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创造名称:一种保温层效能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方法及系统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185827
决定日:2019-07-26
委内编号:1F256577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510257424.0
申请日:2015-05-19
复审请求人:缪文韬 张悦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陈优
合议组组长:王艳妮
参审员:杨晓林
国际分类号:G01N25/20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方案与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的对比文件相比存在区别特征,且该对比文件及其它对比文件均未给出采用该区别特征以解决其技术问题的启示,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该区别特征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且该区别特征给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带来了有益的效果,则该权利要求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复审请求涉及申请人为“缪文韬”、“张悦”,申请号为201510257424.0,名称为“一种保温层效能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方法及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本申请的申请日为2015年05月19日,公开日为2015年09月23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实质审查部门于2018年04月03日发出驳回决定,以权利要求1-9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为由驳回了本申请。驳回决定所针对的审查文本是:申请日2015年05月19日提交的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说明书附图,说明书第[0001]-[0064]、[0066]-[0116]段;2015年07月09日提交的说明书第[0065]段;2018年01月05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9项。驳回决定中引用了如下对比文件:
对比文件1:CN102661972A,公开日:2012年09月12日;
对比文件2:CN203443706U,公告日:2014年02月19日。
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保温层效能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保温层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光缆,获得保温层内层各设定监测点的温度T1和保温层外层各设定监测点的温度T2,继而获得保温层分布式内外的温差ΔT;
通过温差以实现对保温层能效的分布式监测;
在保温层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置连接激光发生器的温度传感光缆,分别采集保温层内层各设定监测点的位置和该位置上的高温温度T1和保温层外层各设定监测点的位置和该位置上的低温温度T2;继而将保温层内外两侧采集的位置和该位置上的温度信号传给各自的温度解调器处理,获得保温层的内外两侧的两条温度分布曲线;再将两条温度分布曲线的信号传给数据处理器处理,进行差分,获得保温层各设定监测点分布式内外的温差ΔT,输出该分布式温差ΔT信号;通过温差ΔT以实现对保温层效能的分布式监测;
所述保温层是长管线上保温管路沿管长敷设的保温层;或者,所述保温层是冷库或恒温大棚的面型系统上敷设的保温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保温管路,在保温层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置所述温度传感光缆,获得保温层内层沿管道长度方向上各设定监测点的温度T1和保温层外层各设定监测点的温度T2,继而获得保温层沿管道长度方向上的分布式内外的温差ΔT;或者,
对于面型保温层,在保温层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光缆,获得保温层内层在保温层表面上各设定监测点的温度T1和保温层外层各设定监测点的温度T2,继而获得保温层上的面分布式内外的温差ΔT。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分布式保温层内外温差计算出分布式保温层导热系数,以此实现分布式保温层的保温能效监测;和/或,
具体地,计算保温层导热系数的方法是:
对于输送管路,设保温层内侧温度T1,保温层外侧温度T2,保温层厚度为b,保温层的导热系数为λ,根据傅里叶定律,该保温层单位面积的传热速率为:
通过(2)式可知,保温层的导热系数反比于保温层内外侧的温差,对于一个稳态 的热传导系统,系统的热传导速率q是恒定的,当导热系数变大时,说明保温层性能变差,以保温层的导热系数为基准,评估保温层的劣化程度;或者,
对于面型保温层,设定保温层内的各点温度恒定,传热速率q恒定,当导热系数变大时,说明保温层性能变差,以保温层的导热系数为基准,评估保温层的劣化程度;和/或,
在数据处理器中相对于所述分布式温差或分布式导热系数,设置温差或导热系数报警阈值,报警器的信号输入端获取数据处理器的阈值报警信号,并可启动报警装置以实现保温层效能失效位置的精确定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阈值报警,对被监测区域进行分区监测,每个区域单独设定报警阈值;和/或,
对于一个区域或不同区域,所述设定阈值是相同的,或是不同的;和/或,
对于同一个区域,也设置几个报警阈值;和/或,
对于各个报警阈值连接报警装置是不同的形式;或者,
同一区域的几个报警阈值,最小的阈值和最大的阈值以及其间的若干阈值对应的报警形式不同,以区分保温层劣化程度;和/或,
所述设定监测点的间距,设定为0.5-2米,优选为1米。
5. 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保温层效能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方法中使用的保温层效能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系统,包括一激光发生器、两根温度传感光缆和一信号处理系统,两根所述温度传感光缆连接所述激光发生器,还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系统,该信号处理系统使得两根温度传感光缆测得的各设定监测点上的温度解调为分布式温度曲线,在经过差分形成分布式温差分布式曲线,并输出该温差数据;两根所述温度传感光缆分别布设于保温层的内侧和外侧。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信号处理系统中还可以用温差分布式曲线通过傅里叶定律得到若干导热系数,并输出该导热系数;和/或,
所述激光发生器,通过分支器和至少两只环形器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温差计算单元,该温差计算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温度解调器和一个数据处理器;每个所述环形器与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光缆和一个温度解调器相连,所述温度解调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处理器相连,或者且,通过所述数据处理器对分布式温差曲线进行处理,获得保温层的分布式导热系数;和/或,
所述信号处理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该报警装置设定报警阈值,使得当所述温差分布曲线上设定监测点的温差和/或导热系数达到设定阈值时启动而报警。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有若干种,对应所设的各个设定阈值,最小的阈值和最大的阈值以及其间的若干阈值对应的报警形式不同,以区分保温层劣化程度;和/或,
所述温度解调系统是分布式测温系统,该分布式测温系统是分布式拉曼测温系统;和/或,
对于保温管道,两根温度传感光缆设置在管道外壁和保温层外壁上;或者,
对于面型保温层,两根温度传感光缆设于保温层的内外两个侧面上。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管道外壁和保温层外壁或面型保温层内外两侧面上温度传感光缆的敷设结构是如下几种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A.直线型设置,即温度传感光缆的轴线与管道轴线平行地设置。
B.螺旋线型设置,即温度传感光缆以设定的螺距螺旋地缠绕在管壁上和/或保温层外壁上。
C.S型设置,即光缆曲折地设置在管壁上或保温层外壁上,或者是曲折地设置在面板保温层的内外两侧壁面上;和/或,
在管外壁和保温层外壁上设置温度传感光缆,根据管直径的大小,可以在管外壁和保温层外壁上对应位置设置一根温度传感光缆,或设置两根或以上数量的温度传感光缆;和/或,
在管壁上和保温层外壁上设置温度传感光缆数量相同并相互对应,在设定点的管路横截面上,一对对应的管外壁上和保温层外壁上的两根温度传感光缆所测温度得到一个温差,设置多对温度传感光缆,即可在设定点,得到多个温差值,也就是同一根管道圆周上的几个方位上得到几个温差;或者,
在管壁上设置的光缆数量与保温层外壁上的光缆数量不同,保温层外壁上的光缆数量多一些,这样在管道的设定点上,将管壁上的一根光缆的温度与保温层外壁上的几根光缆测得温度的平均值差分求取温差;或者,
在面型保温层的内外两侧设置的两根温度传感光缆在保温层两个侧面上对应地直线延伸,或者曲线延伸;或者在保温层的一个侧面设置若干根温度传感光缆,各个温度传感光缆相互平行设置或部分地平行设置或不平行设置。
9. 根据权利要求5至8之一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光缆的间距在100-500厘米间距。”
驳回决定具体指出:(1)独立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相比,区别技术特征为:①在保温层两侧设置的是温度传感光缆,实现对保温层能效的分布式监测,以及具体测温方式;② 保温层是长管线保温管路沿管长敷设的保温层或是冷库或恒温大棚的面型系统上敷设的保温层。上述区别技术特征①部分被对比文件2公开,且给出了将其应用于对比文件1的启示,余下部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比文件2公开内容基础上容易想到的;上述区别技术特征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比文件1、2公开内容基础上结合本领域公知常识容易获得的。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2和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2)独立权利要求5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相比,区别技术特征在于:① 权利要求1-4之一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② 两根温度传感光缆连接激光发生器,还连接信号处理系统。对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而言,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比文件1、2公开内容基础上,结合本领域公知常识容易获得的。故,权利要求5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3)从属权利要求2-4、6-9的附加技术特征或被对比文件1、2所公开,或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申请人(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8年07月17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未修改申请文件。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07月27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原专利实质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原专利实质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书中坚持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于2019年02月01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指出:权利要求1-9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具体理由为: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为保温层效能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其在保温层内壁和外壁上设置的是温度传感光缆,实现对保温层能效的分布式监测,以及具体测温方式与实现分布式监测的方法不同。权利要求5除了权利要求1至4之一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之外,还存在区别技术特征:两根温度传感光缆连接激光发生器,还连接信号处理系统,该信号处理系统使得两根温度传感光缆测得的各设定监测点上的温度解调为分布式温度曲线,在经过差分形成分布式温差分布式曲线,并输出该温差数据。对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对比文件2给出了采用分布式测温光纤实现大范围温度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的启示。在对比文件2公开内容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对对比文件1进行改进,在保温层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光缆,以实现保温效能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余下区别技术特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比文件1、2公开内容基础上结合本领域公知常识容易获知的。因此,权利要求1、5相对于对比文件1、2和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权利要求2-4、6-9的附加技术特征或被对比文件1、2所公开,或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权利要求2-4、6-9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同时,针对复审请求人的意见陈述,合议组进行了针对性的回应。
针对上述复审通知书,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4月16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同时提交了权利要求书的全文修改替换页。修改方式为:在权利要求3中增加特征“当管道上某处的温差ΔT变小时,该处导热系数变大,说明该处保温层出现问题;如果该处导热系数不变,而保温层内、外的温度同时升高,说明该处管道破裂”。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6月27日再次提交了补正书和权利要求书的全文修改替换页,将从属权利要求3中的附加技术特征增加至权利要求1中,删除权利要求1中的特征“或者,所述保温层是冷库或恒温大棚的面型系统上敷设的保温层”;删除权利要求2、3;删除权利要求4中的特征“和/或”以及“优选为1米”;删除权利要求6中的特征“和/或”;删除权利要求7中的特征“和/或”以及“或者,对于面型保温层,两根温度传感光缆设于保温层的内外两个侧面上”;删除权利要求8中的特征“或面型保温层内外两侧面上”、“或者是曲折地设置在面板保温层的内外两侧壁面上”、“和/或”以及“或者,在面型保温层的内外两侧设置的两根温度传感光缆在保温层两个侧面上对应地直线延伸,或者曲线延伸;或者在保温层的一个侧面设置若干根温度传感光缆,各个温度传感光缆相互平行设置或部分地平行设置或不平行设置”,将特征“在管外壁和保温层外壁上设置温度传感光缆,根据管直径的大小,可以在管外壁和保温层外壁上对应位置设置一根温度传感光缆,或设置两根或以上数量的温度传感光缆”修改为“在管外壁和保温层外壁上对应位置设置两根或以上数量的温度传感光缆”。对权利要求的序号及引用关系进行适应性修改。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保温层效能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保温层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光缆,获得保温层内层各设定监测点的温度T1和保温层外层各设定监测点的温度T2,继而获得保温层分布式内外的温差ΔT;
通过温差以实现对保温层能效的分布式监测;
在保温层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置连接激光发生器的温度传感光缆,分别采集保温层内层各设定监测点的位置和该位置上的高温温度T1和保温层外层各设定监测点的位置和该位置上的低温温度T2;继而将保温层内外两侧采集的位置和该位置上的温度信号传给各自的温度解调器处理,获得保温层的内外两侧的两条温度分布曲线;再将两条温度分布曲线的信号传给数据处理器处理,进行差分,获得保温层各设定监测点分布式内外的温差ΔT,输出该分布式温差ΔT信号;通过温差ΔT以实现对保温层效能的分布式监测;
所述保温层是长管线上保温管路沿管长敷设的保温层;
通过分布式保温层内外温差计算出分布式保温层导热系数,以此实现分布式保温层的保温能效监测;
具体地,计算保温层导热系数的方法是:
对于输送管路,设保温层内侧温度T1,保温层外侧温度T2,保温层厚度为b,保温层的导热系数为λ,根据傅里叶定律,该保温层单位面积的传热速率为:
通过(2)式可知,保温层的导热系数反比于保温层内外侧的温差,对于一个稳态的热传导系统,系统的热传导速率q是恒定的,当导热系数变大时,说明保温层性能变差,以保温层的导热系数为基准,评估保温层的劣化程度;
在数据处理器中相对于所述分布式温差或分布式导热系数,设置温差或导热系数报警阈值,报警器的信号输入端获取数据处理器的阈值报警信号,并可启动报警装置以实现保温层效能失效位置的精确定位,
当管道上某处的温差ΔT变小时,该处导热系数变大,说明该处保温层出现问题;如果该处导热系数不变,而保温层内、外的温度同时升高,说明该处管道泄漏或破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阈值报警,对被监测区域进行分区监测,每个区域单独设定报警阈值;
对于一个区域或不同区域,所述设定阈值是相同的,或是不同的;
对于同一个区域,也设置几个报警阈值;
对于各个报警阈值连接报警装置是不同的形式;
同一区域的几个报警阈值,最小的阈值和最大的阈值以及其间的若干阈值对应的报警形式不同,以区分保温层劣化程度;,
所述设定监测点的间距,设定为0.5-2米。
3. 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保温层效能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方法中使用的保温层效能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系统,包括一激光发生器、两根温度传感光缆和一信号处理系统,两根所述温度传感光缆连接所述激光发生器,还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系统,该信号处理系统使得两根温度传感光缆测得的各设定监测点上的温度解调为分布式温度曲线,在经过差分形成分布式温差分布式曲线,并输出该温差数据;两根所述温度传感光缆分别布设于保温层的内侧和外侧。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信号处理系统中还可以用温差分布式曲线通过傅里叶定律得到若干导热系数,并输出该导热系数;
所述激光发生器,通过分支器和至少两只环形器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温差计算单元,该温差计算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温度解调器和一个数据处理器;每个所述环形器与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光缆和一个温度解调器相连,所述温度解调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处理器相连,或者且,通过所述数据处理器对分布式温差曲线进行处理,获得保温层的分布式导热系数;
所述信号处理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该报警装置设定报警阈值,使得当所述温差分布曲线上设定监测点的温差和/或导热系数达到设定阈值时启动而报警。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有若干种,对应所设的各个设定阈值,最小的阈值和最大的阈值以及其间的若干阈值对应的报警形式不同,以区分保温层劣化程度;
所述温度解调系统是分布式测温系统,该分布式测温系统是分布式拉曼测温系统;
对于保温管道,两根温度传感光缆设置在管道外壁和保温层外壁上。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管道外壁和保温层外壁温度传感光缆的敷设结构是如下几种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A.直线型设置,即温度传感光缆的轴线与管道轴线平行地设置。
B.螺旋线型设置,即温度传感光缆以设定的螺距螺旋地缠绕在管壁上和/或保温层外壁上。
C.S型设置,即光缆曲折地设置在管壁上或保温层外壁上;
在管外壁和保温层外壁上对应位置设置一根、两根或以上数量的温度传感光缆;
在管壁上和保温层外壁上设置温度传感光缆数量相同并相互对应,在设定点的管路横截面上,一对对应的管外壁上和保温层外壁上的两根温度传感光缆所测温度得到一个温差,设置多对温度传感光缆,即可在设定点,得到多个温差值,也就是同一根管道圆周上的几个方位上得到几个温差;或者,在管壁上设置的光缆数量与保温层外壁上的光缆数量不同,保温层外壁上的光缆数量多一些,这样在管道的设定点上,将管壁上的一根光缆的温度与保温层外壁上的几根光缆测得温度的平均值差分求取温差。
7. 根据权利要求3至6之一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光缆的间距在100-500厘米间距。”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1、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6月27日提交了权利要求书的全文修改替换页,经审查,其修改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所针对的审查文本为:申请日2015年05月19日提交的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说明书附图,说明书第[0001]-[0064]、[0066]-[0116]段;2015年07月09日提交的说明书第[0065]段;2019年06月27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7项。
2、关于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方案与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的对比文件相比存在区别特征,且该对比文件及其它对比文件均未给出采用该区别特征以解决其技术问题的启示,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该区别特征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且该区别特征给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带来了有益的效果,则该权利要求具备创造性。
具体到本案:
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保温层效能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方法,对比文件1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其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隔热罩及其隔热性能的测定方法,并具体公开了如下技术特征(参见说明书第[0019]段、附图2及附图3):燃气轮机隔热罩采用保温层结构,制作保温筒体1和保温堵板2,在保温筒体1上安装两对电偶插座3,每对电偶插座3分别置于保温筒体1的内外两侧且位置对应,电偶插座3上放有电偶(即在保温层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一对电偶通过导线与一个数显式多点测温仪4连接。本测定方法以单位平壁稳定导热原理为基础,单层平壁保温层传导的热量Q为: ,其中-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保温层内壁温度(相当于保温层内层温度),-保温层外壁温度(相当于保温层外层温度)(相当于获得保温层内层各设定监测点的温度T1和保温层外层各设定监测点的温度T2),-保温层厚度,即相当于获得保温层内外温差△T;即对比文件1公开了导热系数与温差之间存在关系。
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相比,二者区别为:(1)权利要求1中,测温器件为温度传感光缆,温度传感光缆连接激光发生器;(2)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为保温层效能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方法,保温层是长管线上保温管路沿管长敷设的保温层,通过分布式保温层内外温差计算出分布式保温层导热系数,基于公式可知,保温层的导热系数反比于保温层内外侧的温差,对于一个稳态的热传导系统,系统的热传导速率q是恒定的,当导热系数变大时,说明保温层性能变差,以保温层的导热系数为基准,评估保温层的劣化程度;具体分布式温度监测与数据采集方法为:分别采集保温层内层各设定监测点的位置和该位置上的高温温度T1和保温层外层各设定监测点的位置和该位置上的低温温度T2;将保温层内外两侧采集的位置和该位置上的温度信号传给各自的温度解调器处理,获得保温层的内外两侧的两条温度分布曲线;再将两条温度分布曲线的信号传给数据处理器处理,进行差分,获得保温层各设定监测点分布式内外的温差ΔT,输出该分布式温差ΔT信号;通过温差ΔT以实现对保温层效能的分布式监测;在数据处理器中相对于所述分布式温差或分布式导热系数,设置温差或导热系数报警阈值,报警器的信号输入端获取数据处理器的阈值报警信号,并可启动报警装置以实现保温层效能失效位置的精确定位,当管道上某处的温差ΔT变小时,该处导热系数变大,说明该处保温层出现问题;如果该处导热系数不变,而保温层内、外的温度同时升高,说明该处管道泄漏或破损。
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可以确定,权利要求1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如何实现大面积大范围温度的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2)如何实现管道泄漏与保温层性能劣化的同时检测。
对于上述区别(1),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稠油热采注汽管道热损失在线监测装置,并具体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0016]-[0017]段):稠油热采注汽管道热损失在线监测装置包括,在注汽管道1的保温层2外设置的测温光纤3(即在保温层上设置温度传感光缆),测温光纤3依次通过光端机12和信号处理器11(相当于温度解调器)与数据采集处理装置10(相当于数据处理器)连接;测温光纤3为分布式测温光纤。且其在对比文件2中所起作用与其在权利要求1中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起的作用相同,均为如何实现大面积大范围温度的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也即对比文件2给出了将其应用于对比文件1以解决其技术问题的启示,这种启示使得本领域在面对所述技术问题时,有动机采用对比文件2公开内容对对比文件1进行改进,将对比文件2公开的采用分布式测温光纤实现大范围温度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的方法应用到对比文件1中,采用温度传感光缆作为测温器件,以实现保温效能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将温度传感光缆连接激光发生器是本领域惯用手段。
对于上述区别(2),驳回决定/前置意见中认为,对比文件2给出了利用测温光纤可以对管道保温层进行分布式监测的技术启示,对比文件1公开了利用保温层内外设置测温装置进行保温层效能测定,在对比文件1公开的保温层效能测定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测温光纤作为管道测温元件形成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判断管道泄露还是保温性能下降的技术效果。
对此,合议组认为:首先,对比文件1公开的为一种燃气轮机隔热罩及其隔热性能的测定方法,其在保温材料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测试各种条件下能够达到理想保温效果的保温材料及保温层厚度,其目的是对保温材料、保温层厚度进行合理选择,评估隔热层的隔热效果,其不存在需要同时检测管道泄漏与保温层性能劣化程度这一技术问题的需求与动机;其次,对比文件2公开的稠油热采注汽管道热损失在线监测装置中,在注气管道的保温层与防护层之间铺设温度光纤,实现分布式监测,在对比文件2公开内容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能获得的技术启示也只是在需要进行长管线分布式监测时,可以采用光纤作为测温传感器,而不容易想到结合两条传感光缆获得保温层内外两侧的两条温度分布曲线、分布式温差ΔT和分布导热系数,并基于两条温度分布曲线、分布式温差ΔT和分布导热系数,采用当管道上某处的温差ΔT变小时,该处导热系数变大,说明该处保温层出现问题,如果该处导热系数不变,而保温层内、外的温度同时升高,说明该处管道泄漏或破损的方法,综合分析故障发生的位置是保温层还是管道;最后,作为一个测试方法,其各个步骤是有机结合的整体,不应当割裂来对待每个步骤,本申请中,获得两条温度分布曲线、分布式温差ΔT和分布式导热系数这些参数,是为了综合分析故障发生的位置是保温层还是管道,这些特征之间是一个整体,是相辅相成的,对比文件1、2没有公开上述区别技术特征(2)且没有给出需要测量得到两条温度分布曲线、获得分布式温差ΔT和分布式导热系数,并综合分析这些参数,判断是保温层出现问题还是管道泄露或破损的启示。并且,也没有证据表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2)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包含上述区别特征(2)的保温层效能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方法,可以准确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是保温层还是管道本身,具有有益的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对比文件1、2以及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是非显而易见的,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2、从属于权利要求1的权利要求2也相应的具备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权利要求3请求保护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保温层效能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方法中使用的保温层效能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系统,在权利要求1或2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3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也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引用权利要求3的权利要求4-7也相应的具备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根据上述事实和理由,本案合议组依法作出以下决定。
三、决定
撤销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04月03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实质审查部门在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所认定文本的基础上对本申请继续进行审查。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