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阻自动化测试系统-复审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一种电阻自动化测试系统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189003
决定日:2019-09-05
委内编号:1F267339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510316999.5
申请日:2015-06-10
复审请求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家电网公司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苏爱华
合议组组长:李璐
参审员:苗文
国际分类号:G01R27/08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如果一项权利要求与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的对比文件相比存在区别,该区别或是在该对比文件给出技术启示的情况下基于本领域公知常识容易想到的,或由其它对比文件公开,或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则该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复审请求涉及申请号为201510316999.5、名称为“一种电阻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本申请的申请日为2015年06月10日,公开日为2015年09月09日,申请人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国家电网公司。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实质审查部门于2018年08月31日发出驳回决定,驳回了本申请,其理由是:权利要求1-2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驳回决定中引用了如下对比文件:
对比文件1:CN201159757Y,公告日期为2008年12月03日;
对比文件2:CN201926754U,公告日期为2011年08月10日。
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申请人于2018年08月14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2项,申请日2015年06月10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5页,说明书附图图1-4,说明书摘要及摘要附图。
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电阻自动化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测量模块、底座、控制模块和数字测试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继电器列阵单元、MCU单元、键盘和LED单元;
在所述控制模块中,所述键盘与MCU单元连接;所述MCU单元又分别与所述继电器列阵单元、LED单元连接;
所述测量模块、底座、控制模块中的继电器列阵单元、数字测试模块依次连接;
所述测量模块,由n×m个Cn×m矩阵式排列并具有标号k的四线法测试夹具组成,用于放置待测电阻器,k为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的标号,k≤n×m;n为所述矩阵的行数,m为所述矩阵的列数;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指令通过所述底座采集所述测量模块的待测电阻数据并控制所述电阻数据的输出;
用户通过所述键盘输入用户指令,所述MCU单元能够根据所述用户指令控制所述继电器列阵单元选择标号为k 1或k-1的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导通并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对应的待测电阻的电阻数据输出至所述数字测试模块;或者所述MCU单元根据所述用户指令控制所述继电器列阵单元依次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导通并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对应的待测电阻的电阻数据输出至所述数字测试模块;
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包括:I 导线、I-导线、U 导线和U-导线;所述I 导线和I-导线,用于测量所述待测电阻电流,所述U 导线和U-导线,用于测量所述待测电阻电压;
底座用于建立测量模块与控制模块的通信连接,包括:可插拔接口和与可插拔接口连接的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所述底座还用于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分为四组,第一组包括Ik 导线、第二组包括Ik-导线、第三组包括Uk 导线和第四组包括Uk-导线;
所述继电器列阵单元,用于分别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四组导线的多路输入转换为单路输出;
所述数字测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所述待测电阻数据通过四线法测量所述待测电阻的阻值并通过接口输出至计算机;
所述LED单元,用于显示所述系统正在测量的待测电阻对应的四线法测试夹具的标号。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开关电源供电。”
驳回决定认为: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相比,区别在于:a、包括底座,测量模块、底座、控制模块中的继电器列阵单元、数字测试模块依次连接;b、控制模块还包括键盘和LED,且键盘与MCU单元连接;所述MCU单元又分别与所述继电器列阵单元、LED单元连接;c、测试模块的测试夹具为四线法测试夹具,并规定矩阵式的行数n、列数m及标号k;d、用户通过所述键盘输入用户指令,,所述MCU单元能够根据所述用户指令控制所述继电器列阵单元选择标号为k 1或k-1的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导通并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对应的待测电阻的电阻数据输出至所述数字测试模块;或者所述MCU单元根据所述用户指令控制所述继电器列阵单元依次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导通并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对应的待测电阻的电阻数据输出至所述数字测试模块;e、限定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组成、底座的组成、功能及继电器列阵单元的功能,并限定数字测试模块和LED 单元的功能及连接。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或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或是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容易想到的,或由对比文件2给出技术启示。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与对比文件2以及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权利要求2是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其附加技术特征是本领域的常用供电方式,因此,从属权利要求2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申请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国家电网公司(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8年11月29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并提交了权利要求书的全文修改替换页,其中将权利要求1和2合并。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
“1. 一种电阻自动化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测量模块、底座、控制模块和数字测试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继电器列阵单元、MCU单元、键盘和LED单元;
在所述控制模块中,所述键盘与MCU单元连接;所述MCU单元又分别与所述继电器列阵单元、LED单元连接;
所述测量模块、底座、控制模块中的继电器列阵单元、数字测试模块依次连接;
所述测量模块,由n×m个Cn×m矩阵式排列并具有标号k的四线法测试夹具组成,用于放置待测电阻器,k为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的标号,k≤n×m;n为所述矩阵的行数,m为所述矩阵的列数;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指令通过所述底座采集所述测量模块的待测电阻数据并控制所述电阻数据的输出;
用户通过所述键盘输入用户指令,所述MCU单元能够根据所述用户指令控制所述继电器列阵单元选择标号为k 1或k-1的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导通并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对应的待测电阻的电阻数据输出至所述数字测试模块;或者所述MCU单元根据所述用户指令控制所述继电器列阵单元依次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导通并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对应的待测电阻的电阻数据输出至所述数字测试模块;
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包括:I 导线、I-导线、U 导线和U-导线;所述I 导线和I-导线,用于测量所述待测电阻电流,所述U 导线和U-导线,用于测量所述待测电阻电压;
底座用于建立测量模块与控制模块的通信连接,包括:可插拔接口和与可插拔接口连接的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所述底座还用于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分为四组,第一组包括Ik 导线、第二组包括Ik-导线、第三组包括Uk 导线和第四组包括Uk-导线;
所述继电器列阵单元,用于分别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四组导线的多路输入转换为单路输出;
所述数字测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所述待测电阻数据通过四线法测量所述待测电阻的阻值并通过接口输出至计算机;
所述LED单元,用于显示所述系统正在测量的待测电阻对应的四线法测试夹具的标号;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开关电源供电。”
复审请求人认为:1、驳回决定中,对于区别特征“包括底座,测量模块、底座、控制模块中的继电器列阵单元、数字测试模块依次连接”的评述说服力不足;2、对于区别特征“控制模块还包括键盘和LED,且键盘与MCU单元连接;所述MCU单元又分别与所述继电器列阵单元、LED单元连接”的评述说服力不足;3、对比文件1中不存在“在不考虑不同被测料号时”这一前提;4、对比文件2给出的启示并不包括“利用四线法测试夹具对被测电阻器进行四线法电阻测量时”这一技术特征;5、本申请具有能够有效排除引线电阻和接线电阻的影响,解决了无法在电阻器上直接编号分组且电阻器容易丢失的问题、解决了更换测试电阻困难的问题和提高测量效率的优异效果。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12月04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原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经前置审查,原审查部门坚持原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于2019年06月12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指出: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区别在于:(1)测量模块是由n×m个矩阵式排列并具有标号k的四线法测试夹具组成,k为四线法测试夹具的标号,;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包括:I 导线、I-导线、U 导线和U—导线;所述I 导线和I-导线,用于测量所述待测电阻电流,所述U 导线和U-导线,用于测量所述待测电阻电压。(2)控制模块还包括键盘和LED单元,键盘与MCU单元连接,MCU单元与LED单元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指令采集测量模块的待测电阻数据并控制电阻数据的输出,用户通过键盘输入用户指令,MCU单元能够根据用户指令控制继电器列阵单元选择标号为k 1或k-1的四线式测试夹具的导线导通并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对应的待测电阻的电阻数据输出至数字测试模块;或者所述MCU单元根据所述用户指令控制所述继电器列阵单元依次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导通并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对应的待测电阻的电阻数据输出至所述数字测试模块;所述LED单元,用于显示所述系统正在测量的待测电阻对应的四线法测试夹具的标号;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开关电源供电。(3)底座包括可插拔接口和与可插拔接口连接的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所述底座还用于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分为四组,第一组包括Ik 导线、第二组包括Ik-导线、第三组包括Uk 导线和第四组包括Uk-导线。 所述区别技术特征或在对比文件1其它实施方式给出技术启示的情况下基于本领域公知常识容易想到的,或被对比文件2公开,或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与对比文件2和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对于复审请求人的意见陈述,合议组认为:复审请求人所认为的评述说服力不足的技术特征已被对比文件1和2公开;针对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的评述正是基于为解决不同被测电阻测量的前提;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比文件1公开的“四线法电阻测量”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基于对比文件2给出的技术启示,能够想到计算机通过键盘输入指令,使得控制电路H根据用户指令来控制继电器动作使被测电阻导通;对于本申请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有的对比文件已经实现,有的基于本领域公知常识能够预见。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7月26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未修改申请文件。
复审请求人认为:1、对于区别特征(2)的评述,认为这一曲折、复杂的长长推导过程应当说就是导出这一组区别技术特征难度不可忽视的直接证据;2、对于区别特征(3),现有技术中没有给出“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分为四组”的技术需求或技术启示。3、对于区别特征(1)的性质的认定结论有些牵强;4、本申请具有如下优异效果:能够有效的排除引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对电阻值测量的影响,能够解决贴片电阻器体积太小无法在电阻器上直接编号分组且电阻器容易丢失的问题,以及能够解决高低温环境下更换测试电阻困难的问题,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电阻器的测量效率。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审查文本的认定
由于复审请求人在2018年11月29日提交复审请求时提交了权利要求书的全文修改替换页,因此,本复审决定所针对的文本为:复审请求人于2018年11月29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项,于申请日2015年06月10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5页,说明书附图图1-4,说明书摘要及摘要附图。
关于本申请是否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与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的对比文件相比存在区别,该区别或是在该对比文件给出技术启示的情况下基于本领域公知常识容易想到的,或由其它对比文件公开,或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则该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
具体到本案:
(1)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电阻自动化测试系统,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可测试精密电阻的万用测试装置,并具体公开了如下内容(参见说明书第1页第9行-第2页第18行,图1-6):参见图1至图4中,一般电路板测试用的万用测试机针盘A上的复数电子检测点A1是成点矩阵排列,点矩阵排列的针盘A上装有探针A2,其整体构造是由被测物的被测点和多层导引板B所组成,其导引板多层导引板B间有间隔支柱B1隔开一段距离,且治具上面插有线针,所述的线针被导引板B导引成垂直或倾斜的导引到万用测试机的点矩阵电子检测点上。测试精密电阻时需使用四线式的测试方法,必须扎(连接)四根探针D1(如图5所示)连接至四线式电阻测量电表E。万用测试机上的电子检测点是通过晶体管来做开关切换,把要测量电阻用的电表或电路通过晶体管开关F的切换动作,切换到要测量的点上(如图6所示)。万用测试机上的点矩阵检测点在制作时已作好且锁在机台上。如果要从某些测试点上来进行四线式电阻测量,需从万用测试机的机台上的点矩阵检测点拉线到四线式电阻测量电表(或电路)。为解决四线式电阻测量问题则必须依照每组不同的料号来制作出专用的测试治具,一般测试动作完成后,再将被测物移到四线式电阻测量专用测试治具上来进行测试。另外,如图6所示,计算机传送数据给控制电路H,由H(控制电路)控制晶体管切换开关对电子检测点进行选择,输出到四线式电阻测量电表E,四线式电阻测量电表将测得的电阻值传送到计算机。
将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与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相比对,其中,控制电路H相当于权利要求1中的MCU单元,做开关切换的晶体管相当于继电器列阵单元,控制电路H和晶体管的组合相当于权利要求1中的控制模块,H(控制电路)与晶体管连接相当于公开了“MCU单元与继电器列阵单元连接”。
如图3所示,针盘A上成点矩阵排列的复数电子检测点A1通过探针A2与电子检测卡片C连接,其中“成点矩阵排列的复数电子检测点A1和探针A2”相当于权利要求1的“由n×m个Cn×m矩阵式排列的测量模块,n为矩阵的行数,m为矩阵的列数”;由图2所示,针盘A上放置被测物的被测点和多层导引板B,相当于测量模块用于放置待测电阻器。
针盘A相当于底座;针盘A上的电子检测点与晶体管F连接相当于底座用于建立测量模块与控制模块的通信连接;控制电路H控制晶体管做开关切换,把要测量电阻用的电表或电路通过晶体管开关F的切换动作,切换到要测量的点上,相当于“控制模块通过底座采集测量模块的待测电阻数据”和“所述继电器列阵单元,用于将测试点引出导线的多路输入转换为单路输出”。
“四线式电阻测量电表E”相当于“数字测试模块”;由对比文件1图6可确定,四线式电阻测量电表E用于接收控制电路H控制传送的待测电阻数据通过四线法测量并将测得电阻值传送给计算机,相当于公开了权利要求1中的“所述数字测试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所述待测电阻数据通过四线法测量所述待测电阻的阻值并通过接口输出至计算机”。
如图6所示,基于从测试点D引出的探针D1、晶体管F、四线式电阻测量电表E的连接关系以及结合图3中测量点与针盘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测量模块、底座、控制模块中的继电器列阵单元、数字测试模块依次连接”。
由上可知,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区别在于:(1)测量模块是由n×m个Cn×m矩阵式排列并具有标号k的四线法测试夹具组成,k为四线法测试夹具的标号,k≤n×m;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包括:I 导线、I-导线、U 导线和U-导线;所述I 导线和I-导线,用于测量所述待测电阻电流,所述U 导线和U-导线,用于测量所述待测电阻电压。(2)控制模块还包括键盘和LED单元,键盘与MCU单元连接,MCU单元与LED单元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指令采集测量模块的待测电阻数据并控制电阻数据的输出,用户通过键盘输入用户指令,MCU单元能够根据用户指令控制继电器列阵单元选择标号为k 1或k-1的四线式测试夹具的导线导通并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对应的待测电阻的电阻数据输出至数字测试模块;或者所述MCU单元根据所述用户指令控制所述继电器列阵单元依次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导通并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对应的待测电阻的电阻数据输出至所述数字测试模块;所述LED单元,用于显示所述系统正在测量的待测电阻对应的四线法测试夹具的标号;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开关电源供电。(3)底座包括可插拔接口和与可插拔接口连接的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所述底座还用于将所述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分为四组,第一组包括Ik 导线、第二组包括Ik-导线、第三组包括Uk 导线和第四组包括Uk-导线。
由此确定,本申请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被测电阻的重复拆装和易于丢失;如何实现电阻测试的人为控制;如何使导线布置更加整齐,方便维护和识别。
对于区别特征(1),根据上述评述,对比文件1中是通过对固定在针盘上的点矩阵检测点进行选通采用四线式电阻测量电表E测量被测物的被测点的电阻。对比文件1还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2页第2段):每个被测料号的被测点地址都不尽相同,每当测试到不同料号时就必须把线材重复的拆装,导致在实际上改装上增加许多困难度,所以在业界几乎不太可能采取此等做法。由此可见,对比文件1中提出了针对不同料号通过重复拆装的方式测量电阻是不可取的。而对于电阻形式来说,除了对比文件1中的电路板,还有电阻元件,诸如插件电阻器和贴片电阻器。本领域公知,对于电阻元件的测量,为了在电阻测量中解决电阻的固定连接问题,需要用到测试夹具。现实中根据被测件的种类已经存在多种类型的测试夹具。为了选择最合适的DUT测试夹具,要考虑接触的物理布局。测试夹具的接触端(DUT连接)可以是2端,也可以是4端,以适合不同的应用(可参见文献1:“信号完整性测量技术”,孙灯亮,第160-164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1日)。同样,对于电阻元件来说,如果重复拆装地测量电阻则效率低下,也是不可取的。对比文件1中公开了针盘上的检测点是成点矩阵排列的方式,通过控制器控制晶体管开关F的切换动作实现需要测量的被测点的选通,给出了将多个被测点组成矩阵批量测量的启示,那么,基于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为了实现电阻元件的高效测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对应对比文件1中针盘上成点矩阵的检测点设置多个由测试夹具夹持的电阻元件。这样,就不需要重复拆装电阻元件,实现了高效自动的测量。另外,对比文件1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参见说明书第5页第7-8行,图7-10)公开了另一技术方案:可测试精密电阻的万用测试装置,包含有一针盘组1,一端与测试设备连接,其针盘组上布设有矩阵排列的测试点11,每一测试点11上预先定义有独立编号。那么,为快速识别被测电阻,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容易想到对测试夹具进行标号k,而k满足k≤n×m。由于是采用四线式电阻测量电表进行测量,那么测试夹具也应相应的设置成四线法测试夹具。本领域公知,四线式电阻测量电路需要从电阻引出两条导线测试被测电阻的电压,再引出两条导线测试被测电阻的电流,那么,在采用测试夹具的情况下,为实现四线法电阻测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将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相应地设置为包括:I 导线、I-导线、U 导线和U-导线,I 导线和I-导线,用于测量待测电阻电流,U 导线和U-导线,用于测量所述待测电阻电压。
对于区别特征(2),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智能型配电网短路故障指示器功能检测装置,属于自动化检测领域,其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参见说明书第0025-0028段,图1-3、5):检测装置包括指示灯1、按键2、显示器3、智能控制模块4、继电器矩阵6和外壳9,外壳9的前面板上设有与智能控制模块4相连接的指示灯1、按键2和显示器3。智能控制模块4包括核心处理器、继电器输出驱动模块、显示器驱动芯片、显示器接口和键盘接口。当核心处理器控制键盘接口进行信号的输入和输出。核心处理单片机采用16位单片机,内部的软件按照事先确定的逻辑顺序驱动相应的功率放大三极管导通或关断,从而驱动继电器矩阵中的相应继电器动作。单片机的I/0口直接接到显示器驱动芯片,由该芯片驱动LED显示器3进行显示工作。当键盘2上的某个按键被按下时,与之相连的核心处理单片机相应的I/O口电平就会由低变高,单片机从而得到指令,然后按照该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完成相关测试工作。利用按键可以选择已经存在智能控制模块中的实现设置好的20种脉冲序列被用来测试故障指示器,智能控制模块4用来根据设置的脉冲序列模式产生控制信号来控制继电器矩阵6中的继电器,驱动继电器矩阵6中相应的继电器动作,这些继电器将不同的可调电阻接入电流回路。
在对比文件2中,检测装置相当于权利要求1中的控制模块,按键2相当于键盘,LED显示器3相当于LED单元,智能控制模块的核心处理器相当于MCU单元,按键2和显示器3与智能控制模块4相连接相当于公开了权利要求1中的“键盘与MCU单元连接,MCU单元与LED单元连接”,“当键盘2上的某个按键被按下时,与之相连的核心处理单片机相应的I/O口电平就会由低变高,单片机从而得到指令,然后按照该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完成相关测试工作”,以及“核心处理单片机按照按键选择的脉冲序列模式产生控制信号来控制继电器矩阵中的继电器, 这些继电器将不同的可调电阻接入电流回路”相当于公开了“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指令进行测试,用户通过键盘输入用户指令,MCU单元能够根据用户指令控制继电器列阵单元选择不同的电阻”。上述特征所起的作用与在本申请中为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所起的作用相同,都是为了实现测试的人为控制。由此可见,对比文件2给出了通过键盘输入用户指令实现对继电器列阵单元的控制来达到预期的测试的技术启示。基于对比文件2的技术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在对比文件1结合配置有标号的四线式测试夹具的基础上,通过键盘输入指令控制晶体管切换开关,使相应标号四线式测试夹具的导线导通来实现测试夹具对应待测电阻的电阻数据输出至四线式电阻测量电表E,并通过LED单元显示正在测量的待测电阻对应的四线法测试夹具的标号。而在某一标号的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选通时是直接选择导通还是各导线依次导通,这都是常规的导通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而通过开关电源为控制模块供电则是常规的供电方式。
对于区别特征(3),对于承载电子元件的线路板,为方便拆卸,通过设置可插拔接口来实现与外部设备的线路连接,这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而在存在多个导线的情况下,容易接线混乱,为了使导线布置整齐清晰,也便于维护和识别,将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多个导线以分组的方式布置,这也是实际线路布置时常采用的技术手段。
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和本领域公知常识获得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是显而易见的,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2)对于复审请求人的意见陈述,合议组认为:
①对于权利要求1的评述逻辑,首先是在对比文件1公开的一种可测试精密电阻的万用测试装置的基础上,基于对比文件1另一技术方案的技术启示,对四线式测试夹具预先进行标号,采用多个测试夹具夹持贴片电阻器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另外对比文件2公开了通过按键使单片机获得指令控制继电器矩阵中的继电器,从而将不同可调电阻接入电流回路,完成相关测试工作,给出了通过输入用户指令实现对继电器列阵单元的控制实现对不同电阻进行检测的启示。也就是说,本领域技术人员从对比文件1出发,为了解决被测电阻的重复拆装和易于丢失以及实现电阻测试的人为控制和使导线布置更加整齐的技术问题,在对比文件2的技术启示下以及基于本领域公知常识,有动机改进对比文件1,从而获得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是显而易见的。
②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采用四线式电阻测量电表进行测量,本领域公知,四线式电阻测量电路需要从电阻引出两条导线测试被测电阻的电压,再引出两条导线测试被测电阻的电流,那么,在采用测试夹具的情况下,为实现四线法电阻测量,每个测试夹具需要引出四条导线,而实现矩阵排列的电阻测量,对于夹持电阻的多个四线法测试夹具引出的四种导线,为了使导线布置整齐清晰,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将相同的导线设置在一组,相应地,就需要将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分为四组。
③对于区别特征(1)的评述,旨在表明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通过对固定在针盘上的点矩阵检测点进行选通,采用四线式电阻测量电表E测量被测物的被测点的电阻,由于对比文件1提出了针对不同料号通过重复拆装的方式测量电阻是不可取的,给了本领域技术人员这样的启示:为了实现电阻元件的高效测量,不会采用重复拆装的方式,而是基于本领域公知常识采用测试夹具夹持贴片电阻的方式。在对比文件1中的检测点成点矩阵形式的基础上,夹持贴片电阻的测试夹具也相应地呈矩阵式排列。对四线法测试夹具进行标号则是基于对比文件1另一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对矩阵排列的每一测试点预先定义有独立编号的技术启示。而四线法测试夹具的导线的组成则是基于四线法电阻测量电路的测量原理,为了从相应夹持电阻引出I 导线、I-导线、U 导线和U—导线而相应设置的。
④对于复审请求人所声称的优异效果,首先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四线法测量待测电阻,因此其已能够实现有效排除引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对电阻值测量影响的技术效果,其次,对比文件1还给出了对矩阵式排列的检测点进行独立编号的技术启示,相应地,也能预见其技术效果;进一步地,对比文件1还公开了控制电路控制晶体管做开关切换实现待测电阻的测量,而基于公知常识采用矩阵式四线法测试夹具夹持电阻的情况下,解决测试电阻更换困难和提高电阻器测量效率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预见的。
因此,复审请求人的理由得不到合议组的支持。

三、决定
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 年08月31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