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创造名称:挤出空心板、电池箱底板、电池壳体及电动汽车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192124
决定日:2019-10-12
委内编号:1F284644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811382454.4
申请日:2018-11-20
复审请求人:马翼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黄丹萍
合议组组长:刘红梅
参审员:尹朝丽
国际分类号:H01M2/10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
:如果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的对比文件存在区别技术特征,但该区别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就能够得到的,该区别技术特征的另一部分是本领域公知常识,则将该对比文件以及公知常识的结合从而得到该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是显而易见的,该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复审请求涉及申请号为201811382454.4,名称为“挤出空心板、电池箱底板、电池壳体及电动汽车”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申请人为马翼。本申请的申请日为2018年11月20日,公开日为2019年03月29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审查部门于2019年05月29日发出驳回决定,驳回了本申请,其理由是:权利要求1-8不具有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权利要求1、5-8与对比文件1(CN103241112A,公开日为2013年08月14日)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板为挤出的空心板,板状本体的内部具有空腔,凸起根部在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凹槽顶部在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用于提供反向锁定;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具有用于压接凸起的变形部,所述凸起装入凹槽后,外力挤压令变形部收敛。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本申请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轻电池箱的重量。而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为了减轻电池箱的重量,将拼箱底的板设置为挤出的空心板,板状本体的内部具有空腔,这是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属于公知常识。在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电池箱底通过锁合的形式使底板的各个元件连接起来拼接形成底板的基础上,尽管在拼接时,元件的凹凸部分的具体形状略有差异,但是在其基础上,合理调整锁合连接的形状,比如凸起根部在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凹槽顶部在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当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用于提供反向锁定,凹槽开口处设置有变形部,凸起装入凹槽后,外力挤压令变形部收敛,这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公知常识得到权利要求1、5-8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权利要求1、5-8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2-4的附加技术特征或者为公知常识,或者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容易想到,因此权利要求2-4不具备创造性。
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2019年05月15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8项,申请日2018年11月20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29段、说明书附图图1-10、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
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挤出空心板,具有等截面的板状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板状本体的内部具有空腔,在本体的端部具有凸起和/或凹槽,所述凸起向下弯曲,所述凹槽的开口向上勾起,所述凸起具有第一弧面,第一过渡面和第三弧面,所述凹槽具有第二弧面,第二过渡面和第四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上至少包含两个渐开线表面;
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凸起以下表面拼缝为中心旋转嵌入另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凹槽,在旋转嵌入过的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当所述第一过渡面搭接于第二过渡面上时,两块空心板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凸起根部在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所述凹槽顶部在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用于提供反向锁定;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具有用于压接凸起的变形部,所述凸起装入凹槽后,外力挤压令变形部收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空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具有纵向隔板。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空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内具有厚度0.1~0.2mm的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二间隙内具有楔状的第二粘接层。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空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本体的端部还具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嵌装密封条。
5. 一种电池箱底板,其特征在于:由挤出空心板拼接组成,
所述挤出空心板具有等截面的板状本体,在板状本体的内部具有空腔,在本体的端部具有凸起和/或凹槽,所述凸起向下弯曲,所述凹槽的开口向上勾起,所述凸起具有第一弧面,第一过渡面和第三弧面,所述凹槽具有第二弧面,第二过渡面和第四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上至少包含两个渐开线表面;
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在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凹槽表面打结构胶,另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凸起以下表面拼缝为中心旋转嵌入该凹槽,在旋转嵌入过的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当所述第一过渡面搭接于第二过渡面上时,两块空心板在上表面拼缝处平齐,第一间隙内均布0.1~0.2mm的第一粘接层,第二间隙内形成楔状的第二粘接层;
所述凸起根部在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所述凹槽顶部在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用于提供反向锁定;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具有用于压接凸起的变形部,所述凸起装入凹槽后,外力挤压令变形部收敛。
6. 一种电池壳体,由侧板和底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由挤出空心板拼接组成,所述挤出空心板具有等截面的板状本体,在板状本体的内部具有空腔,在本体的端部具有凸起和/或凹槽,所述凸起向下弯曲,所述凹槽的开口向上勾起,所述凸起具有第一弧面,第一过渡面和第三弧面,所述凹槽具有第二弧面,第二过渡面和第四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上至少包含两个渐开线表面;
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在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凹槽表面打结构胶,另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凸起以下表面拼缝为中心旋转嵌入该凹槽,在旋转嵌入过的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当所述第一过渡面搭接于第二过渡面上时,两块空心板在上表面拼缝处平齐,第一间隙内均布0.1~0.2mm的第一粘接层,第二间隙内形成楔状的第二粘接层;
所述凸起根部在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所述凹槽顶部在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用于提供反向锁定;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具有用于压接凸起的变形部,所述凸起装入凹槽后,外力挤压令变形部收敛。
7. 一种电动汽车,在底盘安装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由侧板和底板组成,所述底板由挤出空心板拼接组成,所述挤出空心板具有等截面的板状本体,在板状本体的内部具有空腔,在本体的端部具有凸起和/或凹槽,所述凸起向下弯曲,所述凹槽的开口向上勾起,所述凸起具有第一弧面,第一过渡面和第三弧面,所述凹槽具有第二弧面,第二过渡面和第四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上至少包含两个渐开线表面;
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在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凹槽表面打结构胶,另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凸起以下表面拼缝为中心旋转嵌入该凹槽,在旋转嵌入过的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当所述第一过渡面搭接于第二过渡面上时,两块空心板在上表面拼缝处平齐,第一间隙内均布0.1~0.2mm的第一粘接层,第二间隙内形成楔状的第二粘接层;
所述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所述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用于提供反向锁定;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具有用于压接凸起的变形部,所述凸起装入凹槽后,外力挤压令变形部收敛。
8.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底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挤出空心板拼合粘接,
所述挤出空心板具有等截面的板状本体,在板状本体的内部具有空腔,在本体的端部具有凸起和/或凹槽,所述凸起向下弯曲,所述凹槽的开口向上勾起,所述凸起具有第一弧面,第一过渡面和第三弧面,所述凹槽具有第二弧面,第二过渡面和第四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上至少包含两个渐开线表面;
首先在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凹槽表面打结构胶,然后将另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凸起以下表面拼缝为中心旋转嵌入该凹槽,在旋转嵌入过的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0.1~0.2mm的第一间隙,在第一间隙内均布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第二间隙内形成楔状的第二粘接层;最后两块空心板在表面拼缝处平齐,所述第一过渡面搭接于第二过渡面上,等待结构胶固化后完成拼合粘结;
所述凸起根部在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所述凹槽顶部在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用于提供反向锁定;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具有用于压接凸起的变形部,所述凸起装入凹槽后,外力挤压令变形部收敛。”
申请人(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9年05月29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同时修改了权利要求书,在独立权利要求1、5-8中增加了技术特征“所述第二间隙呈楔状,在凸起旋入凹槽时,涂布于结合界面的结构胶被渐入渐进的楔状间隙均匀的挤压,最终在楔状间隙内形成均匀摊铺的粘接层”。复审请求人认为:1)本申请的凸起1和凹槽2结合界面形成楔状溢胶间隙,这一结构的实现采用四个渐开线表面的设计,也正是胶水界面因不会被凸起(鹰嘴尖端)从界面刮离,在结合界面上就不会出现胶水的断续现象,而对比文件1附图5a, 5b实际公开的形式是以上下压合为主的凹槽12/隆起11形状配合方式,拼接时需要隆起11先到达凹槽上方,上下接缝相互错开。2)预制的变形量,既为拼装过程留出足够的间隙,让拼板过程不需施加过多外力,方便了自动化设备的布置。同时在拼接完成后挤压变形形成不可逆的结合。该特征没有被对比文件1公开,更不是惯用手段或公知常识,楔状溢胶间隙和变形部的耦合解决了新的技术问题:让拼接过程更流畅,且拼板完成后不可拆卸。3)本申请的鹰嘴式结构,不仅仅是对比文件1的凹凸部分(图中凸起1和凹槽2)的锁合形状的改变。本申请增加了反向锁定的下凹104与下勾204,与向下弯曲的凸起1和开口向上勾起的凹槽2形成互补。这种形状互补形成了反方向的锁紧力,没有被对比文件1公开,也不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或公知常识。4)对比文件1中所采用的上下压合互补方式,能够留给空腔的空间很小,比本申请所需的铝材用量要多。而整体采用等截面的铝挤结构,采用空腔也可以继承既有挤出成型设备,在现有电池箱底板的基础上也只需要更换挤出模具,节约了工艺切换的成本。复审请求时新修改的独立权利要求如下:
“1. 一种挤出空心板,具有等截面的板状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板状本体的内部具有空腔,在本体的端部具有凸起和/或凹槽,所述凸起向下弯曲,所述凹槽的开口向上勾起,所述凸起具有第一弧面,第一过渡面和第三弧面,所述凹槽具有第二弧面,第二过渡面和第四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上至少包含两个渐开线表面;
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凸起以下表面拼缝为中心旋转嵌入另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凹槽,在旋转嵌入过的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当所述第一过渡面搭接于第二过渡面上时,两块空心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间隙呈楔状,在凸起旋入凹槽时,涂布于结合界面的结构胶被渐入渐进的楔状间隙均匀的挤压,最终在楔状间隙内形成均匀摊铺的粘接层;
所述凸起根部在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所述凹槽顶部在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用于提供反向锁定;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具有用于压接凸起的变形部,所述凸起装入凹槽后,外力挤压令变形部收敛。”
“5. 一种电池箱底板,其特征在于:由挤出空心板拼接组成,
所述挤出空心板具有等截面的板状本体,在板状本体的内部具有空腔,在本体的端部具有凸起和/或凹槽,所述凸起向下弯曲,所述凹槽的开口向上勾起,所述凸起具有第一弧面,第一过渡面和第三弧面,所述凹槽具有第二弧面,第二过渡面和第四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上至少包含两个渐开线表面;
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在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凹槽表面打结构胶,另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凸起以下表面拼缝为中心旋转嵌入该凹槽,在旋转嵌入过的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当所述第一过渡面搭接于第二过渡面上时,两块空心板在上表面拼缝处平齐,第一间隙内均布0.1~0.2mm的第一粘接层,第二间隙内形成楔状的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间隙呈楔状,在凸起旋入凹槽时,涂布于结合界面的结构胶被渐入渐进的楔状间隙均匀的挤压,最终在楔状间隙内形成均匀摊铺的粘接层;
所述凸起根部在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所述凹槽顶部在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用于提供反向锁定;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具有用于压接凸起的变形部,所述凸起装入凹槽后,外力挤压令变形部收敛。
6. 一种电池壳体,由侧板和底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由挤出空心板拼接组成,所述挤出空心板具有等截面的板状本体,在板状本体的内部具有空腔,在本体的端部具有凸起和/或凹槽,所述凸起向下弯曲,所述凹槽的开口向上勾起,所述凸起具有第一弧面,第一过渡面和第三弧面,所述凹槽具有第二弧面,第二过渡面和第四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上至少包含两个渐开线表面;
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在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凹槽表面打结构胶,另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凸起以下表面拼缝为中心旋转嵌入该凹槽,在旋转嵌入过的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当所述第一过渡面搭接于第二过渡面上时,两块空心板在上表面拼缝处平齐,第一间隙内均布0.1~0.2mm的第一粘接层,第二间隙内形成楔状的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间隙呈楔状,在凸起旋入凹槽时,涂布于结合界面的结构胶被渐入渐进的楔状间隙均匀的挤压,最终在楔状间隙内形成均匀摊铺的粘接层;
所述凸起根部在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所述凹槽顶部在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用于提供反向锁定;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具有用于压接凸起的变形部,所述凸起装入凹槽后,外力挤压令变形部收敛。
7. 一种电动汽车,在底盘安装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由侧板和底板组成,所述底板由挤出空心板拼接组成,所述挤出空心板具有等截面的板状本体,在板状本体的内部具有空腔,在本体的端部具有凸起和/或凹槽,所述凸起向下弯曲,所述凹槽的开口向上勾起,所述凸起具有第一弧面,第一过渡面和第三弧面,所述凹槽具有第二弧面,第二过渡面和第四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上至少包含两个渐开线表面;
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在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凹槽表面打结构胶,另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凸起以下表面拼缝为中心旋转嵌入该凹槽,在旋转嵌入过的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当所述第一过渡面搭接于第二过渡面上时,两块空心板在上表面拼缝处平齐,第一间隙内均布0.1~0.2mm的第一粘接层,第二间隙内形成楔状的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间隙呈楔状,在凸起旋入凹槽时,涂布于结合界面的结构胶被渐入渐进的楔状间隙均匀的挤压,最终在楔状间隙内形成均匀摊铺的粘接层;
所述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所述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用于提供反向锁定;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具有用于压接凸起的变形部,所述凸起装入凹槽后,外力挤压令变形部收敛。
8.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底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挤出空心板拼合粘接,
所述挤出空心板具有等截面的板状本体,在板状本体的内部具有空腔,在本体的端部具有凸起和/或凹槽,所述凸起向下弯曲,所述凹槽的开口向上勾起,所述凸起具有第一弧面,第一过渡面和第三弧面,所述凹槽具有第二弧面,第二过渡面和第四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上至少包含两个渐开线表面;
首先在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凹槽表面打结构胶,然后将另一块挤出空心板的凸起以下表面拼缝为中心旋转嵌入该凹槽,在旋转嵌入过的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0.1~0.2mm的第一间隙,在第一间隙内均布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第二间隙内形成楔状的第二粘接层;最后两块空心板在表面拼缝处平齐,所述第一过渡面搭接于第二过渡面上,等待结构胶固化后完成拼合粘结;所述第二间隙呈楔状,在凸起旋入凹槽时,涂布于结合界面的结构胶被渐入渐进的楔状间隙均匀的挤压,最终在楔状间隙内形成均匀摊铺的粘接层;
所述凸起根部在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所述凹槽顶部在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用于提供反向锁定;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具有用于压接凸起的变形部,所述凸起装入凹槽后,外力挤压令变形部收敛。”。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6月04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原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原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书中认为,在对比文件1公开了锁合的凹槽处涂覆粘结剂来增加牢固性的基础上,通过凸起旋入时,将结合界面的胶带入锲状间隙,来形成均匀的粘结层,这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在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电池箱底通过锁合的形式使底板的各个元件连接起来拼接形成底板的基础上,尽管在拼接时,元件的凹凸部分的具体形状略有差异,但是在其基础上,合理调整锁合连接的形状,比如设置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所述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当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用于提供反向锁定,凹槽开口处设置有变形部,凸起装入凹槽后,外力挤压令变形部收敛,这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而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为了减轻电池箱的种类,将拼箱底的板设置为挤出的空心板,板状本体的内部具有空腔,这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属于公知常识。对于其带来的技术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能够预料到的。而对于复审请求人所述的区别技术特征1-4都是关于锁合形状以及锁合结构的问题,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合理调整锁合形状和结构,这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而且其技术效果是能够预料到的。而且为了减少电池的重量,电池底板设置为内部空腔结构,这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属于公知常识,因而坚持原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于2019年08月13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指出:权利要求1-8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并指出:1)渐开线和过渡线是本领域适合齿轮运动的常用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凸起和凹槽运动顺畅容易想到将其弧面设置为渐开线表面。对比文件1的图5a, 5b不是以上下压合为主的凹槽12/隆起11形状配合方式,而是通过两个型材元件沿型材元件横向的径向相对运动来进行连接,结合附图图5a和5b将图倒过来看相当于公开了一个型材元件的隆起11沿下表面拼缝为中心旋转嵌入另一个型材元件的凹槽12;2)为了将凸起更好的嵌入凹槽中容易想到设置变形部,为了使得凸起并不容易脱出凹槽容易想到变形部对凸起能够起到挤压作用,从而在凹槽的开口处设置变形部并在嵌入好之后能挤压在凸起中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对比文件1公开的底板的拼接方法也是可以简化底板制造方法,并且制得的底板具有较高的固有稳定性,固有稳定性可以通过粘合连接来补充;3)由对比文件1的图5a、5b可知,将图倒过来看,所述凸起根部在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所述凹槽顶部在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用于提供反向锁定;4)对比文件1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0017]段)不仅底板的型材元件而且框架的型材元件均具有多个外壁,这些外壁围成一空心腔室。另外为了加固还可以构造一个或者多个内壁,得到多个由内壁分隔的空心腔室(相当于挤出空心板)。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8月13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但未修改申请文件。复审请求人认为:补交实验数据,且补交实验数据所证明的技术效果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从专利申请公开的内容中得到的。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9月07日主动提交了意见陈述书,再次补交了实验数据,但未修改申请文件。复审请求人认为:1)采用四个渐开线表面的设计,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渐开线是适合齿轮运动的形状,齿轮运动的目的是传递力矩,而本申请的目的是一次性的拼接固定,故本领域无法提供采用渐开线结构达成拼接溢胶均匀的技术启示。2)预制的变形量,既为拼装过程留出足够的间隙,让拼板过程不需施加过多外力,方便了自动化设备的布置。同时在拼接完成后挤压变形形成不可逆的结合。而且,变形部发挥作用,是与区别特征3的反向锁定的下凹104与下勾204耦合成为一个整体技术方案,共同发挥作用。3)将对比文件1的图5a,5b倒过来看,其端部作为凹槽或凸起弧线轮廓的延伸形成同方向的勾起,而本申请中提供的下凹与下勾是与原凹槽/凸起弧线反方向布置的,故能够起到反向锁定的作用,这在对比文件1中并不具备。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5月29日提交复审请求时提交了修改的申请文件,上述修改符合专利法第33条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61条第1款的规定。本复审决定依据的文本为:2019年05月29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8项,申请日2018年11月20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29段、说明书附图图1-10、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
具体理由的阐述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如果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的对比文件存在区别技术特征,但该区别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就能够得到的,该区别技术特征的另一部分是本领域公知常识,则将该对比文件以及公知常识的结合从而得到该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是显而易见的,该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
在本复审决定中引用驳回决定和复审通知书中所引用的对比文件1作为现有技术,即:
对比文件1:CN103241112A,公开日为2013年08月14日。
1)权利要求1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一种挤出空心板,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储能器箱的底板(参见说明书第[0010]-[0085]段、附图5a、5b),其由多个长形型材元件10构成,它们沿纵向大致具有恒定的横截面,这些型材元件形状锁合地彼此相连。型材元件为挤压成型件。不仅底板的型材元件而且框架的型材元件均具有多个外壁,这些外壁围成一空心腔室。另外为了加固还可以构造一个或者多个内壁,得到多个由内壁分隔的空心腔室(相当于挤出空心板)。底板2的各个型材元件10彼此形状锁合地依据凹槽榫头原理借助凹槽12和隆起11相连接。出于尽量快速和简单装配型材元件之考虑,底板的型材元件通过沿型材元件纵向的一种轴向相对运动可以至少局部形状锁合地彼此相连。两个彼此形状锁合相连的型材元件在接触区域中具有不超过1.0mm且不少于0.1mm、优选为0.4mm的间隙。沿型材元件横向的相对运动在连接时还附加地用来良好地分配粘合剂,尤其是在涂覆履带 (Raupe,毛虫状)形式的粘合剂时。图5a和5b示出通过两个型材元件沿型材元件横向的径向相对运动来进行连接,结合附图图5a和5b将图倒过来看相当于公开了一个型材元件的隆起11沿下表面拼缝为中心旋转嵌入另一个型材元件的凹槽12。由图5a、5b可知,将图倒过来看,凹槽12的开口向上勾起,凸起向下弯曲,隆起11具有第一弧面,第一过渡面和第三弧面,凹槽12具有第二弧面,第二过渡面和第四弧面,当所述第一过渡面搭接于第二过渡面上时,两块空心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凸起根部在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所述凹槽顶部在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用于提供反向锁定。
可见,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1)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上至少包含两个渐开线表面;2)在旋转嵌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呈楔状;3)在凸起旋入凹槽时,涂布于结合界面的结构胶被渐入渐进的楔状间隙均匀的挤压,最终在楔状间隙内形成均匀摊铺的粘接层;4)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具有用于压接凸起的变形部,所述凸起装入凹槽后,外力挤压令变形部收敛。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1),渐开线和过渡线是本领域适合齿轮运动的常用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凸起和凹槽运动顺畅容易想到将其弧面设置为渐开线表面。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2),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两个彼此形状锁合相连的型材元件在接触区域中具有间隙,在此基础上,在旋转嵌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是容易想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为了防止涂胶不均匀而将间隙设置为楔形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基于区别技术特征3),本申请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均匀的形成粘结层。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沿型材元件横向的相对运动在连接时还附加地用来良好地分配粘合剂,可见对比文件1给出了在型材横向相对运动的同时还能良好的分配粘结剂的启示,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在凸起旋入凹槽时,涂布于结合界面的结构胶被渐入渐进的楔状间隙均匀的挤压最终形成均匀的粘结层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4),为了将凸起更好的嵌入凹槽中并不容易脱出,而在凹槽的开口处设置变形部并在嵌入好之后能挤压在凸起中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公知常识得到权利要求1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权利要求1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此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
2)权利要求2-4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对比文件1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0017]段)不仅底板的型材元件而且框架的型材元件均具有多个外壁,这些外壁围成一空心腔室。另外为了加固还可以构造一个或者多个内壁,得到多个由内壁分隔的空心腔室(相当于挤出空心板),其垂直于型材拼接放心的内壁就相当于本申请的纵向隔板,因此对比文件1公开了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从属权利要求2也不具备创造性。
对比文件1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0027]段)两个彼此形状锁合相连的型材元件在接触区域中具有不超过1.0mm且不少于0.1mm、优选为0.4mm的间隙,沿型材元件横向的相对运动在连接时还附加地用来良好地分配粘合剂,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将第一间隙中的第一粘结剂层设置为0.1-0.2mm,将第二间隙设置为楔形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权利要求3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此权利要求3不具备创造性。
为了提高防水功能,而在板状本体的端部设置密封槽以及内嵌的密封条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权利要求4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此权利要求4不具备创造性。
3)权利要求5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权利要求5要求保护一种电池箱底板,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储能器箱的底板(参见说明书第[0010]-[0085]段、附图5a、5b),其由多个长形型材元件10构成,它们沿纵向大致具有恒定的横截面,这些型材元件形状锁合地彼此相连。型材元件为挤压成型件。不仅底板的型材元件而且框架的型材元件均具有多个外壁,这些外壁围成一空心腔室。另外为了加固还可以构造一个或者多个内壁,得到多个由内壁分隔的空心腔室(相当于挤出空心板)。底板2的各个型材元件10彼此形状锁合地依据凹槽榫头原理借助凹槽12和隆起11相连接。出于尽量快速和简单装配型材元件之考虑,底板的型材元件通过沿型材元件纵向的一种轴向相对运动可以至少局部形状锁合地彼此相连。两个彼此形状锁合相连的型材元件在接触区域中具有不超过1.0mm且不少于0.1mm、优选为0.4mm的间隙。沿型材元件横向的相对运动在连接时还附加地用来良好地分配粘合剂,尤其是在涂覆履带 (Raupe,毛虫状)形式的粘合剂时。图5a和5b示出通过两个型材元件沿型材元件横向的径向相对运动来进行连接,结合附图图5a和5b将图倒过来看相当于公开了一个型材元件的隆起11沿下表面拼缝为中心旋转嵌入另一个型材元件的凹槽12。由图5a、5b可知,将图倒过来看,凹槽12的开口向上勾起,凸起向下弯曲,隆起11具有第一弧面,第一过渡面和第三弧面,凹槽12具有第二弧面,第二过渡面和第四弧面,当所述第一过渡面搭接于第二过渡面上时,两块空心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凸起根部在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所述凹槽顶部在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用于提供反向锁定。
可见,权利要求5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1)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上至少包含两个渐开线表面;2)在旋转嵌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呈楔状;3)在凹槽表面打结构胶,在凸起旋入凹槽时,涂布于结合界面的结构胶被渐入渐进的楔状间隙均匀的挤压,最终在楔状间隙内形成均匀摊铺的粘接层;4)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具有用于压接凸起的变形部,所述凸起装入凹槽后,外力挤压令变形部收敛。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1),渐开线和过渡线是本领域适合齿轮运动的常用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凸起和凹槽运动顺畅容易想到将其弧面设置为渐开线表面。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2),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两个彼此形状锁合相连的型材元件在接触区域中具有间隙,在此基础上,在旋转嵌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是容易想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为了防止涂胶不均匀而将间隙设置为楔形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基于区别技术特征3),本申请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均匀的形成粘结层。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沿型材元件横向的相对运动在连接时还附加地用来良好地分配粘合剂,可见对比文件1给出了在型材横向相对运动的同时还能良好的分配粘结剂的启示,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在凸起旋入涂好结构胶的凹槽时,涂布于结合界面的结构胶被渐入渐进的楔状间隙均匀的挤压最终形成均匀的粘结层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4),为了将凸起更好的嵌入凹槽中并不容易脱出,而在凹槽的开口处设置变形部并在嵌入好之后能挤压在凸起中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公知常识得到权利要求5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权利要求5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此权利要求5不具备创造性。
4)权利要求6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权利要求6要求保护一种电池壳体,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储能器箱(参见说明书第[0010]-[0085]段、附图5a、5b),其包括多个侧壁构成的框架和底板,底板由多个长形型材元件10构成,它们沿纵向大致具有恒定的横截面,这些型材元件形状锁合地彼此相连。型材元件为挤压成型件。不仅底板的型材元件而且框架的型材元件均具有多个外壁,这些外壁围成一空心腔室。另外为了加固还可以构造一个或者多个内壁,得到多个由内壁分隔的空心腔室(相当于挤出空心板)。底板2的各个型材元件10彼此形状锁合地依据凹槽榫头原理借助凹槽12和隆起11相连接。出于尽量快速和简单装配型材元件之考虑,底板的型材元件通过沿型材元件纵向的一种轴向相对运动可以至少局部形状锁合地彼此相连。两个彼此形状锁合相连的型材元件在接触区域中具有不超过1.0mm且不少于0.1mm、优选为0.4mm的间隙。沿型材元件横向的相对运动在连接时还附加地用来良好地分配粘合剂,尤其是在涂覆履带 (Raupe,毛虫状)形式的粘合剂时。图5a和5b示出通过两个型材元件沿型材元件横向的径向相对运动来进行连接,结合附图图5a和5b将图倒过来看相当于公开了一个型材元件的隆起11沿下表面拼缝为中心旋转嵌入另一个型材元件的凹槽12。由图5a、5b可知,将图倒过来看,凹槽12的开口向上勾起,凸起向下弯曲,隆起11具有第一弧面,第一过渡面和第三弧面,凹槽12具有第二弧面,第二过渡面和第四弧面,当所述第一过渡面搭接于第二过渡面上时,两块空心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凸起根部在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所述凹槽顶部在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用于提供反向锁定。
可见,权利要求6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1)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上至少包含两个渐开线表面;2)在旋转嵌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呈楔状;3)在凹槽表面打结构胶,在凸起旋入凹槽时,涂布于结合界面的结构胶被渐入渐进的楔状间隙均匀的挤压,最终在楔状间隙内形成均匀摊铺的粘接层;4)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具有用于压接凸起的变形部,所述凸起装入凹槽后,外力挤压令变形部收敛。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1),渐开线和过渡线是本领域适合齿轮运动的常用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凸起和凹槽运动顺畅容易想到将其弧面设置为渐开线表面。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2),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两个彼此形状锁合相连的型材元件在接触区域中具有间隙,在此基础上,在旋转嵌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是容易想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为了防止涂胶不均匀而将间隙设置为楔形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基于区别技术特征3),本申请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均匀的形成粘结层。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沿型材元件横向的相对运动在连接时还附加地用来良好地分配粘合剂,可见对比文件1给出了在型材横向相对运动的同时还能良好的分配粘结剂的启示,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在凸起旋入涂好结构胶的凹槽时,涂布于结合界面的结构胶被渐入渐进的楔状间隙均匀的挤压最终形成均匀的粘结层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4),为了将凸起更好的嵌入凹槽中并不容易脱出,而在凹槽的开口处设置变形部并在嵌入好之后能挤压在凸起中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公知常识得到权利要求6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权利要求6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此权利要求6不具备创造性。
5)权利要求7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权利要求7要求保护一种电动汽车,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混合或电力驱动的机动车的储能器箱(参见说明书第[0010]-[0085]段、附图5a、5b),其包括多个侧壁构成的框架和底板,底板由多个长形型材元件10构成,它们沿纵向大致具有恒定的横截面,这些型材元件形状锁合地彼此相连。型材元件为挤压成型件。不仅底板的型材元件而且框架的型材元件均具有多个外壁,这些外壁围成一空心腔室。另外为了加固还可以构造一个或者多个内壁,得到多个由内壁分隔的空心腔室(相当于挤出空心板)。底板2的各个型材元件10彼此形状锁合地依据凹槽榫头原理借助凹槽12和隆起11相连接。出于尽量快速和简单装配型材元件之考虑,底板的型材元件通过沿型材元件纵向的一种轴向相对运动可以至少局部形状锁合地彼此相连。两个彼此形状锁合相连的型材元件在接触区域中具有不超过1.0mm且不少于0.1mm、优选为0.4mm的间隙。沿型材元件横向的相对运动在连接时还附加地用来良好地分配粘合剂,尤其是在涂覆履带 (Raupe,毛虫状)形式的粘合剂时。图5a和5b示出通过两个型材元件沿型材元件横向的径向相对运动来进行连接,结合附图图5a和5b将图倒过来看相当于公开了一个型材元件的隆起11沿下表面拼缝为中心旋转嵌入另一个型材元件的凹槽12。由图5a、5b可知,将图倒过来看,凹槽12的开口向上勾起,凸起向下弯曲,隆起11具有第一弧面,第一过渡面和第三弧面,凹槽12具有第二弧面,第二过渡面和第四弧面,当所述第一过渡面搭接于第二过渡面上时,两块空心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凸起根部在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所述凹槽顶部在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用于提供反向锁定。
可见,权利要求7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1)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上至少包含两个渐开线表面;2)在旋转嵌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呈楔状;3)在凹槽表面打结构胶,在凸起旋入凹槽时,涂布于结合界面的结构胶被渐入渐进的楔状间隙均匀的挤压,最终在楔状间隙内形成均匀摊铺的粘接层;4)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具有用于压接凸起的变形部,所述凸起装入凹槽后,外力挤压令变形部收敛。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1),渐开线和过渡线是本领域适合齿轮运动的常用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凸起和凹槽运动顺畅容易想到将其弧面设置为渐开线表面。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2),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两个彼此形状锁合相连的型材元件在接触区域中具有间隙,在此基础上,在旋转嵌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是容易想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为了防止涂胶不均匀而将间隙设置为楔形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基于区别技术特征3),本申请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均匀的形成粘结层。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沿型材元件横向的相对运动在连接时还附加地用来良好地分配粘合剂,可见对比文件1给出了在型材横向相对运动的同时还能良好的分配粘结剂的启示,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在凸起旋入涂好结构胶的凹槽时,涂布于结合界面的结构胶被渐入渐进的楔状间隙均匀的挤压最终形成均匀的粘结层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4),为了将凸起更好的嵌入凹槽中并不容易脱出,而在凹槽的开口处设置变形部并在嵌入好之后能挤压在凸起中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公知常识得到权利要求7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权利要求7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此权利要求7不具备创造性。
6)权利要求8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权利要求8要求保护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底板的制造方法,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混合或电力驱动的机动车的储能器箱的制造方法(参见说明书第[0010]-[0085]段、附图5a、5b),其包括多个侧壁构成的框架和底板,底板由多个长形型材元件10构成,它们沿纵向大致具有恒定的横截面,这些型材元件形状锁合地彼此相连。型材元件为挤压成型件。不仅底板的型材元件而且框架的型材元件均具有多个外壁,这些外壁围成一空心腔室。另外为了加固还可以构造一个或者多个内壁,得到多个由内壁分隔的空心腔室(相当于挤出空心板)。底板2的各个型材元件10彼此形状锁合地依据凹槽榫头原理借助凹槽12和隆起11相连接。出于尽量快速和简单装配型材元件之考虑,底板的型材元件通过沿型材元件纵向的一种轴向相对运动可以至少局部形状锁合地彼此相连。两个彼此形状锁合相连的型材元件在接触区域中具有不超过1.0mm且不少于0.1mm、优选为0.4mm的间隙。沿型材元件横向的相对运动在连接时还附加地用来良好地分配粘合剂,尤其是在涂覆履带 (Raupe,毛虫状)形式的粘合剂时。图5a和5b示出通过两个型材元件沿型材元件横向的径向相对运动来进行连接,结合附图图5a和5b将图倒过来看相当于公开了一个型材元件的隆起11沿下表面拼缝为中心旋转嵌入另一个型材元件的凹槽12。由图5a、5b可知,将图倒过来看,凹槽12的开口向上勾起,凸起向下弯曲,隆起11具有第一弧面,第一过渡面和第三弧面,凹槽12具有第二弧面,第二过渡面和第四弧面,当所述第一过渡面搭接于第二过渡面上时,两块空心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凸起根部在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所述凹槽顶部在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用于提供反向锁定。
可见,权利要求8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1)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上至少包含两个渐开线表面;2)在旋转嵌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呈楔状;3)在凹槽表面打结构胶,在凸起旋入凹槽时,涂布于结合界面的结构胶被渐入渐进的楔状间隙均匀的挤压,最终在楔状间隙内形成均匀摊铺的粘接层;4)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具有用于压接凸起的变形部,所述凸起装入凹槽后,外力挤压令变形部收敛。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1),渐开线和过渡线是本领域适合齿轮运动的常用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凸起和凹槽运动顺畅容易想到将其弧面设置为渐开线表面。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2),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两个彼此形状锁合相连的型材元件在接触区域中具有间隙,在此基础上,在旋转嵌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所述第三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是容易想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为了防止涂胶不均匀而将间隙设置为楔形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基于区别技术特征3),本申请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均匀的形成粘结层。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沿型材元件横向的相对运动在连接时还附加地用来良好地分配粘合剂,可见对比文件1给出了在型材横向相对运动的同时还能良好的分配粘结剂的启示,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在凸起旋入涂好结构胶的凹槽时,涂布于结合界面的结构胶被渐入渐进的楔状间隙均匀的挤压最终形成均匀的粘结层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4),为了将凸起更好的嵌入凹槽中并不容易脱出,而在凹槽的开口处设置变形部并在嵌入好之后能挤压在凸起中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公知常识得到权利要求8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权利要求8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此权利要求8不具备创造性。
对复审请求人相关意见的评述
合议组认为:1)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在于采用挤出空心板拼合粘接的粘接方式能够提高生产速度、降低设备成本。而对比文件1公开的挤出空心板的拼接方法也是可以简化汽车电池底板制造方法,并且制得的底板具有较高的固有稳定性,固有稳定性可以通过粘合连接来补充,可见对比文件1的发明构思与本申请是一致的。复审请求人提交了实验数据,实验数据是关于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后的各种应力分布情况,但是本申请说明书中并未记载挤出空心板拼接后的应力分布能带来什么技术效果。
2)本申请说明书中并未明确记载渐开线的作用,也没有记载采用渐开线结构是为了达成拼接溢胶均匀。而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凸起和凹槽运动顺畅容易想到将其弧面设置为渐开线表面。
3)为了将凸起更好地嵌入凹槽中并不容易脱出,而将凹槽的开口处部分设置为变形部并在嵌入好之后能挤压在凸起中是本领域根据力学原理容易想到的设计。
4)由对比文件1的图5a、5b可知,将图倒过来看,所述凸起根部在第一弧面与本体端部之间具有下凹,所述凹槽顶部在第二弧面与本体端部具有下勾;在两块挤出空心板拼接时,所述下勾挤入下凹中,即便是下凹或下勾的具体形状与本申请的附图1的形状有细微变化,但是对比文件1的下凹和下勾必然能够提供反向锁定,否则如果反向脱出就无法形成机动车的储能器箱的底板。
因此复审请求人的意见不成立。
三、决定
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5月29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