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创造名称:一种沙棘黄酒的制备方法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182991
决定日:2019-07-01
委内编号:1F242755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510696567.1
申请日:2015-10-23
复审请求人:浙江农林大学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王迪
合议组组长:汪建斌
参审员:张敏
国际分类号:C12G3/04,C12G3/02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
:如果发明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区别技术特征,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的教导,有动机将该区别技术特征应用到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中以解决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则获得该发明是显而易见的,该发明不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复审请求涉及申请号为201510696567.1,名称为“一种沙棘黄酒的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人为浙江农林大学。本申请的申请日为2015年10月23日,公开日为2015年12月16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审查部门于2017年11月03日发出驳回决定,以权利要求1-3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为由驳回了本申请。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申请日2015年10月23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3项、说明书第1-9页(即第1-74段)、说明书附图图1-5和说明书摘要。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沙棘黄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前处理:将沙棘果漂洗干净后破碎至80-120目,破碎时加入浓度为20g/L的亚硫酸钠溶液,沙棘果与亚硫酸钠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50g/mL;将破碎后的沙棘果放入由质量分数0.1%的NaCl水溶液和质量分数1.0%的柠檬酸水溶液按照体积比1:1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沙棘果与混合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5g/mL;于50℃保温脱涩15min,脱涩后清洗干净;
(2)沙棘果汁的制取:采用超临界萃取法萃取步骤1处理后的沙棘果中的有效成分,得到沙棘汁,所述有效成分包括维生素、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将超临界萃取得到的沙棘汁置于25-30℃沉降池,沉降处理60-120h,获得清汁;往清汁中加入蔗糖,蔗糖与清汁的质量体积比为17g/L;
(3)制备黄酒酒基:糯米去杂、称重、清洗后用清水浸泡48~72h,捞出后蒸熟,冷却至28~30℃,加入酒曲,充分拌匀后落缸,在28~32℃中进行前发酵4~12d,每隔6~8h开耙一次,将经过前发酵的发酵品从缸中转至后发酵罐中,在10~20℃温度条件下后发酵15~25d:然后将后发酵的发酵品取出,进行压滤,压滤液在-5℃冷冻设备中静置24h,再澄清、过滤、杀菌后,制得黄酒酒基;
(4)配制型沙棘黄酒的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沙棘汁与步骤(3)得到的黄酒酒基按照体积比1:5进行勾兑,制成配制型沙棘黄酒。
2. 一种沙棘黄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前处理:将沙棘果漂洗干净后破碎至80-120目,破碎时加入浓度为20g/L的亚硫酸钠溶液,沙棘果与亚硫酸钠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50g/mL;将破碎后的沙棘果放入由质量分数0.1%的NaCl水溶液和质量分数1.0%的柠檬酸水溶液按照体积比1:1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沙棘果与混合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5g/mL;于50℃保温脱涩15min,脱涩后清洗干净;
(2)沙棘果汁的制取:采用超临界萃取法萃取步骤(1)处理后的沙棘果中的有效成分,得到沙棘汁,所述有效成分包括维生素、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将超临界萃取得到的沙棘汁置于25-30℃沉降池,沉降处理60-120h,获得清汁;往清汁中加入蔗糖,蔗糖与清汁的质量体积比为17g/L;
(3)发酵型沙棘黄酒的制备:糯米去杂、称重、清洗后用清水浸泡48~72h,捞出后蒸熟,冷却至28~30℃,加入酒曲,充分拌匀后落缸,在28~32℃中进行前发酵4~12d,每隔6~8h开耙一次;
(4)将步骤(2)得到的沙棘汁加入到步骤(3)经过前发酵的黄酒发酵品 中,沙棘汁与黄酒发酵品的体积比为1:4,在10~20℃条件下后发酵15~25d;然后将后发酵的发酵品取出,进行压滤,压滤液在-5℃冷冻设备中静置24h,澄清、过滤、杀菌后,制得发酵型沙棘黄酒。
3. 一种沙棘黄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前处理:将沙棘果漂洗干净后破碎至80-120目,破碎时加入浓度为20g/L的亚硫酸钠溶液,沙棘果与亚硫酸钠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50g/mL;将破碎后的沙棘果中放入由质量分数0.1%的NaCl水溶液和质量分数1.0%的柠檬酸水溶液按照体积比1:1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沙棘果与混合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5g/mL;于50℃保温脱涩15min,脱涩后清洗干净;
(2)沙棘果汁的制取:采用超临界萃取法萃取步骤(1)处理后的沙棘果中的有效成分,得到沙棘汁,所述有效成分包括维生素、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将超临界萃取得到的沙棘汁置于25-30℃沉降池,沉降处理60-120h,获得清汁;往清汁中加入蔗糖,蔗糖与清汁的质量体积比为17g/L;
(3)液体沙棘黄酒的制备:
(3.1)配制型沙棘黄酒的制备:糯米去杂、称重、清洗后用清水浸泡48~72h,捞出后蒸熟,冷却至28~30℃,加入酒曲,充分拌匀后落缸,在28~32℃中进行前发酵4~12d,每隔6~8h开耙一次,将经过前发酵的发酵品从缸中转至后发酵罐中,在10~20℃温度条件下后发酵15~25d:然后将后发酵的发酵品取出,进行压滤,压滤液在-5℃冷冻设备中静置24h,再澄清、过滤、杀菌后,制得黄酒酒基;将步骤(2)得到的沙棘汁与黄酒酒基按照体积比1:5进行勾兑,制成配制型沙棘黄酒。
(3.2)发酵型沙棘黄酒的制备:糯米去杂、称重、清洗后用清水浸泡48~72h,捞出后蒸熟,冷却至28~30℃,加入酒曲,充分拌匀后落缸,在28~32℃中进行前发酵4~12d,每隔6~8h开耙一次,将步骤(2)得到的沙棘汁加入到步骤(3)经过前发酵的黄酒发酵品中,沙棘汁与黄酒发酵品的体积比为1:4,在10~20℃条件下后发酵15~25d;然后将后发酵的发酵品取出,进行压滤,压滤液在-5℃冷冻设备中静置24h,再澄清、过滤、杀菌后,制成发酵型沙棘黄酒。
(4)块状固体沙棘黄酒或粉末状固体沙棘黄酒的制备:
(4.1)块状固体沙棘黄酒的制备:将步骤(3)得到的配制型沙棘黄酒或发酵型沙棘黄酒浓缩至酒精度为20%~30%的沙棘黄酒;按照每100mL浓缩后的沙棘黄酒加入3~7g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在60℃~75℃下搅拌2~5min,经低温(-4~0℃)下冷却干燥后制成块状,即得块状固体沙棘黄酒。
(4.2)粉末状固体沙棘黄酒的制备:将步骤(3)得到的配制型沙棘黄酒或发酵型沙棘黄酒浓缩至酒精度为20%~30%的沙棘黄酒,按照每100mL浓缩后的沙棘黄酒加入4~8g淀粉糊精,在70~80℃下喷雾干燥,制成粉末状的沙棘黄酒。”
驳回理由认为:权利要求1涉及一种沙棘黄酒的制备方法。对比文件1(CN104194992 A,公开日为2014年12月10日)公开了一种富含铁皮石斛有效成分的黄酒的生产方法(参见说明书第5-17段)。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的区别技术特征为:两者的保健原料不同,前者为沙棘,后者为铁皮石斛;还限定了沙棘果的具体预处理操作及沙棘果汁的超临界萃取、沉降和调配操作;限定了沙棘汁和黄酒酒基的勾兑比例。权利要求1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风味、口感和保健功效不同的黄酒制备方法。对于上述区别,为了获得不同风味、口感和保健功效的保健酒,采用更换不同保健原料制备黄酒是本领域的常规操作,且对比文件2(“沙棘清爽型果露红曲黄酒的研制”,汪建国,《HIPPOPHAE》第3期,第40-42页,公开日为2009年09月30日)公开了利用沙棘果制备黄酒的工艺和沙棘果预处理操作(参见第40页左栏第2段、41页左栏第2.1节)。在此启示下,为了获得具有沙棘果风味和保健效果的沙棘黄酒,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尝试采用沙棘果替换对比文件1中的铁皮石斛,并采用对比文件1的方法来制备沙棘黄酒,并根据沙棘果的原料特性及对比文件2调整沙棘果的预处理方式,而加入NaCl和柠檬酸水溶液保温是常规的脱涩方式。超临界萃取以获取有效成分是本领域常见的萃取果汁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需要选择;而为了获取杂质少的清汁,将萃取后的果汁进行沉降是常规澄清操作;将清汁加入蔗糖是调节口感的基础操作。至于工艺中涉及的参数以及沙棘汁、黄酒酒基的勾兑比例,则是根据产品的风味口感,通过常规的试验调整即可获得的。因此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2涉及一种沙棘黄酒的制备方法,权利要求2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及其评述,参见权利要求1。因此权利要求2也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3涉及一种沙棘黄酒的制备方法,权利要求3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为:(1)两者的保健原料不同,前者为沙棘,后者为铁皮石斛;限定了沙棘果的具体预处理操作及沙棘果汁的超临界萃取、沉降和调配操作;限定了沙棘汁和黄酒酒基的勾兑比例、沙棘汁和黄酒发酵品的混合比例;(2)进一步限定了沙棘黄酒的产品形态和制备方法。对于区别(1),参见权利要求1的评述。对于区别(2),当涉及(4.1)的技术方案时,对比文件3(“固体酒”,《酒精制品的生产与配方》,许开天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1版,第289页,公开日为1995年11月30日)公开了一种将液体酒利用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来制备固体酒的方法(参见第269页倒数第1-12行),在该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采用对比文件3的方法制备固体酒,并进行操作和参数的适度调整;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是功效相似的增稠粘合剂,可据需要进行常规选择,二苄叉山梨糖醇是常用的甜味剂,根据需要可进行常规取舍;至于浓缩的酒精度、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用量比例、搅拌的时间以及低温干燥的温度等工艺参数,则是通过常规试验调整即可获得的。当涉及(4.2)的技术方案时,对比文件4(《食品微胶囊、超微粉碎加工技术》,张峻等,化学工业出版社,第1版,第100页,公开日为2005年01月31日)公开了一种将液体酒利用淀粉增稠剂来制备固体粉末酒的制备方法(参见第100页第3-4段),在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采用对比文件4的方法制备,并进行操作和参数的适度调整;淀粉糊精是常见的淀粉水解物,可常规选择;至于浓缩的酒精度、淀粉糊精的用量比例、喷雾干燥的温度等工艺参数,则是通过常规试验调整即可获得的。因此权利要求3不具备创造性。
申请人浙江农林大学(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8年01月18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但未修改申请文件。复审请求人认为:(1)对比文件1的主要原料是铁皮石斛,而本申请是沙棘果,沙棘汁的加入量不能从对比文件1推断。本申请确定配制型沙棘黄酒与黄酒酒基的最佳配比为1:5,沙棘果添加量过低时,维生素C等有效成分含量较低,添加量过高时酒精度偏低,口感过于涩。酿造型沙棘黄酒沙棘提取液与黄酒前发酵品的体积比为1:4,沙棘中的维生素C能保证黄酒后发酵维持的无氧状态,有机酸含量少酒味短口、寡淡、单调,而含酸量过高则味酸、粗糙、刺舌,比例协调的有机酸能够抑制杂菌生长,降低甜味,增强酒的醇厚感,促进陈酿阶段芳香酯的形成。发酵型沙棘黄酒添加略高的沙棘果提取液在风味上更为融合,其抗氧化作用也因为发酵过程中酸类、酚类、黄酮类及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共同作用增强。(2)对比文件2的红曲黄酒并不属于传统绍兴黄酒,且未提及超临界萃取沙棘果,超临界萃取可以有效的防止易挥发成分的逸散和活性物质的氧化破坏,操作简便安全、提取液质量高。(3)本申请与对比文件3固化酒的温度不同,粘度受温度影响大,本申请的固体沙棘黄酒均匀清透,固化时间短效果最优且不影响其风味。本申请与对比文件4的粉末固体酒所用增稠剂不同,本申请中使用淀粉糊精作为助干剂的黄酒产品,感官评价较添使用其他粉末状淀粉水解物的黄酒高,口感风味更纯正,且显著提高喷干燥的集粉率,增强堆积密度,使其结块性上升。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02月06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原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原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书中认为:(1)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铁皮石斛黄酒,其工艺步骤和本申请相类似,为了获得不同风味、口感和保健功效的保健酒,采用更换不同保健原料制备黄酒是本领域的常规操作,且对比文件2公开了利用沙棘果制备黄酒的工艺,在此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尝试采用沙棘果替换对比文件1中的铁皮石斛。单因素试验是食品领域优化原料用量比例的基础试验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以酒液风味和保健功效为测定指标能够进行试验优化调整,其技术效果可合理预期。(2)关于预处理方式,加入NaCl和柠檬酸水溶液脱涩、清洗干净是常规的护色、去杂、脱涩方式;超临界萃取是本领域常见的萃取果汁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需要选择以获取有效成分。(3)对比文件3的加热溶解温度为50-60℃,本申请为60-75℃,有一个端点值相同;对比文件3公开了冷却得到固体酒,具体冷却温度是根据酒液冷却程度可试验调整的。对比文件3的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对比文件4的助剂为粉末状淀粉水解物,与本申请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糊精相似,在此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尝试选用不同的增稠剂、助干剂进行试验,进而选择效果较好的试剂应用。因而坚持原驳回决定。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本案合议组于2019年03月15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指出: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参见说明书第5-17段)相比的区别技术特征为:权利要求1用沙棘代替对比文件1中的铁皮石斛生产保健黄酒;对沙棘果进行了前处理、超临界萃取、沉降和加糖等操作,并具体限定了各步骤的具体操作和参数;限定了沙棘汁和黄酒酒基的勾兑比例。本申请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味、口感和保健功效不同的黄酒制备方法。对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沙棘清爽型果露红曲黄酒的制备方法(参见第40页左栏第2段、41页左栏第2.1节),给出了可用沙棘果作为原料制备黄酒的技术启示,且发酵型和配制型沙棘酒均为本领域的常规酒品类型(参见《林产化学工业全书 第3卷》,贺近恪等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02月,第2232页),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用沙棘代替对比文件1中的铁皮石斛作为主要原料制备具有沙棘黄酒。对比文件2还公开了对沙棘进行预处理的工艺,包括清洗、浸泡、加入亚硫酸钠、破碎等步骤(参见第40页左栏第2段、41页左栏第2.1节),而用氯化钠和柠檬酸对水果进行浸泡也是常规的护色脱涩操作,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选择用亚硫酸钠、氯化钠和柠檬酸处理沙棘果,取得的杀菌、脱涩等效果也是可以预期的。破碎程度,亚硫酸钠、氯化钠和柠檬酸的加入量、比例,脱涩的温度和时间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预处理需要能够常规确定的。用超临界萃取法萃取沙棘中的有效成分也是本领域的已有技术(参见《制药设备运行与维护》,谢敏主编,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02月,第16页),所带来的保护有效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的效果也是方法固有优势。而经沉降获得清汁、加入蔗糖调整糖度也是本领域生产果酒的常见操作方式。各步骤的具体操作和参数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需要和常规制备工艺能够调整和确定的。至于沙棘汁和黄酒酒基的勾兑比例则是根据沙棘黄酒口感风味、营养保健功效等需要经常规试验调整即可获得的。因此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2和对比文件1(参见说明书第5-17段)相比的区别技术特征与权利要求1和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相同,因此基于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的相同理由,权利要求2也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3和对比文件1(参见说明书第5-17段)相比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权利要求3用沙棘代替对比文件1中的铁皮石斛生产保健黄酒;对沙棘果进行了前处理、超临界萃取、沉降和加糖等操作,并具体限定了各步骤的具体操作和参数;还限定了沙棘汁和黄酒酒基的勾兑比例、沙棘汁与黄酒发酵品的混合比例;还分别限定了块状固体沙棘黄酒、粉末状固体沙棘黄酒的制备方法。对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参见对于权利要求1和2的评述。对于块状固体沙棘黄酒的制备方法,对比文件3公开了一种固体酒及其制备方法(参见第269页倒数第1-12行),给出了在液体酒中添加增稠剂制备固体酒的技术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固体酒,并进行操作和参数的适度调整,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代替羧甲基纤维素也是本领域的常规选择,二苄叉山梨糖醇是常用甜味剂,可根据口感进行取舍。浓缩程度、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用量、搅拌时间及干燥温度等参数则是根据块状固体酒制备的需要经常规试验即可获得的。对于粉末状固体沙棘黄酒的制备方法,对比文件4公开了一种粉末酒及其制备方法(参见第100页第3-4段),给出了将液体酒和淀粉水解物混合经喷雾干燥获得粉末酒的技术启示,在此基础上,喷雾干燥果蔬粉等糖度较高的产品时常加入糊精作为助干剂(参见《林产化学工业全书 第3卷》,贺近恪等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02月,第2231页),据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采用该方法制备固体粉末酒,并进行操作和参数的调整。浓缩程度、淀粉糊精的用量、喷雾干燥的温度也是根据粉末固体酒制备的需要经常规试验即可获得的。因此权利要求3不具备创造性。
对于复审请求理由,合议组认为:(1)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制备方法与本申请相似的铁皮石斛黄酒,而对比文件2公开了沙棘清爽型果露红曲黄酒的制备方法,且发酵型和配制型沙棘酒均为本领域的常规酒品类型,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用沙棘代替铁皮石斛制备沙棘黄酒。另外,沙棘汁和黄酒作为制备沙棘黄酒的主要原料,二者的比例必然为影响终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因此以所要获得的黄酒口感风味、外观、营养保健功效作为指标,经单因素试验和感官评价等常规试验优化沙棘汁和黄酒的比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出的常规选择。(2)对比文件2给出的是用沙棘和黄酒制备沙棘黄酒的技术启示,是否属于传统绍兴黄酒不会造成技术障碍。用超临界萃取法萃取沙棘中的有效成分是已有技术,其保护有效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的效果也是超临界萃取方法的固有优势,本领域可根据需要选择。(3)对于固化酒的温度,对比文件3公开了加热溶解温度为50-60℃,与本申请限定的60-75℃有一个端点相同,冷却固体酒的温度也是根据酒液成分保存和冷却效率可以常规确定的。对比文件4公开了粉末酒的助干剂为淀粉水解物,喷雾干燥果蔬粉等糖度较高的产品时常加入糊精作为助干剂,根据上述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选择淀粉糊精作为助干剂,并经常规感官试验测定其制备得到的粉末酒的效果。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4月19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但未修改申请文件。复审请求人认为:(1)铁皮石斛黄酒的制备方法与沙棘黄酒不同,其中铁皮石斛粉(汁)和沙棘提取液的添加量不同,由于二者组分不同,沙棘汁的加入量不能根据铁皮石斛的制备方法推断得到;(2)对比文件2的沙棘果先浸泡,再加亚硫酸钠破碎,需要加热降温后添加果胶酶形成果酱,而本申请先将沙棘果破碎后再加入亚硫酸钠浸泡,可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非酶褐变,抑制溶出物中酶活,降低酶促褐变发生机率,使有效成分不易破坏,且无需进行升降温操作。处理先后顺序不同,可提前减少物理化学变化引起的破坏。且关键参数的筛选充分保留了沙棘营养,生产的黄酒口感独特、香甜柔和;(3)对比文件3和4仅表明了块状固体黄酒及粉末固体黄酒的生产方法,本申请是将二者的特征结合,生产一种或多种类型的沙棘黄酒,具有叠加优势。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请求人在复审阶段未提交修改的申请文件,因此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针对的文本与驳回决定针对的文本相同,即:申请日2015年10月23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3项、说明书第1-9页(即第1-74段)、说明书附图图1-5和说明书摘要。
关于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根据该款规定,如果发明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区别技术特征,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的教导,有动机将该区别技术特征应用到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中以解决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则获得该发明是显而易见的,该发明不具备创造性。
本案中,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沙棘黄酒的制备方法,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富含铁皮石斛有效成分的黄酒的生产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1)原料铁皮石斛的选择:选用3~4年生、新采摘、无农药、化肥污染的新鲜铁皮石斛茎作原料:(2)原料铁皮石斛的加工:A.铁皮石斛汁或铁皮石斛提取液的加工:将新采摘的铁皮石斛茎清洗、去杂,晾干至含水率65%-90%后压榨取汁备用;成烘干至含水率8%-12%后,用该烘干的铁皮石斛∶水=1∶(2~4)的重量比浸泡2~5小时,用萃取法提取铁皮石斛有效成分的提取液备用;B.铁皮石斛粉的加工:将新采摘的铁皮石斛茎清洗、去杂后,低温烘干至含水率8%-12%,粉碎至80~150目,得铁皮石斛粉备用;(3)富含铁皮石斛有效成分的黄酒的制备:糯米去杂、称重、清洗后用清水浸泡48~72h,捞出后蒸熟,冷却至28~30℃,加入酒曲,充分拌匀后落缸,在28-32℃中进行前发酵4~12d,至发酵品的温度升达35℃时开耙,每隔6-8h开耙一次,共开耙16~36次,将以过前发酵的发酵品从缸中转至后发酵罐中进行两种方式的后发酵:A.用于作配制酒的后发酵:直接将缸中已经过前发酵的发酵品从缸中转至后发酵中在10-20℃温度条件下后发酵15~25d; B.用于作发酵酒的后发酵:在缸中已经过前发酵的发酵品中拌入步骤(2)B的铁皮石斛粉,拌入量为未经清洗和浸泡的原料米质量的2%-5%拌匀后移至后发酵罐中,在10~20℃条件下后发酵15~25d;将按B方式进行后发酵的发酵品取出,进行常规压滤,压滤液在-5℃冷冻设备中静置24h,再澄清、过滤、杀菌进,制得发酵型富含铁皮石斛有效成分的黄酒,再检验、装瓶、贴签即成;将按A方式进行后发酵的发酵品取出,进行常规压滤,压滤液在-5℃冷冻设备中静置24h,再澄清、过滤、杀菌后,制得的黄酒作酒基,再以第100mL黄酒中加入步骤(2)A的铁皮石斛汁成铁皮石斛有效成分提取液8~16mL,再过滤、杀菌、装瓶、贴签即制成配制型富含铁皮石斛有效成分的黄酒(参见说明书第5-17段)。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的区别技术特征为:权利要求1用沙棘代替对比文件1中的铁皮石斛生产保健黄酒;对沙棘果进行了前处理、超临界萃取、沉降和加糖等操作,并具体限定了各步骤的具体操作和参数;限定了沙棘汁和黄酒酒基的勾兑比例。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权利要求1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味、口感和保健功效不同的黄酒制备方法。
对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沙棘清爽型果露红曲黄酒的制备方法,以沙棘果和双粮(粳米、糯米)为主要原料,在嘉兴喂饭黄酒传统工艺基础上,融合生物新技术,在传统黄酒发酵过程中采用粳米蒸饭,根霉白药制淋饭酒母,糯米喂饭,以沙棘果喂浆和添加红曲,复合酶共同参与糖化发酵与蛋白分解。其中,沙棘果的预处理操作为:干果或鲜果→清洗除杂→浸泡→加NaHSO3(15min) →破碎→加热(85℃,25min) →冷却(温度40℃-45℃) →添加果胶酶→酶解→果浆→备用(参见第40页左栏第2段、41页左栏第2.1节)。可见,对比文件2给出了可用沙棘果作为原料制备黄酒的技术启示,且发酵型和配制型沙棘酒均为本领域的常规酒品类型(参见《林产化学工业全书 第3卷》,贺近恪等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02月,第2232页),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用沙棘代替对比文件1中的铁皮石斛作为主要原料制备具有沙棘保健功效的黄酒,这种替代无需克服技术障碍。而且,对比文件2还公开了对沙棘进行预处理的工艺,包括清洗、浸泡、加入亚硫酸钠、破碎等步骤,而用氯化钠和柠檬酸对水果进行浸泡也是本领域常规的护色脱涩操作,本领域技术人员由此能够选择亚硫酸钠、氯化钠和柠檬酸处理沙棘果,取得的杀菌、脱涩等效果也是由上述步骤本身的作用可以预期的。破碎程度,亚硫酸钠、氯化钠和柠檬酸的加入量、比例,脱涩的温度和时间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预处理的具体需要能够常规确定的。同时,用超临界萃取法萃取沙棘中的有效成分也是本领域的已有技术(参见《制药设备运行与维护》,谢敏主编,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02月,第16页),超临界萃取所带来的保护有效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的效果也是方法所固有的优势,本领域可根据需要选择对沙棘进行超临界萃取。而经沉降获得清汁、加入蔗糖调整糖度也是本领域生产果酒的常见操作方式。各步骤的具体操作和参数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沙棘果的预处理、有效成分的萃取、黄酒风味口感及外观等需要结合常规制备工艺能够调整和确定的。至于沙棘汁和黄酒酒基的勾兑比例则是根据所要获得的沙棘黄酒口感、风味、色泽、营养、保健功效的需要,经常规试验调整即可获得的,获得的配制型黄酒的感官指标也是能够常规测定的。因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及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常规技术获得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是显而易见的。综上,权利要求1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权利要求2请求保护一种沙棘黄酒的制备方法,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富含铁皮石斛有效成分的黄酒的生产方法(参见说明书第5-17段),具体参见上文对于权利要求1的评述。权利要求2和对比文件1相比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权利要求2用沙棘代替对比文件1中的铁皮石斛生产保健黄酒;对沙棘果进行了前处理、超临界萃取、沉降和加糖等操作,并具体限定了各步骤的具体操作和参数;还限定了沙棘汁和黄酒发酵品的混合比例。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权利要求2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味、口感和保健功效不同的黄酒制备方法。对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参见对于权利要求1的评述。对于沙棘汁和黄酒发酵品的混合比例,则是根据所要获得的沙棘黄酒口感、风味、色泽、营养、保健功效的需要,经常规试验调整即可获得的,获得的发酵型黄酒的感官指标也是能够常规测定的。因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及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常规技术获得权利要求2的技术方案是显而易见的。综上,权利要求2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权利要求3请求保护一种沙棘黄酒的制备方法,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富含铁皮石斛有效成分的黄酒的生产方法(参见说明书第5-17段)。权利要求3和对比文件1相比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权利要求3用沙棘代替对比文件1中的铁皮石斛生产保健黄酒;对沙棘果进行了前处理、超临界萃取、沉降和加糖等操作,并具体限定了各步骤的具体操作和参数;还限定了沙棘汁和黄酒酒基的勾兑比例、沙棘汁与黄酒发酵品的混合比例;还分别限定了块状固体沙棘黄酒、粉末状固体沙棘黄酒的制备方法。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权利要求3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味、口感和保健功效不同的黄酒制备方法。对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参见对于权利要求1和2的评述。对于块状固体沙棘黄酒的制备方法,对比文件3公开了一种固体酒,配方:60°饮用酒100g、二苄叉山梨糖醇0.6g、羧甲基纤维素1.8g,方法:将上述物质混合,加热至50-60℃溶解,然后将混合液注入颗粒状模型内,放置3h,冷却即可得到固体酒(参见第269页倒数第1-12行)。可见,对比文件3给出了在液体酒中添加增稠剂制备固体酒的技术启示,基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采用对比文件3的方法制备固体酒,并进行操作和参数的适度调整,例如进行液体酒浓缩、混合液搅拌后经低温冷却干燥制备为块状等常规操作,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代替羧甲基纤维素也是本领域的常规选择,二苄叉山梨糖醇是常用甜味剂,可根据口感进行取舍,省去后带来的作用也自然消失。浓缩程度、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用量、搅拌时间及干燥温度等参数则是根据块状固体酒制备的需要经常规试验即可获得的,技术效果能够合理预期。对于粉末状固体沙棘黄酒的制备方法,对比文件4公开了一种粉末酒,方法:100kg由45%的乙醇、55%的水组成的酒与含水5%的90kg粉末状淀粉水解物混合、溶解,将所得的混合液喷雾干燥得到约130kg粉末酒(参见第100页第3-4段),即对比文件4给出了将液体酒和淀粉水解物混合经喷雾干燥获得粉末酒的技术启示,在此基础上,喷雾干燥果蔬粉等糖度较高的产品时常加入糊精作为助干剂(参见《林产化学工业全书 第3卷》,贺近恪等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02月,第2231页),据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采用对比文件4的方法制备固体粉末酒,并进行操作和参数的调整如对液体酒进行浓缩,淀粉糊精也是常见的助干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常规选择。浓缩程度、淀粉糊精的用量、喷雾干燥的温度也是根据粉末固体酒制备的需要经常规试验即可获得的,技术效果能够合理预期。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和3或2和4及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常规技术获得权利要求3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综上,权利要求3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对复审请求人相关意见的评述
对于答复复审通知书的意见,合议组认为:(1)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制备方法与本申请相似的铁皮石斛黄酒,而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沙棘清爽型果露红曲黄酒的制备方法,且发酵型和配制型沙棘酒均为本领域的常规酒品类型(参见《林产化学工业全书 第3卷》,贺近恪等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02月,第2232页),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用沙棘代替对比文件1中的铁皮石斛作为主要原料制备具有沙棘保健功效的黄酒,这种替代无需克服技术障碍。另外,沙棘汁和黄酒作为制备沙棘黄酒的主要原料,二者的比例必然为影响终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因此,以所要获得的黄酒口感、风味、外观、营养保健功效作为指标,经单因素试验和感官评价等常规试验优化沙棘汁和黄酒的比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出的常规选择,优化后取得更好的口感风味等效果也是能够预期的。(2)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亚硫酸钠和均具有抑制微生物和非酶褐变的作用,而在沙棘破碎前还是破碎后添加均不影响其作用的发挥。至于加温和果胶酶处理,是由于对比文件2经前处理的沙棘果酱要直接加入黄酒,不同于本申请的沙棘浆还要进行超临界萃取,且果胶酶处理和沉降均是本领域常用于增加果汁澄清度、降低粘度的操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选择将二者替代或结合使用,加温操作也是出于生产和卫生需要可以选择省略的。且从说明书中看不出本申请限定的工艺顺序、操作和参数等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3)本申请是将沙棘黄酒分别制成块状和粉末状固体酒,并未将两种制备方式结合,看不出获得了叠加优势。在对比文件3和4分别公开了块状固体酒和粉末固体酒的制备方法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出于丰富产品种类的需要选择将沙棘黄酒制成多种形式,取得的技术效果都是可以预期的。综上,复审请求人陈述的理由不具有说服力,无法克服权利要求1-3不具备创造性的缺陷。
基于上述事实和理由,本案合议组作出如下复审决定。
三、决定
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7年11月03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