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审查政策指的是一定时期指导专利审查实践的行为准则和宏观导向,体现了专利审查的理念和态度,能够对审查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它是介于专利法立法宗旨、法条和审查指南具体规定之间的一个环节,是具体审查标准的升华,又是审查实践的重要航标,指引法律适用的方向,确保法律适用的准确性。相对于审查标准的具体性和微观性,专利审查政策具有概括性和宏观性的特点。
审查政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指明了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环节之一就是要突出质量导向,着力推动知识产权创造实现由多向优、由大到强的转变。要培育更多高价值专利,客观上要求高质量的专利审查,不仅能够解决没有争议的简单案件,还要对重大和疑难案件做出合法合理、令人信服的结论,在把握发明实质的基础上,给予真正的发明创造以合理的保护,从而鼓励创新。合理的审查政策能够为审查员提供准确的宏观导向、科学的思维理念,有助于进一步充实完善专利审查业务指导体系,是提高审查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法律法规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对专利审查政策的迫切需求。专利法律法规本身并不是万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条件在不断发展变化,法律法规本身有一定的滞后性。另外,由于语言本身的模糊性和复杂性,法律法规有时会存在一定的歧义,导致不同的解读。再加上专利案件非常复杂、千差万别,对于某些具体情形,法律法规本身无法给出明确具体的答案。审查员在审查实践中面对争议、难点等问题时,合理的审查政策会为他们提供方向性的指引。不仅如此,我国目前专利审查员队伍的特点和现状也使得审查政策的指引成为审查实践中的客观需求。一方面,我国审查员绝大多数为理工科背景,人文和法律素养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很多审查员是应届毕业生,离开校门后即从事专利审查工作,这导致审查员对相关领域的行业动态、技术发展水平等缺乏深入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审查政策的引导就显得非常必要。
加强政策指引的措施与手段
专利行政审批承担着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具有浓厚的公共政策色彩。法律适用都会具体到特定的法律原则和规则,这是专利审查的直接依据。在寻找、理解和适用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审查指南规定的原则与规则时,往往需要更为宏观的内容作为依托和支撑。专利审查政策就是在综合考量法律、国家政策和经济、行业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的要求。
首先是需要加强对产业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的把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施行与技术行业发展状况相匹配的专利审查标准,法律适用的判断原则要符合各技术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并在同一技术领域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样才能鼓励真正的创新,促进行业的发展。当没有合理的政策引导时,专利审查员容易只看到个案而忽略整个行业的特点和现状,容易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忽略发明实质,容易机械地套用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而难以合理把握审查标准。技术不是整齐划一的,在不同的部门具有差异性。创造性判断的标准虽然是一致的,但涉及到具体案件的法律适用,必须要考虑到不同现有技术的成熟度和本领域技术人员水平的差异。
其次是深化对法律法规立法目的的理解。立法目的是立法所要实现的意图,是法律的灵魂或精神实质,法律条文都是实现特定目的的制度设计,因此法律适用必须受立法目的的指引。审查实践中的每一个法条或审查指南中的每项规定实际上都有其自身的立法目的,并最终为专利法的立法宗旨服务。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审查员必须受立法目的的指引,否则遇到复杂或有争议的问题就容易迷失方向。
另外,要追求公平合理、利益平衡的审查理念。法律是公正的化身,公平合理是法律的基本价值。专利审查实践是对专利法的适用过程,当然要体现和符合公平合理的价值取向。尽量保证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就是专利法实践中追求公平合理的重要体现。
综上,笔者认为,专利审查政策的制定应当遵循以下4个原则:一是要和我国的国情和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状况相适应。二是要遵循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及其立法精神。三是要妥善处理具体法律适用过程中审查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关系。四是在专利审查实践中,通过政策性文件的制定与发布、各类业务相关的研讨会、典型案例的推广与学习等途径和手段,使审查政策的相关理念和原则为广大审查员所理解和接受,并在审查实践中予以贯彻执行。通过多措并举,让审查政策成为审查业务指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专利审查实践更加契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和导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 尹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