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信息化生产无线监测系统-复审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一种农业信息化生产无线监测系统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188706
决定日:2019-09-02
委内编号:1F290609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610122214.5
申请日:2016-02-23
复审请求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邓薇
合议组组长:刘洋
参审员:贺晓锋
国际分类号:G05D27/02,G01D21/02,G08C17/02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22条3款
决定要点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方案与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的对比文件相比存在区别技术特征,而该区别技术特征中的一部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其它对比文件的内容易于想到的,其余部分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则该权利要求相对于这些对比文件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全文:
本复审请求涉及申请号为201610122214.5,名称为“一种农业信息化生产无线监测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申请人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本申请的申请日为2016年02月23日,公开日为2016年05月25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实质审查部门于2018年06月05日发出驳回决定,驳回了本申请,其理由是:权利要求1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驳回决定引用如下3篇对比文件:
对比文件1:CN204440130U,公告日为:2015年07月01日;
对比文件2:CN105183045A,公开日为:2015年12月23日;
对比文件3:“基于单片机的温室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胡景华,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I140-509,2013年6月。
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2018年03月07日提交的权利要求1,申请日2016年02月23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39段,说明书摘要,说明书附图1,摘要附图。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农业信息化生产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象站、控制中心、数据平台、无线传输、大棚现场数据采集、环境传感器、IP网络摄像头、数字式显示屏和控制器,所述气象站通过信号线与控制中心相连,所述控制中心通过数据平台经无线传输分别与大棚现场数据采集、环境传感器、IP网络摄像头、数字式显示屏和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中心设置有用户PC终端和监控主机,所述数据平台包括视频监测、空间数据场、历史数据、错误报告和远程控控制,所述环境传感器包括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PH值传感器、CO2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卷帘控制系统、自动浇灌系统和自动通风系统;所述控制中心还连接设置有无线短信应急报警和无线手机温室查询;所述IP网络摄像头通过无线传输与视频监测相连,所述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PH值传感器、CO2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通过无线传输分别与视频监测、空间数据场、历史数据、错误报告和远程控控制相连;
所述气象站包括室外温度、室外湿度、室外光照辐射、风速、风向、雨雪信号和雨量信号,用于采集室外环境参数,根据当地地势不同使用的气象站的个数以及型号有所差异;所述温室内布置环境传感器根据客户温度或者大棚的面积不同使用的传感器的个数也有所差异;所述大棚现场数据采集内设置有温室采集器,可采集以上室内传感器的所有数据并实时进行传输;温室采集器采用先进的数据转存技术,环境数据循环的存储在控制器上,除可以实时监测外,只要每若干天开一次计算机,数据将自动上传到PC终端,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间隔在1——-999分钟间客任意选择;任何一个传感器均可以被设定记录;记录的数据可以导出EXECL报表;同时,可以生成全日、全周、全月的变化趋势曲线图;所述控制中心通过远程控制经控制器来进行控制卷帘控制系统、自动浇灌系统和自动通风系统;实现对温室的天窗、侧窗、内外遮阳幕、微雾、风机、加热系统、环流风机等温室设备进行控制,完成温室的通风降温、加热、除湿、灌溉、启闭内外遮阳幕,大风雨雪时强制关窗及传感器故障报警等控制功能;所述数字式显示屏悬挂在温室里,能用大尺寸高亮度数码管的方式醒目的显示温室实时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同时,在出现高温、低温、高湿、低湿时,进行警灯闪烁报警;所述无线短信应急报警就是当园区任何一个温室出现高温、低温以及其他报警时,无线短信应急报警系统会迅速将报警短信发给园区管理人员以及温室园艺师等若干相关人员;所述无线手机温室查询就是用户通过手机上网方式,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实时查看温室的实时环境信息和影像信息。”
申请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8年09月11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同时修改了权利要求书,在原始申请文件权利要求的基础上,将从属权利要求2、4和7的附加技术特征增加到独立权利要求1中,并删除了权利要求2、4、7,重新对权利要求进行了编号。复审请求人认为:(1).对比文件1没有公开“所述气象站包括室外温度、室外湿度、室外光照辐射、风速、风向、雨雪信号和雨量信号,用于采集室外环境参数,根据当时地势不同使用的气象站的个数以及型号有所差异”,对比文件2公开的气象站也没有包括雨雪信号。(2).对比文件1没有公开“所述大棚现场数据采集内设置有温室采集器,可采集以上室内传感器的所有数据并实时进行传输;温室采集器采用先进的数据转存技术,环境数据循环的存储在控制器上,除可以实时监测外,只要每若干天开一次计算机,数据将自动上传到PC终端,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间隔在1——-999分钟间客任意选择;任何一个传感器均可以被设定记录;记录的数据可以导出EXECL报表;同时,可以生成全日、全周、全月的变化趋势曲线图”,对比文件1仅仅记载了采集器可以对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存储和显示,并未记载本申请中的采用数据转存技术,也没有给出启示。而且本申请采用数据转存技术,环境数据循环的存储在控制器上,除可以实时监测外,可以若干天开一次计算机自动上传到PC终端。对比文件2不具备上述效果。(3).对比文件1没有公开“所述无线短信应急报警就是当园区任何一个温室出现高温、低温以及其他报警是,无线短信应急报警系统会迅速将报警短信发给园区管理人员以及温室园艺师等若干相关人员”。
复审请求时新修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农业信息化生产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象站、控制中心、数据平台、无线传输、大棚现场数据采集、环境传感器、IP网络摄像头、数字式显示屏和控制器,所述气象站通过信号线与控制中心相连,所述控制中心通过数据平台经无线传输分别与大棚现场数据采集、环境传感器、IP网络摄像头、数字式显示屏和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中心设置有用户PC终端和监控主机,所述数据平台包括视频监测、空间数据场、历史数据、错误报告和远程控控制,所述环境传感器包括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PH值传感器、CO2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卷帘控制系统、自动浇灌系统和自动通风系统;所述控制中心还连接设置有无线短信应急报警和无线手机温室查询;所述IP网络摄像头通过无线传输与视频监测相连,所述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PH值传感器、CO2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通过无线传输分别与视频监测、空间数据场、历史数据、错误报告和远程控控制相连;
所述气象站包括室外温度、室外湿度、室外光照辐射、风速、风向、雨雪信号和雨量信号,用于采集室外环境参数,根据当地地势不同使用的气象站的个数以及型号有所差异;
所述大棚现场数据采集内设置有温室采集器,可采集以上室内传感器的所有数据并实时进行传输;温室采集器采用先进的数据转存技术,环境数据循环的存储在控制器上,除可以实时监测外,只要每若干天开一次计算机,数据将自动上传到PC终端,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间隔在1---999分钟间客任意选择;任何一个传感器均可以被设定记录;记录的数据可以导出EXECL报表;同时,可以生成全日、全周、全月的变化趋势曲线图;
所述无线短信应急报警就是当园区任何一个温室出现高温、低温以及其他报警时,无线短信应急报警系统会迅速将报警短信发给园区管理人员以及温室园艺师等若干相关人员。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信息化生产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内布置环境传感器根据客户温度或者大棚的面积不同使用的传感器的个数也有所差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信息化生产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中心通过远程控制经控制器来进行控制卷帘控制系统、自动浇灌系统和自动通风系统;实现对温室的天窗、侧窗、内外遮阳幕、微雾、风机、加热 系统、环流风机等温室设备进行控制,完成温室的通风降温、加热、除湿、灌溉、启闭内外遮阳幕,大风雨雪时强制关窗及传感器故障报警等控制功能。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信息化生产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式显示屏悬挂在温室里,能用大尺寸高亮度数码管的方式醒目的显示温室实时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同时,在出现高温、低温、高湿、低湿时,进行警灯闪烁报警。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信息化生产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手机温室查询就是用户通过手机上网方式,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实时查看温室的实时环境信息和影像信息。”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09月26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原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原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书中坚持原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于2019年01月23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指出: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相比,区别在于:(1)控制中心设置有用户PC终端,系统还包括气象站、数字式显示屏,气象站通过信号线与控制中心相连,控制中心通过数据平台经无线传输与数字式显示屏相连;环境传感器还包括雨量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气象站包括室外温度、室外湿度、室外光照辐射、风速、风向、雨雪信号和雨量信号,用于采集室外环境参数,根据当地地势不同使用的气象站的个数以及型号有所差异;无线短信应急报警就是当园区任何一个温室出现高温、低温以及其他报警时,无线短信应急报警系统会迅速将报警短信发给园区管理人员以及温室园艺师等若干相关人员;控制中心设置有监控主机,通过无线传输分别与视频监测、空间数据场、历史数据、错误报告和远程控制相连,控制中心还连接设置有无线短信应急报警和无线手机温室查询;(2)温室采集器采用先进的数据转存技术,环境数据循环的存储在控制器上,除可以实时监测外,只要每若干天开一次计算机,数据将自动上传到PC终端,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间隔在1-999分钟间客任意选择;任何一个传感器均可以被设定记录;记录的数据可以导出EXECL报表;同时,可以生成全日、全周、全月的变化趋势曲线图。其中,区别特征(1)部分被对比文件1的另一个实施例公开,部分被对比文件2公开,部分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区别特征(2)部分被对比文件3公开,部分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权利要求1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2-5的附加技术特征或者被对比文件1-2公开,或者为本领域的惯用技术手段,因此从属权利要求2-5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复审请求人未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的复审通知书指定的期限内答复,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63条第1款的规定,该复审请求视为撤回。2019年06月28日,复审请求人就上述专利申请提交复审恢复权利请求书、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及意见陈述,经审查,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6条第2款的规定,同意恢复权利。复审请求人在复审通知书针对权利要求的基础上,将从属权利要求5的附加技术特征增加到独立权利要求1中,并删除了权利要求5。修改后独立权利要求1的内容如下:
“1. 一种农业信息化生产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象站、控制中心、数据平台、无线传输、大棚现场数据采集、环境传感器、IP网络摄像头、数字式显示屏和控制器,所述气象站通过信号线与控制中心相连,所述控制中心通过数据平台经无线传输分别与大棚现场数据采集、环境传感器、IP网络摄像头、数字式显示屏和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中心设置有用户PC终端和监控主机,所述数据平台包括视频监测、空间数据场、历史数据、错误报告和远程控控制,所述环境传感器包括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PH值传感器、CO2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卷帘控制系统、自动浇灌系统和自动通风系统;所述控制中心还连接设置有无线短信应急报警和无线手机温室查询;所述IP网络摄像头通过无线传输与视频监测相连,所述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PH值传感器、CO2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通过无线传输分别与视频监测、空间数据场、历史数据、错误报告和远程控控制相连;
所述气象站包括室外温度、室外湿度、室外光照辐射、风速、风向、雨雪信号和雨量信号,用于采集室外环境参数,根据当地地势不同使用的气象站的个数以及型号有所差异;
所述大棚现场数据采集内设置有温室采集器,可采集以上室内传感器的所有数据并实时进行传输;温室采集器采用先进的数据转存技术,环境数据循环的存储在控制器上,除可以实时监测外,只要每若干天开一次计算机,数据将自动上传到PC终端,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间隔在1---999分钟间客任意选择;任何一个传感器均可以被设定记录;记录的数据可以导出EXECL报表;同时,可以生成全日、全周、全月的变化趋势曲线图;
所述无线短信应急报警就是当园区任何一个温室出现高温、低温以及其他报警时,无线短信应急报警系统会迅速将报警短信发给园区管理人员以及温室园艺师等若干相关人员;
所述无线手机温室查询就是用户通过手机上网方式,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实时查看温室的实时环境信息和影像信息。”
复审请求人认为:
(1).对比文件1没有公开“所述气象站包括室外温度、室外湿度、室外光照辐射、风速、风向、雨雪信号和雨量信号,用于采集室外环境参数,根据当时地势不同使用的气象站的个数以及型号有所差异”,对比文件2公开的气象站也没有包括雨雪信号,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面对对比文件2时也不会想到对雨雪信号的采集。
(2).对比文件1没有公开“所述大棚现场数据采集内设置有温室采集器,可采集以上室内传感器的所有数据并实时进行传输;温室采集器采用先进的数据转存技术,环境数据循环的存储在控制器上,除可以实时监测外,只要每若干天开一次计算机,数据将自动上传到PC终端,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间隔在1——-999分钟间客任意选择;任何一个传感器均可以被设定记录;记录的数据可以导出EXECL报表;同时,可以生成全日、全周、全月的变化趋势曲线图”,对比文件1仅仅记载了采集器可以对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存储和显示,并未记载本申请中的采用数据转存技术,也没有给出启示。所引用的书籍《农业之魂大地长歌-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当代农业》中只是介绍了数据处理的含义,并未公开具体时如何处理的。而且本申请采用数据转存技术,环境数据循环的存储在控制器上,除可以实时监测外,可以若干天开一次计算机自动上传到PC终端。
(3).对比文件1没有公开“所述无线短信应急报警就是当园区任何一个温室出现高温、低温以及其他报警是,无线短信应急报警系统会迅速将报警短信发给园区管理人员以及温室园艺师等若干相关人员”。对比文件1虽然公开了自动报警模块,但是并未记载是如何实现报警的;一般情况下,是某一实时检测值超过设定阈值时蜂鸣报警,而本申请是通过短信的方式通知园区管理人员,这样更加迅速快捷。
(4).对比文件1没有公开“所述无线手机查询就是用户通过手机上网方式,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实时查看温室的实时环境信息和影像信息”。对比文件2公开了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的方式将报警信息发送至管理人员的手机,但是并没有公开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的形式实时查看环境信息和影像信息。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请求人在复审程序中,于2018年09月11日及2019年06月28日提交了权利要求书全文修改替换页,经审查,该修改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因此本决定是以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6月28日提交的权利要求1-4项,申请日2016年02月23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39段,说明书摘要,说明书附图1,摘要附图为基础作出。
关于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方案与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的对比文件相比存在区别技术特征,而该区别技术特征中的一部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其它对比文件的内容易于想到的,其余部分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则该权利要求相对于这些对比文件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具体到本案:
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农业信息化生产无线监测系统。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农业管理系统,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说明书0017-0018段、图1-2):
一种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农业管理系统,它包括远程控制终端、数据传输设备、信息采集设备,远程控制终端包括视频监控模块、空间数据场模块、历史数据模块、错误报告模块、自动报警模块和远程控制模块,视频监控模块连接有IP网络摄像头,远程控制模块连接有控制设备,控制设备包括灌溉设备、卷帘设备、施肥设备、二氧化碳生产设备、补光设备、换气设备和加湿设备,远程控制终端与数据传输设备连接,数据传输设备设置有无线传输模块,数据传输设备与信息采集设备连接,信息采集设备设置有土壤墒情采集模块,土壤墒情采集模块包括土壤水分检测装置、空气温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和土壤PH值传感器(参见说明书0017段);
信息采集模块通过土壤水分检测装置、空气温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和土壤PH值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土壤的水分含量、空气的温度、空气的湿度、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光照强度和土壤中PH值进行实时记录,并利用数据传输设备通过GPRS无限通信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远程控制终端,远程控制终端设置的空间数据模块将数据接收,并储存到历史数据模块中,远程控制终端接受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当需要具体操作时,自动报警模块自动报警,同时通过远程控制模块进行远程控制灌溉设备、卷帘设备、施肥设备、二氧化碳生产设备、补光设备、换气设备和加湿设备的操作;远程控制终端设置的视频监控模块实现了通过IP网络摄像头对农作物实时有效的监控,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管理(参见说明书0018段);
由此可见,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农业管理系统,相当于本申请的农业信息化生产无线监测系统;
对比文件1公开了远程控制终端包括视频监控模块、空间数据场模块、历史数据模块、错误报告模块和远程控制模块;相当于本申请的数据平台,数据平台包括视频监测、空间数据场、历史数据、错误报告和远程控制;
所述的控制设备包括灌溉设备、卷帘设备、换气设备;相当于本申请的所述控制器包括动浇灌系统、卷帘控制系统、自动通风系统;
所述的信息采集设备设置有土壤熵情采集模块,包括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水分处理单元和插杆、空气温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和土壤PH值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通过土壤水分检测装置、空气温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和土壤PH值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土壤的水分含量、空气的温度、空气的湿度、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光照强度和土壤中PH值进行实时记录,并利用数据传输设备通过GPRS无限通信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远程控制终端,远程控制终端设置的空间数据模块将数据接收,并储存到历史数据模块中,远程控制终端接受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相当于本申请的所述环境传感器包括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CO2传感器;所述大棚现场数据采集内设置有温室采集器,可采集以上室内传感器的所有数据并实时进行传输;
信息采集模块利用数据传输设备通过GPRS无线通信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远程控制终端;相当于本申请的所述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CO2传感器通过无线传输分别与视频监测、空间数据场、历史数据、错误报告和远程控制相连;
所述的视频监控模块连接有IP网络摄像头,远程控制终端设备的视频监控模块实现了通过IP网络摄像头对农作物实时有效的监控;相当于本申请的所述IP网络摄像通过无线传输与视频监测相连;
该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所公开的技术内容相比,其区别在于:(1)控制中心设置有用户PC终端,系统还包括气象站、数字式显示屏,气象站通过信号线与控制中心相连,控制中心通过数据平台经无线传输与数字式显示屏相连;环境传感器还包括雨量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气象站包括室外温度、室外湿度、室外光照辐射、风速、风向、雨雪信号和雨量信号,用于采集室外环境参数,根据当地地势不同使用的气象站的个数以及型号有所差异;无线短信应急报警就是当园区任何一个温室出现高温、低温以及其他报警时,无线短信应急报警系统会迅速将报警短信发给园区管理人员以及温室园艺师等若干相关人员;控制中心设置有监控主机,通过无线传输分别与视频监测、空间数据场、历史数据、错误报告和远程控制相连,控制中心还连接设置有无线短信应急报警和无线手机温室查询;
(2)温室采集器采用先进的数据转存技术,环境数据循环的存储在控制器上,除可以实时监测外,只要每若干天开一次计算机,数据将自动上传到PC终端,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间隔在1-999分钟间客任意选择;任何一个传感器均可以被设定记录;记录的数据可以导出EXECL报表;同时,可以生成全日、全周、全月的变化趋势曲线图;
(3)无线手机查询就是用户通过手机上网方式,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实时查看温室的实时环境信息和影像信息。
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该权利要求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智能监测和控制。
针对区别技术特征(1),对比文件1的另一个实施例公开了(参见说明书0020段):远程控制终端为PC机;相当于本申请的控制中心设置有用户PC终端;对比文件2公开了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生产管理控制系统,并具体公开了(参见说明书0004-0015段、图1):本发明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生产管理控制系统,包括布置在农产品温室外的气象环境采集装置,包括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室外光照强度传感器和室外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因此对比文件2公开了包括气象站,气象站包括室外温度、室外湿度、室外光照辐射、风速、风向、雨量信号,用于采集室外环境参数),在农产品温室内部署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室内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和室内光照强度传感器,采集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室内光照等信息,在农产品温室内部署生产环境采集装置一套,实现对温室内环境内部全程实时监测,信息发布系统包括大屏幕拼接系统和安装有物联网环境监控管理平台的计算机(因此对比文件2公开了数字式显示屏);将采集到的各种生长环境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运算,如果满足了某种病虫害的发生条件,就会发出预警,并给出防控建议,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收到发送给管理员,提示管理员进行操作(因此对比文件2公开了所述控制中心还连接设置有无线短信应急报警,将报警短信发给园区管理人员),并且所公开的上述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2中和在该权利要求中所起的作用相同,因此,对比文件2给出了将上述技术特征应用于对比文件1 的启示;另外,控制中心除设置PC机,还设置监控主机属于本领域惯用技术手段;众所周知,雨雪天气也对农作物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监测中,需要监测的气象环境还包括雨雪天气信号是本领域的惯用手段;对比文件2中公开了气象环境采集装置包括雨量传感器,类似的,温室内环境传感器也可包括雨量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这属于本领域的惯用手段,并且将得到的感测量同其它环境传感量相同,也通过无线传输分别与视频监测、空间数据场、历史数据、错误报告和远程控控制相连,这也是显而易见的;控制中心通过信号线与气象站相连,通过数据平台经无线传输与数字式显示屏相连,这种连接手段属于本领域的常规设置;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当地地势不同,使用的气象站的个数以及型号有所差异,这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在对比文件2公开了出现异常时,通过无线短信向管理员报警的基础上,报警触发条件为任何一个温室的高温、低温或其他报警是本领域的惯用手段。
针对区别技术特征(2),对比文件3公开了基于单片机的温室数据采集系统,并具体公开了(参见第4页、图1):“温室数据采集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位于温室现场的采集器和监控室内的上位PC机。采集器对各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存储和显示,并和上位PC机进行通信”;对比文件3还公开了“上位PC机通过组态软件对采集器传送来的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在上位机上能观测温室现场每一个环境因子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生成环境因子的实时趋势曲线和历史趋势曲线,当某一个因子超过上下限时,能自动报警等”,即对比文件3公开了温室采集器和PC终端,对各个传感器的信号处理和记录,并成实时趋势曲线和历史趋势曲线,在对比文件3公开内容的基础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采用数据转存属于本领域常规的物联网农业平台设计技术,例如:书籍《农业之魂 大地长歌-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当代农业(1949-2009)》中农业技术现代化领域关键技术创新部分记载:“数据处理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其他设备的控制、数据的整合、数据的转存等都是在该模块下完成”;在具体操作中,确定开机间隔、客户选择记录间隔时间,导出excel表格等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针对区别特征(3),对比文件2公开了(参见说明书0015段):将采集到的各种生长环境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运算,如果满足了某种病虫害的发生条件,就会发出预警,并给出防控建议,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收到发送给管理员,提示管理员进行操作。即对比文件2公开了将监控信息通过无线手机的方式来传输,在存在这个通信链路的基础上,反过来,使用者使用手机进行温室数据的查询,用户通过手机上网方式,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实时查看温室的实时环境信息和影像信息,这也是很容易想到并且实现的,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3和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得出该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权利要求2是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进一步限定了“所述温室内布置环境传感器根据客户温度或者大棚的面积不同使用的传感器的个数也有所差异”,在智能化农业领域,根据客户的要求或者环境条件的不同,确定使用传感器的个数,这是本领域的惯用技术手段,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权利要求3是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进一步限定了“所述控制中心通过远程控制经控制器来进行控制卷帘控制系统、自动浇灌系统和自动通风系统;实现对温室的天窗、侧窗、内外遮阳幕、微雾、风机、加热系统、环流风机等温室设备进行控制,完成温室的通风降温、加热、除湿、灌溉、启闭内外遮阳幕,大风雨雪时强制关窗及传感器故障报警等控制功能”,对比文件1公开了(参见说明书0017段):远程控制模块连接有控制设备,所述的控制设备包括灌溉设备、卷帘设备、施肥设备、二氧化碳生产设备、补光设备、换气设备和加湿设备连接,远程控制终端与数据传输设备连接,所述的数据传输模块设置有无线传输模块,数据传输设备与信息采集设备连接;即对比文件1公开了远程控制卷帘、灌溉、施肥、补光、换气和加湿等,而通过卷帘控制实现温室的天窗、侧窗、内外遮阳幕的控制、通过换气和加湿实现微雾、风机、环流风机等的控制都是本领域的惯用手段,另外与上述控制类似的,通过远程控制来实现对加热系统控制、强制关窗、故障报警也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权利要求4是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进一步限定了“所述数字式显示屏悬挂在温室里,能用大尺寸高亮度数码管的方式醒目的显示温室实时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同时,在出现高温、低温、高湿、低湿时,进行警灯闪烁报警”,对比文件2(参见说明书0009段)公开了:所述信息发布系统包括大屏幕拼接系统和安装有物联网环境监控管理平台的计算机,对比文件2还公开了(参见说明书0015段):在农产品温室内部署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室内控制温湿度传感器、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和室内光照强度传感器,采集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室内空气温度、室内空气湿度、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室内光照等信息,实现对温室环境内部全程实时监测;对比文件2还公开了(参见说明书0011段):通过在线实时监测各个环境参数的情况,加强灾害的自动报警功能,方便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损失。基于以上公开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在显示屏上显示温室内的采集到的所述环境信息,并在异常时,比如高温、高湿、低温、低湿时进行报警;另外,信息发布平台采用大尺寸高亮度数码管是本领域的常规选择,为了显示器的使用环境和展示方便,将其悬挂在温室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采用鸣叫、警灯闪烁等报警方式也是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该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3.对申请人意见陈述的答复:
合议组认为:
(1).对比文件2公开了布置在农产品温室外的气象环境采集装置,包括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室外光照强度传感器和室外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众所周知,对于农业监测而言,需要监测的气象环境除上述信号外还包括雨雪天气信号,因此气象站包括雨雪信号是本领域的惯用手段,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2). 对比文件3公开了基于单片机的温室数据采集系统,并具体公开了(参见第4页、图1):“温室数据采集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位于温室现场的采集器和监控室内的上位PC机。采集器对各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存储和显示,并和上位PC机进行通信”;对比文件3还公开了“上位PC机通过组态软件对采集器传送来的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在上位机上能观测温室现场每一个环境因子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生成环境因子的实时趋势曲线和历史趋势曲线,当某一个因子超过上下限时,能自动报警等”,即对比文件3公开了温室采集器和PC终端,对各个传感器的信号处理和记录,并成实时趋势曲线和历史趋势曲线,在对比文件3公开内容的基础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采用数据转存属于本领域常规的物联网农业平台设计技术,例如:书籍《农业之魂 大地长歌-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当代农业(1949-2009)》中农业技术现代化领域关键技术创新部分记载:“数据处理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其他设备的控制、数据的整合、数据的转存等都是在该模块下完成”;在具体操作中,确定开机间隔、客户选择记录间隔时间,导出excel表格等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3). 对比文件2公开了“将采集到的各种生长环境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运算,如果满足了某种病虫害的发生条件,就会发出预警,并给出防控建议,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收到发送给管理员,提示管理员进行操作”,即对比文件2已经公开了上述无线短信报警,至于报警的触发条件设置为何种异常,比如:高温、低温、虫害等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容易想到的,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4). 对比文件2公开了(参见说明书0015段):将采集到的各种生长环境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运算,如果满足了某种病虫害的发生条件,就会发出预警,并给出防控建议,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收到发送给管理员,提示管理员进行操作。即对比文件2公开了将监控信息通过无线手机的方式来传输,在存在这个通信链路的基础上,反过来,使用者使用手机进行温室数据的查询,用户通过手机上网方式,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实时查看温室的实时环境信息和影像信息,这也是很容易想到并且实现的,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综上所述,本申请权利要求1-4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

三、决定
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06月05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请求人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