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工作“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了展现这5年中专利审查工作取得的成绩,梳理专利审查工作取得的经验,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专利审查,让创新主体更多地利用专利创造市场价值,本报特开设“审查‘十二五’巡礼”专栏,从审批能力、业务指导、审查质量等多个方面,对我国“十二五”期间专利审查工作进行全面报道,以飨读者。
5年,不过是历史长河的瞬间,放在我国专利事业发展的历程中,也只是其中不长的一段。但2011年至2015年这5年,却是我国专利审查工作快速发展的5年,是我国专利审批能力不断增强的5年。
这5年里,我国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3种专利申请数量持续攀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较快增长,复审请求量增幅显著。与此同时,创新主体对提高审查效率、改进审查质量也有着更高的期待。“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积极扩充审查队伍、合理调配审查资源、全流程分段管理审查周期、建立并完善灵活高效的审查方式、持续优化审查流程,优质高效完成了审批任务,实现了专利审批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下称局审查业务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高效完成审批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 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3种专利申请842.2万件,是“十一五”期间的1.96倍;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8.65万件,是“十一五”期间的2.4倍;受理复审请求7.4万件,无效请求1.2万件,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2.3倍和1.1倍。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处理专利申请、优质高效完成审批任务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面临的严峻挑战。
“‘十二五’开局之初,国家知识产权局即意识到审查负荷的快速增长与审查人力资源相对有限之间的问题。为此,经过多方协调、共同努力,‘十二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江苏、广东、河南、湖北、天津、四川新建了6个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加上原有的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专利复审委员会,形成了‘一局一委七中心’的专利审查格局,截至2014年底,审查员总数已经超过万人。”局审查业务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做好庞大的审查业务管理工作,保证审查目标、任务的实现,国家知识产权局非常重视审查规划、计划的制定和执行。“除了5年期的审查规划外,国家知识产权局每年都会根据审查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科学制定年度审查计划和审查工作目标,确定审查工作方向,分解下达审查任务,统筹调配审查资源,合理调整审查政策,并在实践中建立了一套保证审查计划正确执行的工作运行机制,适时、全面地监控审查计划的执行,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解决。”局审查业务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审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审查员审查能力等,使得专利审批能力持续增强。
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审结专利申请630.9万件;完成PCT国际检索报告和PCT国际初步审查报告8.1739万件和1615件;审结复审案件5.6741万件,审结无效案件1.0221万件。
科学管理审查周期
“十二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实施全流程分段精细管理的方式,进一步优化了审查周期,实现了审查周期稳中有降。
宏观架构上,“十二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形成了“一局一委多中心”的审查业务新架构。根据申请量变化趋势,国家知识产权局科学预测每年的审查员招聘需求,并按照审查专业性的要求,精细调控每个领域下的审查人力资源,确保才尽其用,不断提高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
微观管理上,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各流程管理岗位做到流程畅通、中间文件处理和传送及时、文件周转不积压。由于按照专利审查的流程对每一环节的周期都进行了严格管理,审查过程中如果能控制每一个环节的审查周期,也就确保了整个审查周期。针对极少量由于特殊原因而导致的审查周期较长的案件,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开展了专项清理工作,使得审查周期结构持续优化,同时,坚持向管理要水平,向实干要成绩,通过充分发挥层级管理职能,密切关注审查周期,事前预警、事中提醒、事后督察,确保审查周期更加科学合理。
相关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发明专利审查周期从2010年的24.2个月降至2014年的21.8个月,提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22个月的审查周期目标。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查周期分别达到3.5个月和3.7个月,复审请求案件和无效案件的平均审查周期分别为14.6个月和7.2个月,预计2015年年底都将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
“和‘十一五’期间相比,我国专利审查周期不仅是整体周期缩短了,每个审查环节、每个技术领域的审查周期也更均衡了。这切实提高了审查工作的公正性和及时性,提升了社会公众特别是申请人、代理人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进度的可预期性和审查时效的满意度。”局审查业务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优化审查方式流程
“十二五”期间,根据社会需求,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建立并完善了灵活高效的审查方式,持续优化了审查流程,对于提升审查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审查方式上,为了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设立了面向绿色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等领域的专利审查绿色通道,于2012年制定了《发明专利申请优先审查管理办法》,完善了专利审查加快机制。优先审查的实施,为一些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的发明专利申请建立了一条专利审查快速通道,受到创新主体的欢迎。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开展了专利巡回审查工作,通过发明专利实质审查员赴申请人所在地区与申请人、代理人进行沟通交流,就发明专利申请开展实质审查,不仅有利于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也大大提升了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在全国建立了10个巡回审理庭,进行巡回口审,提高了复审效率,方便了当事人。
在完善审查方式的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实施了专利审批流程持续优化项目,提高审批流程运行效率。2010年,我国专利电子审批系统上线,大大提高了专利审查效率。“十二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大力推广电子申请,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取得了显著效果,截至2014年底,全国年平均电子申请率已达89.62%,代理机构电子申请使用率达99.67%。另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进一步完善了电子审批系统,改进了电子审批系统的友好性和易用性,提高了专利审查的效率和质量。据悉,2011年到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开通了中国专利查询系统、复审无效请求系统、CEPCT系统、外观智能审查系统等,为专利审批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助力。(知识产权报 记者 吴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