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言小序】
在实践中存在这样一类发明,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贡献在于分析了导致某技术缺陷的原因,而该原因一旦找出,其解决方案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所涉及的真实案例正是这类发现缺陷产生原因的发明。对于这类发明创造性的审查,在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时,更需要注意不能超越申请日前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本文将从发明实际完成的过程出发,具体分析如何对这类发明的创造性作出审查。
【理念阐述】
在进行创造性判断时,由于已经知道发明的最终创新结果,为避免“事后诸葛亮”,应从发明构思的角度出发,尽量还原重塑发明人进行研发完成发明的过程,以减少和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发明实际完成的过程一般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明人意识到某现有技术在某一方面存在缺陷,即现象;第二阶段,分析产生该缺陷的技术方面的原因;第三阶段,基于该原因分析寻找解决该缺陷的技术手段。实践中,一类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贡献在于已知某技术缺陷的产生原因,寻求到了解决缺陷的技术手段,即第三阶段;还有一类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贡献则在于发现了导致某技术缺陷的产生原因,即发现该原因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申请日前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在找出该原因的基础上发明找到了解决方案,即技术贡献主要在于第二阶段。
对于技术贡献主要在于第二阶段的这类发明,在创造性判断中基于区别特征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应当注意不能超越申请日前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由于这类发明的技术贡献在于发现了导致某种技术缺陷的原因并同时提出了解决方案,因此在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应将第二阶段“发现原因”和第三阶段“提出技术手段”共同认定为发明人需要跨越的技术障碍,将技术问题确定为“如何解决该缺陷”。反言之,如果根据通常的做法将技术问题直接认定为采用的技术手段本身固有的功能和效果,那么将有可能忽视发明人在发现产生缺陷的原因过程中做出的技术贡献,使得所确定的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超出了申请日前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案例演绎】
某案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机的分瓣定子构件及其制造方法。背景技术通过在分瓣定子芯上成型树脂来制造分瓣定子,使得绝缘体的腔室形成在分瓣定子芯与模具之间,然后将包含纤维状增强材料的树脂注入腔室内,从而制造出与分瓣定子芯一体的绝缘体。然而,树脂模制的过程中会使得纤维状增强材料沿树脂流动方向取向,造成纤维状增强材料沿绝缘体的厚度方向层积,由此导致绝缘体沿其厚度方向即从绝缘体外部的定子线圈到内部的分瓣定子芯的导热性不佳。本案则在分瓣定子芯的外周上增设粘合剂层,通过直接围绕粘合剂层进行树脂模制形成绝缘体,形成绝缘体的树脂材料具有非球形状的填料(即纤维状增强材料),非球形状的填料在绝缘体中沿随机方向取向。通过使得非球形状的填料随机取向而不是沿树脂流动方向取向,绝缘体在厚度方向上的导热性显著提高。
对比文件1涉及一种电机用定子,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有效地提高导热性,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将部分绝缘体替换为高导热性的粘合剂层,即在绝缘体和分瓣定子芯之间布置粘合剂层。对比文件2也涉及一种电机定子,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确保绝缘可靠性的同时提高导热性,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定子槽和线圈之间的槽衬(即绝缘体)包括高导热树脂片、第一树脂膜以及第二树脂膜,其中高导热树脂片由填充有非球形状填料的树脂材料形成,相较于球形填料而言填充非球形状填料的树脂材料具有更高的导热性。
驳回决定认为对比文件1公开了在绝缘体和分瓣定子芯之间布置有粘合剂层,本案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在于:通过直接围绕粘合剂层进行树脂模制形成绝缘体,树脂材料是包含具有非球形状的填料的树脂,并且非球形状填料在绝缘体中沿随机方向取向。对比文件2公开了树脂材料是包含非球形状填料的树脂,并且也用于提高导热性,而绝缘体由树脂材料模制制成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提高绝缘体的导热性,有动机改进对比文件1绝缘体的材料,当对比文件1的绝缘体采用对比文件2含有非球形状填料的树脂材料并根据公知常识模制制成,粘合剂层的存在必然会导致非球形状填料沿随机方向取向,因此本案不具备创造性。复审决定则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申请日前并未意识到填料的取向会影响绝缘体的导热性,本案在发现导致“绝缘体在厚度方向上导热性不佳”缺陷的原因“与绝缘体中非球形状填料的取向相关”的过程中做出了技术贡献,相对于对比文件1、2以及公知常识具备创造性。
还原本案发明实际完成的过程如下:首先,发明人意识到“在绝缘体中加入纤维状增强填料”的背景技术虽然能够提高导热性,但仍存在“绝缘体在厚度方向上导热性不佳”的缺陷。之后,发明人通过分析发现,含有非球形状填料的绝缘体在模制的过程中,非球形状填料会沿着树脂流动的方向取向从而在绝缘体的厚度方向层积,这导致了绝缘体沿厚度方向的导热性不佳。即,发明人发现造成绝缘体在厚度方向上导热性不佳的原因与绝缘体中非球形状填料的取向相关。接着,发现上述原因后,发明人试图寻找改变非球形状填料在绝缘体的厚度方向层积,进而提高导热性的技术手段。通过研究发现在分瓣定子芯周围增设粘合剂层,在绝缘体材料流动的过程中,粘合剂层附近的绝缘体材料流动性降低,进而绝缘体中的非球形状填料因其端部被粘至粘合剂层的表面被施加旋转力而变成随机取向,因此绝缘体在厚度方向上的导热性得以提高,解决了意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完成了发明。
对电机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绝缘体在厚度方向上导热性不佳的缺陷通常被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绝缘体的全部或部分材料变化(例如对比文件1)、绝缘体是否加入导热填料(例如对比文件2)、导热填料的材料选择或填充比例或形状(例如对比文件2)。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不会认为该缺陷可能与导热填料的取向有关(本申请发现的导致该缺陷的原因)。因此,本案相对于对比文件1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应当是:如何解决绝缘体在厚度方向上导热性不佳的缺陷。
对比文件1的绝缘体中并没有填料,其不可能意识到绝缘体导热性不佳这一缺陷的原因与填料的取向有关。对比文件2虽然明确公开在绝缘体的树脂材料中加入非球形状的填料可以提高绝缘体的导热性,但其关注于通过改变填料的形状,指出非球形状的填料相较于球形填料能够提高树脂材料的导热性,并不关注填料的取向,没有给出填料的取向会对绝缘体导热性有影响的教导。即使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导热性采用对比文件2中含有非球形状填料的树脂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也不会意识到“通过直接围绕粘合剂层进行树脂模制”可使“非球状填料在绝缘体中沿随机方向取向”,从而使得绝缘体导热性进一步提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申请日前的现有技术中并未意识到填料的取向会影响绝缘体的导热性。在发现导致上述缺陷的上述原因的过程中,该发明做出了技术贡献。
正是由于发现了上述原因,本案在提出解决手段时关注于绝缘体中非球形状填料的取向,通过将填料随机取向来提高导热性。在该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直接围绕粘合剂层树脂模制”和“树脂材料是包含具有非球形状的填料的树脂”均是在发现导致绝缘体沿其厚度方向导热性不佳这一缺陷的上述原因的基础上而采用的,其在本案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为了使得绝缘体中非球形状的填料随机取向从而最终提高绝缘体的导热性。虽然绝缘体由树脂材料模制形成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但具体到本案,直接围绕粘合剂层进行树脂模制能够将树脂材料中的填料随机取向并不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总之,在进行创造性判断时,不能忽略发明在发现导致某技术缺陷的产生原因中可能做出的技术贡献。对于这类技术贡献主要在于发现导致某技术缺陷的原因的发明,在确定技术问题时应当考虑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将“发现原因”和“提出技术手段”共同认定为发明人需要跨越的技术障碍,判断在发现导致技术缺陷的原因的过程中发明是否做出了技术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对这类发明是否具有创造性作出客观的判断,得出让发明人和社会认可的审查结论。(魏辛欣 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