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创造名称:一种猪血红素的提取方法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192685
决定日:2019-10-11
委内编号:1F266245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610164088.X
申请日:2016-03-22
复审请求人:福建华灿制药有限公司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刘芳
合议组组长:杨轶
参审员:王俊
国际分类号:C07D487/22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
:判断创造性时,首先要将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和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进行对比,找出二者的区别特征,根据区别特征所取得的技术效果确定所述技术方案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而考察现有技术中是否存在将该区别特征引入到所述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中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启示,如果现有技术中存在这样的启示,则该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复审请求案涉及申请号为201610164088.X,名称为“一种猪血红素的提取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申请人为福建华灿制药有限公司。本申请的申请日为2016年03月22日,公开日为2016年06月15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审查部门于2018年08月03日发出驳回决定,驳回了本申请,其理由是:权利要求1-6不具有创造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申请人于2018年05月17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6项,申请日2016年03月22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7页,说明书附图第1页,说明书摘要和摘要附图(下称驳回文本)。
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猪血红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向SOD生产废渣中加入2倍SOD生产废渣重量的酸性丙酮,搅拌后过滤,收集滤液;向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加入2倍滤渣重量的酸性丙酮,搅拌后过滤,收集滤液;
步骤2、向步骤1所得滤液中加入乙酸钠溶液至滤液为中性,离心后收集沉淀;
步骤3、向步骤2所得沉淀中加入4~6倍沉淀体积的0.05~0.15mol/L的NaOH溶液使沉淀溶解,离心后弃去沉淀;
步骤4、向步骤3所得沉淀中加入盐酸至溶液pH值为4.0,离心后收集沉淀;
步骤5、将步骤4所得沉淀干燥,即得猪血红素成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猪血红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乙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1mol/L,乙酸钠溶液的pH值为1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猪血红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OD生产废渣为猪血提取SOD后留下的废渣。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猪血红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盐酸的浓度为0.1mol/L。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猪血红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丙酮中浓盐酸与丙酮的体积比为2∶100,所述浓盐酸中盐酸的浓度为12mol/L。
6. 一种猪血红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向SOD生产废渣中加入2倍SOD生产废渣重量的酸性丙酮,搅拌后过滤,收集滤液;向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加入2倍滤渣重量的酸性丙酮,搅拌后过滤,收集滤液;
步骤2、向步骤1所得滤液中加入乙酸钠浓度为0.1mol/L、pH值为10乙酸钠溶液至滤液为中性,离心后收集沉淀;
步骤3、向步骤2所得沉淀中加入5倍沉淀体积的0.1mol/L的NaOH溶液使沉淀溶解,离心后弃去沉淀;
步骤4、向步骤3所得沉淀中加入盐酸浓度为0.1mol/L的盐酸至溶液pH值为4.0,离心后收集沉淀;
步骤5、将步骤4所得沉淀干燥,即得猪血红素成品。”
驳回决定认为,1)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CN1709910A,公开日为2005年12月21日)公开的技术方案(参见对比文件1的权利要求1)相比,区别特征在于:①、本申请加入酸性丙酮是SOD生产废渣的2倍,搅拌后过滤得滤液;而对比文件1是先以血红蛋白沉淀物用水调成粥状,按体积加入3-5倍的丙酮盐酸混合液,过滤得到滤液;②、本申请向第一步获得的滤液中加入乙酸钠溶液至滤液为中性;对比文件1仅提及向滤液中加入体积1%乙酸钠,静置30分钟以上,离心或过滤;③、本申请还限定了步骤2的沉淀以4-6倍体积的0.05-0.15mol/L NaOH溶液使沉淀溶解,再经离心后收集沉淀、及再加入盐酸使得pH4.0,离心收集沉淀精制工艺,对比文件1未具体提及,此外,对比文件1未具体限定血红素来源于猪以及步骤1中在过滤后继续向得到的滤渣中加入2倍滤渣重量的酸性丙酮,搅拌过滤,收集滤液。权利要求1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时提供一种以SOD生产废渣为原料提取并精制猪血红素的方法。考虑到不同来源的SOD生产废渣中血红素含量的差异,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后续工艺的便利,尽可能充分的提取完全,有动机以单一的丙酮盐酸混合液或丙酮与其他酸的混合液直接对所述的SOD生产废渣进行提取,并结合原料中血红素含量来对酸性丙酮的使用量进行调整,在提取一次后再重复多次提取收集滤液,而滤液中加入乙酸钠后,调整至中性有助于血红素从滤液中沉淀出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解决技术问题时选择使用。而至于使用碱、酸对血红素进行提纯,对比文件2(CN1537860A,公开日为2004年10月20日)给出了选择以适宜量适宜浓度的碱先对血红素粗品进行复溶,过滤或离心处理后,再以常用的酸如盐酸调整溶液pH至酸性重新将血红素转化为沉淀过滤或离心析出的技术启示(参见对比文件2的权利要求1-6,说明书发明内容部分)。碱的浓度及用量,pH值均可通过本领域常规的实验手段如正交实验的方式来获取,并根据提纯效果进行调整。而对比文件1已经提及初始原料是新鲜动物血,而猪血由于在食品领域利用较少,本领域技术人员优先选择猪血SOD生产中的废渣作为原材料。综上,权利要求1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的创造性。在此基础上,权利要求2-5也不具备创造性。2)权利要求6与对比文件1相比,区别特征在于:①、本申请加入酸性丙酮是SOD生产废渣的2倍,搅拌后过滤得滤液,滤渣进行了二次提取;而对比文件1是先以血红蛋白沉淀物用水调成粥状,按体积加入3-5倍的丙酮盐酸混合液,过滤;②、本申请向第一步获得的滤液中加入特定浓度、pH的乙酸钠溶液至滤液为中性;对比文件1仅提及向滤液中加入体积1%乙酸钠,静置30分钟以上,离心或过滤;③、本申请还限定了步骤2的沉淀以5倍体积的0.1mol/L NaOH溶液使沉淀溶解,再经离心后收集沉淀、及再加入0.1mol/L盐酸使得溶液pH 4.0,离心收集沉淀的精制工艺,对比文件1未具体提及,此外,对比文件1未具体限定血红素来源于猪。基于该区别技术特征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时提供一种以SOD生产废渣为原料提取并精制猪血红素的方法。对于上述区别特征,由于步骤(1)获得的滤渣中通常含含有残留的血红素,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充分利用原料以及后续工艺的便利,有动机使用适宜量的酸性丙酮对滤渣进行二次提取,以单一的丙酮盐酸混合液或丙酮与其他酸的混合液直接对所述的SOD生产废渣进行提取,并结合原料中血红素含量来对酸性丙酮的使用量进行调整,滤液中加入乙酸钠后,调整至中性有助于血红素从滤液中沉淀出来。而至于使用碱、酸对血红素进行提纯,对比文件2给出了相应的技术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解决技术问题时可根据具体的精制效果调整酸、碱的浓度及用量,且选择合适浓度的乙酸钠。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选择以适宜量适宜浓度的碱先对血红素粗品进行复溶,过滤或离心处理后,再以常用的酸如盐酸调整溶液pH至酸性重新将血红素转化为沉淀过滤或离心析出。碱的浓度及用量,pH值均可通过本领域常规的实验手段如正交实验的方式来获取,并根据提纯效果进行调整。而对比文件1已经提及初始原料是新鲜动物血,而猪血由于在食品领域利用较少,本领域技术人员优先选择猪血SOD生产中的废渣作为原材料。综上,权利要求6不具备创造性。
申请人福建华灿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8年11月16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没有修改申请文件。复审请求人认为:(1)、本申请提取原料是SOD生产废渣,成分复杂且血红素含量低,相比较对比文件1中的原料血红蛋白沉淀更难于提取,且对比文件1的主要提取物是纤维连接蛋白,不是血红素,未提及血红素提取效果,因而对于解决本申请技术问题没有给出启示;(2)、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及现有技术教导为保证血红素能够尽可能多的析出,析出血红素粗沉淀时应保证溶液弱酸性,为保证血红素沉淀粗品沉淀多,本领域技术人员倾向于加入乙酸钠至溶液呈弱酸性,而非中性,可见对比文件1或2对此操作未给出启示;(3)、对比文件1中公开按体积加入3-5倍丙酮和盐酸混合液,而本申请加入了2倍废渣重量酸性丙酮,现有技术表明不同溶剂添加量会导致产物纯度变化,且不能明确原料中血红素含量基础上,无法根据原料来调整酸性丙酮量进行调整,即便调整,也应该遵循对比文件1的范围;本申请权利要求1获得了95%的血红素纯度,同时变废为宝,节约时间,节约成本,因此,权利要求1及从属权利要求具备创造性。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11月21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原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原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书中坚持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于2019年05月31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指出:1)权利要求1的步骤4中处理步骤3所得的沉淀,但是,合议组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步骤3得到的沉淀应该是不溶于碱的珠蛋白,血红素溶于碱,血红素在滤液中,因此,步骤3将沉淀弃去。步骤4应该是向滤液中加入盐酸得到血红素。并且,说明书实施例1-3中都是弃去步骤3的沉淀,自然就是在滤液中加入盐酸得到产品。因此,复审通知书是针对权利要求1的步骤4处理步骤3所得的滤液进行审查的。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较,区别特征在于:①、本申请加入酸性丙酮的量是SOD生产废渣的2倍,搅拌后过滤得滤液,在过滤后继续向得到的滤渣中加入2倍滤渣重量的酸性丙酮,搅拌过滤,收集滤液;而对比文件1是先将血红蛋白沉淀物用水调成粥状,按体积加入3-5倍的丙酮盐酸混合液,过滤得到滤液;②、本申请向第一步获得的滤液中加入乙酸钠溶液至滤液为中性;对比文件1仅提及向滤液中加入体积1%乙酸钠,静置30分钟以上,离心或过滤;③、本申请还限定了步骤2的沉淀以4-6倍体积的0.05-0.15mol/L NaOH溶液使沉淀溶解,再经离心后收集沉淀、及再加入盐酸使得pH4.0,离心收集沉淀精制工艺,对比文件1未具体提及;④权利要求1限定血红素来源于猪,对比文件1未具体限定血红素来源于猪。基于上述区别特征和本申请实际取得的技术效果,可以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如何利用SOD生产废渣获得较高纯度的猪血红素。对于区别特征①,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后续工艺的便利,有动机以单一的丙酮盐酸混合液或丙酮与其他酸的混合液直接对所述的SOD生产废渣进行提取。而且,丙酮在提纯体系的浓度对血红素的产量和纯度有一定的影响,对比文件1在沉淀物中加入了水,因此需要3-5倍的丙酮盐酸混合液。为了提纯时减少酸性丙酮的用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省去水混合的步骤,并且也可以对酸性丙酮的使用量进行调整。为了尽可能充分的提取完全,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有动机在提取一次后再重复多次提取收集滤液。对于区别特征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需产品的纯度及试验的成本,通过常规的试验确定滤液中加入乙酸钠后的最佳pH值。对于区别特征③,对比文件2给出了相应的技术启示。因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面临上述技术问题时,有动机选择以适宜量适宜浓度的碱先对血红素粗品进行复溶,过滤或离心处理后,再以常用的酸如盐酸调整溶液pH至酸性重新将血红素转化为沉淀过滤或离心析出。碱的浓度及用量,pH值均可通过本领域常规的实验手段如正交实验的方式来获取,并根据提纯效果进行调整。对于区别特征④,对比文件1已经提及初始原料是新鲜动物血,而猪血由于在食品领域利用较少,为了充分利用蛋白资源,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想到选择猪血SOD生产中的废渣作为原材料。综上,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在此基础上,权利要求2-5也不具备创造性。2)同权利要求1所述,复审通知书是针对权利要求6的步骤4处理步骤3所得的滤液进行审查的。权利要求6与权利要求1相比,区别仅在于具体限定了步骤2的乙酸钠的浓度和pH值、步骤3的氢氧化钠的量和浓度以及步骤4的盐酸的浓度。因此,权利要求6与对比文件1相比较,区别除了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同的区别以外,还在于:①、本申请向第一步获得的滤液中加入特定浓度和pH的乙酸钠溶液至滤液为中性;对比文件1仅提及向滤液中加入体积1%乙酸钠,静置30分钟以上,离心或过滤;②、本申请还限定了步骤2的沉淀以5倍体积的0.1mol/L NaOH溶液使沉淀溶解,再经离心后收集沉淀、及步骤4的盐酸浓度为0.1mol/L,对比文件1未具体提及。基于该区别特征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如何利用SOD生产废渣获得较高纯度的猪血红素。对于权利要求6与权利要求1相同的区别特征,同权利要求1的评述。对于上述区别特征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需产品的纯度及试验的成本,选择合适浓度和pH值的乙酸钠溶液,并通过常规的试验确定滤液中加入乙酸钠后的最佳pH值。对于上述区别特征②,同权利要求1的评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选择以适宜量适宜浓度的碱先对血红素粗品进行复溶,过滤或离心处理后,再以常用的酸如盐酸调整溶液pH至酸性重新将血红素转化为沉淀过滤或离心析出。而碱的浓度及用量,pH值均可通过本领域常规的实验手段如正交实验的方式来获取,并根据提纯效果进行调整。综上,权利要求6不具备创造性。
对于复审请求人的意见,合议组认为:1)对比文件1公开的是动物血纤维连接蛋白联产工艺,涉及将FN、SOD、免疫球蛋白、血红素等几种生化物质在同一个工艺中分离提取出来,其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涉及提取血红素,这与本申请是一致的。对比文件1起始原料为动物血,在提取SOD同时获得了提取SOD提取后的血红蛋白沉淀物,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是提取SOD后的废渣,且该沉淀物未经纯化也是含大量杂质的,不能简单认为其提取易于本申请的原材料;此外,本申请也并未对SOD废渣的来源、成分进行任何说明,由本申请说明书也无法判断本申请的SOD提取残渣和对比文件1的血红蛋白是否存在成分差异,因而推定它们作为提取血红素的原料来源上是等效的。虽然对比文件1没有记载血红素提取的产率,但是已经公开了提取方法,能够提取得到血红素。
(2)虽然对比文件1和2没有明确记载加入乙酸钠后的pH值,但是乙酸钠的加入量对血红素的产量和纯度有一定的影响。乙酸钠作为沉淀剂,在加入量较少时,乙酸钠在溶液中的浓度很低,没有完全使血红素沉淀,但是当乙酸钠的加入量过量时,较多的乙酸钠使血红蛋白的沉淀量加大了,还会使乙酸钠附着在血红蛋白和血红素上,增大了粗血红素的产量,但是不利于纯血红素的分离提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需产品的纯度及试验的成本,选择合适的乙酸钠溶液,并通过常规的试验确定滤液中加入乙酸钠后的最佳pH值。
(3)如复审请求人所述,丙酮在提纯体系的浓度对血红素的产量和纯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原料中血红素含量不明确,就无法对酸性丙酮量进行调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原料用量固定的情况下,可根据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如单因素、正交实验的方式去获得最优的溶剂用量。对比文件1在沉淀物中加入了水,因此需要3-5倍的丙酮盐酸混合液。在对比文件1公开的溶剂用量后,本领域技术人员一般会在对比文件1给出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提纯时减少酸性丙酮的用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省去水混合的步骤。本申请步骤1中没有加入水,自然所需的丙酮酸液比对比文件1更少,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会教条的遵从对比文件1的选择范围,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对酸性丙酮的使用量进行调整。
且正是因为仅采用丙酮盐酸法不能获得高纯度的血红素,考虑到高纯度血红素的市场价值及经济价值,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精制工艺。与此相对应,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通过用稀碱溶液溶解,酸性溶液沉淀的血红素纯化方法;说明书指出该纯化方法不采用有机溶剂、以粗品血红素为原料、纯度为96%以上,成本低廉、无污染、便于工业化生产(参见对比文件2权利要求1-6,说明书发明内容部分),因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解决技术问题时,有动机选择以适宜量适宜浓度的碱先对血红素粗品进行复溶,过滤或离心处理后,再以常用的酸如盐酸调整溶液pH至酸性重新将血红素转化为沉淀过滤或离心析出,并且实施例1-3得到血红素的纯度都为98%,本申请实施例1-3血红素的纯度为 96.0%、95.8%和96.3%,本申请提纯得到血红素的纯度并不比对比文件2的高。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7月08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同时提交了修改的权利要求书全文替换页(共1页5项)。相对于驳回文本,复审请求人将权利要求1和6步骤4中的“步骤3所得沉淀”修改为“步骤3所得滤液”,并将权利要求3并入权利要求1中,删除权利要求3,同时对权利要求书的编号进行了修改。复审请求人认为:1)对比文件1中是以从猪血中提取得到的血红蛋白作为提取血红素的原料。而本申请则明确限定了原料为猪血提取SOD后留下的废渣。对比文件1中的血红蛋白与本申请猪血直接提取SOD后的废渣必然存在成分差异,其提取血红素的来源并不是等效的。在面对从不同的原料中提取同一成分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针对性的进行提取。因此,在对比文件1中提取原料与本申请中明显不同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并不会显而易见的将对比文件1中的提取方法用于本申请。2)对比文件2中并未提及乙酸钠,对比文件1中已经公开了添加滤液体积1%的乙酸钠或5%的鞣酸,基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面临提取猪血红素中添加乙酸钠的量时会毫无疑义的根据对比文件1中乙酸钠的添加量进行调整,而不是调整其pH。而且,根据本申请说明书附图的记载,其步骤2中是利用乙酸钠滤液调pH至中性,本申请中的乙酸钠的作用明显主要是用于调节pH析出血红素,而不仅仅是作为沉淀剂,即乙酸钠在对比文件1中的作用和在本申请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相同,解决的技术问题也相应的不同。即便是本领域技术有动机调整滤液的加入量,但对比文件2和对比文件1给出了为了保证血红素能够尽可能多的析出,在析出血红素粗品沉淀时要保证溶液呈弱酸性的技术启示。因而,即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常规的试验确定滤液中加入乙酸钠后的最佳pH,显而易见想到的也是该pH为弱酸性(即4-6),而不是调节至中性。显然,对比文件1和2给出了与本申请技术方案相反的技术启示。本申请非显而易见的利用乙酸钠调节滤液pH至中性,有利于血红素沉淀的产生,而且便于操作,提高了血红素纯度,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具有显著的进步。3)对于本申请的技术效果,一方面,对比文件2仅是粗品血红素的纯化方法,而不涉及提取,排除了提取过程中对血红素纯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对比文件2中血红素的纯度是在对比文件2中特定工艺的条件下实现的,本申请的工艺条件与对比文件2中并不相同,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不同的工艺条件对于猪血红素的纯度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比文件2中血红素的纯度与本申请相差不大,但本申请却提供了从SOD生产废渣中提取和提纯获得高纯度血红素的一体化工艺,不仅血红素粗品提取迅速(沉淀在30min内形成完全),而且最后得到血红素纯度在95%以上的猪血红素成品,采用SOD生产废渣为原料,省略了血细胞膜的破裂和溶解步骤,节省了大量时间,同时又做到了废物利用,大大节约生产成本,解决了本申请的技术问题,具有显著的进步。
新修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猪血红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向SOD生产废渣中加入2倍SOD生产废渣重量的酸性丙酮,搅拌后过滤,收集滤液;向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加入2倍滤渣重量的酸性丙酮,搅拌后过滤,收集滤液;
步骤2、向步骤1所得滤液中加入乙酸钠溶液至滤液为中性,离心后收集沉淀;
步骤3、向步骤2所得沉淀中加入4~6倍沉淀体积的0.05~0.15mol/L的NaOH溶液使沉淀溶解,离心后弃去沉淀;
步骤4、向步骤3所得滤液中加入盐酸至溶液pH值为4.0,离心后收集沉淀;
步骤5、将步骤4所得沉淀干燥,即得猪血红素成品;
所述的SOD生产废渣为猪血提取SOD后留下的废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猪血红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乙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1mol/L,乙酸钠溶液的pH值为1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猪血红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盐酸的浓度为0.1mol/L。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猪血红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丙酮中浓盐酸与丙酮的体积比为2∶100,所述浓盐酸中盐酸的浓度为12mol/L。
5. 一种猪血红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向SOD生产废渣中加入2倍SOD生产废渣重量的酸性丙酮,搅拌后过滤,收集滤液;向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加入2倍滤渣重量的酸性丙酮,搅拌后过滤,收集滤液;
步骤2、向步骤1所得滤液中加入乙酸钠浓度为0.1mol/L、pH值为10乙酸钠溶液至滤液为中性,离心后收集沉淀;
步骤3、向步骤2所得沉淀中加入5倍沉淀体积的0.1mol/L的NaOH溶液使沉淀溶解,离心后弃去沉淀;
步骤4、向步骤3所得滤液中加入盐酸浓度为0.1mol/L的盐酸至溶液pH值为4.0,离心后收集沉淀;
步骤5、将步骤4所得沉淀干燥,即得猪血红素成品。”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请求人在答复复审通知书时提交了修改的权利要求书全文替换页(共1页5项),经审查,所作修改符合专利法第33条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61条第1款的规定。因此,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针对的文本为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7月08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5项,申请日2016年03月22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7页,说明书附图第1页,说明书摘要和摘要附图。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判断创造性时,首先要将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和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进行对比,找出二者的区别特征,根据区别特征所取得的技术效果确定所述技术方案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而考察现有技术中是否存在将该区别特征引入到所述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中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启示,如果现有技术中存在这样的启示,则该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
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一种猪血红素的提取方法(具体参见案由部分)。
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从动物血中提取血红素的方法:A.采集新鲜动物血,加入柠檬酸三钠抗凝,离心,分别收集血浆和血球,贮存于10度以下环境中;D.用生理盐水将A步骤中的血球洗涤干净,加等体积水溶血,溶血温度为60-75℃下加热10-20分钟,过滤分别收集滤液和血红蛋白沉淀;E.将D步骤中的滤液按体积加入0.25倍的乙醇、0.15倍的氯仿,在4度环境下静置1小时以上,离心收集上清液,经超滤浓缩得到SOD粗品液;F.将D步骤中得到的血红蛋白沉淀物用水调成粥状、然后按体积加入3-5倍丙酮和盐酸的混合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滤液体积1%的乙酸钠或5%鞣酸,静置30分钟以上,离心或过滤,收集沉淀物即为血红素粗品(参见对比文件1的权利要求1)。
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较,区别特征在于:①、本申请加入酸性丙酮的量是SOD生产废渣的2倍,搅拌后过滤得滤液,在过滤后继续向得到的滤渣中加入2倍滤渣重量的酸性丙酮,搅拌过滤,收集滤液;而对比文件1是先将血红蛋白沉淀物用水调成粥状,按体积加入3-5倍的丙酮盐酸混合液,过滤得到滤液;②、本申请向第一步获得的滤液中加入乙酸钠溶液至滤液为中性;对比文件1仅提及向滤液中加入体积1%乙酸钠,静置30分钟以上,离心或过滤;③、本申请还限定了步骤2的沉淀以4-6倍体积的0.05-0.15mol/L NaOH溶液使沉淀溶解,再经离心后收集沉淀、及再加入盐酸使得pH4.0,离心收集沉淀精制工艺,对比文件1未具体提及,④权利要求1限定血红素来源于猪,SOD生产废渣为猪血提取SOD后留下的废渣,对比文件1未对此进行具体限定。
本申请说明书第2页第2段记载:“现在的血红素的提取主要采用冰醋酸法、酸性丙酮法、CMC法、蛋白酶水解等方法,最后干燥成品。但是上述工艺存在以下缺陷:1、现有的方法成本高、产品单一,没有做到联产其他产品;2、提取的过程中使用毒性较大、难以回收的有机溶剂,做不到环保生产;3、产品纯度低、提取成本高、生产周期长、溶剂回收难等。采用蛋白酶水解法提取猪血红素,中间的过滤和离心工作量相当大,使得血红素的生产周期较长”。说明书发明内容第1段记载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周期短、血红素提取纯度高的猪血红素的提取方法。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血红素冻干成品的产率分别为4.6%、4.4%和4.2%,经检测,其中血红素的纯度为 96.0%、95.8%和96.3%。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和本申请实际取得的技术效果,可以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如何利用猪血提取SOD生产废渣获得较高纯度的猪血红素。
对于区别特征①,考虑到不同来源的SOD生产废渣中血红素含量的差异,在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血红蛋白沉淀物用水调成粥状,按体积加入3-5倍的丙酮盐酸混合液,过滤得到滤液的工艺后,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后续工艺的便利,有动机以单一的丙酮盐酸混合液或丙酮与其他酸的混合液直接对所述的SOD生产废渣进行提取。而且,丙酮在提纯体系的浓度对血红素的产量和纯度有一定的影响,对比文件1在沉淀物中加入了水,因此需要3-5倍的丙酮盐酸混合液。为了提纯时减少酸性丙酮的用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省去水混合的步骤,并且也可以对酸性丙酮的使用量进行调整。为了尽可能充分的提取完全,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有动机在提取一次后再重复多次提取收集滤液。
对于区别特征②,乙酸钠的加入量对血红素的产量和纯度有一定的影响。乙酸钠作为沉淀剂,在加入量较少时,乙酸钠在溶液中的浓度很低,没有完全使血红素沉淀,但是当乙酸钠的加入量过量时,较多的乙酸钠使血红蛋白的沉淀量加大了,还会使乙酸钠附着在血红蛋白和血红素上,增大了粗血红素的产量,但是不利于纯血红素的分离提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需产品的纯度及试验的成本,通过常规的试验确定滤液中加入乙酸钠后的最佳pH值。
对于区别特征③,使用碱、酸对血红素进行提纯,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血红素纯化方法:将粗品血红素与稀碱溶液混合,经充分搅拌后离心除去沉淀,再通过一定浓度的稀酸溶液使血红素重新析出,然后再离心取沉淀物,并使该沉淀物至中性,最后干燥得纯品,纯度可达96%以上;稀碱可以是氢氧化钠,浓度为0.5%-0.3%;所述的再通过一定浓度的稀酸溶液使血红素重新析出是指向稀碱溶液中加入浓度为5%-20%的稀酸溶液,并使pH值调至3左右,酸可以是稀盐酸;说明书指出该纯化方法不采用有机溶剂、以粗品血红素为原料、纯度为96%以上,成本低廉、无污染、便于工业化生产(对比文件2的权利要求1-6,说明书发明内容部分)。因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面临上述技术问题时,有动机选择以适宜量适宜浓度的碱先对血红素粗品进行复溶,过滤或离心处理后,再以常用的酸如盐酸调整溶液pH至酸性重新将血红素转化为沉淀过滤或离心析出。碱的浓度及用量,pH值均可通过本领域常规的实验手段如正交实验的方式来获取,并根据提纯效果进行调整。
对于区别特征④,对比文件1已经提及初始原料是新鲜动物血,而猪血由于在食品领域利用较少,为了充分利用蛋白资源,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想到选择猪血SOD生产中的废渣作为原材料。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和本领域惯用技术手段得到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是显而易见的,权利要求1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权利要求2限定步骤2中“乙酸钠浓度、乙酸钠溶液pH”,权利要求3限定了盐酸浓度,权利要求4限定了浓盐酸与丙酮的体积比,浓盐酸中盐酸的浓度。对比文件2指出:加入的碱浓度为0.5%-3%,加入的酸浓度为5%-20%(参见对比文件2的权利要求1-6),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解决技术问题时可根据具体的精制效果调整酸、碱的浓度及用量,且乙酸钠溶液的pH值会伴随着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确定将溶液调至中性时可以选择特定浓度的乙酸钠,且权利要求2-4涉及的一些技术特征已经在评述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时详细评述过,结合评述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的相同理由,在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的基础上,权利要求2-4也不具备创造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权利要求5请求保护一种猪血红素的提取方法(具体参见案由部分)。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从动物血中提取血红素的方法:A.采集新鲜动物血,加入柠檬酸三钠抗凝,离心,分别收集血浆和血球,贮存于10度以下环境中;D.用生理盐水将A步骤中的血球洗涤干净,加等体积水溶血,溶血温度为60-75℃下加热10-20分钟,过滤分别收集滤液和血红蛋白沉淀;E.将D步骤中的滤液按体积加入0.25倍的乙醇、0.15倍的氯仿,在4度环境下静置1小时以上,离心收集上清液,经超滤浓缩得到SOD粗品液;F.将D步骤中得到的血红蛋白沉淀物用水调成粥状、然后按体积加入3-5倍丙酮和盐酸的混合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滤液体积1%的乙酸钠或5%鞣酸,静置30分钟以上,离心或过滤,收集沉淀物即为血红素粗品(参见对比文件1的权利要求1)。
权利要求5与权利要求1相比,区别仅在于具体限定了步骤2的乙酸钠的浓度和pH值、步骤3的氢氧化钠的量和浓度以及步骤4的盐酸的浓度。因此,权利要求5与对比文件1相比较,区别除了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同的区别以外,还在于:①、本申请向第一步获得的滤液中加入特定浓度和pH的乙酸钠溶液至滤液为中性;对比文件1仅提及向滤液中加入体积1%乙酸钠,静置30分钟以上,离心或过滤;②、本申请还限定了步骤2的沉淀以5倍体积的0.1mol/L NaOH溶液使沉淀溶解,再经离心后收集沉淀、及步骤4的盐酸浓度为0.1mol/L,对比文件1未具体提及。基于该区别特征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如何利用猪血提取SOD生产废渣获得较高纯度的猪血红素。对于权利要求5与权利要求1相同的区别特征,同权利要求1的评述。对于上述区别特征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需产品的纯度及试验的成本,选择合适浓度和pH值的乙酸钠溶液,并通过常规的试验确定滤液中加入乙酸钠后的最佳pH值。对于上述区别特征②,同权利要求1的评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选择以适宜量适宜浓度的碱先对血红素粗品进行复溶,过滤或离心处理后,再以常用的酸如盐酸调整溶液pH至酸性重新将血红素转化为沉淀过滤或离心析出。而碱的浓度及用量,pH值均可通过本领域常规的实验手段如正交实验的方式来获取,并根据提纯效果进行调整。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和本领域惯用技术手段得到权利要求5的技术方案是显而易见的,权利要求5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对复审请求人相关意见的评述
对于复审请求人的意见(具体参见案由部分),合议组认为:1)对比文件1公开的是动物血纤维连接蛋白联产工艺,涉及将FN、SOD、免疫球蛋白、血红素等几种生化物质在同一个工艺中分离提取出来,其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涉及提取血红素,这与本申请是一致的。对比文件1起始原料为动物血,在提取SOD同时获得了提取SOD提取后的血红蛋白沉淀物,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是提取SOD后的废渣,且该沉淀物未经纯化也是含大量杂质的,不能简单认为其提取易于本申请的原材料。此外,虽然权利要求限定SOD生产废渣为猪血提取SOD后留下的废渣,但是本申请也并未对SOD废渣的成分进行任何说明,由本申请说明书也无法判断本申请的猪血SOD提取残渣和对比文件1的血红蛋白是否存在成分差异,差异是什么,因而推定它们作为提取血红素的原料来源上是等效的。虽然对比文件1没有记载血红素提取的产率,但是已经公开了提取方法,能够提取得到血红素。
2)对比文件1和本申请加入乙酸钠的目的主要都是用于调节pH析出血红素,都起到沉淀剂的作用。虽然对比文件1和2没有明确记载加入乙酸钠后的pH值,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乙酸钠的加入量对血红素的产量和纯度有一定的影响。乙酸钠作为沉淀剂,在加入量较少时,乙酸钠在溶液中的浓度很低,没有完全使血红素沉淀,但是当乙酸钠的加入量过量时,较多的乙酸钠使血红蛋白的沉淀量加大了,还会使乙酸钠附着在血红蛋白和血红素上,增大了粗血红素的产量,但是不利于纯血红素的分离提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需产品的纯度及试验的成本,选择合适的乙酸钠溶液,并通过常规的试验确定滤液中加入乙酸钠后的最佳pH值。
3)的确如复审请求人所述,对比文件2没有公开提取步骤,但是对比文件2公开了使用碱、酸对血红素提纯血红素的方法,并公开了该纯化方法不采用有机溶剂、以粗品血红素为原料、纯度为96%以上,成本低廉、无污染、便于工业化生产(对比文件2的权利要求1-6,说明书发明内容部分)。因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面临如何提高纯度血红素的技术问题时,有动机选择以适宜量适宜浓度的碱先对血红素粗品进行复溶,过滤或离心处理后,再以常用的酸如盐酸调整溶液pH至酸性重新将血红素转化为沉淀过滤或离心析出。碱的浓度及用量,pH值均可通过本领域常规的实验手段如正交实验的方式来获取,并根据提纯效果进行调整。虽然本申请说明书声称其血红素粗品提取迅速(沉淀在30min内形成完全),但是说明书中并没有证实本申请的方法可以实现所述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公开的纯化血红素的方法以及本领域惯用技术手段对其各个步骤进行调整得到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是显而易见的,也可以预期其得到的血红素的纯度较高。对比文件1已经提及初始原料是新鲜动物血,而猪血由于在食品领域利用较少,为了充分利用蛋白资源,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想到选择猪血SOD生产中的废渣作为原材料。
综上所述,复审请求人的意见不具有说服力,合议组不予支持。
基于上述事实、理由和证据,合议组作出如下决定。
三、决定
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 年08 月03 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