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护罩的电缆及其组装安装方法-复审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一种带防护罩的电缆及其组装安装方法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187859
决定日:2019-08-26
委内编号:1F251032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610432469.1
申请日:2016-06-17
复审请求人:黄建业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段满银
合议组组长:王晓燕
参审员:汤文
国际分类号:H01B7/29;H01B13/22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相对于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对比文件具有区别技术特征,该区别技术特征的部分技术特征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其余技术特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得到该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是显而易见的,则该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复审请求涉及申请号为201610432469.1,名称为“一种带防护罩的电缆及其组装安装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申请人为黄建业。本申请的申请日为2016年06月17日,公开日为2016年10月26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审查部门于2018年05月02日发出驳回决定,驳回了本申请,其理由是:权利要求1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具体驳回理由如下: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CN105047292A,公开日为2015年11月11日)的区别在于:绝缘包绕层,该隔热罩组成圆柱体,主容纳部和盖体部分别为圆柱体的较大圆缺部段和较小圆缺部段,弹性对顶平台管件;直径方向上对称的设置弹性夹部件;主容纳部的开口处的左右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朝向彼此延伸的凸伸部,凸伸部的内侧端部处设置有弹性暂时卡装部,凸伸部与弹性暂时卡装部、弹性倾斜板的具体结构和相互连接、配合关系;弹性对顶平台管件具体结构、连接关系和受力时结构变化;弧形稳固支撑支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燕尾槽、锁定凹槽,两者的具体结构及连接、配合关系;相应的组装安装方法。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权利要求1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性能优良的对电缆本体进行隔热、防护的防护罩,并方便防护罩安装拆卸。上述区别技术特征中的部分技术特征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部分技术特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和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
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申请日2016年06月17日提交的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说明书附图图1-5、说明书第1-14段,2017年07月12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项。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带防护罩的电缆的组装安装方法,该电缆包括由电缆芯部(71)和绝缘包绕层(72)组成的电缆本体(7)以及隔热防护罩,其中,所述隔热防护罩包括能合并组成圆柱体的作为较大圆缺部段柱体的主容纳部(8)与作为较小圆缺部段柱体的盖体部(4),其中,所述主容纳部(8)的底部与所述盖体部(4)的顶部对称地设置有弹性对顶平台管件(81、41),所述主容纳部(8)的直径方向上相对的部位处对称地设置有弹性夹部件(82),由此两个所述弹性对顶平台管件(81、41)能够形成对于所述电缆本体(7)的垂直方向的装卡,两个所述弹性夹部件(82)能够形成对于所述电缆本体(7)的水平方向的装卡,其中,所述主容纳部(8)的开口处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朝向彼此延伸的凸伸部(83),每个所述凸伸部(83)的内侧端部处设置有弹性暂时卡装部(84)用以当所述电缆本体(7)初步容纳到所述主容纳部(8)内时暂时将所述电缆本体(7)卡位以防止松脱离开所述主容纳部(8),所述弹性暂时卡装部(84)包括与所述凸伸部(83)固连的弹性弯曲部段(841)以及与所述弹性弯曲部段(841)连接的卡位部(842),每个所述凸伸部(83)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燕尾槽(830)用以与所述盖体部(4)的两个端面中的对应一个处的对称设置的两个弹性倾斜板(43)配合,其中,每个所述弹性倾斜板(43)的头部设置有圆状膨胀部(431)用以与所述燕尾槽(830)底部边缘角处的圆状凹部(831)配合,其中,每个所述弹性对顶平台管件(81、41)包括相对设置的电缆本体接合臂(2)以及辅助支撑臂(3),所述电缆本体接合臂(2)包括与主容纳部(8)的本体连接的平台弹性弯曲部(21)、与所述平台弹性弯曲部(21)连接的平台部(22)用以接合所述电缆本体(7)、以及与所述平台部(22)连接的支撑接合倾斜部(23),所述辅助支撑臂(3)包括与所述主容纳部(8)的本体连接的辅助臂弹性弯曲部(31)以及与所述辅助臂弹性弯曲部(31)连接并且用以与所述支撑接合倾斜部(23)滑动配合的倾斜支撑部(32),由此,当所述弹性对顶平台管件(81、41)受到所述电缆本体(7)在安装时的顶压作用力而发生弹性变形时,所述支撑接合倾斜部(23)能相对于所述倾斜支撑部(32)发生相对滑动,所述弹性对顶平台管件(81、41)靠近所述电缆本体(7)侧均设有弹性的弧形稳固支撑支架(400),所述弧形稳固支撑支架(400)设于所述平台部(22)两侧,且与所述平台部(22)固定连接,通过弹性的所述弧形稳固支撑支架(400)用于稳固支撑不同直径的所述电缆本体(7),所述燕尾槽(830)正下方的所述凸伸部(83)内设有带限位勾部的锁定凹槽(102),所述锁定凹槽(102)内设有底部带限位凸出部的楔形锁定销(101)和顶压弹簧(103),所述楔形锁定销(101)顶部伸入所述燕尾槽(830)内,当所述盖体部(4)与所述主容纳部(8)相连接时,所述楔形锁定销(101)顶部与所述弹性倾斜板(43)之间相抵连接,具有紧固作用;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所述主容纳部(8)的所述开口朝上放置,将所述电缆本体(7)通过所述开口而使所述弹性暂时卡装部(84)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安装进入所述主容纳部(8),然后,对于所述盖体部(4)的一个端面,使所述对称设置的两个弹性倾斜板(43)中的一个弹性倾斜板进入所述燕尾槽(830)中并利用所述一个弹性倾斜板(43)发生的弹性变形而使得所述对称设置的两个弹性倾斜板(43)中的另一个弹性倾斜板(43)进入所述所述燕尾槽(830),并最终使得所述圆状膨胀部(431)与底部边缘角处的圆状凹部(831)接合,之后,对于所述盖体部(4)的另一个端面,同样地,使所述对称设置的两个弹性倾斜板(43)中的一个弹性倾斜板进入所述燕尾槽(830)中并利用所述一个弹性倾斜板(43)发生的弹性变形而使得所述对称设置的两个弹性倾斜板(43)中的另一个弹性倾斜板(43)进入所述所述燕尾槽(830),并最终使得所述圆状膨胀部(431)与底部边缘角处的圆状凹部(831)接合;从而利用所述所述主容纳部(8)的两个所述弹性对顶平台管件(81、41)形成对于所述电缆本体(7)的垂直方向的装卡,利用两个所述弹性夹部件(82)形成对于所述电缆本体(7)的水平方向的装卡;然后将所述组装后的电缆绕轴线翻转180度从而使得所述盖体部(4)朝下。”
申请人(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8年05月04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没有修改申请文件。复审请求人认为:(1)本申请的本质是将电缆本体通过固定支撑件可靠地固定支撑在圆柱体电缆护罩的中心位置处并在电缆本体与电缆护罩之间形成尽可能均匀的环形空气空间,从而便于利用该环形空气空间来将电缆本体与外部环境隔离开,因此必须要考虑如何尽可能地保证电缆本体在安装过程中以及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可靠地位于隔热护罩的中心位置处,防止两者之间的环形空气空间不均匀而影响隔热效果,而对比文件1本质上是利用上下隔热屏罩内的冷却流体通道中的冷却流体进行散热,因此只需将电缆本体固定在上下隔热屏罩之间即可,基本上无需考虑电缆本体与上下隔热屏罩周壁之间空间的均匀性;本申请权利要求1是将较大圆缺部段的主容纳部8和较小圆缺部段的盖体部4组合在一起形成圆柱体隔热防护罩,以及在主容纳8和盖体部4内设置相应的弹性支撑固定部件(上下方向上的两个弹性对顶平台管件、左右方向上的两个弹性夹部件、以及位于主容纳部开口处的凸伸部)用于在电缆本体7在装入主容纳部过程中进行暂时的支撑和固定,以及在盖体部4与主容纳部8锁定在一起之后通过这些弹性支撑固定部件的配合工作将电缆本体封闭地可靠支撑在圆柱体隔热防护罩的中心位置处;(2)本申请是先将主容纳部8开口朝上,电缆本体7通过挤压开口处的弹性暂时卡装部84而从开口处装入并通过主容纳部8下方的弹性对顶平台管件和左右方向的弹性夹部件进行支撑固定,然后将上方的盖体部4与主容纳部8锁定连接在一起,最后将整个电缆绕轴线翻转180度而使盖体部朝下,从而通过盖体部4和主容纳部8的上下两个弹性对顶平台管件、左右两个弹性夹部件将电缆本体支撑固定在圆柱体隔热防护罩的中心位置处,以及通过位于主容纳部下部开口处的凸伸部82作为备用承托部,以防止长期使用过程中电缆本体对盖体部的弹性对顶平台管件的长期重压而导致电缆本体过渡下沉。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05月15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原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原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书中认为:(1)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固定块86、76分别与所述电缆本体9的直径上相对的两个圆顶部配合接触用以夹持所述电缆本体9(相当于主容纳部的底部与盖体部的顶部对称的设置有对顶平台管件,两个对顶平台能够形成对电缆本体垂直方向的卡装),从附图2可以看出,电缆本体9位于上隔热屏罩8和下隔热屏罩7围成的护罩的中心位置处。即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与本申请类似的防护罩,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根据电缆使用场合决定隔热罩的具体形状,将其设计为圆柱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技术手段;在采用圆柱形后,为了使得电缆能够牢固的固定在隔热罩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在其直径方向上再设置一对对顶管件等弹性支撑固定部件,为了方便电缆的安装,选择弹性体作为对顶管件的材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选择。(2)在具体到电缆安装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电缆放入隔热罩的过程很容易想到在其开口处设置弹性暂时卡装部,为了实现与盖体部的良好配合,采用凸伸部、燕尾槽、弹性倾斜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根据电缆安装过程进一步对卡装部、凸伸部进行具体结构设计,其技术效果可以预料;为了提高该隔热罩的适用性,使得不同重量尺寸的电缆都能够方便安装,将对顶平台管件具体设计为采用支撑接合倾斜部、辅助支撑臂等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在该电缆采用上下两个部分构成隔热罩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在组装时,将主容纳部开口朝上,在电缆放置过程中,该隔热罩中相应的卡装部会发生相应的形变,放置完成后,给主容纳部盖上盖体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技术手段,在该电缆具有相应的弹性结构时,安装过程中相关的弹性结构会发生弹性形,相应的部件完成结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料的。组装完成后,为了防止电缆在重力作用下承压承托部,防止长期安装使用过程中电缆的重力对平台弹性卡位部的长期偏压变形而导致的电缆过度下沉,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将组装后的电缆绕轴线翻转180度,属于公知常识。即本申请请求保护的卡装部件、弹性部件等都是本领域的惯用技术。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于2019年07月26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指出:权利要求1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具体理由如下: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在于:电缆包括的是绝缘包绕层;该隔热罩为包括作为较大圆缺部段柱体的主容纳部和作为较小圆缺部段柱体盖体部的圆柱体,对顶平台管件具有弹性且设有弧形稳固支撑支架;直径方向上对称地设置弹性夹部件,主容纳部开口处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有朝向彼此延伸的凸伸部,凸伸部的内侧端部处设置有弹性暂时卡装部;弹性暂时卡装部的结构;凸伸部及其配合件的具体结构;对顶平台管件的具体结构;弧形稳固支撑支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该电缆的组装安装方法。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权利要求1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确定绝缘的形成方式、如何更好地固定电缆本体以及如何方便组装。上述区别技术特征中的部分技术特征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其余技术特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和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
对于复审请求人的意见陈述,合议组认为:(1)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根据实际需要不采用冷却流体而仅采用空气来对电缆进行散热。当采用空气进行散热时,自然要面对气息均匀的问题。其次,在对比文件1和公知常识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理想的装卡状态应是防护罩和电缆本体截面为同心圆、在水平方形上也包括夹持部件以在水平方向上固定电缆。选择弹性体作为对顶管件的材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选择;而进一步将支撑部件设置为中空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适应性调整。(2)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在隔热罩的开口处设置弹性暂时卡装部,采用凸伸部、弹性弯曲部段、卡位部、燕尾槽、弹性倾斜板等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根据电缆安装过程进一步对卡装部、凸伸部进行具体结构设计。将对顶平台管件具体设计为采用接合臂、辅助支撑臂等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当采用上下两个部分构成隔热罩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在组装时,将主容纳部开口朝上;放置完成后,给主容纳部盖上盖体部。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在电缆放置过程中,该隔热罩中相应的卡装部会发生相应的形变,在该电缆具有相应的弹性结构时,安装过程中相关的弹性结构会发生弹性形,相应的部件完成结合。组装完成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将组装后的电缆绕轴线翻转180度,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8 月06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没有提交修改文本。复审请求人2019年08 月06日答复复审通知书时提交的意见陈述与2018年05月04日提交复审请求时的意见陈述完全相同。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一)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请求人在2019年08月06日答复复审通知书时,没有提交新的修改文件。本复审决定针对的审查文本与驳回决定和复审通知书针对的审查文本相同,具体为:申请日2016年06月17日提交的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说明书附图图1-5、说明书第1-14段,2017年07月12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项。
(二)关于创造性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相对于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对比文件具有区别技术特征,该区别技术特征的部分技术特征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其余技术特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得到该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是显而易见的,则该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
本复审决定沿用驳回决定以及复审通知书中引用的对比文件,即:
对比文件1:CN105047292A,公开日为2015年11月11日。
1、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带防护罩的电缆的组装安装方法,对比文件1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其公开了一种带有隔离条和固定块的隔热屏罩电缆(即具有隔热防护罩的电缆),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内容(参见说明书第4-11段,附图1、2):包括置于隔热屏罩内的圆柱形电缆本体9(相当于电缆本体)以及包含上隔热屏罩8(相当于盖体部)和下隔热屏罩7(相当于主容纳部)的所述隔热屏罩;底壁80、70内侧中间设置有固定块86、76,所述固定块86、76上设置有与所述电缆本体9外表面相配合的圆弧部99,所述固定块86、76分别与所述电缆本体9的直径上相对的两个圆顶部配合接触用以夹持所述电缆本体9(相当于主容纳部的底部与盖体部的顶部对称地设置有对顶平台管件,两个固定块能够形成对电缆本体垂直方向的卡装);由对比文件1附图2可以看出,所述电缆本体包括芯部和外部包覆层,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该外部包覆层应具有基本的绝缘作用。
由此可见,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是:电缆包括的是绝缘包绕层;该隔热罩为包括作为较大圆缺部段柱体的主容纳部和作为较小圆缺部段柱体盖体部的圆柱体,对顶平台管件具有弹性且设有弧形稳固支撑支架;直径方向上对称地设置弹性夹部件,主容纳部开口处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有朝向彼此延伸的凸伸部,凸伸部的内侧端部处设置有弹性暂时卡装部;弹性暂时卡装部的结构;凸伸部及其配合件的具体结构;对顶平台管件的具体结构;弧形稳固支撑支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该电缆的组装安装方法。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权利要求1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确定绝缘的形成方式、如何更好地固定电缆本体以及如何方便组装。
电缆包括绝缘包绕层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常见的电缆形状为圆形、矩形或扁平形,当使用设有防护罩的电缆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电缆使用场合及与其配合的设备的容纳空间等因素来确定隔热罩的具体形状,将其设计为圆柱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技术手段;且将圆柱形防护罩设计为包括较大的主容纳部和较小的盖体部是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当采用圆柱形防护罩时,为保证预期的隔热效果及便于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理想的装卡状态应是防护罩和电缆本体截面为同心圆;而为了使电缆本体能够装卡在理想的位置,在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在垂直方向上设置两个夹持部件以在垂直方向上固定电缆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在水平方形上也包括夹持部件以在水平方向上固定电缆;同时为了方便电缆的安装,选择弹性体作为对顶管件的材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选择;为便于电缆安装,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电缆放入隔热罩的过程很容易想到在其开口处设置弹性暂时卡装部,为了实现与盖体部的良好配合,采用凸伸部、弹性弯曲部段、卡位部、燕尾槽、弹性倾斜板等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根据电缆安装过程进一步对卡装部、凸伸部进行具体结构设计,其技术效果可以预料;而为使主容纳部与盖体部紧固连接,采用压紧弹簧设置在燕尾槽与弹性倾斜版之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技术手段,且为将压紧弹簧与燕尾槽良好配合而在燕尾槽的凸伸部内设置带限位勾部的锁定凹槽并在锁定凹槽内设置底部带限位凸出部的楔形锁定销从而使压紧弹簧固定于其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的常规选择;为了提高该隔热罩的适用性,使得不同重量尺寸的电缆都能够方便安装,将对顶平台管件具体设计为采用接合臂、辅助支撑臂等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在采用该种结构后,安装过程中倾斜部相对于支撑部发生相对滑动是可以预料的;同时为了稳固支撑电缆芯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在平台部两侧设置弧形稳固支撑支架,且其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容易想到的。
另外,当采用上下两个部分构成隔热罩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在组装时,将主容纳部开口朝上;放置完成后,给主容纳部盖上盖体部。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在电缆放置过程中,该隔热罩中相应的卡装部会发生相应的形变,在该电缆具有相应的弹性结构时,安装过程中相关的弹性结构会发生弹性形,相应的部件完成结合。组装完成后,为了防止电缆在重力作用下承压承托部,防止长期安装使用过程中电缆的重力对平台弹性卡位部的长期偏压变形而导致的电缆过度下沉,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将组装后的电缆绕轴线翻转180度,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其效果也是可以预期的。
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本领域公知常识得出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三)、关于复审请求人的意见陈述
复审请求人认为:(1)本申请的本质是将电缆本体通过固定支撑件可靠地固定支撑在圆柱体电缆护罩的中心位置处并在电缆本体与电缆护罩之间形成尽可能均匀的环形空气空间,从而便于利用该环形空气空间来将电缆本体与外部环境隔离开,因此必须要考虑如何尽可能地保证电缆本体在安装过程中以及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可靠地位于隔热护罩的中心位置处,防止两者之间的环形空气空间不均匀而影响隔热效果,而对比文件1本质上是利用上下隔热屏罩内的冷却流体通道中的冷却流体进行散热,因此只需将电缆本体固定在上下隔热屏罩之间即可,基本上无需考虑电缆本体与上下隔热屏罩周壁之间空间的均匀性;本申请权利要求1是将较大圆缺部段的主容纳部8和较小圆缺部段的盖体部4组合在一起形成圆柱体隔热防护罩,以及在主容纳8和盖体部4内设置相应的弹性支撑固定部件(上下方向上的两个弹性对顶平台管件、左右方向上的两个弹性夹部件、以及位于主容纳部开口处的凸伸部)用于在电缆本体7在装入主容纳部过程中进行暂时的支撑和固定,以及在盖体部4与主容纳部8锁定在一起之后通过这些弹性支撑固定部件的配合工作将电缆本体封闭地可靠支撑在圆柱体隔热防护罩的中心位置处;(2)本申请是先将主容纳部8开口朝上,电缆本体7通过挤压开口处的弹性暂时卡装部84而从开口处装入并通过主容纳部8下方的弹性对顶平台管件和左右方向的弹性夹部件进行支撑固定,然后将上方的盖体部4与主容纳部8锁定连接在一起,最后将整个电缆绕轴线翻转180度而使盖体部朝下,从而通过盖体部4和主容纳部8的上下两个弹性对顶平台管件、左右两个弹性夹部件将电缆本体支撑固定在圆柱体隔热防护罩的中心位置处,以及通过位于主容纳部下部开口处的凸伸部82作为备用承托部,以防止长期使用过程中电缆本体对盖体部的弹性对顶平台管件的长期重压而导致电缆本体过渡下沉。
合议组认为:(1)首先,虽然对比文件1公开的是利用上下隔热屏罩内的冷却流体通道中的冷却流体进行散热,但是利用空气散热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对电缆进行散热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根据实际需要不采用冷却流体而仅采用空气来对电缆进行散热。当采用空气进行散热时,自然要面对气息均匀的问题。其次,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固定块86、76分别与所述电缆本体9的直径上相对的两个圆顶部配合接触用以夹持所述电缆本体9(相当于主容纳部的底部与盖体部的顶部对称地设置有对顶平台管件,两个对顶平台能够形成对电缆本体垂直方向的卡装),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根据电缆使用场合及与其配合的设备的容纳空间等因素来确定隔热罩的具体形状,将其设计为圆柱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技术手段;当采用圆柱形防护罩时,为保证预期的隔热效果及便于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理想的装卡状态应是防护罩和电缆本体截面为同心圆;而为了使电缆本体能够装卡在理想的位置,在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在垂直方向上设置两个夹持部件以在垂直方向上固定电缆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在水平方形上也包括夹持部件以在水平方向上固定电缆。同时,为了方便电缆的安装,选择弹性体作为对顶管件的材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选择;而进一步将支撑部件设置为中空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适应性调整。
(2)为便于电缆安装,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电缆放入隔热罩的过程很容易想到在其开口处设置弹性暂时卡装部,为了实现与盖体部的良好配合,采用凸伸部、弹性弯曲部段、卡位部、燕尾槽、弹性倾斜板等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根据电缆安装过程进一步对卡装部、凸伸部进行具体结构设计,其技术效果可以预料。为了提高该隔热罩的适用性,使得不同重量尺寸的电缆都能够方便安装,将对顶平台管件具体设计为采用接合臂、辅助支撑臂等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当采用上下两个部分构成隔热罩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在组装时,将主容纳部开口朝上;放置完成后,给主容纳部盖上盖体部。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在电缆放置过程中,该隔热罩中相应的卡装部会发生相应的形变,在该电缆具有相应的弹性结构时,安装过程中相关的弹性结构会发生弹性形,相应的部件完成结合。组装完成后,为了防止电缆在重力作用下承压承托部,防止长期安装使用过程中电缆的重力对平台弹性卡位部的长期偏压变形而导致的电缆过度下沉,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将组装后的电缆绕轴线翻转180度,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其效果也可以预期,而不是预料不到的。
综上所述,合议组对复审请求人的意见不予支持。

三、决定
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05月02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