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创造名称: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190713
决定日:2019-09-19
委内编号:1F279733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410490817.1
申请日:2014-09-22
复审请求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刘炯
合议组组长:冉建国
参审员:陈文静
国际分类号:H04L12/24(2006.01);H04L12/28(2006.01)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条
决定要点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与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对比文件之间存在多个区别特征,其他对比文件给出了应用部分区别特征的技术启示,其余区别特征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则该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不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复审请求涉及申请号为201410490817.1,名称为“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及其管理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申请人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申请的申请日为2014年09月22日,公开日为2016年03月30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实质审查部门于2019年01月11日发出驳回决定,驳回了本申请,驳回决定中引用了以下对比文件:
对比文件1:CN101999252A,公开日为2011年03月30日;
对比文件2:CN103020739A,公开日为2013年04月03日;
对比文件3:US2010/0012737A1,公开日为2010年01月21日。
驳回决定的理由是:(1)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3和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得到权利要求1、17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3和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得到权利要求12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权利要求1、12、17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条规定的创造性。(2)从属权利要求2-11,13-16,18-20的附加特征或者被对比文件1公开,或者被对比文件2公开,或者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从属权利要求2-11,13-16,18-20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2018年06月25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20项,申请日2014年09月22日提交的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说明书第[0001]-[0134]段、说明书附图图1-12。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1-20内容如下:
“1. 一种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运用于一建筑大楼中,该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包括:
多个区域控制器,分别设置于多个区域内,无线连接所在区域中的至少一区域设备,以控制该区域设备并接收该区域设备回报的信息;及
多个智能端点,分别设置于该多个区域内,电性连接该区域控制器,向该区域控制器提取该信息,以计算欲令所在区域的环境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要的资源;
其中,该多个智能端点彼此无线连接并传递各该区域的该信息;且
其中,不同区域中的该智能端点彼此经由一自组织网络互相连接,以互相传递所在区域内的各项信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各该区域控制器分别通过一局部区域无线传感网络与所在区域内的该区域设备无线连接。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各该智能端点通过一互联无线通讯网络无线连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该局部区域无线传感网络为Zigbee通讯网络,该互联无线通讯网络为无线网状网络。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该多个智能端点的至少其中之一为一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通过该互联无线通讯网络接收该多个智能端点的计算结果,以进行总运算并得出欲令所有区域均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要的资源。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还包括一第二类智能端点,无线连接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并且无线连接该建筑大楼中的一大型设备,该第二类智能端点由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接收各该区域欲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的资源,据以控制该大型设备进行对应的运作。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还包括:
一网关,连接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
一总线,电性连接该网关;
一数据库服务器,电性连接该总线,储存该多个区域的该信息,以及该建筑大楼的基本数据、楼层结构以及各项硬件设备于该建筑大楼中的设置位置;及
一管理服务器,电性连接该总线,由该数据库服务器取得该信息以进行分析与计算,进而对该建筑大楼整体的环境进行最佳化控制。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各该区域内分别包括一区域设备控制节点与一区域传感器,该区域传感器感测所在区域内的一环境参数,该区域设备控制节点连接所在区域内的该区域设备,并依据该环境参数对该区域设备进行对应的控制动作,该区域控制器连接该区域设备控制节点以接收该环境参数及该控制动作,并且该智能端点向连接的该区域控制器提取该环境参数及该控制动作。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各该智能端点分别储存有与所在区域相关的一区域信息,并且各该区域信息分别记录各该智能端点的所在区域所具备的各种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该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依据各该智能端点的所在区域以及各该区域信息产生一拓朴网络图式,其中该拓朴网络图式记录各该设备类型的空间拓朴网络,并且该拓朴网络图式中以该多个智能端点代表各该区域所具备的各该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各该设备类型包括风扇的风口、空调系统的冷却水管线的冷却水闸道及逃生门的至少其中之一。
12. 一种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所使用的管理方法,该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包括多个区域控制器及多个智能端点,各该智能端点分别电性连接一个该区域控制器,并且分别设置于一建筑大楼的不同区域,其中该多个智能端点通过一自组织网络无线连接,该管理方法包括:
a)选择该建筑大楼中的任一种设备类型;
b)依据各该智能端点的所在区域,以及各该智能端点储存的一区域信息,产生与该设备类型相关的一拓朴网络图式,其中所述区域信息分别记录 该多个智能端点的所在区域所具备的该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及
c)储存该拓朴网络图式,其中该拓朴网络图式记录该设备类型的空间拓朴网络,并且该拓朴网络图式中以该多个智能端点代表各该区域所具备的该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
其中,不同区域中的该智能端点彼此经由该自组织网络互相连接,以互相传递所在区域内的各项信息。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所使用的管理方法,其中该步骤a)之前还包括下列步骤:
a01)新增一智能端点;
a02)新增的该智能端点注册后自动加入该自组织网络;
a03)步骤a02)后,新增的该智能端点接收与所在区域相关的该区域信息;及
a04)新增的该智能端点储存该区域信息。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所使用的管理方法,其中还包括下列步骤:
d)各该区域控制器分别接收所在区域内的一环境参数;
e)各该智能端点分别向所在区域内的该区域控制器提取该环境参数;及
f)各该智能端点分别依据该环境参数计算欲令所在区域的环境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要的资源。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所使用的管理方法,其中该环境参数为各该智能端点的所在区域的人数、温度、湿度、CO2含量的至少其中之一。
1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所使用的管理方法,其中该多个智能端点包括一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并且该管理方法还包括:
g)各该智能端点分别传送计算结果至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及
h)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依据各该智能端点的计算结果进行总运算,以得出欲令所有区域均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要的资源。
17. 一种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运用于一建筑大楼中,该建筑大楼具有多个楼层,各该楼层分别由多个区域所构成,包括:
多个区域控制器,分别设置于该多个区域内,并通过一局部区域无线传感网络与所在区域中的所有设备无线连接,以控制所述设备并接收所述设备回报的信息;
多个智能端点,分别设置于该多个区域内,电性连接所在区域中的该区域控制器,向该区域控制器提取该信息以进行分析与计算,进而依据计算结果对所在区域的环境进行最佳化控制;及
多个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分别设置于该多个楼层中,并通过一互联无线通讯网络与所在楼层中的该多个智能端点无线连接,各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分别由所在楼层中的该多个智能端点接收各该区域的该信息,以分别对所在楼层的多个区域的环境进行最佳化控制;
其中,不同区域中的该智能端点彼此经由一自组织网络互相连接,以互相传递所在区域内的各项信息。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各该区域控制器分别接收所在区域的一环境参数并提供给连接的该智能端点,各该智能端点分别依据该环境参数计算欲令所在区域的环境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要的资源,并且各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分别接收所在楼层中的各该智能端点的计算结果,以分别计算得出欲令所在楼层中的所有区域均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要的资源。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该多个智能端点分别具有一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中储存有与所在区域相关的一区域信息,其中各该区域信息分别记录各该智能端点的所在区域所具备的各种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还包括一管理服务器,连接各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并通过各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连接各该智能端点,该管理服务器依据各该智能端点的所在区域以及所述区域信息产生一拓朴网络图式,各该拓朴网络图式分别记录各该设备类型的空间拓朴网络,并且各该拓朴网络图式中分别以各该智能端点代表各该区域所具备的各该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
申请人(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9年04月18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同时修改了权利要求书。复审请求人将权利要求2,3,5的附加特征增加至相应的独立权利要求1中,将权利要求16的附加特征增加至相应的独立权利要求12中,将权利要求18的附加特征增加至相应的独立权利要求17中,删除了权利要求2-3,5,16,18,并修改了权利要求编号和引用关系,以形成新的权利要求1-15。复审请求人认为:(1)A/B照明开关仅仅是控制本区域内的设施,对比文件1完全没有提出如何为各个区域请求和分配资源,也没有提出这样的需求,因此A/B照明开关不能利用属于整体建筑的资源来实现本区域的环境控制;(2)现有技术很少涉及资源的生产和分配的智能化问题,不具备创造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即使在对比文件1的启示下,不可能想到需要为各个区域提供适当的资源量,更不会想到统计所有区域所需的总合以便生产资源,对比文件2和3也没有公开上述特征。提出复审请求时新修改的权利要求1,9,13的内容如下:
“1. 一种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运用于一建筑大楼中,该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包括:
多个区域控制器,分别设置于多个区域内,无线连接所在区域中的至少一区域设备,以控制该区域设备并接收该区域设备回报的信息;及
多个智能端点,分别设置于该多个区域内,电性连接该区域控制器,向该区域控制器提取该信息,以计算欲令所在区域的环境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要的资源;
其中,该多个智能端点彼此无线连接并传递各该区域的该信息;
其中,不同区域中的该智能端点彼此经由一自组织网络互相连接,以互相传递所在区域内的各项信息;
其中,各该区域控制器分别通过一局部区域无线传感网络与所在区域内的该区域设备无线连接;
其中,各该智能端点通过一互联无线通讯网络无线连接;以及
其中该多个智能端点的至少其中之一为一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通过该互联无线通讯网络接收该多个智能端点的计算结果,以进行总运算并得出欲令所有区域均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要的资源。”
“9. 一种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所使用的管理方法,该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包括多个区域控制器及多个智能端点,各该智能端点分别电性连接一个该区域控制器,并且分别设置于一建筑大楼的不同区域,其中该多个智能端点通过一自组织网络无线连接,该管理方法包括:
a)选择该建筑大楼中的任一种设备类型;
b)依据各该智能端点的所在区域,以及各该智能端点储存的一区域信息,产生与该设备类型相关的一拓朴网络图式,其中所述区域信息分别记录该多个智能端点的所在区域所具备的该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及
c)储存该拓朴网络图式,其中该拓朴网络图式记录该设备类型的空间拓朴网络,并且该拓朴网络图式中以该多个智能端点代表各该区域所具备的该 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
其中,不同区域中的该智能端点彼此经由该自组织网络互相连接,以互相传递所在区域内的各项信息;
其中该多个智能端点包括一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并且该管理方法还包括:
g)各该智能端点计算欲令所在区域的环境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要的资源,并分别传送计算结果至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及
h)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依据各该智能端点的计算结果进行总运算,以得出欲令所有区域均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要的资源。”
“13. 一种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运用于一建筑大楼中,该建筑大楼具有多个楼层,各该楼层分别由多个区域所构成,包括:
多个区域控制器,分别设置于该多个区域内,并通过一局部区域无线传感网络与所在区域中的所有设备无线连接,以控制所述设备并接收所述设备回报的信息;
多个智能端点,分别设置于该多个区域内,电性连接所在区域中的该区域控制器,向该区域控制器提取该信息以进行分析与计算,进而依据计算结果对所在区域的环境进行最佳化控制;及
多个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分别设置于该多个楼层中,并通过一互联无线通讯网络与所在楼层中的该多个智能端点无线连接,各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分别由所在楼层中的该多个智能端点接收各该区域的该信息,以分别对所在楼层的多个区域的环境进行最佳化控制;
其中,不同区域中的该智能端点彼此经由一自组织网络互相连接,以互相传递所在区域内的各项信息;
其中各该区域控制器分别接收所在区域的一环境参数并提供给连接的该智能端点,各该智能端点分别依据该环境参数计算欲令所在区域的环境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要的资源,并且各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分别接收所在楼层中的各该智能端点的计算结果,以分别计算得出欲令所在楼层中的所有区域均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要的资源。”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4月26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实质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实质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书中认为:(1)对比文件1公开的A/B照明开关通过接收来自一个区域或多个区域的环境数据,并处理这些数据以自动控制建筑物中的各个设备以最优化区域的能量和环境,因此,对比文件1具有为各区域请求和分配资源的需求,且可以利用属于整体建筑的资源来实现本区域的环境控制。(2)对比文件1公开了根据区域的环境请求所需要资源的资源调配方法,以及建筑物每层具有一个主控制器,通过接收A/B照明开关发送的区域环境信息,通过一定的算法控制一组A/B照明开关进而控制建筑物内多个区域环境达到最优化,以避免资源生产和资源需求之间的不匹配;而通过不同区域之间通信达到多个区域环境最优化的方法已经被对比文件3公开。因而坚持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于2019年07月10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该复审通知书依据的审查文本为:2019年04月18日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第1-15项,申请日2014年09月22日提交的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说明书第[0001]-[0134]段、说明书附图图1-12;引用的对比文件1-2与驳回决定所引用的对比文件相同,该复审通知书指出:权利要求1-6,13-14相对于对比文件1和本领域惯用手段的结合,权利要求7-12,15相对于对比文件1、2和本领域惯用手段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针对复审请求人在复审请求书中所提出的复审理由,合议组认为:(1)对比文件1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0028]-[0029],[0050]-[0051]段,图1,8),图1示出了,A/B照明开关(相当于智能端点)通过无线网状网连接在一起;图13-18示出,各个A/B照明开关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办公室(相当于不同区域)中。显然,对比文件1给出了在设置于不同区域中的智能端点之间建立无线连接的技术启示。本领域公知,利用已经建立的无线连接可传输相应的信息,并且系统优化是输入数据越全面,则优化效果越好。由此,为了使得建筑物能量和环境的控制达到最优化的水平,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设置位于不同区域中的智能端点利用相互连接的无线网络传输各自的信息。将上述无线网络设置为自组织网络,是本领域惯用手段。(2)对比文件1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0040]-[0041],[0050]-[0051]段),优选地,在建筑物的每层可设置一个主控制器,多达254个A/B照明开关,主控制器接收建筑物内各个位置的A/B照明开关的信息以产生控制信号,从而控制各个位置的A/B照明开关;多个主控制器通过网络开关连接在一起。显然,对比文件1给出了将同一楼层各个位置的智能端点采集的信息汇集到该楼层主控制器并由该主控制器基于上述信息实现控制,多个主控制器之间也设置网络连接的技术启示。本领域公知,在系统优化时输入数据越全面,则优化效果越好,从环保角度出发,最优化的标准必然包括供给和需求的匹配。由此,为了使得整个建筑物能量和环境的控制达到最优化的水平,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通过智能端点与主控制器,以及各个主控制器之间的网络连接,传输相应的信息,以汇总得到整个建筑物各个区域的资源需求,由此生成与资源需求匹配的适当的资源供给。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8月23日提交了复审无效宣告程序意见陈述书并修改了权利要求书,其中,修改了权利要求1,10,12,17,增加了权利要求2,3,5,16,18,并相应修改了权利要求编号和引用关系。复审请求人认为:(1)对比文件1虽然提出了A/B照明开关和主控制器,但是并未具体解释其在环境优化中的具体分工,也没有提出其控制系统的具体框架,对比文件1并没有提出单一区域和多区域优化相结合的方式;(2)对比文件2的拓扑图显示的是设备的位置,本申请的拓扑图并非是对设备或智能端点的位置的简单映射,而是通过智能端点表达设备能力,对比文件2的映射方式不能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3)基于本申请的拓扑图通过智能端点表达了设备能力,其可作为资源配备最优化的参考依据,对比文件2的拓扑图仅表示位置和距离,其作用与环境优化没有任何关系。复审请求人提交的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20的内容如下:
“1. 一种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运用于一建筑大楼中,该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包括:
多个区域控制器,分别设置于多个区域内,无线连接所在区域中的至少一区域设备,以控制该区域设备并接收该区域设备回报的信息;及
多个智能端点,分别设置于该多个区域内,电性连接该区域控制器,向该区域控制器提取该信息,以计算欲令所在区域的环境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要的资源;
其中,该多个智能端点彼此无线连接并传递各该区域的该信息;
其中,该多个智能端点的至少其中之一为一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在对单一个区域进行环境的最佳化计算时,由该区域中的该智能端点来执行,在同时对多个区域进行最佳化计算时,由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来执行;
其中,依据各该智能端点的所在区域以及各该区域信息产生一拓朴网络图式,其中该拓朴网络图式记录各该设备类型的空间拓朴网络,并且该拓朴网络图式中以该多个智能端点代表各该区域所具备的各该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
其中,在对多个区域同时进行最佳化时,依据该拓朴网络图式来进行计算的参考。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各该区域控制器分别通过一局部区域无线传感网络与所在区域内的该区域设备无线连接。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各该智能端点通过一互联无线通讯网络无线连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该局部区域无线传感网络为Zigbee通讯网络,该互联无线通讯网络为无线网状网络。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通过该互联无线通讯网络接收该多个智能端点的计算结果,以进行总运算并得出欲令所有区域均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要的资源。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还包括一第二类智能端点,无线连接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并且无线连接该建 筑大楼中的一大型设备,该第二类智能端点由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接收各该区域欲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的资源,据以控制该大型设备进行对应的运作。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还包括:
一网关,连接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
一总线,电性连接该网关;
一数据库服务器,电性连接该总线,储存该多个区域的该信息,以及该建筑大楼的基本数据、楼层结构以及各项硬件设备于该建筑大楼中的设置位置;及
一管理服务器,电性连接该总线,由该数据库服务器取得该信息以进行分析与计算,进而对该建筑大楼整体的环境进行最佳化控制。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各该区域内分别包括一区域设备控制节点与一区域传感器,该区域传感器感测所在区域内的一环境参数,该区域设备控制节点连接所在区域内的该区域设备,并依据该环境参数对该区域设备进行对应的控制动作,该区域控制器连接该区域设备控制节点以接收该环境参数及该控制动作,并且该智能端点向连接的该区域控制器提取该环境参数及该控制动作。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各该智能端点分别储存有与所在区域相关的一区域信息,并且各该区域信息分别记录各该智能端点的所在区域所具备的各种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该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依据各该智能端点的所在区域以及各该区域信息产生该拓朴网络图式。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各该设备类型包括风扇的风口、空调系统的冷却水管线的冷却水闸道及逃生门的至少其中之一。
12. 一种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所使用的管理方法,该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包括多个区域控制器及多个智能端点,各该智能端点分别电性连接一个该区域控制器,并且分别设置于一建筑大楼的不同区域,其中该多个智能端点通过一自组织网络无线连接,该管理方法包括:
a)选择该建筑大楼中的任一种设备类型;
b)依据各该智能端点的所在区域,以及各该智能端点储存的一区域信息,产生与该设备类型相关的一拓朴网络图式,其中所述区域信息分别记录该多个智能端点的所在区域所具备的该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及
c)储存该拓朴网络图式,其中该拓朴网络图式记录该设备类型的空间拓朴网络,并且该拓朴网络图式中以该多个智能端点代表各该区域所具备的该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
其中该多个智能端点包括一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并且该管理方法还包括:
在对单一个区域进行环境的最佳化计算时,由该区域中的该智能端点来执行,在同时对多个区域进行最佳化计算时,由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来执行;
其中,依据各该智能端点的所在区域以及各该区域信息产生一拓朴网络图式,其中该拓朴网络图式记录各该设备类型的空间拓朴网络,并且该拓朴网络图式中以该多个智能端点代表各该区域所具备的各该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
其中,在对多个区域同时进行最佳化时,依据该拓朴网络图式来进行计算的参考。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所使用的管理方法,其中该步骤a)之前还包括下列步骤:
a01)新增一智能端点;
a02)新增的该智能端点注册后自动加入该自组织网络;
a03)步骤a02)后,新增的该智能端点接收与所在区域相关的该区域信息;及
a04)新增的该智能端点储存该区域信息。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所使用的管理方法,其中还包括下列步骤:
d)各该区域控制器分别接收所在区域内的一环境参数;
e)各该智能端点分别向所在区域内的该区域控制器提取该环境参数;及
f)各该智能端点分别依据该环境参数计算欲令所在区域的环境符合使用 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要的资源。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所使用的管理方法,其中该环境参数为各该智能端点的所在区域的人数、温度、湿度、CO2含量的至少其中之一。
1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所使用的管理方法,还包括:
g)各该智能端点计算欲令所在区域的环境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要的资源,并分别传送计算结果至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及
h)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依据各该智能端点的计算结果进行总运算,以得出欲令所有区域均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要的资源。
17. 一种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运用于一建筑大楼中,该建筑大楼具有多个楼层,各该楼层分别由多个区域所构成,包括:
多个区域控制器,分别设置于该多个区域内,并通过一局部区域无线传感网络与所在区域中的所有设备无线连接,以控制所述设备并接收所述设备回报的信息;
多个智能端点,分别设置于该多个区域内,电性连接所在区域中的该区域控制器,向该区域控制器提取该信息以进行分析与计算,进而依据计算结果对所在区域的环境进行最佳化控制;及
多个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分别设置于该多个楼层中,并通过一互联无线通讯网络与所在楼层中的该多个智能端点无线连接,各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分别由所在楼层中的该多个智能端点接收各该区域的该信息,以分别对所在楼层的多个区域的环境进行最佳化控制;
其中,在对单一个区域进行环境的最佳化计算时,由该区域中的该智能端点来执行,在同时对多个区域进行最佳化计算时,由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来执行;
其中,依据各该智能端点的所在区域以及各该区域信息产生一拓朴网络图式,其中该拓朴网络图式记录各该设备类型的空间拓朴网络,并且该拓朴网络图式中以该多个智能端点代表各该区域所具备的各该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
其中,在对多个区域同时进行最佳化时,依据该拓朴网络图式来进行计算的参考。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各该区域控制器分别接收所在区域的一环境参数并提供给连接的该智能端点,各该智能端点分别依据该环境参数计算欲令所在区域的环境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要的资源,并且各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分别接收所在楼层中的各该智能端点的计算结果,以分别计算得出欲令所在楼层中的所有区域均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所需要的资源。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该多个智能端点分别具有一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中储存有与所在区域相关的一区域信息,其中各该区域信息分别记录各该智能端点的所在区域所具备的各种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其中还包括一管理服务器,连接各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并通过各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连接各该智能端点,该管理服务器依据各该智能端点的所在区域以及所述区域信息产生一拓朴网络图式,各该拓朴网络图式分别记录各该设备类型的空间拓朴网络,并且各该拓朴网络图式中分别以各该智能端点代表各该区域所具备的各该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复审请求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1、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程序中,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8月23日提交了权利要求书全文修改替换页,经审查,其修改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针对的文本为:2019年08月23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20项,申请日2014年09月22日提交的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说明书第[0001]-[0134]段、说明书附图图1-12。
2、关于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引用驳回决定及复审通知书中所引用的对比文件1、2,即:
对比文件1:CN101999252A,公开日为2011年03月30日;
对比文件2:CN103020739A,公开日为2013年04月03日。
1)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用于最优化建筑环境的建筑物最优化系统,并具体公开了如下特征(参见说明书第[0028]-[0051],[0061]-[0062]段,图1-9,13-18,27):该建筑物最优化系统包括多个建筑物最优化(BO)开关,用于根据多个操作模式来控制建筑物中的相应空间的环境(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出来,多个建筑物最优化开关分别设置于多个区域内);建筑物最优化开关包括具有照明控制器和图形化显示器的A/B照明开关(相当于智能端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出智能端点设置于相应区域内),同时还可以包括二元控制器(相当于区域控制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出二元控制器设置于相应区域内),二元控制器可用于控制房间的遮光帘、窗户或风门(相当于至少一区域设备);A/B照明开关通过至少一个通信链路连接二元控制器,该通信链路可以是有线路径(相当于智能端点电性连接该区域控制器),该通信链路将信号从二元控制器传送到A/B照明开关(相当于智能端点向该区域控制器提取信息);该A/B照明开关具有互动的计算机和显示器,用于控制照明,接收来自多个传感器或源的一区域(相当于单一个区域)或一组区域(相当于多个区域)的环境数据(相当于接收该区域设备回报的信息),并用于处理该环境数据以自动地控制或辅助控制照明、HVAC、窗、遮光帘、风门或其他系统,A/B照明开关用于最优化建筑物的区域级的能量和环境(相当于智能端点计算所在区域的环境所需的资源,在对单一个区域进行环境的最佳化计算时,由该区域中的该智能端点来执行);BO开关可通过A/B照明开关在无线网状网中连接在一起(相当于多个智能端点彼此无线连接以传递各该区域的该信息);建筑最优化系统包括主控制器,优选地建筑物每层仅包括一个主控制器;A/B照明开关的无线收发器将办公室或区域的环境信息发送给主控制器,并且用于接收来自主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办公室或区域的环境的各个方面(显然,主控制器接收多个智能端点的信息,以同时对多个区域进行最佳化计算,该主控制器具备路由功能),通过网络开关,例如以太网开关将多个主控制器连接在一起,该网络开关也可与互联网连接,和/或与建筑物的能量管理系统连接。
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相比,其区别特征在于:(1)权利要求1限定了区域控制器接收该区域设备回报的信息,区域控制器将回报信息通过电性连接传输给智能端点;(2)权利要求1限定了智能端点计算得到的相应区域所需要的资源是以相应区域的环境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为标准;(3)权利要求1限定了多个智能端点的至少其中之一为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在同时对多个区域进行最佳化计算时,由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来执行,对比文件1公开了设置一具备路由功能的主控制器接收各智能端点传输的信息同时向智能端点下发控制信息,并且智能端点可接收来自单一区域或多个区域的传感器检测的环境数据;(4)权利要求1限定了依据各该智能端点所在区域以及各该区域信息产生一拓扑网络图式,该拓扑网络图式记录各设备类型的空间拓扑网络,并且该拓扑网络图式中以该多个智能端点代表各该区域所具备的各该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在对多个区域同时进行最佳化时,依据该拓扑网络图式进行计算的参考。基于上述区别特征,该权利要求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接收区域设备回报信息,如何设置相应区域所需资源计算标准,如何同时对多个区域进行整体环境最佳化,以及如何表示区域内的设备能力。
对于上述区别特征(1),对比文件1公开了A/B照明开关接收该区域设备回报的信息,并且A/B照明开关与二元控制器之间通过电性连接。为了有效接收并准确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区域设备回报的信息,设置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区域设备执行相应控制的区域控制器来接收区域设备的回报信息,再通过电性连接将该信息传输给智能端点,是本领域惯用手段。
对于上述区别特征(2),为了提高建筑物内使用者的使用感受,设置智能端点计算得到的相应区域所需要的资源是以相应区域的环境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为标准,是本领域惯用手段。
对于上述区别特征(3),基于前述可知,对比文件1公开了由区域内的具备路由功能的主控制器接收各智能端点传输的信息,并基于该信息获得控制信息并下发至各智能端点,同时智能端点可接收来自单一区域或多个区域的环境数据,显然,对比文件1给出了智能端点根据设置的需要,具备处理单一区域或者多个区域最佳化计算能力的技术启示。为了简化设置同时有效传输计算结果和控制信息,可将相应的主控制器的功能集成在其中至少一个智能端点上,由此,设置至少一个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其能接收其他智能端点传输的计算结果,在同时对多个区域进行最佳化计算时,由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执行,是本领域惯用手段。
对于上述区别特征(4),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算法的报警预案的处理方法,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说明书第[0007]段),该方法包括:获取报警区域内报警点及各个门禁设备的位置信息;将报警点与各个门禁设备作为拓扑节点彼此连接,形成网络拓扑图形。显然,对比文件2给出了利用网络拓扑图形的方式表示区域内某一类型设备的技术启示,为了有效表示并记录相应区域内同一类型设备的空间网络关系,在对比文件2的技术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将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依据各智能端点所在区域以及该区域信息产生一拓扑网络图示。另外,若在拓扑网络图的相应区域内设置有相应类型设备,则该区域连接设备的智能端点具备对该类型设备的控制或处理能力,若在拓扑网络图的相应区域没有设置相应类型的设备,则该区域的智能端点必然不具备对该类型设备的控制或处理能力。由此,为了有效体现智能端点所在区域的设备能力,设置该拓扑网络图示以多个智能端点代表个区域所具备的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另外,拓扑网络图从多个区域整体上利用智能端点反应了相应类型设备的设备能力,为了能有效计算多区域最佳化资源配置,依据该拓扑网络图式进行计算的参考,是本领域惯用手段。
由此可知,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和本领域惯用手段,得到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该权利要求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2)权利要求2引用权利要求1,为了有效实现区域控制器与其控制的区域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设置区域控制器通过一局部区域无线传感网络与相应的区域设备进行无线连接,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3)权利要求3引用权利要求2,对比文件1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0028]-[0051]段,图1-9),BO开关可通过A/B照明开关在无线网状网中连接在一起(相当于多个智能端点彼此无线连接,各该智能端点通过一互联无线通讯网络无线连接)。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4)权利要求4引用权利要求3,对比文件1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0028]-[0051]段,图1-9),BO开关可通过A/B照明开关在无线网状网中连接在一起。另外,根据系统设置的需要,设置局部区域无线传感网络为Zigbee通信网络,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5)权利要求5引用权利要求3,对比文件1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0028]-[0051]段,图1-9),由区域内的具备路由功能的主控制器接收各智能端点传输的信息,并基于该信息获得控制信息并下发至各智能端点。为了简化设置同时有效传输计算结果和控制信息,可将相应的主控制器的功能集成在其中至少一个智能端点上,由此,设置至少一个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其能接收其他智能端点传输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总运算得到该区域所需的资源信息,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6)权利要求6引用权利要求5,对比文件1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0031],[0062]段,图27),图27描述了具有远程开关组和具有风门控制器的第二远程开关组的A/B照明开关(相当于第二类智能端点)的使用,用于连接和控制外部运动传感器和区域风门和发动机(相当于大型设备)。为了有效与区域中的端点交互信息,设置第二智能端点具有路由功能,并且可从该区域接收相应的所需资源,并据此控制大型设备进行对应的运作,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7)权利要求7引用权利要求5,对比文件1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0051]段),可通过网络开关,例如以太网开关将多个主控制器900连接在一起,这些主控制器优选地都与一个建筑物相关联;该网络开关也可与互联网连接,和/或与建筑物的能量管理系统连接,能量管理系统即服务器(相当于管理服务器,对建筑大楼整体环境进行最佳化控制)。此外,采用总线将各个设备模块连接起来是本领域惯用手段;为了有效存储区域信息以及该建筑大楼所有信息,使用数据库服务器,并从数据库服务器中获取这些信息,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8)权利要求8引用权利要求3,对比文件1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0032]-[0033]段),A/B照明开关202不仅具有照明开关功能,而且也具有互动的计算机和显示器,其用于控制照明,接收来自多个传感器或源的一区域或一组区域的环境数据(相当于区域传感器感测所在区域内的一环境参数),并用于处理该环境数据以自动地控制或辅助控制相应系统;A/B照明开关202分别包括A和B照明控制器302A和302B,每个控制器控制建筑物中的办公室、区域或区间内相应的照明组。显然,对比文件1给出了对区域设备再按照细分区域进行控制的技术启示,为了有效实现对范围更小的区域中各个区域设备的精确控制,在对比文件1的技术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针对各个区域设置区域设备控制节点,其连接该区域的区域设备,并依据环境参数对该区域设备进行对应的控制动作,同时向区域控制器提供传输给智能端点的环境参数和控制动作的信息。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9)权利要求9引用权利要求3,根据系统设置的需要,设置智能端点分别存储有所在区域相关的区域信息,并且该区域信息分别记录各智能端点所在区域包括的各种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10)权利要求10引用权利要求9,对比文件2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说明书第[0007]段),该方法包括:获取报警区域内报警点及各个门禁设备的位置信息;将报警点与各个门禁设备作为拓扑节点彼此连接,形成网络拓扑图形。显然,对比文件2给出了利用网络拓扑图形的方式表示区域内某一类型设备的技术启示,为了有效表示并记录相应区域内同一类型设备的空间网络关系,在对比文件2的技术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将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依据各智能端点所在区域以及该区域信息产生一拓扑网络图示。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11)权利要求11引用权利要求10,根据系统设置的需要,设置设备类型包括风扇的风口、空调系统的冷却水管线的冷却水闸道及逃生门的至少其中之一,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12)权利要求12请求保护一种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所使用的管理方法,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用于最优化建筑环境的建筑物最优化系统,并具体公开了如下特征(参见说明书第[0028]-[0051],[0061]-[0062]段,图1-9,13-18,27):该建筑物最优化系统包括多个建筑物最优化(BO)开关,用于根据多个操作模式来控制建筑物中的相应空间的环境(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出,多个建筑物最优化开关分别设置于多个区域内);建筑物最优化开关包括具有照明控制器和图形化显示器的A/B照明开关(相当于智能端点),同时还可以包括二元控制器(相当于区域控制器),二元控制器可用于控制房间的遮光帘、窗户或风门(相当于至少一区域设备);A/B照明开关通过至少一个通信链路连接二元控制器,该通信链路可以是有线路径(相当于智能端点电性连接该区域控制器),该通信链路将信号从二元控制器传送到A/B照明开关;该A/B照明开关具有互动的计算机和显示器,其用于控制照明,接收来自多个传感器或源的一区域(相当于单一个区域)或一组区域(相当于多个区域)的环境数据,并用于处理该环境数据以自动地控制或辅助控制照明、HVAC、窗、遮光帘、风门或其他系统,A/B照明开关用于最优化建筑物的区域级的能量和环境(相当于智能端点计算所在区域的环境所需的资源,在对单一个区域进行环境的最佳化计算时,由该区域中的该智能端点来执行);BO开关可通过A/B照明开关在无线网状网中连接在一起(相当于多个智能端点彼此无线连接以传递各该区域的该信息);建筑最优化系统包括主控制器,优选地建筑物每层仅包括一个主控制器;A/B照明开关的无线收发器将办公室或区域的环境信息发送给主控制器,并且用于接收来自主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办公室或区域的环境的各个方面(显然,主控制器接收多个智能端点的信息,以同时对多个区域进行最佳化计算,该主控制器具备路由功能),通过网络开关,例如以太网开关将多个主控制器连接在一起,该网络开关也可与互联网连接,和/或与建筑物的能量管理系统连接。
权利要求12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相比,其区别特征在于:(1)权利要求12限定了多个智能端点的至少其中之一为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在同时对多个区域进行最佳化计算时,由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来执行,对比文件1公开了设置一具备路由功能的主控制器接收各智能端点传输的信息同时向智能端点下发控制信息,并且智能端点可接收来自单一区域或多个区域的传感器检测的环境数据;(2)权利要求12限定了依据各该智能端点所在区域以及各该区域信息产生一拓扑网络图式,该拓扑网络图式记录各设备类型的空间拓扑网络,并且该拓扑网络图式中以该多个智能端点代表各该区域所具备的各该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存储该拓扑网络图示,在对多个区域同时进行最佳化时,依据该拓扑网络图式进行计算的参考;(3)权利要求12限定了智能端点计算得到的相应区域所需要的资源是以相应区域的环境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为标准。基于上述区别特征,该权利要求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同时对多个区域进行整体环境最佳化,如何表示区域内的设备能力,如何设置相应区域所需资源计算标准。
对于上述区别特征(1),对比文件1公开了由区域内的具备路由功能的主控制器接收各智能端点传输的信息,并基于该信息获得控制信息并下发至各智能端点,同时智能端点可接收来自单一区域或多个区域的环境数据,显然,对比文件1给出了智能端点根据设置的需要,具备处理单一区域或者多个区域最佳化计算能力的技术启示。为了简化设置同时有效传输计算结果和控制信息,可将相应的主控制器的功能集成在其中至少一个智能端点上,由此,设置至少一个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其能接收其他智能端点传输的计算结果,在同时对多个区域进行最佳化计算时,由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执行,是本领域惯用手段。
对于上述区别特征(2),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算法的报警预案的处理方法,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说明书第[0007]段),该方法包括:获取报警区域内报警点及各个门禁设备的位置信息;将报警点与各个门禁设备作为拓扑节点彼此连接,形成网络拓扑图形。显然,对比文件2给出了利用网络拓扑图形的方式表示区域内某一类型设备的技术启示,为了有效表示并记录相应区域内同一类型设备的空间网络关系,在对比文件2的技术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将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依据各智能端点所在区域以及该区域信息产生一拓扑网络图示。另外,若在拓扑网络图的相应区域内设置有相应类型设备,则该区域连接设备的智能端点具备对该类型设备的控制或处理能力,若在拓扑网络图的相应区域没有设置相应类型的设备,则该区域的智能端点必然不具备对该类型设备的控制或处理能力。由此,为了有效体现智能端点所在区域的设备能力,设置该拓扑网络图示以多个智能端点代表个区域所具备的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是本领域惯用手段。根据系统设置的需要,存储上述拓扑网络图式,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另外,拓扑网络图从多个区域整体上利用智能端点反应了相应类型设备的设备能力,为了能有效计算多区域最佳化资源配置,依据该拓扑网络图式进行计算的参考,是本领域惯用手段。
对于上述区别特征(3),为了提高建筑物内使用者的使用感受,设置智能端点计算得到的相应区域所需要的资源是以相应区域的环境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为标准,是本领域惯用手段。
由此可知,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和本领域惯用手段得到权利要求12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该权利要求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13)权利要求13引用权利要求12,由于智能端点间采用自组织的无线通信网络连接,当有新增智能节点时,则新增一个智能端点注册后自动加入该自组织网络,是本领域惯用手段。为了使得新增智能端点有效参与到区域信息的传输和控制中,设置新增的智能端点与已有的智能端点具有相同的功能,接收并存储所在区域的相关区域信息,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14)权利要求14引用权利要求12,对比文件1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0028]-[0051],[0061]-[0062]段,图1-9,27),A/B照明开关通过至少一个通信链路连接二元控制器,该通信链路可以是有线路径,该通信链路将信号从二元控制器传送到A/B照明开关(相当于智能端点向该区域控制器提取信息);该A/B照明开关具有互动的计算机和显示器,用于控制照明,接收来自多个传感器或源的一区域或一组区域的环境数据(相当于接收该区域设备回报的信息),并用于处理该环境数据以自动地控制或辅助控制照明、HVAC、窗、遮光帘、风门或其他系统,A/B照明开关用于最优化建筑物的区域级的能量和环境(相当于智能端点计算所在区域的环境所需的资源);建筑最优化系统包括主控制器,优选地建筑物每层仅包括一个主控制器;A/B照明开关的无线收发器将办公室或区域的环境信息发送给主控制器,并且用于接收来自主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办公室或区域的环境的各个方面(显然,主控制器通过互联无线通讯网络接收多个智能端点的信息,以进行总运算并得出欲令所有区域符合需要的资源,该主控制器具备路由功能),通过网络开关,例如以太网开关将多个主控制器连接在一起,该网络开关也可与互联网连接,和/或与建筑物的能量管理系统连接。显然,对比文件1公开了设置为智能端点的A/B照明开关接收所在区域的环境参数,并且A/B照明开关与二元控制器之间通过电性连接。为了有效接收并准确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环境参数,设置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区域设备执行相应控制的区域控制器来接收相应的环境参数,再通过电性连接将该信息传输给智能端点,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15)权利要求15引用权利要求14,对比文件1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0048],[0060]段):建筑最优化系统可包括CO2传感器(相当于感测环境参数CO2含量);传感器感测周围环境照明水平、温度、人体移动、及其他变量。另外,根据系统设置的需要,设置环境参数还包括智能端点所在区域的人数、湿度,以及上述提及的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16)权利要求16引用权利要求14,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0028]-[0051]段,图1-9),A/B照明开关具有互动的计算机和显示器,其用于控制照明,接收来自多个传感器或源的一区域(相当于单一个区域)或一组区域(相当于多个区域)的环境数据,并用于处理该环境数据以自动地控制或辅助控制照明、HVAC、窗、遮光帘、风门或其他系统,A/B照明开关用于最优化建筑物的区域级的能量和环境(相当于智能端点计算所在区域的环境所需的资源,在对单一个区域进行环境的最佳化计算时,由该区域中的该智能端点来执行);建筑最优化系统包括主控制器,优选地建筑物每层仅包括一个主控制器;A/B照明开关的无线收发器将办公室或区域的环境信息发送给主控制器,并且用于接收来自主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办公室或区域的环境的各个方面(显然,主控制器通过互联无线通讯网络接收多个智能端点的信息,以进行总运算并得出欲令所有区域符合需要的资源,该主控制器具备路由功能),通过网络开关,例如以太网开关将多个主控制器连接在一起,该网络开关也可与互联网连接,和/或与建筑物的能量管理系统连接。显然,对比文件1给出了智能端点根据设置的需要,具备处理单一区域或者多个区域最佳化计算能力的技术启示。为了简化设置同时有效传输计算结果和控制信息,可将相应的主控制器的功能集成在其中至少一个智能端点上,由此,设置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依据各智能端点的计算结果进行总运算,以得出令所有区域均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的所需要资源,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17)权利要求17请求保护一种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用于最优化建筑环境的建筑物最优化系统,并具体公开了如下特征(参见说明书第[0028]-[0051],[0061]-[0062]段,图1-9,13-18,27):该建筑物最优化系统包括多个建筑物最优化(BO)开关,用于根据多个操作模式来控制建筑物中的相应空间的环境(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出,多个建筑物最优化开关分别设置于多个区域内);建筑物最优化开关包括具有照明控制器和图形化显示器的A/B照明开关(相当于智能端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出,智能端点设置于相应区域内),同时还可以包括二元控制器(相当于区域控制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出来,二元控制器设置于相应区域内),二元控制器可用于控制房间的遮光帘、窗户或风门(相当于至少一区域设备);A/B照明开关通过至少一个通信链路连接二元控制器,该通信链路可以是有线路径(相当于智能端点电性连接该区域控制器),该通信链路将信号从二元控制器传送到A/B照明开关(相当于智能端点向该区域控制器提取信息);该A/B照明开关具有互动的计算机和显示器,其用于控制照明,接收来自多个传感器或源的一区域(相当于单一个区域)或一组区域(相当于多个区域)的环境数据(相当于接收该区域设备回报的信息),并用于处理该环境数据以自动地控制或辅助控制照明、HVAC、窗、遮光帘、风门或其他系统,A/B照明开关用于最优化建筑物的区域级的能量和环境(相当于智能端点计算所在区域的环境所需的资源,在对单一个区域进行环境的最佳化计算时,由该区域中的该智能端点来执行);BO开关可通过A/B照明开关在无线网状网中连接在一起(相当于多个智能端点彼此无线连接以传递各该区域的该信息);优选地,建筑物每层包括一个主控制器,每层的A/B照明开关可设置多达254个(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出建筑物具有多个楼层),图13-18示出了A/B照明开关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办公室中(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出来各楼层分别由多个区域构成);A/B照明开关的无线收发器将办公室或区域的环境信息发送给主控制器,并且用于接收来自主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办公室或区域的环境的各个方面(显然,主控制器接收多个智能端点的信息,以同时对多个区域进行最佳化计算,该主控制器具备路由功能),通过网络开关,例如以太网开关将多个主控制器连接在一起,该网络开关也可与互联网连接,和/或与建筑物的能量管理系统连接。
权利要求17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特征在于:(1)权利要求17限定了区域控制器接收该区域设备回报的信息,并通过电性连接将上述信息传输给智能端点,区域控制器分别通过一局部区域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区域设备无线连接;(2)权利要求17限定了智能端点计算得到的相应区域所需要的资源是以相应区域的环境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为标准;(3)权利要求17限定了多个智能端点的至少其中之一为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其接收多个智能端点的计算结果以进行总运算得到所有区域所需资源,对比文件1公开了同一区域设置一主控制器接收各智能端点传输的信息同时向智能端点下发控制信息,并且智能端点可接收来自单一区域或多个区域的传感器检测的环境数据;(4)权利要求17限定了依据各该智能端点所在区域以及各该区域信息产生一拓扑网络图式,该拓扑网络图式记录各设备类型的空间拓扑网络,并且该拓扑网络图式中以该多个智能端点代表各该区域所具备的各该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在对多个区域同时进行最佳化时,依据该拓扑网络图式进行计算的参考。基于上述区别特征,该权利要求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置相应区域所需资源计算标准,如何同时对多个区域进行整体环境最佳化,以及如何表示区域内的设备能力。
对于上述区别特征(1),对比文件1公开了设置为智能端点的A/B照明开关接收该区域设备回报的信息,并且A/B照明开关与二元控制器之间通过电性连接。为了有效接收并准确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区域设备回报的信息,设置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区域设备执行相应控制的区域控制器来接收区域设备的回报信息,再通过电性连接将该信息传输给智能端点,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另外,为了有效实现区域控制器与其控制的区域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设置区域控制器通过一局部区域无线传感网络与相应的区域设备进行无线连接,是本领域惯用手段。
对于上述区别特征(2),为了提高建筑物内使用者的使用感受,设置智能端点计算得到的相应区域所需要的资源是以相应区域的环境符合使用者要求的舒适度为标准,是本领域惯用手段。
对于上述区别特征(3),对比文件1公开了由区域内的具备路由功能的主控制器接收各智能端点传输的信息,并基于该信息获得控制信息并下发至各智能端点,同时智能端点可接收来自单一区域或多个区域的环境数据,显然,对比文件1给出了智能端点根据设置的需要,具备处理单一区域或者多个区域最佳化计算能力的技术启示。为了简化设置同时有效传输计算结果和控制信息,可将相应的主控制器的功能集成在其中至少一个智能端点上,由此,设置至少一个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其能接收其他智能端点传输的计算结果,在同时对多个区域进行最佳化计算时,由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执行,是本领域惯用手段。
对于上述区别特征(4),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算法的报警预案的处理方法,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说明书第[0007]段),该方法包括:获取报警区域内报警点及各个门禁设备的位置信息;将报警点与各个门禁设备作为拓扑节点彼此连接,形成网络拓扑图形。显然,对比文件2给出了利用网络拓扑图形的方式表示区域内某一类型设备的技术启示,为了有效表示并记录相应区域内同一类型设备的空间网络关系,在对比文件2的技术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将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依据各智能端点所在区域以及该区域信息产生一拓扑网络图示。另外,若在拓扑网络图的相应区域内设置有相应类型设备,则该区域连接设备的智能端点具备对该类型控制设备的控制或处理能力,若在拓扑网络图的相应区域没有设置相应类型的设备,则该区域智能端点必然不具备对该类型控制设备的控制或处理能力。由此,为了有效体现智能端点所在区域的设备能力,设置该拓扑网络图示以多个智能端点代表个区域所具备的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另外,拓扑网络图从多个区域整体上利用智能端点反应了相应类型设备的设备能力,为了能有效计算多区域最佳化资源配置,依据该拓扑网络图式进行计算的参考,是本领域惯用手段。
由此可知,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和本领域惯用手段得到权利要求17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该权利要求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18)权利要求18引用权利要求17,对比文件1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0028]-[0051]段,图1-9),A/B照明开关通过至少一个通信链路连接二元控制器,该通信链路将信号从二元控制器传送到A/B照明开关;该A/B照明开关接收来自多个传感器或源的一区域或一组区域的环境数据,并用于处理该环境数据以自动地控制或辅助控制照明、HVAC、窗、遮光帘、风门或其他系统,A/B照明开关用于最优化建筑物的区域级的能量和环境(相当于智能端点依据环境参数计算所在区域的环境所需资源);建筑物每层包括一个主控制器,每层的A/B照明开关可设置多达254个,图13-18示出了A/B照明开关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办公室中;A/B照明开关的无线收发器将办公室或区域的环境信息发送给主控制器,并且用于接收来自主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办公室或区域的环境的各个方面(显然,主控制器接收多个智能端点的信息,以计算欲令所有区域均符合需要的资源,该主控制器具备路由功能)。对比文件1公开了A/B照明开关接收该区域设备回报的信息,并且A/B照明开关与二元控制器之间通过电性连接。为了有效接收并准确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区域设备回报的信息,设置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区域设备执行相应控制的区域控制器来接收区域设备的回报信息,再将该信息传输给智能端点,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对比文件1还公开了由区域内的具备路由功能的主控制器接收各智能端点传输的信息,并基于该信息计算多个区域的环境所需资源。为了简化设置同时有效传输计算结果和控制信息,可将相应的主控制器的功能集成在其中至少一个智能端点上,由此,设置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其接收所在楼层的其他智能端点传输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总运算得到该楼层所有区域所需的资源信息,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19)权利要求19引用权利要求18,根据系统设置的需要,设置智能端点具有一存储单元,分别存储有所在区域相关的区域信息,并且该区域信息分别记录个智能端点所在区域包括的各种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20)权利要求20引用权利要求19,对比文件1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0051]段),建筑物最优化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图1示出,主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状网与各A/B照明开关连接;设置于公共面板上的A/B照明开关、CO2传感器、遮光帘控制器和窗控制器,都通过A/B照明开关在无线网状网中被连接在一起;通过网络开关,例如以太网开关将多个主控制器连接在一起,该网络开关可与建筑物的能量管理系统(相当于管理服务器)连接,能量管理系统即服务器。显然,对比文件1给出了在系统中设置一管理服务器,其经由主控制器连接各智能端点的技术启示。为了简化设置同时有效传输计算结果和控制信息,将相应的主控制器的功能集成在其中至少一个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上,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另外,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算法的报警预案的处理方法,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说明书第[0007]段),该方法包括:获取报警区域内报警点及各个门禁设备的位置信息;将报警点与各个门禁设备作为拓扑节点彼此连接,形成网络拓扑图形。显然,对比文件2给出了利用网络拓扑图形的方式表示区域内某一类型设备的技术启示,为了有效表示并记录相应区域内同一类型设备的空间网络关系,在对比文件2的技术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将多区域无线管理与通讯网络系统依据各智能端点所在区域以及该区域信息产生一拓扑网络图示。另外,根据系统设置的需要,设置该拓扑网络图示以多个智能端点代表个区域所具备的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是本领域惯用手段。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时,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3、针对复审请求人的意见陈述的答复
合议组认为:(1)基于前述有关创造性的评述可知,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利用A/B照明开关优化计算其所在区域环境所需资源,并且建筑物每层设置的具备路由功能的主控制器接收设置于该楼层各办公室或区域的A/B照明开关发送的环境信息,A/B开关接收来自相应主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以控制相应办公室或区域的环境的各个方面;另外,A/B照明开关具备接收单一区域或者多个区域的传感器检测的环境数据的能力。显然,对比文件1公开了由智能端点进行单一区域最佳化优化,由具备路由功能的主控制器进行多区域优化相结合的系统框架和工作方式,并且明确给出了两者的具体分工。为了简化设置同时有效传输计算结果和控制信息,可将相应的主控制器的功能集成在其中至少一个智能端点上,例如路由功能和多区域控制功能。由此,设置至少一个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其能接收其他智能端点传输的计算结果,在同时对多个区域进行最佳化计算时,由该具有路由功能的智能端点执行,是本领域惯用手段。(2)首先,本申请记载了(参见说明书第[0013]段),本发明将各个智能端点分别对应至其所在区域所具有的设备能力,由此,可以通过各个区域中的各个智能端点来代表各种设备的空间拓扑网络,并产生对应的拓扑网络图式,如此一来,系统依据所产生的拓扑网络图式来得到各种设备类型相关的位置信息,并进行对应的计算。显然,本申请通过智能端点代表的设备能力,是由相应设备类型的位置信息体现得到的。其次,对比文件2给出了利用网络拓扑图形的方式表示区域内某一类型设备的技术启示,若在拓扑网络图的相应区域内设置有相应类型的设备,则该区域连接设备的智能端点具备对该类型设备的控制或处理能力,若在拓扑网络图的相应区域没有设置相应类型的设备,则设置于该区域的智能端点必然不具备对该类型设备的控制或处理能力,此时为了简化图式,并清楚描述各区域相关智能端点分布情况,可将不具备控制该类型设备的智能端点从拓扑图中省略。显然,通过拓扑网络图中智能端点的设置情况可代表各区域相应类型设备的设备能力。由此,为了有效体现智能端点所在区域的设备能力,设置该拓扑网络图示以多个智能端点代表个区域所具备的设备类型的设备能力,是本领域惯用手段。(3)基于智能端点的设置可代表各区域所具备的相应类型设备的设备能力,则拓扑网络图能够从多个区域整体上反应了相应类型设备的设备能力,为了能有效计算多区域最佳化资源配置,依据该拓扑网络图式进行计算的参考,是本领域惯用手段。显然,对比文件2公开的拓扑网络图在相应设置需要的情况下,可作为环境优化的参考。因此,合议组对复审请求人的意见陈述不予支持。
三、决定
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1月11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自收到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