔膜片22、低压室1、高压室2、高压阀片3、吸水孔4、活塞阀21、泵盖20的泵头,从附图1可以看出所述泵头包括与所述电机固定的流体室支架,流体室支架与流体室活动连接,由此可见,上述区别技术特征(1)已被对比文件2公开,并且该区别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2中所起的作用与在本申请中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起的作用相同,都是通过流体室支架将泵头与电机固定连接,以及为流体室提供支撑。也就是说对比文件2给出了将上述技术特征用于该对比文件1以解决其技术问题的启示。在隔膜泵技术领域,内部设置活塞架、隔膜室上设止回阀是惯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做出该选择;在对比文件1公开了稳压通道及稳压顶盖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增压泵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稳压通道的位置和稳压顶盖的形状,“稳压通道设在隔膜室的上部与流体室之间,稳压顶盖为三角形的且外侧边与流体室的侧面相齐平”属于一种常规设计,公知常识性证据1(“局部灌溉-设计、安装、操作、评价”,维尔米林、乔伯林,第84、92、94页,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罗马,1980年12月31日)公开了在进行水流分配时,为了消耗能量,可以将分配器内部设置为螺旋结构的通道(参见图40),显然公知常识性证据1给出了螺旋结构的通道可以消耗水流能量、减小水流压强的技术启示,在此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可将泄压缓冲区设置为螺旋上升的。由此可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面对所述技术问题时,有动机对对比文件1所述的技术方案进行改进,将对比文件2的技术内容及本领域常规设计结合到对比文件1中而得出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因此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2.2 从属权利要求2-4的附加技术特征已被对比文件1公开(参见对比文件1附图2-4):环槽106与活塞2接触面为圆环形,活塞2的外侧设有环状凸起,活塞2密封连接外环筋与内环筋,高压孔104和低压孔105均位于泵头的横向轴线处。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基础上,权利要求2-4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2.3从属权利要求5对权利要求4做了进一步的限定,对比文件1还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14段):为了有利于高压水的泄流,将低压孔105的孔径设置为大于高压孔104的孔径,在此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增压泵的实际需要设定缓冲泄压孔与缓冲进水孔的合适面积比,如将两者之比设为1:0.45-0.65,这属于一种常规设计参数选择。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4不具备创造性的基础上,权利要求5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对复审请求人相关意见的评述
复审请求人主要认为:公知常识性证据1中在水流分配时,可以将分配器设定为螺旋结构通道,用以减小压强,其目的是通过螺旋结构通道减小压强,消耗水流能量。而本申请中螺旋上升的泄压缓冲区会使水流沿着切线方向顶开上方的阀片,使阀片均匀受力打开,利用切线方向的升力相比直接水流顶开阀片的方式更具有稳定性,该技术特征显然未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体现。水泵的目的是将液体增压,而证据1则是减压,将两者混为一谈显然不具有合理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将一种减压结构用于增压设备,请给出设计的动机。证据1的螺旋通道结构并非螺旋上升,且本申请存在阀片结构,本申请阀片与泄压缓冲区沿着切线方向顶开的特征未见于任何现有技术,因此,本申请具有创造性。
对此,合议组意见如下:公知常识性证据1(“局部灌溉-设计、安装、操作、评价”,维尔米林、乔伯林,第84、92、94页,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罗马,1980年12月31日)公开了在进行水流分配时,为了消耗能量,可以将分配器内部设置为螺旋结构的通道(参见图40),即给出了螺旋结构的通道可以消耗水流能量、减小水流压强的技术启示,在此基础上,面对泄压水流进入泄压缓冲区后要实现平稳流动的需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可将泄压缓冲区设置为螺旋上升的,因为螺旋结构的通道可消耗水流能量,高度上升可降低水流动能,显而易见的,螺旋上升的结构可充分地降低水流的动能,使其流动平稳;复审请求人所述“本申请中螺旋上升的泄压缓冲区会使水流沿着切线方向顶开上方的阀片,利用切线方向的升力相比直接水流顶开阀片的方式更具有稳定性”并未记载在原申请文件中,因此合议组不予接受,而“使阀片均匀受力打开”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公知常识性证据1公开的螺旋结构通道的基础上经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可以得到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增压泵,其中螺旋上升的泄压缓冲区要实现水流变得平稳、降低水流动能,而公知常识性证据1的螺旋结构通道可以消耗水流能量(动能)、减小水流压强,使水流变得平稳,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将其应用于泄压缓冲区的设计中,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2和本领域常规设计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故合议组对复审请求人的主张不予支持。
综上所述,合议组依法做出如下决定。
三、决定
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 年08 月22 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