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现场点名的教学系统和方法-复审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一种快速现场点名的教学系统和方法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196554
决定日:2019-09-06
委内编号:1F271344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711047400.8
申请日:2017-10-31
复审请求人: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刘宇儒
合议组组长:赵晓春
参审员:赵昕
国际分类号:G06Q10/10,G06Q50/20,G09B5/14,H04L29/08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如果一项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的对比文件相比存在区别技术特征,其中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则该项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上述对比文件和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不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复审请求涉及申请号为201711047400.8,名称为“一种快速现场点名的教学系统和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本申请的申请人为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申请日为2017年10月31日,公开日为2018年02月06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实质审查部门于2018年11月29日发出驳回决定,以权利要求1、4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为由驳回了本申请。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申请日2017年10月31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9页、说明书附图第1-2页、说明书摘要和摘要附图,2018年11月05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6项。
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如下:
“1. 一种快速现场点名的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客户端、云存储服务器和交互服务器,所述客户端与交互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交互服务器与云存储服务器通信连接,其中,
所述云存储服务器,用于存储教务资源,所述教务资源包括学员的专业信息、年级信息、课程信息以及每个课程对应的授课教师信息;
所述交互服务器,用于录入学员信息和教师信息,从所述云存储服务器获取教务资源,并根据教务资源建立学员信息与教师信息的关联,生成班级信息,所述班级信息包含班级ID、专业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和学员信息;
所述客户端,用于向客户端用户展示所述交互服务器生成的班级信息,响应客户端用户的班级选择请求,获取对应的班级作为待点名班级,还用于响应客户端用户在当前课程上的点名请求,根据所述点名请求和所述待点名班级生成相应的点名信息,进而输出所述点名信息;
所述客户端还用于将学员在课堂上的出勤信息发送至交互服务器,所述交互服务器用于存储学员的出勤信息;
所述交互服务器还用于根据学员的出勤信息,分析学员在预设时段内的出勤情况以及在各个课程中的出勤情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现场点名的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还用于接收客户端用户对点名信息的点选操作,以语音输出点选操作对应的学员的姓名和/或学员ID,并在客户端显示学员的照片。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现场点名的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还用于接收客户端用户对点名信息的手势操作,根据预存的手势操作与考勤信息的对应关系,记录手势操作对应的学员的出勤情况。
4. 一种快速现场点名的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用于快速现场点名的教学系统中,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云存储服务器和交互服务器,所述客户端与交互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交互服务器与云存储服务器通信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向云存储服务器存入教务资源,所述教务资源包括学员的专业信息、年级信息、课程信息以及每个课程对应的授课教师信息;
向交互服务器输入学员信息和教师信息,从所述云存储服务器获取教务资源,并根据教务资源建立学员信息与教师信息的关联,生成班级信息,所述班级信息包含班级ID、专业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和学员信息;
客户端从交互服务器获取预先生成的班级信息,响应客户端用户的班级选择请求,获取对应的班级作为待点名班级,响应客户端用户在当前课程上的点名请求,根据所述点名请求和所述待点名班级生成相应的点名信息,并输出所述点名信息;
客户端将学员在课堂上的出勤信息发送至交互服务器,所述交互服务器存储学员的出勤信息;
交互服务器根据学员的出勤信息,分析学员在预设时段内的出勤情况以及在各个课程中的出勤情况。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现场点名的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客户端接收客户端用户对点名信息的点选操作,以语音输出点选操作对应的学员的姓名和/或学员ID,并在客户端显示学员的照片。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现场点名的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客户端接收客户端用户对点名信息的手势操作,根据预存的手势操作与考勤信息的对应关系,记录手势操作对应的学员的出勤情况。”
驳回决定中引用的对比文件为:
对比文件1:CN 105574789 A,公开日为2016年05月11日。
驳回决定的驳回理由为:1)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1)本申请中的云存储服务器和交互服务器单独分开设置,所述交互服务器与云存储服务器通信连接,而对比文件1中云端服务器集成设置了云存储服务器和交互服务器的功能;(2)教务资源还包括学员的专业信息、年级信息;班级信息包含班级ID、专业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和学员信息;(3)所述客户端还用于将学员在课堂上的出勤信息发送至交互服务器,所述交互服务器用于存储学员的出勤信息;所述交互服务器还用于根据学员的出勤信息,分析学员在预设时段内的出勤情况以及在各个课程中的出勤情况。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权利要求1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2)权利要求4是与系统装置权利要求1对应的方法权利要求,其特征部分一一对应,基于相同的理由,权利要求4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所规定的创造性。3)驳回决定的其他说明部分还评述了:从属权利要求2-3的附加特征或被对比文件1公开,或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从属权利要求2-3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5-6分别是系统装置权利要求2-3对应的方法权利要求,其特征部分一一对应,基于相同的理由,权利要求5-6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所规定的创造性。
申请人(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9年01月16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同时提交了权利要求书替换页,将原权利要求4的技术特征并入原权利要求1,删除原权利要求4,适应性修改部分权利要求序号和引用关系。复审请求人认为:(1)对比文件1中所公开的教师注册请求信息为教师信息、所教班级、所教课程,所公开的学生注册请求信息为学生姓名、所在班级,对比文件1中,老师只有将学生主动拉入所建立的班级,才能在课堂上实现准确点名,如果学生不添加老师为好友或老师不同意添加学生,就无法将学生拉入教师所建立的班级群中,如果学生不在班级群,就无法实现课堂上的准确点名,同时在对比文件1中,教师需要手动同意学生的好友申请,工作量较大,教师使用较为不便。而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快速现场点名的教学系统,通过预先存储学员的专业信息、年级信息、课程信息以及每个课程对应的授课教师信息,通过交互服务器自动建立授课教师与待点名班级以及班级学生的对应关系,教师通过客户端输出点名信息且点名信息被应答以后,将该考勤结果记录于交互服务器中,交互服务器可根据该学员的考勤结果,分析该学员在预设时段内的出勤情况以及在各个课程中的出勤情况。(2)本申请中将每个学员的个人信息、年级信息、课程信息与每个课程的授课教师信息进行对应以及对学员的出勤状况进行分析均是自动完成的,实现了现场点名的信息化及自动化,无需教师准备纸质点名簿,可以提升现场点名的效率。上述区别特征中并未被现有技术公开,也不属于公知常识,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显著的进步。
复审请求人2019年01月16日新提交的权利要求1内容如下:
“1. 一种快速现场点名的教学系统,包括一种快速现场点名的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用于快速现场点名的教学系统中,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云存储服务器和交互服务器,所述客户端与交互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交互服务器与云存储服务器通信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向云存储服务器存入教务资源,所述教务资源包括学员的专业信息、年级信息、课程信息以及每个课程对应的授课教师信息;
向交互服务器输入学员信息和教师信息,从所述云存储服务器获取教务资源,并根据教务资源建立学员信息与教师信息的关联,生成班级信息,所述班级信息包含班级ID、专业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和学员信息;
客户端从交互服务器获取预先生成的班级信息,响应客户端用户的班级选择请求,获取对应的班级作为待点名班级,响应客户端用户在当前课程上的点名请求,根据所述点名请求和所述待点名班级生成相应的点名信息,并输出所述点名信息;
客户端将学员在课堂上的出勤信息发送至交互服务器,所述交互服务器存储学员的出勤信息;
交互服务器根据学员的出勤信息,分析学员在预设时段内的出勤情况以及在各个课程中的出勤情况;
还包括客户端、云存储服务器和交互服务器,所述客户端与交互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交互服务器与云存储服务器通信连接,其中,
所述云存储服务器,用于存储教务资源,所述教务资源包括学员的专业信息、年级信息、课程信息以及每个课程对应的授课教师信息;
所述交互服务器,用于录入学员信息和教师信息,从所述云存储服务 器获取教务资源,并根据教务资源建立学员信息与教师信息的关联,生成班级信息,所述班级信息包含班级ID、专业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和学员信息;
所述客户端,用于向客户端用户展示所述交互服务器生成的班级信息,响应客户端用户的班级选择请求,获取对应的班级作为待点名班级,还用于响应客户端用户在当前课程上的点名请求,根据所述点名请求和所述待点名班级生成相应的点名信息,进而输出所述点名信息;
所述客户端还用于将学员在课堂上的出勤信息发送至交互服务器,所述交互服务器用于存储学员的出勤信息;
所述交互服务器还用于根据学员的出勤信息,分析学员在预设时段内的出勤情况以及在各个课程中的出勤情况”。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2月12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实质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实质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书中坚持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法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于2019年07月11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指出:权利要求1-5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针对复审请求人的复审请求意见,合议组认为:(1)对比文件1中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0114]-[0117]段):所述教师客户端10还用于根据教师客户端用户的分组请求,生成该教师客户端用户对应的至少一个班级,所述班级中包含至少一个学生客户端用户。在教师客户端离线或无法添加好友时,教师客户端用户也可以预先手动将学生逐个添加到对应的班级中去,即省去了与学生客户端用户互加好友的步骤。通常来说,一名教师可能会给多个班级进行授课,因此,教师客户端需要根据用户的分组请求,将学习同一课程、归属于同一班级的至少一个学生划分到相应的班级中去。因此,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建立学员信息与教师信息的关联,生成班级信息”的技术特征,而且,对比文件1中也可以省去教师客户端与学生客户端互加好友的步骤。虽然,对比文件1公开的班级信息生成的方式是教师先建立其所任教的班级,再将属于同一班级的学生加入相应的班级,以建立教师、任教班级与学生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根据预先存储的课程信息、授课教师信息、学员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如专业等)自动建立彼此之间关联,从而生成班级信息,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根据预先存储的课程相关信息自动建立授课教师与待点名班级以及班级学生的对应关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信息自动化技术手段,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此外,根据服务器端点名考勤管理的需要,客户端还用于将学员在课堂上的出勤信息发送至交互服务器,所述交互服务器用于存储学员的出勤信息,交互服务器还用于根据学员的出勤信息,分析学员在预设时段内的出勤情况以及在各个课程中的出勤情况,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考勤统计需要而常用的信息自动化管理手段,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建立班级和考勤统计的自动化的处理效果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期的。(2)“学员的个人信息、年级信息、课程信息与每个课程的授课教师信息进行对应以及对学员的出勤状况进行分析,均是自动完成”,是本领域常用的信息自动化技术手段可以获得的预期效果,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而“实现了现场点名的信息化及自动化”在对比文件1中已经取得,对比文件1的方案也不需要教师人工点名,实现班级学员的系统自动点名,因此,对比文件1也能够获得“现场点名的信息化及自动化,无需教师准备纸质点名簿,可以提升现场点名的效率”的效果。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8月26日提交了答复上述复审通知书的意见陈述书,未提交修改文件。复审请求人意见陈述如下:(1)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实质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自动、准确的建立学员与教师之间的教学关系。对比文件1教导的是,教师客户端用户或者学生用户端用户之一必须进行主动操作,才能建立班级关系。而在本申请中,并不需要教师客户端用户或者学生用户端用户之一进行主动操作,交互服务器即能将教师信息与学生信息进行自动对应,从而组成班级关系,本申请是通过交互服务器的方式自动关联,降低了在主观上加错人的风险。(2)本方案中,将每个学员的个人信息、年级信息、课程信息与每个课程的授课教师信息进行对应以及对学员的出勤状况进行分析均是自动完成的,实现了现场点名的信息化及自动化,无需教师准备纸质点名簿,可以提升现场点名的效率。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依法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1、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8月26日答复复审通知书时未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与复审通知书依据的文本相同,为:申请日2017年10月31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9页、说明书附图第1-2页、说明书摘要和摘要附图,2019年01月16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5项。
2、关于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的对比文件相比存在区别技术特征,其中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则该项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上述对比文件和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不具备创造性。
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引用的对比文件与驳回决定和复审通知书中引用的对比文件相同,即:
对比文件1:CN 105574789 A,公开日为2016年05月11日。
2.1、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快速现场点名的教学系统。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课堂点名方法和系统(相当于“快速现场点名的教学系统”),并具体公开了以下特征(参见说明书第0078-0097、0106-0117段,附图6-7):该系统包括教师客户端(相当于“客户端”)、云端服务器(相当于“云存储服务器和交互服务器”)和学生客户端,云端服务器分别与教师客户端和学生客户端相连(相当于“所述客户端与交互服务器通信连接”)。图6示出了提供的课堂点名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教师通过教师客户端10向云端服务器20发送注册请求信息,云端服务器20获取并保存教师信息。教师在教师客户端10注册登陆,云端服务器20获取并保存教师信息,包括教师姓名、所教课程、所教班级等。步骤S602:学生通过学生客户端30向云端服务器20发送注册请求信息,云端服务器20获取并保存学生信息。学生在学生客户端30注册登陆,云端服务器20获取并保存学生信息,包括学生姓名、所在班级等(相当于“云存储服务器,用于存储教务资源,向云存储服务器存入教务资源,所述教务资源包课程信息、每个课程对应的授课教师信息,以及学员的信息”)。
步骤S603:云端服务器20接收不同的学生客户端30发来的添加好友请求信息,以及步骤S604:云端服务器20将学生客户端30发来的添加好友请求信息转发到教师客户端,以及步骤S605:教师客户端10向云端服务器20返回同意添加好友请求信息,云端服务器20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好友关系,以及步骤S606:云端服务器20通知学生客户端30已经成功与教师客户端用户添加为好友。步骤S607:教师客户端10向云端服务器20发送建立班级请求,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一名教师可以建立多个所任教的班级,在云端服务器20完成建立班级的操作。步骤S608:建立班级完成后,教师将归属于同一班级的学生好友划分到相应的班级中去,以建立班级与学生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教师客户端离线或无法添加好友时,教师客户端用户也可以预先手动将学生逐个添加到对应的班级中去(相当于“所述交互服务器,用于输入学员信息和教师信息,向交互服务器输入学员信息和教师信息,建立学员信息与教师信息的关联,生成班级信息”)。
步骤S609:教师通过教师客户端10进入某一课程后,选择与当前课堂相对应的班级。步骤S610:教师客户端10根据教师的点名请求和所述待点名的班级生成相应的点名信息;步骤S611:通过预设的方法输出点名信息,例如在课堂的多媒体屏幕上显示点名对象的名字或通过语音合成技术朗读点名对象的名字(相当于“客户端从交互服务器获取预先生成的班级信息,所述客户端用于向客户端用户展示所述交互服务器生成的班级信息,响应客户端用户的班级选择请求,获取对应的班级作为待点名班级,还用于响应客户端用户在当前课程上的点名请求,根据所述点名请求和所述待点名班级生成相应的点名信息,进而输出所述点名信息”)。
教师客户端对待点名的班级内全部成员进行逐个点名,并记录每个成员是否到课,从而对本节课的学生考勤情况进行统计。
该权利要求所要保护的方案与对比文件1所公开的内容相比,其区别在于:1)本申请中的云存储服务器和交互服务器单独分开设置,所述交互服务器与云存储服务器通信连接,而对比文件1中云端服务器集成设置了云存储服务器和交互服务器的功能;2)教务资源还包括学员的专业信息、年级信息;班级信息包含班级ID、专业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和学员信息;3)所述客户端还用于将学员在课堂上的出勤信息发送至交互服务器,所述交互服务器用于存储学员的出勤信息;所述交互服务器还用于根据学员的出勤信息,分析学员在预设时段内的出勤情况以及在各个课程中的出勤情况。4)本申请中生成班级信息的方式是:从云存储服务器获取教务资源,并根据教务资源建立学员信息与教师信息的关联,生成班级信息。基于上述区别特征确定该权利要求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是:1)如何进行服务器设备功能的分离设置;2)如何设置教务资源及班级信息;3)如何进行学员出勤管理;4)如何选择其他建立班级的方式。
对于区别特征1),在所属技术领域,系统中的服务器设备的多个功能可以集成在一个服务器设备中实现,也可以单独设置多个服务器设备以分别实现各自的功能,并对多个服务器设备间的连接关系进行设置,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技术手段。
对于区别特征2),根据教学管理的需要,对存储或生成的关于学员和教师的教务资源及班级信息进行设置,将教务资源设置成还包括学员的专业信息、年级信息,班级信息包含班级ID、专业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和学员信息,是常见的教务资源信息和班级信息类型,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对于区别特征3),在所属技术领域,根据服务器端点名考勤管理的需要,客户端还用于将学员在课堂上的出勤信息发送至交互服务器,所述交互服务器用于存储学员的出勤信息,交互服务器还用于根据学员的出勤信息,分析学员在预设时段内的出勤情况以及在各个课程中的出勤情况,以便在服务器端进行学员出勤情况的统计,实现点名考勤管理,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信息交互技术和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手段,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对于区别特征4),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建立学员信息与教师信息的关联,生成班级信息”的技术特征,虽然,对比文件1公开的班级信息生成的方式是教师先建立其所任教的班级,再将属于同一班级的学生加入相应的班级,以建立教师、任教班级与学生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根据预先存储的课程信息、授课教师信息、学员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如专业等)自动建立彼此之间的关联,从而生成班级信息,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由此可知,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得到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2.2、权利要求2、4对权利要求1作了进一步限定,对比文件1公开了以下特征(参见说明书第0092-0094、0108-0109段):教师客户端10根据教师的点名请求和所述待点名的班级生成相应的点名信息;步骤S611:通过预设的方法输出点名信息,例如在课堂的多媒体屏幕上显示点名对象的名字或通过语音合成技术朗读点名对象的名字(相当于“客户端,还用于接收客户端用户对点名信息的点选操作,以语音输出学员的姓名”)。在此基础上,根据点名操作的需要,以语音输出点选操作对应的学员的学员ID,并在客户端显示学员的照片以方便教师核对学员,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基础上,权利要求2、4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2.3、权利要求3、5直接或间接对权利要求1作了进一步限定,对比文件1公开了以下特征(参见说明书第0092-0094、0108-0109段):所述接收所述教师客户端用户在当前课程内容上的点名请求包括:检测所述教师客户端用户在所述当前课程内容上的双指单击操作,或利用陀螺仪检测教师客户端用户的摇一摇操作;将所述双指单击操作或摇一摇操作确定为点名请求。点名请求也可以是其他操作,例如:三指操作等(相当于“客户端,还用于接收客户端用户对点名信息的手势操作”)。在此基础上,根据点名考勤管理的需要,根据预存的手势操作与考勤信息的对应关系,记录手势操作对应的学员的出勤情况,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基础上,权利要求3、5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3、针对复审请求人意见的答复
对于复审请求人陈述的意见,合议组认为:
(1)虽然,对比文件1公开的班级信息生成的方式是教师先建立其所任教的班级,再将属于同一班级的学生加入相应的班级,以建立教师、任教班级与学生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根据预先存储的课程信息、授课教师信息、学员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如专业等)自动建立彼此之间关联,从而生成班级信息,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根据预先存储的课程相关信息自动建立授课教师与待点名班级以及班级学生的对应关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信息自动化技术手段,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设置的自动化处理方式,相应的建立班级和考勤统计的自动化的处理效果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期的。
(2)根据第1条答复意见,复审请求人声称的上述效果“学员的个人信息、年级信息、课程信息与每个课程的授课教师信息进行对应以及对学员的出勤状况进行分析,均是自动完成”,是本领域常用的信息自动化技术手段可以获得的预期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而复审请求人声称的上述效果,即“实现了现场点名的信息化及自动化”在对比文件1中已经取得,对比文件1的方案也不需要教师人工点名,实现班级学员的系统自动点名,因此,对比文件1也能够获得“现场点名的信息化及自动化,无需教师准备纸质点名簿,可以提升现场点名的效率”的效果。
基于以上事实和理由,本案合议组依法作出如下决定。
三、决定
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11月29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可以自收到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